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荫名茶的魏荫总部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23:24:21
字号:

由国内著名铁观音企业魏荫名茶斥巨资,历时近三年打造的铁观音文化园主体工程完工。文化园位居安溪城东工业园,占地27亩,集茶品种观赏、茶文化展示、茶产品展销为一体,设有铁观音茶史馆、魏荫名茶产品展示厅、魏荫茶艺馆、园区办公楼、铁观音精制厂五大

魏荫名茶的魏荫总部

功能区,成为中国铁观音文化与魏荫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以一家之力,建三百年铁观音文化展示基地,魏荫名茶此举,再次彰显其先做茶文化,再做茶生意的企业理念。魏荫,这个古老而又时新的名字,超越了铁观音的传说与品牌,被赋予了更深层的内涵。保护铁观音的根

任何文化都有根,铁观音茶文化亦是如此。弘扬铁观音文化,须先弄清它的源头。建设铁观音文化园,就是要保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弘扬发展安溪铁观音文化,在数百年茶乡文化积淀的基础上,饮茶思源,回报社会。魏荫名茶董事长魏月德说。

在文化园3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上,几处形神毕肖的塑像点缀其间,与石雕、水池等景致相映成趣,巧妙地阐述着铁观音的发源故事:魏荫制茶、观音托梦、铁鼎种奇茗。这里有遍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神农氏;有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茶经》的作者――茶圣陆羽;有乌龙茶始祖苏龙;有铁观音起源魏说始祖魏荫及其栽植茶树所用的重达1吨的铁鼎;更有重达5吨,以纯铁塑成的全国首座名副其实的铁观音塑像。

同样令人称奇的还有,神农氏雕像后面的铁观音母树发源地微缩景观。多年来,魏荫名茶在西坪铁观音母树发源地的保护上,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但由于通往其址的山路崎岖,交通十分不便。为此,魏月德特地请来能工巧匠,依照西坪铁观音发源地――打石坑的原景,按比例建造了这个微缩景观。从广场环视全园,数座建筑均融唐朝风格和闽南民俗特色于一体,即所谓唐风闽韵,令游人至此不由眼前一亮。

真正意义上的品茶饮茶,是从唐朝才开始的。而魏月德先祖魏荫,系唐代名臣魏征的第26代传人,所以有此设计。主楼门坊也是仿照唐太宗赐予郑国公魏征的门坊式样而建的。主楼门坊上的茶缘两字,则更直接地道出魏氏自古与茶结缘的历史渊源。大门红柱上的对联:魏梦观音何处解,荫茶蕴

韵此方寻,述说着观音托梦的传奇发源故事。主楼前写着1723大字,暗示观音托梦魏荫那一年是清雍正元年,即公元1723年。

为了纪念中国六大茶类,即绿茶、红茶、白茶、青茶、黑茶、黄茶。一座六层楼的茶圣阁矗立在广场右侧,其顶楼奉有香进入铁观音茶史馆,首先看到的是写有观音赋的牌匾。走廊上的大理石雕画讲述着魏荫发现铁观音、炒制铁观音的故事。据称有一年,一个湖北茶商来到魏荫公司考察,无意中与魏月德谈起在湖北老家看到过有关魏荫的连环画,魏月德听了以后立马启程,经过一番周折,终于得到了这本连环画,在创建茶史馆时,特请工匠将连环画中有关魏荫与铁观音的内容雕刻在大理石上,来宾们可以根据所刻图文了解魏荫铁观音的发源。

茶史馆主要分三个展区,一是铁观音制作技艺展示区,二是铁观音文化纪念堂,三是茶农家器物展示区。

在铁观音制作技艺展示区,我们可以看到炒制铁观音所用器具及其演变。魏月德系国家级乌龙茶(铁观音)传统制作工艺传承人,借此,魏月德表明弘扬这一国家非遗的神圣使命。铁观音文化纪念堂,中间供奉的是用沉香木雕刻的观音塑像,还有古人所书闽南第一茶。纪念堂两旁的展示柜里陈列的是民众的生活器物、茶叶储存器具、饮茶器具等,这些文物都有一定的年代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墙上所挂的魏荫画像。因文革期间魏家的许多东西流失在外,这是后来魏月德先生在汕头做茶叶生意时无意中发现并买下的,距今已有相当长的历史。茶农家器物展示区里,摆放着一些蓑衣、斗笠、割草刀、碾谷机、粮仓、木桶等,无一不是农家必需器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挂在梁上的篮子,据称当年就是用这样的篮子,把铁观音挑到泉州府,作为贡品送往京城的。

文化园的实体工程建设,只是文化园建设的一个部分,在魏月德看来,打造意识形态的铁观音文化园,才是自己的本质追求。为此,自文化园动工之日起,魏月德就在为文化园的对外传播功能而奔忙。在他的努力下,文化园现已作为我县茶文化旅游的购物定点单位,处于整体推介中。由魏月德担任主讲人的安溪铁观音传统制作技艺传习所,也即将挂牌成立。水要大,须固源;树要大,须固根。漫步在古韵盎然的文化园中,魏月德若有所思。

打响铁观音的牌

如何使企业的经营与文化的弘扬有机结合,这是魏月德多年来一直思考的问题。在他看来,铁观音文化园的建设,在保护铁观音传统制作工艺,弘扬铁观音文化的同时,还须丰富企业自身的文化建设。既须保护铁观音的根,也须打响铁观音的牌。为此,魏荫名茶产品展示厅、魏荫茶艺馆、园区办公楼、铁观音精制厂等功能区,在文化园中也得到精心布置。

步入主楼,首先看到的是一个宽敞的魏荫名茶产品展示大厅。大厅左边是陈茶室,陈茶室旁边是魏荫名茶形象店,魏荫名茶的全国连锁店都将以此为样板,按照统一的风格装修。门楣上挂有茶界泰斗张天福老先生所题的铁观音世家五个字。进门后,跃入眼帘的是铁观音创始人魏荫的头像。在大厅里,前来洽谈合作的客商可一边品尝铁观音,一边观赏魏荫铁观音茶艺表演。该表演系魏荫名茶依托历史文化背景,结合安溪铁观音的文化特点,经过挖掘整理所创,将在优雅的铁观音泡饮中,体现安溪铁观音的茶道精髓。

二楼左边是魏荫名茶的茶叶加工车间,这是一个全隔离的透明加工车间,不断展示着魏荫名茶生产规范化的操作。右边则是魏荫名茶的茶艺馆,分有唐、宋、元、明、清、中华国韵、安溪茶都、西坪探源、松岩母树等展区,每个茶艺馆都各具特色。纵览整个铁观音文化园,魏荫名茶的企业文化恰与安溪铁观音文化完整而紧密的交融在一起,不由令人想到其几年来的品牌文 化建设之路:2000年,魏月德在西坪岐山魏荫铁观音初制厂内设立铁观音研究所,成为茶业界专家学者研究铁观音的试验基地;2003年,由魏荫名茶承办的安溪铁观音茶始祖魏荫诞辰300周年暨铁观音学术研讨会,在松岩村的茶史馆隆重举行;2002年来,电视连续剧《婀娜公主》、《铁爷茶馆》、《铁观音传奇》等众多电视连续剧和电视专题片在我县取景开拍,魏荫公司均给予大力配合……

不久前,伴随崭新的魏荫铁观音文化园主体工程落成,又有几项重大文化活动在魏荫名茶组织下,陆续展开。其中,旨在推介安溪茶文化、茶经济、茶市场、茶品牌等茶产业成果,探析安溪铁观音起源与文化,传播魏荫名茶天地人·魏荫茶企业理念的北大茶文化之旅 安溪铁观音探源暨魏荫名茶园开园活动,已吸引了众多茶人的积极参与。

一首简单上口的《茉莉花》,不知被国人传唱了多少年,连茉莉花茶也因此受益。为何行销国内外的铁观音茶,却没有一首广为人知的歌曲?深谙文化传播软实力的魏月德,不断探寻着铁观音文化传播的大众平台。不久前,他邀请一位音乐人创作的《魏荫铁观音之歌》即将进入全面传唱阶段。

黎明星火茶厂简介

历史背景:1955年初十三军的一批复员老兵,在美丽神奇的西双版纳土地上建起了国营黎明农场。当年4月初,遵照上级关于屯垦戍边、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兵团十三军三十九师、三十七师的复转军人陆续来到了西双版纳勐遮坝,于1955年4月15日正式成立国营农场,并命名为国营黎明农场。属军垦性质。

1970年2月25日,根据中央军委1969年10月1日批示组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云南生产建设兵团一师五团六营;1980年1月10日,更名为云南省黎明农工商联合公司七分场茶厂;1996年云南省黎明农工商联合公司七分场茶厂完成改制,由黎明农场七分场独立自主经营。

经营历程:黎明星火茶厂茶叶加工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曲折的发展过程。

发展初期:1964年春,黎明农场第一个茶叶加工组成立,加工组由7人组成,无机械设备,工艺较简单,一口杀青锅,一个竹制的烤笼,做烘烤茶叶用,代替烘干机;揉捻采用手工操作,日加工毛茶50公斤左右。

文革十年: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10年中,茶叶种植面积到达1734.5亩,茶叶生产基地由二分场发展到四分场、七分场,因当时七分场的林地上发现大量自然生长的古树乔木茶树,其生长环境好、茶叶口感极佳,黎明农场决定将七分场作为了主要的茶叶种植地,七分场的茶叶生产得到了很好的发展,黎明七分场茶厂是黎明农场四个茶厂中的一个,建于1976年。茶叶的粗制加工由最初的一个点,增加到4个,各个加工点都建有加工房,增加了一定的机械设备,揉捻机增加到4台,年生产毛茶200余担。

发展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生产形势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茶叶的生产出现了好兆头,1977-1980年4月年间,黎明农场的茶叶种植面积发展到4000余亩多,其中,黎明农场七分场种植面积达2300余亩,1979年,黎明农场把茶叶生产列为主要的经营项目之一,1980年,茶叶的年总产值已达10039万元,1982年精制茶厂开始筹建,当时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建设新厂房,只能利用原机务队闲置的机房作厂房,面积600余平方米。用有限的资金购进120型烘干机、90型圆筛机、分选机、抖筛机、阶梯式拣梗机、切碎机等机械13台套。经过半年的紧张筹备、安装调试设备,于当年6月调入14名工人、3名管理人员,7月份成立了精制加工厂,并正式开工生产。从此结束了长期仅靠销售初级原料的历史。

精制加工厂的建成,标志着黎明农工商联合公司茶产业的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意味着茶叶从种植到加工完整产业链已经形成,今天我们不能忽视这一进步的意义,因为这一进步为今后几十年乃至更长的时期所带来的影响无疑是很难估量的。早在1978年,黎明茶人就茶叶生产和发展进行了可行性分析,产生了建设年生产万担成品茶精制茶厂的设想,1979年10月经过充分酝酿,黎明农工商联合公司以[1979]58号文件《关于建设精制茶厂厂址的报告》呈报云南省农垦总局计划处。1979年12月,云南农垦省总局计字[1979]277号文件做出了《关于黎明精制茶厂厂址报告的批复》。1980年3月,云南省农垦总局云垦基字[1980]95号文件正式批复委托云南省设计院对“黎明茶厂初精合一”项目进行初步设计。经过近六年的筹划,于1984年5月正式破土动工。

云南省黎明农工商联合公司茶厂建成后,加工设施环境有了较大的发展,为进一步加强茶叶产业的集中统一管理和协调,黎明农工商联合公司决定先后将一、二分厂的初制点归由茶厂直管,将七分场和四分场的两个茶叶初制所连人带机械划归黎明茶厂管理,并定名为勐满初制车间和勐阿初制车间,这就完全统一了全公司的茶叶初加工和精加工,为黎明茶业未来走向市场,在组织建设和生产管理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96年云南省黎明农工商联合公司七分场茶厂接受改制,完全独立经营,此后的1996年至2004年期间,黎明七分场茶厂的主要产品以“滇绿”“滇红”(红碎茶、红条茶)为主,随着生产工艺的不断进步、各类专业人才的充实、内外各种关系逐步理顺,黎明七分场茶厂的生产稳步发展,无论是加工产量、产值、销售收入、效益、职工收入均有了较大的提高。

2004年,黎明农场七分场茶厂更名为“勐海黎明星火茶厂”,2007年勐海黎明星火茶厂向国家商标局正式申请了注册商标“黎星”,并获得批准,“黎星”商标沿用至今。产品花色品种发展到2000余个,产品除交售给当时的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外,还销往广东、福建、湖南、东北等地。

由于长期以来注重产品质量,重信誉、讲诚信,特别是21世纪初期,逐步形成了自己产品的特色,在广大消费者中已形成专门购买黎明星火茶厂出品的黎星品牌产品的消费群体,“黎星”品牌在市场中有了一定的口碑,整个生产呈现产销两旺的好势头。

茶厂地址:黎明星火茶厂位于北纬21.14~22.01,东经100.05~100.01.海拔约847米,位于勐海县西北部,佛双公路60.5处,西与思茅地区澜沧县惠民乡毗邻,距离勐满镇政府4.5公里,距黎明农工商联合公司机关37.5公里。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851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