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三江6号水稻属于香稻,主茎12片叶,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为136天,需≥10℃活动积温2500℃左右,株高94厘米左右,穗长19.5厘米左右,每穗粒数109.7粒左右,千粒重24.8克左右,长粒,颖尖秆为**,幼苗长势强,分蘖力强,株型收敛,活秆成熟,抗倒伏性强。
水稻的长势是指稻株和群体的生长速度或生长趋势,如分蘖的早晚、多少,出叶的快慢,发根的强弱等等。水稻长势的诊断常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叶耳距
叶耳距是指两个相邻叶的叶耳间的距离。在正常情况下,叶片和叶鞘的长度随着叶位增高而加长。在拔节前,各叶叶鞘都着生在密集的分蘖节上,起点基本相同,叶鞘长度的递增明显地反映在上下两叶的叶耳距上。如果某一时期生长受阻,叶耳距便缩短,受阻程度愈大,缩短愈多。北方稻区早春易受低温影响,生长受阻,即表现为秧苗矮、叶片短,相邻两片叶的叶耳重叠,叶耳距为零。在正常情况下,健壮苗基部至第一片叶的叶耳距应为2厘米~3厘米。
(2)定型叶叶长
定型叶的长度反映了稻株在该叶伸长期间的营养水平,也可以此预估以后营养状况。最后三片叶(顶部三叶)是结实期的主要功能叶,这些叶片长势是诊断后期
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一般认为,顶部三叶较长、厚、直立,茎基各叶较短小,后期可获得较为显著的增产效果。定型叶的长度还反映该叶同伸器官的生长状况,由此可做出许多相关诊断。如倒二叶和倒五节节间同伸,倒二叶过长,则倒五节节间必然过分伸长,因而倒伏的可能性就越大。又因倒二叶在相当程度上受倒四叶的控制,所以,在一定条件下,倒四叶往往和后期倒伏也有密切关系。
(3)植株高度和分蘖速度
植株高度和分蘖速度反映了植株整体营养水平。一般来说,营养状况不良时,植株矮小,分蘖少而缓慢,而当营养状况良好时,植株高大健壮,分蘖多而整齐。如果发现株高和分蘖生长异常时,要结合具体表现分析原因(如缺素等),采取相应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