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在花卉上产生的常见症状:(1)变色:花叶、斑驳和碎色等都属于变色。花叶指病叶上出现深浅绿相间的小块;而斑驳一般在病叶上有褪绿的斑点,斑点较大,边缘不明显和分布不均匀;花叶和斑驳如表现在花瓣上称为碎色。
(2)褪绿或黄化:全株或部分器官成浅绿色或**。
(3)斑点或条纹:常见于叶、茎和果实上,形成各种坏死斑点或条纹。
(4)环斑和栎叶:环斑和栎叶大多出现在叶片上。同心纹的斑称为环斑;沿叶脉有栎树叶状变色条纹的称栎叶。
(5)明脉、黄脉和脉带:明脉和黄脉为花叶症状的前期。叶脉透明称明脉;叶脉变黄称黄脉;脉带是沿叶脉变深绿色。
(6)皱缩、卷叶、蕨叶和扇叶:这类症状都属于局部组织或器官的变形。叶脉生长受抑制、叶肉依然生长,叶片便成为皱缩;叶缘向上或向下卷的为卷叶;叶肉生长受抑制或仅剩叶脉的称蕨叶;叶片成扇状,叶缘缺刻比正常浅的称扇叶。
(7)丛生和矮化:病株顶芽受抑制,侧芽大量萌发,枝条丛生称丛枝或丛生;植株节间缩短,病株变矮者为矮化。
(8)耳突:在病叶背面叶脉上产生突起,形似耳朵称为耳突。
花卉缺铁会出现哪些症状?
病害一:倒春寒 危害
这是一种非侵染性的病害,主要发生在长江以南及江淮之间的部分地区,到了3月底白天的气温已达20℃以上,许多人急于将居家内的盆栽观赏植物搬到室外进行调理养护;而此时常常有冷空气南下,出现“倒春寒”的逆转性天气,凌晨最低温度往往降至4℃以下,导致一些原产热带的花卉刚刚抽生之新梢嫩叶被“冻”坏。
常见的如白兰、米兰、茉莉、君子兰、黛粉叶、合果芋、倒挂金钟、竹芋、红掌、一品红等,会严重影响到当年春天的正常生长。
解决方法
及时掌握当地气象台站的天气预报,遇到“倒春寒”的特殊天气,对已搬到室外的少量盆栽植株,可将其重新搬回大棚或室内;如果搬到室外的盆栽植株较多,可将其集中在一起,上蒙双层塑料薄膜。
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北地区,一般必须等过了清明或“终霜期”结束后,再搬到室外,可通过打开门窗,加设电风扇等措施来降温,晚上再将门窗关好,使其有一个逐渐适应室外环境的过程。
病害二:白粉病 危害主要危害月季、紫薇、十大功劳、大叶黄杨、竹节蓼等观赏植物。主要危害叶片、叶柄、花梗、花蕾及嫩梢,受害部位覆盖有一层白色粉末状物,严重时叶片变黄,嫩叶卷曲、皱缩变厚,花蕾枯死,出现畸形花,嫩梢弯曲缩短。
解决方法
硫磺粉熏蒸3月在棚室中采用电热熏蒸器,内置硫磺粉末,进行密封熏蒸,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病害三:炭疽病 危害主要危害温室中的山茶、茶梅、也门铁、八仙花、君子兰、万年青、兰花、蜘蛛抱蛋、昙花、橡皮树、仙客来等。主要危害叶片、嫩梢、果实,病斑近圆形,呈灰褐色,后期病斑转为灰白色,有明显的同心轮纹和轮生(或散生)的小黑点。
解决方法
整盆花摆放密度和地栽种植株、行距,改善通风透气条件。盆土发干时适当浇水,增加植株的抗性。
发病初期,用80%的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的多?硫悬浮剂800倍液,交替喷洒,每10天一次,连续2—3次即可。
病害四:灰霉病 危害随着气回升,湿度过大、通风不良,灰霉病仍然是室内花卉的主要病害之一。危害非洲菊、橡皮树、瓜叶菊、仙客来、一品红、天竺葵、丽格海棠、绿萝、龙船花、扶桑、红掌等盆栽花卉,特别是叶片、花瓣感病严重。
解决方法
3月后,要加强通风透光,降低室内的空气湿度,禁止傍晚给叶面喷水,防止湿气长时间滞留叶面。
对于发病初期的植株,可于中午前后用65%的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的的多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交替喷洒,每10天一次,连续2—3次。
病害五:煤污病 危害3月份,由于室内通风透气条件差、湿度大,蚧壳虫、蚜虫、粉虱等刺吸式口器害虫无法彻底消灭,在柑橘类、米兰、扶桑、白兰、含笑、鱼尾葵、榕树、山茶、棕竹、杜鹃、栀子、构骨冬青、福建茶等植物的叶花果上,仍然会发生煤污病。
解决方法
加强室内通风透气,及时杀灭蚜虫、蚧壳虫、粉虱等诱发煤污病的虫媒。
个别植株上的少量叶片感染了煤污病,可用湿布沾低浓度的洗衣粉水擦洗去煤污层。
发病初期,可用50%的甲?硫悬浮剂500倍液,或75%的百菌请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染病植株的枝叶,每15天一次,连续2—3次。
虫害六:蚧壳虫类 危害摆放在棚内的盆栽观赏植物,由于通风条件制约、光照不足、湿度较大,蚧壳虫类仍然是主要的虫害种类。
如金桔上的绿绵蚧,紫杉上的灰粉蚧,扶桑上的曼粉蚧、君子兰上的糠片粉蚧,山茶上的龟蜡蚧和红蜡蚧,冬青类上的角蜡蚧,苏铁上的黑盔蚧和蛎盾蚧,月季上的轮盾蚧,含笑和白兰上的考氏白盾蚧,佛手上的糠片盾蚧,兰花上的巨瘤蛎蚧,棕竹上的白盾蚧,长春藤上的圆盾蚧,散尾葵上的椰圆盾蚧,四季桂上的矢尖盾蚧等。每一种花卉上的蚧壳虫种类大不相同。
防治方法
家庭少量植株上出现的蚧壳虫,可用药棉沾75%的洒精抹去其活虫体,或沾洗衣粉液抹去虫体。对虫体较小的蚧壳虫,如矢尖蚧、考氏白盾蚧等,可用透明胶带沾去活虫体。
或者用25%的扑虱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杀,每15天一次,连续2次。
虫害七:蚜虫类 危害温度升高,浇水量加大,室内中观赏植物上的蚜虫危害也会更为严重。蚜虫刺吸新抽枝叶的汁液,会影响到植株开春后的正常生长。
防治方法
对少量植株上的蚜虫,可先用烟末、草木灰或炉渣灰洒在虫体及叶片上,约过1-2个小时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即可将绝大部分蚜虫杀灭。
虫害八:粉虱类 危害主要为温室白粉虱,危害瓜叶菊、扶桑、月季、旱金莲、灯笼花等;其次为橘刺粉虱,危害金桔、金豆、玳玳、佛手、月季、白兰、米兰等,它们的危害性,均不可低估。
防治方法
发生严重时,可用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25%的扑虱灵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
缺铁症状一般为:新梢叶片缺绿,在同一病枝(梢)上的叶片,症状自下而上加重,甚至顶芽新叶几乎呈白色;叶脉常保持绿色,且与叶肉组织的界限清晰,形成鲜明的网状花纹,少有污斑杂色及破损。严重缺铁时,白化叶持续一段时间后,在叶缘附近也会出现烧灼状焦枯或叶面穿孔,提早脱落;花朵小,花色异常;着果少,果形变小,果色淡而无光。
一品红:植株生长缓慢,幼叶脉间失绿黄化,严重时整叶呈黄白色,甚至白化。有时叶缘或叶尖会出现焦枯及坏死,叶片易脱落。
栀子花:幼叶叶肉失绿黄化,有时整个新梢黄萎,新叶呈黄白色,枝条的中下部叶片常呈现黄绿相间的花纹叶。严重缺铁时,叶缘呈褐色烧焦状,叶片提前脱落,生长停滞甚至死亡。
非洲菊:新梢顶端叶片黄白化,严重时整叶白化,叶缘有褐色烧焦状坏死,新脉多保留绿色。花小色淡而无光泽。
百合:苗期缺铁新叶黄化,严重时全株白化;花前缺铁新叶黄白化,自上而下叶片有黄化叶转为黄绿相见的条纹花叶。
百日草:缺铁植株矮小,叶片脉间失绿呈黄斑花叶,严重时叶间或脉间白化坏死。
长春花:缺铁时自新叶开始叶片黄化或黄白化,严重时全株黄白化。
绣球花(八仙花):新叶脉间变淡黄或黄白色,叶脉呈绿色;严重时整叶全部失绿白化;老叶一般不发生病症。
凤仙花:缺铁时植株生长受抑制,自上而下叶片脉间失绿黄化,呈现网目状花叶。
牡丹:从新叶开始叶片黄化失绿,严重时全株黄化或黄白化,叶片变薄,叶缘或脉间有坏死斑。
玫瑰:上部叶片脉间失绿黄化,叶脉呈绿色,形成鲜明的网状花纹叶;不同品种病症有所差别,红色系列的玫瑰品种容易产生缺铁病症。
杜鹃:杜鹃喜欢酸性土壤,因此,杜鹃极易发生缺铁黄化症。缺铁时新叶、新枝黄化或黄白化,叶尖叶缘常有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