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哪些仁兄是泸州泸县人,且对泸县各乡镇的经济、地域等条件相对熟悉,可加QQ联系,谢谢。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23:44:53
字号:

泸县古称江阳,从西汉武帝建元6年(公元前135年)设县治起,至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泸县历史悠久,2006年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织中国分部确认为全国100个“千年古县”之一。境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脑桥、宋墓石刻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泸州雨坛彩龙。泸县是“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省级“双拥模范县”。

请问哪些仁兄是泸州泸县人,且对泸县各乡镇的经济、地域等条件相对熟悉,可加QQ联系,谢谢。

各镇概况

福集镇县城驻地镇,幅员面积153平方公里,辖28个农业村、10个社区、279个村民小组、57个居民小组,总人口142312人。该镇是工业强镇,商贸繁荣,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省级风景区玉蟾山、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脑桥。 嘉明镇 是泸县的北大门,幅员面积46平方公里,辖10个农业村、1个社区,总人口42967人。城北工业集中区坐落该镇,区内有玻璃制造业、纺织业、酒类制造业等19家企业。 喻寺镇 位于泸县北部,幅员面积73.5平方公里,辖11个农业村、2个社区,总人口50603 人。该镇是川南优质仔猪生产基地,仔猪远销云、贵、甘、广等全国10多个省、市、自治区。 方洞镇 位于泸县东北部,幅员面积73.15平方公里,辖12个农业村、2个社区,总人口50217人。该镇是畜牧产业强镇,矿产资源大镇。 得胜镇 位于县城南郊,幅员面积88平方公里,辖14个农业村、3个社区,总人口57807人。该镇农业发达,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矿产资源丰富。 天兴镇 位于泸县西部,幅员面积48平方公里,辖8个农业村、1个社区、72个农业合作社、4个居民小组,总人口29779人。该镇蚕桑生产发达,石英砂储量大,无碱玻璃球、41#锆钢玉、DBS3石灰玻璃砖等产品畅销全国。 海潮镇 位于泸县西南部,幅员面积54平方公里,辖7个农业村、1个社区,总人口33675人。该镇是龙眼生产基地,种植面积3.2万亩;纸业发达,“小米花生”、海潮豆瓣等农产品加工独具特色。 潮河镇 位于泸县西部,幅员面积83平方公里,辖13个农业村、1个社区,总人口60151人。该镇是川南龙眼大镇,酒业、机械制造业初具规模。 牛滩镇 位于泸县西南部,幅员面积76平方公里,辖16个农业村、1个社区,总人口47447人。该镇是工业强镇,建材加工业、酒业增长势头强劲;蔬菜业发达,生姜、空心菜种植历史悠久。 毗卢镇 位于泸县东北角,幅员面积72 平方公里,辖12个农业村、3个社区,总人口42505人。该镇是水产大镇,矿产资源大镇。 石桥镇 位于泸县东北部,幅员面积87平方公里,辖12个农业村、2个社区,总人口44975人。该镇是工业大镇,煤炭、石英砂资源丰富,拥有工业企业68家,拥有泸州市风景名胜区——道林沟。 玄滩镇 位于泸县东北角,幅员面积115平方公里,辖20个村、5个社区,197个村民小组,27个居民小组,总人口89469人。该镇工商业发达、玻璃制造业初具规模,是泸州市食用菌生产基地。 云龙镇 位于泸县中部,幅员面积60平方公里,辖13个农业村、1个社区,总人口51588人。该镇工业发达,形成了以玻璃制品、酿酒、物流运输为主的三大产业支柱,拥有各类企业1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家。 奇峰镇位于泸县中部,幅员面积68平方公里,辖12个农业村、3个社区,总人口49902人。该镇畜牧业发达。 百和镇 位于泸县东部,幅员面积81平方公里,辖11个农业村、1个社区,总人口49343人。该镇是酒业基地镇、“中华”酒畅销全国,化工产品出口创汇。 立石镇位于泸县东部,幅员面积72平方公里,辖10个农业村、90个村民小组、1个社区、3个居民小组,总人口42114人。该镇旅游业资源丰富,农业发达,“蜀南”花椒是省级驰名商标、白芷畅销川渝。 兆雅镇位于泸县东部,幅员面积67平方公里,辖8个农业村、1个社区,总人口44736人。该镇是泸县酒业大镇,酒类企业28家,实现白酒销售收入6.5亿元;是“川南花木之乡”,花木种植面积7500亩,实现花木产值6500万元。 云锦镇 位于泸县东部,幅员面积106平方公里,辖16个农业村、1个社区,总人口71039人。该镇是农业大镇,中药材基地镇。 太伏镇 位于泸县东南部,距县城福集46公里,与永川、合江接壤,幅员面积114平方公里,辖18个农业村,1个社区,总人口76575人该镇龙眼量大质优,是川南龙眼基地镇,太伏火腿畅销全国。泸州港神仙桥作业区、泸县临港经济园座落该镇。

编辑本段风土人情

泸县被命名为中国龙文化之乡。泸县的龙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主要包括龙舞、龙桥、龙雕。汉代的汉棺上就有龙雕,后来有以国宝龙脑桥、顺对大桥等一批名桥为代表的140余座龙桥群体,有各种青龙雕刻为特色的国宝宋代石刻,还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雨坛彩龙。 雨坛彩龙,历史悠久,是地处龙洞山的雨坛人设坛耍龙以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圣物,曾多次参加全国各种大型庆典活动,并被编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一书。泸州雨坛彩龙盛行于明末清初,自古以来就有设坛耍龙以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习俗,雨坛乡亦因此得名,雨坛彩龙也在民间作为吉利祥和的象征,口碑甚佳。雨坛彩龙的表演重在一个“活”字。表演时,要求舞龙者“动于中而形于外”,“心有性情,手显神色”,人与龙的情感交融一体。 表演中,龙与宝纠缠连绵,使观赏者不仅从中领略到巨龙夺宝的恢弘气象,而且可以感受到中国龙鲜活灵动的生命情态及不屈不挠的民族性格。鉴于此,雨坛彩龙曾获得过“东方活龙”的美誉。雨坛彩龙表演中造型精彩,套路丰富,在连贯变化的太极图形中相继呈现“龙出洞”、“龙夺宝”、“龙拖宝”、“龙抱蛋”、“龙擦痒”、“龙叹气”、“龙滚宝”、“跳龙门”、“龙脱衣”、“龙翻滚”、“龙砌塔”、“龙背剑”、“太子骑龙”、“黄滚龙”等数十个动作。 “雨坛彩龙”龙体造型也别具特色,与当地建于明代的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龙脑桥”的主龙头及其相似,龙头彩绘精美,其形额高嘴短,双目纵突能动,下颌开合自如,形象雄壮憨愚兼而有之。龙身长30米,共13节,龙体浑圆灵活:龙尾是长于龙头的鲢鱼状,紧随龙身起伏摇摆,舞动之中颇含诙谐,富有情趣。以热烈并川味浓郁的锣鼓吹打乐伴奏,音乐紧密配合龙的表现情绪和动作速度,既有旋律的可听性,又增强了龙舞场面的恢弘气势。 新中国建立后,雨坛彩龙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曾参加四川省民间舞蹈比赛获得殊荣,并参加了在京举行的全国专业团体音乐舞蹈汇演。2000年9月,“雨坛彩龙”参加“第三届中国北京国际旅游文化节盛装”进行表演,受到文化部及三十四个国家,十二个省、市、区表演团体及世界各大城市首脑会议市长们的赞扬和专家的好评;2000年10月,“雨坛彩龙”参加文化部在重庆铜梁县举办的“首届中国,铜梁龙灯艺术节”龙舞比赛,荣获最高奖“神龙腾飞奖”,受到舞蹈专家贾作光和梁立生的充分肯定;2001年元月,“雨坛彩龙”应邀参加文化部社图司,北京市文化局主办的“第十五届北京2001年龙潭杯中华民间花会邀请赛”,获“金奖”。

编辑本段经济概况

泸县能源工业基础好。骨干企业四川和益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装机37.55兆瓦,总资产3.7亿元,水电火电并举,并与国家大网相连。总投资3.2亿元(成都鹏辉实业投资有限公司投资2.4亿元)的和益火电二期工程,已完成“三通一平”,将于2001年建成投产,新增发电量3亿千瓦时,公司股票争取上市。规划到2010年,公司总资产达10亿元,自供电力达4亿千瓦时,电力工业将成为泸县的支柱产业。此外,建材工业后劲很大。水泥产量完成37.8万吨。 2009年泸县县域经济快中求好。泸县实现生产总值(GDP)110亿元,增长17%。财政总收入6亿元,增长37.9%,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35亿元,增长33%;固定资产投资63.35亿元,增长78%。民生工程投入资金3.3亿元,各项建设任务超额完成。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圆满完成。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418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5245元。城乡居民储蓄余额75亿元,增加15亿元。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51亿元,增长29%,占GDP的37.5%;被命名为“四川省中小企业发展试点县”。 整合涉农项目资金4300万元,带动社会投资9000万元,重点加强示范带、示范村建设。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30亿元,增长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收510元,增长12%。

编辑本段优质教育

披拂川南明珠的辉光,怀抱蟾溪文化的涌动,泸县以其大于笔大气魄、大写意的胆识勇气,铸就了泸县教育的辉煌。 泸县有各级各类学校77所,其中普通高中6所,中等职业学校7所(民办职业教育学校6所),教师进修校、实验校、特殊教育学校各一所,民办初中、小学各一所、乡镇单设初中14所、单设小学19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6所,有在校小学生71407人、初中生36757人、高中生27076人、职高生5449人。另有公民办幼儿园(班)120多个,在园幼儿2.8万余人,全县有在职教职工6845人,退休教职工2279人。 泸县继1995年在全省百万人口农业大县中率先实现“普九”重任后,解放思想、深化改革、艰苦创业,大力发展普通高中教育,短短几年,普通高中教育呈现规模大,质量优,发展协调的显著特点。全县6所普高学校在校生均在3500以上,占地面积均超过120亩。除泸县二中外,其余5所均在乡镇。 Now,泸县已建成 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1所 泸县第二中学 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3所 泸县第一中学(泸县一中) 泸县第四中学 泸县第五中学 市级示范性普通高中1所 泸县第九中学 泸县第六中学 省重点职业中专11所 泸县建筑职业中专学校 泸县初中毕业生普高升学率为75.7%,万人高中的校生人数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6倍,接受优质高中教育的学生率达85%。 截止2006年,高考本科上线人数连续十六年居泸州第一,泸县二中连续十七年居泸州单校本科上线总数第一,2006年,泸县本科上线4043人,占全市总数的48.5%,重点本科上线839人,占全市总数的49.9%。在发展优势教育的道路上,泸县不但实现了普高教育追赶型,跨越式发展,而且职业教育也实现了超速发展,在泸县《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教育的决定》的优惠政策指引下,泸县职业教育学校由2002年的2所,发展到现在的7所,同时,加快综合高中发展的步伐,2009年,全县职业教育在校生(含综合高双学藉学生)人数达到了12759人。普职教学生人数差距进一步缩短。 2009年,泸县高考本科上线4374人,占全市的48.3%。其中,重点本科上线684人、普通本科上线4196人,万人口本科上线41.3人,居全市第一;高职本科上线178人,居全市第一。

其实还有很多,你可以百度下嘛!我在在潮河镇呆了三年,在牛滩镇呆了七八年,常年在云龙镇读书,在福集镇也呆了五六年,这几个镇算比较熟悉!有什么可以问我哈!

(1)介绍泸州市

泸州市属于四川省的地级市,古称江阳。泸州的酒业发展很好,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港口城市;而且它还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尤其以酒出名,当地的环境特别优美。

? 我们都知道,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出远门不再是一件麻烦的事情,现在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可以提供给我们选择,非常便利。以前交通没有这么便利的时候,不仅经济发展会得到阻碍,就连当地人想获取到外界的信息都很难,而当地的美景也无法展现给大家,令人十分惋惜。而现在发展就不一样了,随着我们国家的交通事业的发展,已经极大的改变了这一切,不仅公路铁路都进了山区,高铁也逐步在山区建起来了。

?而四川省泸州市,其实这个城市它的实力不错,并没有输给别的城市,但是苦于一直没有火车这类交通工具,虽然当年火车站都建好了,但是因为铁路等级太低,所以就一直都没有办法开通。功夫不负有心人,苦等多年的泸州市终于被宣告要建设高铁站了,并且第1条铁路川南城际铁路终于要通车了,真是一件值得祝贺的事情,因为这样子交通会变得便利不少。因为一座城市要想发展的好,跟交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对于泸州市的经济发展实力到了一个瓶颈期,那么该如何寻找突破口呢?

?(2)泸州市的发展

?我觉得泸州市要想突破这个瓶颈期,应该在交通系统上进一步完善,可以多建设交通网,即大力发展陆路和航空运输,如果这三者结合起来,这座城市的发展就会加速起来了,因为这样可以直接推动泸州市成为继成都市和锦阳市之后的"四川第三城",发展的希望特别大。

? 个人觉得泸州市的政府应该大力扶持旅游业,因为泸州市的自然风景特别优美,环境适宜,又是中国的文化古城。加上现在高铁又建设起来了,这个时候发展旅游业再好不过了,而且渝昆高铁在开通的时候,把泸州作为成都到昆明之间的经停站,这样泸州市就不再是一个被忽视的小城市,现在交通变得十分便利,可以加速了泸州市和周边的省市的沟通和交流。这样就会吸引更多的游客过来泸州旅游,使经济慢慢发展起来。

泸州的自贸区在之前就已经有了,这使泸州市增加了就业和收入,但是泸州市的自贸区的产品并没有低关税购买价,而且国家特别严格管理自贸区。所以我建议可以在泸州市制定相关的政策,适当的放宽自贸区的发展,这样也会推动泸州市的发展。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854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