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蔡县:打造富硒特色产业新名片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22:25:08
字号:

河南省新蔡县:打造富硒特色产业新名片

河南省新蔡县:打造富硒特色产业新名片

“我们今年的富硒米还没种,就已经被湖北的企业订完啦……”前不久,河南省新蔡县闯创农业公司负责人宋少武在展厅里向前来考察的客商们介绍。近年来,新蔡县闯创农业的富硒米品牌“洪汝大米”,只要一收获,就很快被周边省市以可观的价格抢购一空。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新蔡县生态立县、农业稳县,在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的坚实基础上,通过加强政策引导支持和品牌培育,大力推进农业创新,以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为目标,分别在弥陀寺、关津、今是、栎城、宋岗等乡镇打造“富硒辣椒”“富硒大米”“富硒鹅肉”“富硒蔬菜”等富硒特色农产品种植养殖基地,逐步形成专业化、规模化的富硒种植,有力提升特色农产品产量、品质和营养价值,揩亮了新蔡县富硒农产品金字招牌。

“因为富硒产品自带“绿色”属性和优质的口感,深受全国各地消费者的青睐;所以,今年的收购企业只能先下手为强,早早跟我们的农产品签了‘期货订单’”。宋少武介绍。

农产品种植既要拼产量又要拼品质,为推动特色农产业创新发展,打造顺应市场需求的特色农产品,实现农产品种植效益最大化,新蔡县出台政策支撑,强化要素保障,引导闯创农业科技公司为代表的一大批农业企业以新、特、精为特色,着力打造新蔡县农产品“富硒”特色品牌。

“富硒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前景十分广阔。”为富硒瓜蒌种植提供技术的新蔡县闯创农业科技公司负责人宋少武介绍:“加快发展富硒农业,科学技术是关键。富硒肥料,要在瓜蒌开花前后施上三遍,运用超敏蛋白复合酶技术也能极大的提高富硒作物产量,实现零农残,虽然成本增加了,但收益增加的更多”。

新蔡县大力推进农业创新成果运用,通过技术指导、宣传发动、龙头带动、完善产业链等多种方式引导广大农户进行富硒种植。目前,新蔡县已引导30多家合作社种植富硒农产品。去年一年,新蔡县已发展富硒种植面积达1万多亩,富硒产品收益逾三百万元。

“去年,我种的富硒瓜蒌获得了大丰收,挣了100多万;今年,我还要扩大富硒种植规模。”在该县栎城乡梁樊庄村梁栋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里,村党支部书记梁汉东介绍:前不久,他在原有的3000多亩富硒瓜蒌基地旁又流转了1000多亩地。为了不误农时,他每天都泡在地里。富硒种植工序多、要求高,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仅务工这一项,就可以带动务工群众每户每年增收两万余元。

富硒农产品的种植,成为了新蔡县特色农产品种植的“升级版”,为新蔡县特色农产业发展注入了更具驱动力的“源头活水”;在新蔡打造了一张富硒特色种植的“新名片”,点亮了群众致富增收的美好“硒”望。

与此同时,新蔡县现已开始探索建设富硒产品深加工车间与交易市场,不断加强一二三产融合,进一步强链、延链、补链,为富硒特色农产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寿光种菜历史悠久,寿光籍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在其农学巨著《齐民要术》中就对蔬菜栽培作了科学而详细的论述。明清时代,早春韭菜“寒腊冰雪便已登盘”,成为朝廷贡品。清代中叶,大葱已成为寿光的重要农产品。

建国后,寿光蔬菜种植虽有扩展,但由于体制等多种因素制约,到80年代中期,全市只有5万亩左右的大田菜和少量的土温大棚,没有形成规模,效益也不高。l989年,三元朱村现任党支部书记王乐义冒着极大的风险,砍掉了将要成熟的35亩玉米,对寿光的“土温室”进行了科学改造,建起了17个冬暖式蔬菜大棚,通过加强技术指导,当年17个大棚生产出了顶花带刺的黄瓜,从元旦到春节,每公斤20元不落价,一茬收下来,每个棚收入两万多元,一场反季节栽培蔬菜的技术革命从此迅速展开。寿光蔬菜开始由季节性露天栽培向“四季常青,四季有菜”大跨度发展。1990年冬暖式大棚发展到5000个,l991年猛增到2.5万个,1992年7.5万个。2004年全市蔬菜面积发展到80万亩,其中冬暖式大棚近30万个,年产量40亿公斤,仅此一项农民人均增收3000多元。如今,冬暖式大棚已经更新到第四代了,自诞生第一个冬暖式大棚起,寿光就成了全国大棚蔬菜的“实验田”,近几年来,寿光共引进了来自美国、荷兰、以色列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新品种共2000多个。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844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