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听到一首儿歌:“月亮光光照地堂……”它一下子勾起了我的回忆,我想起了小时候,在乡下农村,跟着大人一起在地堂上碌禾的情景。
那往往是夏末,正是晚稻收割的季节。
白天,村民们忙着从田里收割下金黄黄,沉甸甸的水稻,扎捆成一坨坨,再用扁担挑到村边自家的打谷场一一我们那称为地堂,存放着。到一定量的时候,就把成坨的水稻满地堂摊开,一般是均勺地撒成一个大圆形。然后,挑选出家中最强壮的水牛,给它套上石碌,派专人拉着牛绳,吆喝着水牛拉动大石碌沿着铺开的水稻兜圈。被石碌反复碾过的禾稻,稻谷就会从稻杆上脱落下来。我们那把这一过程叫“碌禾”。
白天忙收割,碌禾一般都只能选在黄昏之后。对农民来说,碌禾是一件大事,它意味着在田里辛苦劳作大半年,最终迎来了收获。同时,碌禾也是一件很辛苦的事,吆喝着牛要反复走上几百圈才可能让所有的稻谷完美脱落,中途还要派人不停地用禾杈把被石碌碾实的禾稻重新扬蓬松,翻面。稻谷完全碾下来后,又要把稻杆清理出去,把金灿灿的稻谷扫成堆,装进箩筐里,然后一担一担挑回家。村民们往往要忙碌到大半夜,中途连晚饭都顾不上回家吃。家里的老人,半大的孩子就把煮好的饭菜用小竹篮装着,送到地堂上来。
如有哪家碌禾,基本上都是全家老小齐上阵,有时亲戚邻居也会过来帮忙,地堂上就显得十分热闹。
那时,村子里还没通电。天黑了,村民们就点上几盏大煤油灯,火苗闪烁,映照出一小片朦胧的桔**的光。如果刚好遇到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整个地堂上都被照得亮汪汪一片,连煤油灯都省了。
大人们喜欢一边干活一边大声聊着天,自有一种融洽快乐的劳动氛围弥散着。小孩子就更开心了,因为家里大人都在地堂上忙着,孩子们不受管束,也不用早早回家睡觉,凭空比平时多出一段自由自在的玩乐时光,喜不自禁。他们在地堂边追逐,跑跳,在草垛上攀爬,捉迷藏,玩游戏。对农村的孩子们来说,快乐永远是简单而纯粹的。一直到大人们终于碌禾完成,挑着满满的两筐稻谷一边赶着回家,一边扯着喉咙大声呼喊一一“XXX,回家啰!还在疯呢,还不赶紧回去洗澡睡觉?”
孩子们赖皮,往往要大人们喊过三四遍,并威胁着拿棍子打,一个一个的野孩子才从草堆里钻出来,恋恋不舍地和同伴分开,跑着追赶自己的爸妈去了。而他们的影子,被皎洁的月光,拉得老长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