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识别和防治荸荠基腐病?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23:50:41
字号:

荸荠基腐病又称枯萎病、荸荠瘟,是荸荠的一种毁灭性病害。整个生长季节均可发病,以9月中旬至10月上旬为盛发期,发病时枯死株率达20%~30%,严重田块可达80%以上。

如何识别和防治荸荠基腐病?

(1)发病症状

荸荠病茎基部软腐,茎基(近根处)维管束变褐坏死,匍匐茎维管束亦变褐坏死,较正常匍匐茎细小,地上失水的叶状茎枯黄,易拔起,嗅之有一种水稻蔸沤烂的气味,稍刺鼻。农民俗称“死蔸”。一般从一蔸的少数叶状茎上表现症状,农民俗称“半边枯”,并向整株发展,然后整株枯死,俗称“整棵死”。9月份气温降低,有利于病害发展,为发病盛期,地不茎基很快腐烂,蔓延迅速,造成毁灭性损失,地上部分表现为失水青枯,俗称“青枯死”。田间缺水时,枯死株基部布满粉红色黏稠物,发黑腐烂的茎基保湿一夜,其上长出白色霉状物。球茎受害,荠肉变黄褐色至红褐色干腐。

(2)发生规律

病原菌为尖镰孢菌荸荠专化型,属半知菌类真菌。病菌以苗丝潜伏在荸荠球茎上越冬,并可随球茎作远距离传播。病菌从荸荠茎基部、根部伤口侵人,引起茎基发黑、腐烂,植株生长衰弱,矮化变黄,如缺肥状。以后一丛中的少数分蘖开始发生枯萎,最后地上部整丛枯死,病菌沿匍匍茎蔓延到下一丛。一般6月中旬始见发病株,7月中旬移栽前秧田有零星发生。移栽后,部分带菌的秧苗成活后,病菌从匍匍茎蔓延染病株外围的健株,造成陆续死苗。9月上旬开始,气温下降,利于病害发展,表现为暴发性,几天内突然整片青枯死,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为该病危害高峰期。缺钾而氮肥又跟不上的脱肥田块,发病较重。氮肥施用过量,田间分蘖过多,植株郁闭,光照不足,通风不良,发病严重。过度晒田造成田间土壤开裂通气,易诱发病害在过度晒田后5~10天内突然暴发。

(3)防治方法

实行2~3年水旱轮作或与水稻、莲藕、茭白等作物轮作,发病初期及时拔除病株带出田外深埋,收获后,应及时淸除并集中烧毁田间遗留的残茎枯叶。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适时适度晒田。一旦田间表现死蔸或边枯出现病株时,应排干田水,及时喷药(特别是茎基部)。每亩用25%咪鲜胺乳油30毫升,或20%三唑酮乳油100克+40%多·酮(禾枯灵)可湿性粉剂6克,或70%代森锰锌500倍液喷雾。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855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