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杜鹃地处大方、黔西两县交界处,管理区面积500多平方公里,主花区面积125平方公里。初步查明有41个杜鹃花品种,囊括世界杜鹃花5个亚属中的全部,且林灌覆盖率高,山水风光独特,处于贵州高原的高海拔地带,被称为?地球彩带,世界花园,养身福地,避暑天堂?。
百里杜鹃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被发现以来,由于受交通、观念等因素制约,多年来处于?欠开发?状态。2007年,毕节试验区从破除体制障碍入手,开展?旅游扶贫?试验,成立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百里杜鹃由此迈上跨越发展的轨道。2011年下半年开始,百里杜鹃利用第七届省旅发大会主会场的机遇,投入23亿元提速发展旅游软硬件设施。经过半年多的努力,目前,?吃住行游购娱?基础条件大幅提升,所有景区全部对外开放。
普底和金坡:?花中西施?从这里被发现
百里杜鹃中心花区是指普底和金坡两个景区。普底景区又分为数花峰、云台岭、醉九牛、五彩路、健生道等景点。金坡景区包括百花坪、锦鸡箐、画眉岭、金坡岭、马缨林等。这里的杜鹃花气势磅礴、铺山盖岭,是百里杜鹃赏花之旅中的精彩片段,也是百里杜鹃开发最早的两个景区。
值得一提的是,百里杜鹃是从中心花区被发现的
1986年5月16日,《贵州日报》登载了一条消息《高原春色好,正值繁花年,一封来信带来了春的温馨》。文中这样记载:?1984年初春,在省顾委主任徐健生的案头,放着一封大方来信。这是大方县文物员钟德宏和其妻子写来的。他们叙述了?黄坪十里杜鹃?的情况,建议领导重视这片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开发。?
?黄坪十里杜鹃?是指百里杜鹃中心花区普底乡的杜鹃花资源。1984年3月,恰逢?黄坪十里杜鹃?繁花似锦,钟德宏夫妇联名给徐老写了信。1984年4月16日,徐老亲自来到普底,视察了花区。4月20日,省顾委根据徐老的安排,组成有科学界专家、新闻记者、文艺工作者参加的?普底杜鹃花考察团?,对杜鹃花区进行了详尽的考察并在媒体上作了报道。根据考察结果:?杜鹃花林区的覆盖面积,从黔西的纸厂、金坡一带到大方的普底、百纳、沙厂、黄泥和大水等地,绵延百余里,呈月牙状分布,品种色彩繁多。?徐老遂定名为?百里杜鹃?。
为了感谢钟德宏发现和建议保护百里杜鹃的功劳,1987年,徐健生老人亲笔题字赠给钟德宏:?百里杜鹃,壮丽花海?。现在,这八个字已刻成碑文,立在数花峰下的花径上。
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审视,杜鹃花真可谓是千古一花。她不仅有?花中西施?美誉,而且与杜鹃鸟同名,还与蜀王杜宇同名,蕴含了中国文化情节中的神话故事和?大美大悲?的美学元素。
白居易《山石榴寄元九》诗里这样赞美杜鹃花:?闲折两只持在手,细看不是人间有。花中此物是西施,芍药芙蓉皆嫫姆。?但因杜鹃花开时节,有红嘴杜鹃鸟凄婉啼春,于是便衍生出杜宇化魂的传说,杜鹃花便在艳丽之中充满悲情。李白《宣城见杜鹃花》里说:?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李商隐《锦瑟》里有句:?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啼杜鹃。?杨万里有诗:?泣露啼红作么生?开时偏值杜鹃声?。这些都是说杜鹃花与杜鹃鸟的事。杜鹃花、杜鹃鸟,花、鸟同名,并且和神话连在一起,实属罕见。大约文人们心里,美丽的东西总要悲情万分,才符合审美需求。
无巧不成书,在百里杜鹃的杜鹃村,便有?千年之吻?的对嘴岩奇观,酷似一对杜鹃鸟夫妻。而且,这里有树龄1200多年的两株杜鹃花树,被人们称为?杜鹃花王?和?杜鹃王后?。与对嘴岩景区同处一线的嘎木景区,是大杜鹃树最集中的马缨杜鹃景区,景区内有一株造型奇特的杜鹃树,从根部长出九个枝桠,美如花妖,有人说那是杜鹃花王的女儿。
?游山玩水,某种意义上是旅游的代名词。山靠游,水靠玩;山养眼,水销魂。百里杜鹃风景区的特点是,山披彩带,水泻银瀑,山水林花洞石交相辉映。
以百里杜鹃索玛大草原、普底景区、金坡景区为中轴线,两侧是米底河、百里杜鹃湖的山水风光。
米底河是穿行于百里杜鹃东面的一条溪流。河流从高山穿越丛林,流入深谷,出现几次生命的大跌宕。其中,在60米河段上的三叠瀑布一气呵成,形成40米的落差。河水与石头共生,忽而泄过石上,忽而钻入山中,形成高石坝、石猪槽、天生桥、花底岩等千姿百态的岩溶奇观。
花底岩是米底河穿过天生桥后,在伏流出口出现的一个半月形的巨大岩溶景观。如果说对嘴岩是百里杜鹃花区岩溶景观的一个小情趣,花底岩则是一个大景致。这里有不到险要处,只能闻其声如雷而不见其形的地下瀑布;有千年疙蔸树似?迎客松?;有走马转阁楼的岩壁长廊,南北两壁还有穿洞、关牛洞遥相对望,下是碧滩深涧,上有绿树遮天。
在米底河21.9公里长的河段上,不仅荟萃了喀斯特奇观,而且古树参天。有堪称中华第一桑的千年古桑,胸径达3.25米;有4人合围的古樟树;有胸围2.2米的野生桂花树;有胸围1.8米的野生杨梅树等,米底河给人展示的是花树洞石交相辉映的山水画卷。
百里杜鹃湖:水是眼波山似眉,秋叶红于二月花
从大方县黄泥塘匝道口下贵毕公路,经过黄泥塘小镇,往东行15公里,进入百里杜鹃湖景区。首先展现在你眼前的,是千峰竞秀的画面。穿过一片田坝,眼下便是一片湖中有岛,岛上有花,湖山绸缪,水是眼波山似眉的美丽风景,这就是百里杜鹃的休闲杜鹃区百里杜鹃湖。
百里杜鹃湖是百里杜鹃的眼睛,她紧靠一片面积万余亩的杜鹃花海。百里杜鹃处处有花,百里杜鹃湖的杜鹃花也就不足为奇,奇在这片湖水与如黛如眉的秀峰、鸟语花香的丛林相映,四季风景如画。春天,杜鹃花还在含苞时,这里山花红紫树高低,白的野樱桃花、李子花与红的桃花、黄的油菜花竞相绽放,组成?百花齐放?的风景。随后,?大家闺秀?的四月杜鹃花与?小家碧玉?的?五月杜鹃?次第绽放。炎热的盛夏,这里凉风习习,碧波荡漾,蛙鼓蝉唱,是天然的大氧吧,洗心养肺的首选。秋冬,四山红叶醉湖水,秋叶红于二月花。这时,归来的鹭鸶、野鸭前来越冬,使这片山水更加灵动。
索玛大草原:花中?金字塔?与地平线下的?花篮?
海拔1800多米的高度,绝对是夏秋避暑的好地方;面积6万多亩的草场上野草、蕨类和奇花异树丛生,让人流连忘返。初夏,山下的杜鹃花零落成泥时,这里的矮杜鹃花开得正艳,似团团火球。但这些仅仅是铺垫,索玛大草原的奇观当数花中的?金字塔?和地平线下的?花篮?。
一座座锥体的山峰,一字儿排开,大的似乳,小的似?金字塔?。在一株株矮化如盆景的杜鹃花和各种山花的装扮中,花丛中的?金字塔?格外惹眼。走近,则是千姿百态的石林景观。
在索玛大草原上,还有地平线下的?花篮?。大草原地处海拔高地,夏天风凉,冬天风大,所有的植物均是矮个子。草甸上几十个漏斗形的天坑,刚好是挡风的好地方,杜鹃花等各类植物在天坑中享受充足阳光,生长格外旺盛。春暖花开时节,形成地平线下的?花篮?。
在索玛大草甸上,几十里没有一户人家,有的是欢快吃草的牛羊马群,以及新修的木栈道、休闲小木屋、儿童欢乐园,是游客驻足歇脚的好地方。
国画怎么上色步骤
赞美夏天花盛开的诗句:
1、《夏花明》
唐·韦应物
夏条绿已密,朱萼缀明鲜。
炎炎日正午,灼灼火俱燃。
翻风适自乱,照水复成妍。
归视窗间字,荧煌满眼前。
2、《辛夷坞》
唐·王维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3、《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4、《初夏绝句》
宋·陆游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5、《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6、《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篥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最简便的着色方法是使用浅绛着色法。绛为红色,浅绛山水原是指以淡赭色为主调的传统山水画,后泛指在水墨的基础上浅着色的一种画法。皴、擦、点、染、勾、勒,上色时注意不要平涂,不要盖墨线,色彩要有变化。根绝结构,不要盲目的画。要有节奏,不能乱章。
当写生画墨稿完成以后,感到意犹不足,即可在其上着色来丰富画面的效果。写生画对色彩的要求,不强调景物条件色的变化,而以大面积平涂的装饰色为主,注重景物固有色,如树干用赭色,树叶用汁绿,石根用淡赭,石面即涂上墨青或汁绿、花青等。
所使用的原料不外乎赭石、花青、藤黄、朱磦、曙红等,且以前三种色最为常用,一般若备上三四种色就够了。
扩展资料:
国画其他上色技法
中国写意画上色技法主要有:填色法、染色法、罩色法、破色法、泼彩法、烘托法、反衬法等。
1、填色法
也称勾线填彩法、勾填法、勾勒法。首先用墨线勾完对象的轮廓,然后用颜色在勾好墨线的范围内填满颜色,要填的平整均匀,因此也称单线平涂。
2、染色法
有淡彩晕染、重彩晕染、接染、托染、点染等等,写意画渲染的要求是:先在毛笔上调浅色,然后在笔尖上调深色,一笔画到宣纸上,自然表现出深浅不同的颜色。大面积染色则用大笔甚至用底纹笔染,力求有质量感、空间感、忌脏、腻、灰。
3、罩色法
在写意画中,在墨色画了之后,为加强这一部分的色调。再用石色罩一层,使这部分物象更醒目、厚实。
4、泼彩法
主要用在写意画中,在大块泼墨的基础上,将饱满、淋漓的石色(有覆盖力)泼在画上,使重色与墨色相结合,从而使物象的色感和体积感更加突出厚重。
5、彩墨法
即色中蘸墨。以色为为主,或是墨中蘸色。以墨为主,进行着色、如画麻雀。先用淡墨着色。再蘸赭石画羽毛,画绿叶。先蘸汁绿。再蘸墨。一笔下去,自然表现出绿叶的浓淡深浅。
6、破色法
有水破色、墨破色、浓色破淡色、淡色破浓色、石色破草色、石色破墨色等等、如画花卉叶片,可在叶片颜色快干时,用重墨勾叶筋,又如在一片淡红的芙蓉花色快干时,用胭脂线勾出花瓣筋络,从而时画面的质感和韵律更加真实夺目。
7、烘托法
笔画中运用较多,写意画中也常采用,如画近处芭蕉时。正面用浓淡墨线勾出芭蕉叶脉,反面用石绿衬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