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林寺寺院内殿宇11座,组成前后三进院落。戏台、山门、天王殿、释迦殿、大雄宝殿和佛母殿自南而北排列在纵轴线上。各殿布满元、明彩塑,大的丈余,小的近尺,总计 1600 余尊,大部完好。殿内圆雕、浮雕、悬塑各具特色,人物、山水、动物、花卉等,形神兼备。其中金刚、天王、罗汉、观音和供养人等,塑工尤精,是寺内彩塑的精华。此外,大雄宝殿、千佛殿和菩萨殿的明代壁画,寺院内的唐槐、宋碑、明钟以及古代建筑等都是罕见的汉族传统艺术珍品。 双林寺坐北朝南,庙群占地面积约15,000平方米,由东面的禅院和西面的寺院组成。有趣的是,西面寺院外围竟有一堵高大的夯土包围墙,高墙上置有箭垛,只有一座拱形山门通向外面。从外观看,这寺院更像一座城堡。第一次看见这种城堡式的寺庙,一位山东游客兴奋得顺着台阶登上高墙,四处瞭望,又大声招呼同行的人上来看。
我国古代彩塑保存下来的不多,敦煌、华严寺和晋祠虽有部分精品,但数量不多。如果你想看保存完整、数量众多而雕刻技术又非常精湛的彩塑,那就来双林寺吧。双林寺彩塑艺术馆正式成立于1987年8月。寺内现存宋、元、明、清历代彩塑2056尊,大者丈余,小者尺许,或圆雕,或浮雕,或壁塑,色彩艳丽,形神兼备,一定会让你大饱眼福。在这里,冰冷的泥土在古代艺术家们的神工鬼斧之下,变成一尊尊生动传神的人物,而那些普通的颜料,更让这些人物鲜活起来,化作活生生的艺术形象。双林寺也因此被中外专家称为“东方彩塑艺术宝库”。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专家、日本京都大学教授田中淡先生曾盛赞“双林彩塑,世界瑰宝”。
2 月20日上午,记者驱车来到位于平遥县城西南六公里的桥头村。顺着马路边的指示牌,走几十米就看到了双林寺的红墙绿瓦。双林寺原名中都寺,因其地为中都故城所在而得名。中都寺的创建年代因记载失详,难以确考。不过,从寺中现存最古之碑——北宋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的“姑姑之碑”上可以辨认,有“重修寺于武平二年”几个字。“武平二年”(公元571年)乃北齐年号,距今1400多年,既是重修,其初建年代必早于此。宋以后,取佛祖释迦牟尼涅盘时“双林入灭”之意,中都寺改名为双林寺。
但近几年来,随着平遥古城名气的越来越大,两个景点又离得特别近,相距约6公里,于是双林寺的游客量大受影响。如今,双林寺一年游客量只有4万多人次,门票收入仅达百万元。不过,高铭表示,文物旅游局对双林寺主要以保护为主,经营占次要地位,所以双林寺如今只要维持现状就可以了,不会在经营方面采取什么新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