世称花卉乃天地之至美,诗词属文艺之至善。“花”是历代文学中至为重要的意象。中国的咏花诗词极为丰富,是花与文学结合的举世典范。中国的花卉诗词独具特色,为世界其它咏花文学无可比拟。
中国的花卉诗词,在描绘花卉形色姿影之美上,极尽所能,而且基于此上,更着力于发掘花卉内涵的精神品格,显示出中华文化深刻厚重的底蕴。梅、兰、竹、菊,花卉之高品,百代称颂;牡丹之富贵,桃李之美艳,尤受世人之青睐。李白挥笔而就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令牡丹国色天香的绝代风华跃然纸上。
花有花品,人有人品。花卉诗词赞美花卉为自然至美,以人品美德为参照,而人品美德又以花卉“比德”,二者相得益彰。自然美与心灵美融合为一,成为人们追求完美人格之参照。咏梅之凌寒傲雪,咏菊之霜中独立,咏荷花之出污泥而不染,咏竹之虚怀劲节,兰之不因无人而不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崇高人格规范都在这些名花上得到了突出的彰显。林逋一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将梅花的高格韵致写极写尽。
中国的花卉诗词融赋、比、兴等多种艺术创作手法于创作之中,涌现出异彩纷呈,彪炳千秋的无数佳作。既状花卉之美,又寄意抒怀,针砭时弊,达臻绝佳境界。诗人既赋花卉,又标举自身品德,如苏轼笔下的海棠:“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独。……自然富贵出天姿,不待金盘荐华屋。……雨中有泪更凄怆,月下无人更清淑。”海棠花,本是高雅不凡、妩媚娇艳之“花中仙子”,而苏轼笔下的海棠,已非供人赏玩之物,而是傲立群芳、孤高绝俗的意象,诗人既赋特定环境之花,又表述了诗人自身之品格。
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屈原以兰蕙喻己,陶潜以菊自况,周敦颐以莲寓志,郑板桥以竹寄意,以及圣人孔子喻兰以自律……凡此种种,都是中华民族的至美心灵和高尚情怀的绝佳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