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蜜补气,秋蜜养元,冬蜜败火……一些地方习惯将蜂蜜按季节分为春蜜、夏蜜、秋蜜与冬蜜,每一个季节的蜂蜜具有不同的共性。实际上,不管什么季节的蜂蜜,都具有《神农本草》中对蜂蜜的药理论述,譬如通便、去火、顺肠、补气生津,但是每一个季节的蜂蜜确实拥有一些不同的特点,下文就来简单介绍一下春蜜、夏蜜、秋蜜与冬蜜的区别。
一、春蜜
紫云英蜜是典型的春蜜
就产量而言,春蜜居四种蜂蜜之首。春天百花齐放,为蜂蜜量产提供了先决条件,因此,春蜜涵盖了许多花种的蜜,譬如春天产的油菜花蜜、百花蜜、柑橘蜜、紫云英蜜,南方的荔枝蜜等等。
春蜜的一大特点就是色彩缤纷,很是好看:荔枝蜜是淡**,而柑橘蜜却是橙**,油菜花蜜是白色,枣花蜜是琥珀色。当养蜂人把这些蜂蜜放在一起的时候,煞是壮观。
春蜜有补气生血的功效,其中的佼佼者要数枣花蜜。枣花蜜在4月下旬左右产出,女性长期喝枣花蜜有生血补气,美容养颜的功效。
但是春蜜也有一些不好的特点,诸如即便是成熟的蜂蜜浓度也达不到很高的标准,远不及秋蜜。另外春蜜还比较容易产生气体。春蜜之中最容易产生气体的非油菜花蜜莫属,在常温下也会产生气体,假如是塑料瓶装油菜花蜜,在气温急剧上升的环境中,很有可能将瓶子爆裂。同时,春蜜在低温环境下还容易结晶。
二、夏蜜
夏蜜的代表:荆条蜜
从6月份开始到9月下旬采集的蜂蜜均为夏蜜,夏蜜的种类也有很多,许多乔木或者灌木选择在夏季开放,譬如长江流域的荆条,它是一种灌木,在夏天开出黄白色的花。早期打出来的荆条花蜜是琥珀色的,但是到了夏末,出来的荆条花蜜却略带黑色。
和荆条花蜜一样,许多夏蜜拥有止痛去毒除湿的功效。夏蜜对胃病患者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由于夏季蜂蜜相对于春天,花的种类比较少,为此养蜂人不会像春天那样频繁地打蜜,所以夏蜜的浓度还是比较高的。
夏蜜比较耐保存,结晶的很少。
三、秋蜜
五倍子花蜜属于极品秋蜜
一些花选择在秋天开放,譬如在湖南江西丘陵地带,五倍子花开了。五倍子是一种灌木,主要生长在酸性土壤之中,在深圳南澳一带也有零星的分布。其出产的五倍子花蜜就是典型的秋蜜。
秋蜜的特征之一就是浓度很高,即成熟的秋蜜打出来之后,浓度是很高的,这主要是与秋天干燥的天气以及秋季开花植物较少,蜂农打蜜次数少的原因分不开的。
由于秋季较为干燥,人多病痛,尤其是呼吸系统的疾病,譬如支气管炎、咳嗽、咽喉炎等,而秋蜜就有很好的润肺止咳,补阴生津的功效。假如秋天患上呼吸系统疾病,在药物的治疗作用下,坚持服用一段时间的秋蜜,可以很好地配合医学治疗。
秋蜜还有养元的功效,一些药材蜜还具有药材的特性,诸如上文所说的五倍子花蜜,就具有五倍子的药效,有养元固肾的作用,适用于滑精、遗精、失眠多梦、肾元不足的朋友饮用。
四、冬蜜
岭南一带的鸭脚木在冬天开放,当北方的蜜蜂在冬天选择蛰伏的时候,广东一带的蜜蜂却可以采集鸭脚木的花蜜,因此冬蜜实际上就是鸭脚木花蜜。
冬蜜只有广东海南等地有所产出,数量较少,岭南人士认为冬蜜有败火的作用,假如上火,喝点冬蜜比较合适。
冬蜜容易结晶。
天水是公认的国际四大蜜源地之一,其出产的优质蜂蜜/花粉/蜂王浆定点出口德国、日本、新西兰,深受当地客户好评。天水,不仅是中华养蜂鼻祖姜岐的故里,更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天水北依渭水、南傍嘉陵,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暖温带、亚热带过渡性季风气候润泽了这方神秘瑰丽的水土,她是造化物的神秀,是天地最为挚爱的女儿,她秉持了父亲河的豪放厚重,又传承了母亲河的温柔美丽,优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为她成为中国最好的蜜源地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富饶资源。天水属华北、华中、蒙新和喜玛拉雅植物交汇处,这里生长着南北两大水系上千种蜜源植物,,素有“植物园、花卉园、药物园、蜜蜂园”之美誉,森林植物五味子、五倍子、漆树、椿树、椴树、酸枣、狼牙刺是原生态有机蜜源,中药材之乡万亩党参、枸杞、黄芪、红芪、黄芩是特种药材蜜源,千万亩农作物油菜、葵花、籽瓜、茴香、荞麦和牧草山花、苜蓿、红豆草、地椒、沙棘、野霍香是西北特产蜜源,洋槐从沟到岭形成花期长达40天的立体蜜源,繁花茂盛植被构成花期衔接长达7个月、产浆期6个月的西北重点蜜源产区。天水是我国四大放蜂路线之西线必经之地。这里山川相间,谷岭交错,海拔差大,气温悬殊,构成了同一花期早、中、晚之分的立体蜜源。适应两大水系生长的植物种类繁多,现有蜜源植物六大类350多种,可生产近20种西北特种优质商品蜂蜜,花期长达8个月之久,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地理地貌条件使这里成为全国著名的优质蜂产品蜜源基地和天然的“大蜜库”。部分蜜种产量可占全国同品种蜂蜜的80%以上,浓度高于南方蜂蜜。蜂王浆产浆期在其他蜜源区仅有一个月左右,而在天水小转地放养产浆期却长达半年之久,所产蜂王浆中癸烯酸含量达1.8%-2.5%,高于其他蜜源区,是全国著名的蜜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