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shan铅山”是它的名字,当地人非要读作“yán(音同‘沿’)山”,并在汉语词典开创了一个特例,铅山作为县名时读作“yán山”。这似乎表明,他们并不满足于过于单一的黝黑如铅的生活。铅山人执意借着舌尖形状的变换表明更丰富的文化姿态:铅山的内涵里,既有声母为q发第一声的铿锵与平实,也有声母为y发第二声的轻盈和上扬。
永平镇附近有铅矿和铜矿。千年之前,铅赐给这个县以姓氏,铜带给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以富足。不远处的石塘有连史纸作坊和鹅湖书院。连史纸的脆白、典雅同铅与铜的沉重、粗粝形成对照,铅山还一度因为它而成为江南五大手工业中心之一。鹅湖书院里比连史纸更具上扬感的读书声、辩论声,则把铅山的富足直接从物质层面扩展到精神层面。中国古代文学史和哲学史,都记录了鹅湖书院里发出的声响。
毫无疑问,峭拔野性的黄岗山属于“qiān山”,它不仅是武夷山的最高峰,也是华东地区最高峰。然而就在黄岗山脚下,却遍布着“yán山”风格的云雾、萱草、茶叶、溪流和一些发音更柔曼的乡村:鹅湖、紫溪、新滩、太源、篁碧,等等。当然,还有那条连通赣闽两省的鹅湖古道,以及古道上遗落的奇闻轶事。我的脚步和呼吸验证过其中一些胜境,十多年前,还曾写过一篇有关紫溪一家乡村幼儿园的好几千字的印象记。印象更深的是,许多村民直接饮用从门前水沟里淌过的山泉水,口感比井水更清凉甘洌。
县城河口镇是江西四大古镇之一,与瓷都景德镇齐名,也是始于武夷山的万里茶道第一镇。旧码头对岸的九狮山赭红浑圆,像九座巨型铅锚,把小城和周边的村庄牢牢焊定在河边,它们是铅与铜的近亲。不过,绕山而过的信江却浑身散发着“yán山”的气质。它不仅清浅,而且迂缓,不仅迂缓,而且缠绵,一步三回头,荡出无数光泽迷人的涟漪,适合蓑笠翁撑排放鸭,适合小妇人洗衣净菜。更明显的证据是,水面上还有一座曲线动人的古浮桥,迤逦泅向对岸少人的绿野。铅山人已在信江上修了公路桥,“yán山”人却执意要将木浮桥保留到底,审美意味明显大于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