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己味苦,性寒。入膀胱、脾、肾经。功能:利水消肿、祛风止痛、泻下焦 湿热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知识,欢迎阅读!
防己的性质
? 防己药材较为复杂,主要分为粉防己和木防己两种:
1.粉防己(产于安徽、浙江、江西、湖北等地)旧时多集散于汉口,故亦称汉防己。粉防己药材质坚体重,粉性较大。一般认为其善走下焦,长于祛湿利水消肿,多用于下焦湿热、下半身水肿及湿 脚气 等证。《本草备要》以之配车前子、韭菜子、泽泻,以治膀胱水蓄胀满;《本草汇言》用其与生姜同炒,水煎服以治水气膨胀;若以之合桂枝、木瓜、牛蒡子、枳壳等同用,又可治湿气脚痒糜烂之证。
2.木防己药材包括广防己(产于广东、广西二地,故名之)和汉中防己(产于陕西、甘肃、四川、贵州等地,即《唐本草》中所说?出汉中者?),有时也包括防己科的木防己(产于河北、河南、陕西等地)。传统认为,木防己质轻如木,擅于祛风止痛、上行走外,以疗上半身水肿及 风湿 疼痛为佳。
《金匮要略》木防己汤中以之配石膏、桂枝、人参,用治邪偏上焦、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等证。临床应用《千金方》防己汤(防己、茯苓、白术、桂心、生姜、乌头、人参、甘草)治疗厉节风痛不可忍时,也每以选用本品为佳。
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粉防己根含 生物 碱1.2%。其中大部分是双苄基异喹啉生物碱。研究认为它含有汉防己碱(Tetrandrine),即汉防己甲素(Hanfangchin A,Fanchinin);防己醇灵碱(防己诺林碱,Fangchinoline),即汉防己乙素(Hanfangchin B),又名去甲汉防己碱(Demethyltetrandrine);汉防己丙素(Hanfangchin C);门尼新碱(Menisine,木防己素甲);门尼定(Menisidine,木防己素乙)和轮环藤酚碱(Cyclanoline)。亦含有小檗胺(Berba- mine)、氧化防己碱(Oxofangchirine)、防己菲碱(Stephanthrine)等。
此外,粉防己根中还含有黄酮甙、酚类、有机酸、挥发油、糖类等。
木防己根含木防己碱(Trilobine)、异木防己碱(Isotrilobine,Homotrilobine)、木兰花碱(Mag- noflorine, 广玉兰碱)、木防己胺(Trilobamine)、木防己宾碱(Coclobine)、甲门尼萨任碱(Meni- sarine)及去甲门尼萨任碱(Normenisarine)等多种生物碱。
防己的毒副作用和 解毒 急救方式:
用汉防己总生物碱水溶液(15mg/ ml)给小鼠腹腔注射,其半数致死量为113mg/kg。家兔静注20mg/kg 后大部分死亡;犬静注23~25mg/kg则无明显不良反应。汉防己甲素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大鼠静注38.0mg/kg、肌注1 500mg/kg、口服2 230mg/kg;小鼠静注82.5mg/kg、肌注1450mg /kg 、口服3700mg/kg。给猫依次静注25mg/kg 可因心跳及 呼吸 抑制而死亡。犬静注10mg/kg 时,出现可逆性心率减慢和暂时心肌缺血现象,15分钟可逐渐恢复。
临床应用本品,一次静脉注射汉防己甲素 300mg,在注射部位可致疼痛及静脉炎,随其剂量增加可出现头昏、恶心、呕吐、寒颤、呼吸紧迫和窒息,亦可出现肝脏、肾脏毒性及坏死。迅速注射可产生急性低 血压 立即致死。每次剂量以240~300mg 比较安全,无不良反应。治疗量对血象、 尿常规 、肝 肾功能 、 心电图 及体重未见影响。
问题一:中药大黄指的是哪一种大黄 2015版本中国药典规定人用药品大黄应来自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药用大黄(Rheum offcinale Bail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ex Balf.)的干燥根和根茎。而不能是土大黄,后者有毒,有些用商陆代替,这个是绝对不允许的。
问题二:大黄有什么功效与作用 大黄的功效与作用大黄的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大黄的作用:大黄能增加肠蠕动,抑制肠内水分吸收,促进排便;大黄有抗感染作用,对多种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最敏感的为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其次为白喉杆菌、伤寒和副伤寒杆菌、肺炎双球菌、痢疾杆菌等;对流感病毒也有抑制作用;由于鞣质所致,故泻后又有便秘现象;有利胆和健胃作用;此外,还有止血、保肝、降压、降低血清胆固醇等作用。大黄的应用:1、积滞便秘。本品有较强的泻下作用,能荡涤肠胃,推陈致新,为治疗积滞便秘之要药。又因其苦寒沉降,善能泄热,故实热便秘尤为适宜。常与芒硝、厚朴、枳实配伍,以增强泻下攻积之力,为急下之剂,用治阳明腑实证,如大承气汤(《伤寒论》);若大黄用量较轻,与麻仁、杏仁、蜂蜜等润肠药同用,则泻下力缓和,方如麻子仁丸(《伤寒论》)。若里实热结而正气虚者,当与补虚药配伍,以攻补兼施,标本并顾。如热结而气血不足者,配人参、当归等药,方如黄龙汤(《伤寒六书》);如热结津伤者,配麦冬、生地、玄参等,方如增液承气汤(《温病条辨》);若脾阳不足,冷积便秘,须与附子、干姜等配伍,如温脾汤(《千金方》)。2、血热吐衄,目赤咽肿。本品苦降,能使上炎之火下泄,又具清热泻火,凉血止血之功。常与黄连、黄芩同用,治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咯血,如泻心汤(《金匮要略》)。现代临床单用大黄粉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有较好疗效。若与黄芩、栀子等药同用,还可治火邪上炎所致的目赤、咽喉肿痛、牙龈肿痛等证,如凉膈散(《和剂局方》)。3、热毒疮疡,烧烫伤。本品内服外用均可。内服能清热解毒,并借其泻下通便作用,使热毒下泄。治热毒痈肿疔疮,常与金银花、蒲公英、连翘等同用;治疗肠痈腹痛,可与牡丹皮、桃仁、芒硝等同用,如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本品外用能泻火解毒,凉血消肿,治热毒痈肿疔疖,如用治乳痈,可与粉草共研末,酒熬成膏的金黄散(《妇人大全良方》);用治口疮糜烂,多与枯矾等份为末擦患处(《圣惠方》)。治烧烫伤,可单用粉,或配地榆粉,用麻油调敷患处。4、瘀血证。本品有较好的活血逐瘀通经作用,其既可下瘀血,又清瘀热,为治疗瘀血证的常用药物。治妇女产后瘀阻腹痛、恶露不尽者,常与桃仁、 土鳖虫等同用,如下瘀血汤(《金匮要略》);治妇女瘀血经闭,可与桃核、桂枝等配伍,如桃核承气汤(《伤寒论》);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常与当归、红花、穿山甲等同用,如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5、湿热痢疾、黄疸、淋证。本品具有泻下通便,导湿热外出之功,故可用治湿热蕴结之证。如治肠道湿热积滞的痢疾,单用一味大黄即可见效(《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或与黄连、黄芩、白芍等同用;治湿热黄疸,常配茵陈、栀子,如茵陈蒿汤(《伤寒论》);治湿热淋证者,常配木通、车前子、栀子等,如八正散(《和剂局方》)。此外,大黄可破痰实,通脏腑,降湿浊,用于老痰壅塞,喘逆不得平卧,大便秘结者,如礞石滚痰丸(《养生主论》)。
问题三:大黄是什么植物 大黄是多种蓼科大黄属的多年生植物的合称,也是中药材的名称。在中国地区的文献里,“大黄”指的往往是马蹄大黄。在中国,大黄主要作药用,但在欧洲及中东,他们的大黄往往指另外几个作食用的大黄属品种,茎红色,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粘牙,有砂粒感。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除去细根,刮去外皮,切瓣或段,绳穿成串干燥或直接干燥?中药大黄具有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等功效。
问题四:大黄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大黄一般是俗称的马蹄大黄,是常见的中药材,大黄具有清湿热、泻火、凉血和解毒等保健功效,大黄的功效与作用很多人都不是很了解,大黄味道气清香,味道苦而微涩,下面具体介绍一下。 一般常见的大黄的功效与作用主要是泻下攻击、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等,大黄能促进肠胃蠕动,还能抑制肠内水分吸收,促进排便,大黄还能抗感染,对于流感病毒也有抑制作用,此外还能止血、保肝、降压、降低血清胆固醇等作用。点击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中医功能主治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肠痈腹痛,痈肿疔疮,瘀血经闭,跌打损伤,外治水火烫伤,上消化道出血。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痛。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用于火毒疮疡。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有瘀出血者。 大黄的功效与作用还有很多,上述说的常见的功效了解就可以,平时很多上班族熬夜加班会有上火的现象,可以服用一些大黄的制剂,不仅清热去火,还能保肝,降低胆固醇。 相关阅读:马蹄的营养价值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