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稻曲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常常在稻穗成熟期发病。以下是一些防治措施:
1. 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如中国南方稻区可选用汕优36、扬稻3号等水稻品种;及时清理田块,田间发现病穗应及时摘除销毁,水稻收获后深翻土壤,减少田间病菌数量;合理肥水管理,水稻基肥要足,生长期适量施用氮肥,浅水勤灌,避免漫灌、淹田,减少病菌随水传播危害;合理密植、提倡稀插,不盲目追求高密度和多插苗,提倡宽行窄株或宽窄行栽培,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
2. 化学防治:在水稻扬花期进行第一遍施药,对于杂交制种田、密穗型品种及易感病品种或上年发病严重田块,可提前至水稻破口前5-7天施药,间隔7-10天再施用第2遍药;药剂可选用国光标健、健泰、井冈霉素等;喷药时应避免早晨露水较多时施用,同时喷匀喷透,提高药剂防治效果。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建议咨询当地农科所工作人员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治疗方法。
稻曲病:(真菌性病害)1,关键在早期预防,于水稻破口前5一7用药。(为达到最佳效果,齐穗期可弥补1次。)可选用:3%井.嘧啶核苷类抗菌素水剂,43%好力克,30%爱苗,18%多菌酮粉剂,30%琥胶肥酸铜,20%噻菌铜,50%绿享6号,12.5%井.蜡芽。75%肟菌.戊唑醇,300克/升苯甲.丙环唑,己唑醇,噻呋酰胺,腈苯唑,氟环唑。等,(喷雾防治)
2已发病严重时可用:咪鲜胺,氢氧化铜,碱式硫酸铜等(喷雾,能把灰苞打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