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稻曲病1、危害症状稻曲病在开花后至乳熟期发生.主要在水稻抽穗扬花期感病,为害穗上部分谷粒,少则每穗1-2粒,多则每穗10多粒。病菌孢子多在破口期进入,在颖壳内生长,初时受侵害谷粒颖壳稍张开,露出黄绿色的小型块状突起,后逐渐膨大.将颖壳包裹起来.形成比正常谷粒大3-4倍的菌块。菌块近球形。颜色逐渐变为黄绿或墨绿色.墨绿色菌块表面光滑,最后龟裂,散出墨绿色粉末(孢子)。
2、发病规律
稻曲病是由真菌中的担子菌亚门类绿核菌侵染后而导致发病。病菌由落入土中的菌核和附着在种子表面上的厚垣孢子越冬。菌核于翌年的7-8月发育产生子囊壳,壳内产生大量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并随气流传播散落,在水稻破口期侵害花器和幼嫩器官。导致谷粒发生病害。稻曲病的发生与气候、施肥水平、大田管理和品种抗性有密切关系。病菌在24-32℃及高湿的环境下萌发传播。稻曲病菌的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均借风雨侵入花器,尤其在水稻抽穗扬花期遇多雨、低温.特别是在连续阴雨的天气下发病重。栽培管理粗放,密度过大,灌水过深,排水不良,尤其在水稻颖花分泌期至始穗期,稻株生长茂盛,若氮肥施用过多,造成水稻贪青晚熟,剑叶含氮量偏多,会加重病性的发展。病穗病粒也相应增多。一般晚熟品种比早熟品种发病重:秆矮、穗大、叶片较宽而角度小、耐肥抗倒伏和适宜密植的品种,有利于稻曲病的发生。此外,颖壳表面粗糙无茸毛的品种发病重。
3、药剂防治
在水稻孕穗后期和破口期.用5%井冈霉素水剂1500-2250mL/hm2对水750kg各喷雾1次。用5%多菌酮可湿性粉剂2.25kg/hm2,或18%多菌酮乳粉7.5kg/hm2对水900kg.在水稻孕穗期喷雾。还可用50%DT杀菌剂1.50-2.25kg/hm2对水750-1125kg,在水稻孕穗中期和末期各喷施1次。
二、稻瘟病
稻瘟病俗称“鬼掐颈”提冰稻三大病害之一。
1、发病特点。苗瘟:病苗基部变黑褐色,上部呈黄褐色或淡红褐色而枯死。潮湿时病苗表面常有灰绿色霉层。叶瘟:病斑呈纺锤形,最外层**,内圈褐色,中央灰白色;病斑两端有褐色坏死线向外延伸呈长条状。病斑背面产生灰绿色的霉层。穗颈瘟:发生于穗颈上。病部呈褐色或墨绿色。穗颈发病早的多形成“全白穗”;迟的则谷粒不充实,病穗往往从颈部折下.形成吊颈。
2、防治方法:①种子消毒:1%的石灰水浸种;强氯精消毒。②药剂浸秧:用2%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按50g对水25kg的比例,将秧洗净甩干,浸入药液中30s取出堆闷,闷30min,然后栽插。③喷药防治:一旦出现叶瘟发病中心,及时用甲基托布津、乙基托布津1000-1500倍液喷雾:亦可用富士一号,一般用750mL/hm2对水900kg喷雾。在水稻孕穗破口期。不管田块是否发病。都应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5kg/hm2对水900kg喷雾防治1次。在抽穗后发现穗颈瘟.用富士一号1500mL/hm2对水900kg进行喷雾。
三、水稻纹枯病
纹枯病俗称花脚杆.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
1、发生规律
水稻纹枯病的传播来源是菌核.当年水稻收割时。菌核大量落在田里,在土壤中安全越冬,成为第2年病害传播的主要来源。菌核在第2年灌水整田时与浪渣混合在一起,漂浮在水面上。随风飘移。集中到下风头田边的水面。插秧后菌核漂浮到秧苗旁边,附着在近水面的叶鞘上,条件适宜生长出菌丝,侵入叶鞘,形成病斑,病斑上的病菌侵入临近稻株,向植株上部蔓延。扩大危害。纹枯病主要危害叶鞘,也能危害叶片、茎秆和稻穗。叶鞘发病,首先在近水面处产生暗绿色水渍状小斑点,逐渐扩大成椭圆形。并可相互汇合成云纹状大斑。病斑边缘明显。褐色,中间褪为淡绿色或淡褐色,最后变成灰白色。发病严重时,数个病斑融合形成大病斑,呈不规则云纹斑,常致叶片发黄枯死。叶片染病,病斑也呈云纹状,边缘褪黄,发病快时,病斑呈污绿色,叶片很快腐烂。茎秆受害症状似叶片。后期呈黄褐色,易折。穗颈部受害,初为污绿色,后变灰褐色,常不能抽穗,抽的穗秕谷较多,千粒重下降。当多雨天气或田间湿度大时,检查封行早的稻田.在植株下部被害的叶鞘和叶片上可以看到白色或黄褐色的网状细丝,即为稻纹枯病的菌丝,菌丝在干燥条件下窟集在一起,汇聚成白色菌丝团,结成白色小绒球,以后逐渐变硬,变成萝卜籽大小的暗褐色颗粒,附着在有病的叶鞘或叶片上。即为稻纹枯病的菌核。
2、防治方法:当丛发病率达20%时,可作为药剂防治指标。施药时期以抽穗前后为宜,高肥田块应在封行前开始用药。以后视病情发展情况每隔10-15d再防治1-2次。主要药剂有5%井冈霉素水剂1500mL/hm2。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125g/hm2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125g/hm2,对水1125kg/hm2喷雾。施药时一定要保证用药量,药液要喷在植株中、下部,并在早晨有露水时施药。以提高防治效果。
四、水稻螟虫
主要包括大螟、二化螟、三化螟3种。
1、危害症状。
3种都是以幼虫蛀入水稻内取食。在水稻不同生育期,被害植株可形成枯心、枯鞘、虫伤株、枯孕穗和白穗。大螟幼虫红棕色;二化螟幼虫黑褐色,体背有5条纵线;三化螟幼虫淡黄绿色。
2、防治方法。防治螟虫应以农业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提倡齐泥割稻,铲除田边、沟边杂草,对于绿肥田和油菜田,尽可能早灌水耕犁,将螟虫杀死。可用25%杀虫双粉剂15.0-22.5kg/hm2拌细土撒施.或用25%杀虫双水剂3.75kg/hm2对水900kg喷雾。
(作者单位:158307黑龙江省垦丰种业有限公司八五一一分公司)
水稻病害的传播规律与其他作物病害有什么不同?
一、形成因素 1、虫害白穗。水稻孕穗期或抽穗扬花期,由于茎部或节间被害虫(二化螟、三 化螟等稻螟)钻蛀茎秆或咬断节间,抽穗前造成枯心株,抽穗后造成白穗。 2、病害白穗。导致水稻白穗的病害有稻瘟病(茎瘟、穗瘟、粒瘟等)、白叶枯 病等。如稻瘟病茎瘟可造成整个穗部不能灌浆形成白穗,穗瘟形成枝梗病变,可使部 分穗粒变白,导致空壳秕粒。白叶枯病、窄条叶枯病发病严重时,穗茎部和枝梗产生 褐色条斑,造成穗茎枯死,形成秕粒产生白穗。 、低温白穗。在拔节孕穗期,连续出现5-6天低温天气,最低温度在15℃ 以下 极限时,影响花粉粒的发育,授粉机能减弱,使稻穗部分枝梗小穗形成空壳产生白穗 。特别是抽穗扬花期,遇到阶段性低温,产生障碍性冷害。若日平均最低气温低于18 ℃,日均最高气温低于21℃ 时,开花减少,授粉受阻,形成大量白穗。另外,当抽 穗开花期严重干旱缺水,相对湿度低于50%以下时,也可能导致白穗的形成。 二、预防对策1、药剂防治。①对二化螟的防治。在幼虫1龄末期(约在7月10--15日)、田间 枯鞘率达5% 时,进行药剂防治。防治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喷雾防治法。每公顷用 20%三唑磷乳油1500-2000毫升,加水500公斤喷雾,具有触杀、胃毒两种作用。也可 每公顷用40%的稻康乳油500-700毫升,对水500倍液全株喷雾。该药具有触杀、胃毒 、内吸三种功效。二是颗粒剂法。每公顷用5%的杀虫双颗粒剂20-23公斤,直接撒施 ,不受器具和天气限制,容易操作,使用方便。但上述药剂均应施用2次以上,间隔 7天施用1次。②稻瘟病的防治。每公顷用三环唑可湿性粉剂300--500克,加水300公 斤茎叶喷雾;也可用40%稻瘟灵乳油,每公顷用药1-1.5公斤,加水稀释500倍液茎叶 喷雾;也可每公顷用25%的菌威乳油250-300毫升,对水500-800倍液全株喷雾。一般 在拔节孕穗期和抽穗开花前各喷1次,效果最佳。白叶枯病可用30%叶青双400倍液或 叶枯净200倍液茎叶喷雾,每公顷用量1.5-2公斤。 2、农业防治。①选用抗病品种。如目前推广的吉农大3、7、10、13号;省农科 院水稻所培育的组培系列、丰优系列、超产1、吉优1号、黄金浪、吉玉粳、吉粳66、 71、73等;通化农科所培育的通88-7、通育124、通育319等品种。 ②控氮、增磷、 补钾、充实硅肥。一般每公顷应施纯氮130-150公斤、纯磷60-70公斤、纯钾50-60公 斤。也就是每公顷施尿素氮肥300-320公斤、二铵磷肥130--150公斤,其中二铵硫酸 钾和硅肥500公斤在耕前作底肥一次全层施入,尿素可按底、蘖、穗分期施入。其中 底肥占50%,每公顷施尿素150-160公斤;蘖肥占30%,每公顷施尿素90--96公斤;穗 肥占20%,每公顷施尿素60--64公斤。通过控氮、增磷、补钾,充实硅肥既可壮秆促 粒,又可提高水稻抗病虫能力。③采取秋翻春耙焚烧秸秆。秋后封冻前进行秋翻,深 耕15-18厘米,破坏幼虫越冬寄主场所,早春搂净池埂,田间秸秆就地烧毁,消灭幼 虫、虫卵生活栖息地和病菌污染源,减轻病虫害的发生。排灌方便的地方可在封冻前 进行冬灌,将稻田内害虫蛹、幼虫通过封冻直接低温冻死,降低幼虫越冬基数和羽化 率,减轻虫害的发生。
记得采纳啊
1、稻瘟病
稻瘟病又名稻热病,按危害时期和部位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穗颈瘟、枝梗瘟、粒瘟等。
苗瘟:基部灰黑,上部变褐,卷缩而死,湿度较大时病部产生大量灰黑色霉层,叶瘟在整个生育期都能发生。分蘖至拔节期为害较重。
节瘟:稻节上产生褐色小点,后渐绕节扩展,使病部变黑,易折断。发生早的形成枯白穗。仅在一侧发生的*
3、水稻纹枯病
发病症状:叶鞘产生暗绿色水浸状边缘模糊小斑,后渐扩大呈椭圆形或云纹形,发病严重时数个病斑融合形成大病斑,呈不规则状云纹斑,常致叶片发黄枯死;叶部发病快时病斑呈污绿色叶片很快腐烂。茎秆受害常不能抽穗,高温条件下病斑上产生一层白色粉霉层
4、水稻胡麻斑病
发病症状:种子芽期受害,芽鞘变褐,芽未抽出,子叶枯死。苗期叶片、叶鞘发病时病斑扩大连片成条形,病斑多时秧苗枯死。成株叶片染病边缘褐色,严重时连成不规则
5、水稻条纹叶枯病
发病症状:在水稻生长前期,水稻心叶及心叶下的叶片出现褪绿的**斑纹线,后逐渐扩展至不规则的**长条纹,心叶扭卷或枯死,成“假枯心”,后全株枯死;在
6、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发病症状:主要为害叶片,有时也为害叶鞘。病斑发生在叶脉间,初为暗绿色水渍状小斑点,扩展后受叶脉限制,形成暗绿色条斑,对光呈透明状,长约10毫米,宽约1毫米,病斑表面常分泌有许多**菌脓,干结后呈**树胶状小粒。
7、水稻恶苗病
症状:本病从苗期至抽穗期均可发生,病苗颜色呈淡黄绿色,比健苗生长得高而细弱,叶片狭长,根部发育不良。
发病特点:病菌在病稻谷草上越冬或种子本身带菌,成为初侵染源,病菌从伤口浸入幼苗茎基部,通过灌溉水和雨水传
8、水稻稻曲病
危害个别谷粒,初在谷粒内形成菌丝体,逐渐增大,使内外颖张开,露出淡**块状
9、水稻叶鞘腐败病
症状(1)叶片:叶鞘腐败病多发生在水稻孕穗期的剑叶叶鞘上,初期为害症状为暗褐色小斑,边缘模糊,后面小斑集结成云纹状病斑,似虎斑;病斑继续扩展到叶鞘大部分。
(2)穗部:叶鞘内的幼穗部分或全部枯死成为枯孕穗;稍轻的呈包颈的半抽穗状。潮湿时,病部着生粉霉,剥开剑叶叶鞘,可见菌丝体及粉霉,即
10、水稻烂秧
烂秧为烂种、烂芽和死苗的统称,一种是由生理因素引起的,另一种是由真菌引起的传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