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山小种
原创 | 义芳君说茶
说到红茶,很多人常常纠结于茶汤颜色:
这不,前天就有一位山东茶友私信义芳君,并且发来自己拍的茶汤照片:“您能不能帮忙看下,我这红茶冲泡完后怎么感觉颜色很深,不红艳呀,会不会买错了呢?”
说实话,单看照片,很容易“看走眼”。毕竟茶叶品鉴实际上是一项色、香、形、味等多维度的系统工程。
但茶友这么信任,义芳君也不能辜负了茶友的厚爱。根据自己长期以来的品饮经验,认真地加以辨认,客观地给予参考意见。
话说回来,素有“红汤红叶”之称的红茶茶汤究竟应该是什么颜色呢?这倒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有人说,应该是棕红色;
有人说,应该是红褐色;
有人说,应该是橙**;
还有人说,其实是金**的:
…………
▲祁门红茶
要义芳君说呢,他们说的都对,但应该根据茶品特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茶汤颜色说到底其实就是茶叶内质的外呈表现,与茶树品种、制作工艺,尤其是初制过程中的发酵工序紧密相关。
譬如:传统正山小种的红褐、黄芽金骏眉的金黄、滇红的红亮、祁红的红艳、印度大吉岭红茶橙黄……
在红茶的发酵过程中,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儿茶素氧化后会产生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它们含量的多寡,呈现出来的颜色则不同,展现了红茶摇曳多姿的魅力。
一般来说,如果茶汤色泽橙黄,则说明茶黄素含量较高;如果色泽棕红,则茶红素含量较高;如果色泽偏暗,则表示茶褐素含量比较高。
而一般来说,红茶中茶红素、茶褐素的平均含量超过了茶黄素,故我们常见红茶的茶汤颜色实际上多为橙红色或者橙红偏暗。
▲滇红
话说回来,问题就来了,透过茶汤,我们能否通过“察颜观色”,辨识一杯红茶的品质高低呢?
虽难免有以偏概全之嫌,但经过长期品鉴实践,还是有可能的。
一般来说,如果汤色过浅,则说明要不是冲泡有问题,那就是内质不够丰富,品级不会太高。
而高等级红茶不论汤色呈现何种颜色,基本上都符合这一特点“活、亮”,色泽光润,不会有沉闷感,甚至平视时可见明显“金圈”。
本文由义芳君原创撰写,每日分享茶文干货。
茶叶的颜色有绿茶、黄茶、白茶、红茶、青茶和黑茶等六大类。
一般嫩度好的茶叶,符合外形要求(“光、扁、平、直”)。但是不能仅从茸毛多少来判别嫩度,因各种茶的具体要求不一样,如极好的狮峰龙井是体表无茸毛的。
芽叶嫩度以多茸毛做判断依据,只适合于毛峰、毛尖、银针等“茸毛类”茶。这里需要提到的是,最嫩的鲜叶,也得一芽一叶初展,片面采摘芽心的做法是不恰当的。
因为芽心是生长不完善的部分,内含成份不全面,特别是叶绿素含量很低。所以不应单纯为了追求嫩度而只用芽心制茶。
扩展资料
山茶科植物共有23属,380余种,而中国就有15属,260余种,且大部分分布在云南、贵州和四川一带。已发现的山茶属有100多种,云贵高原就有60多种,其中以茶树种占最重要的地位。
从植物学的角度,许多属的起源中心在某一个地区集中,即表明该地区是这一植物区系的发源中心。山茶科、山茶属植物在我国西南地区的高度集中,说明了我国西南地区就是山茶属植物的发源中心,当属茶的发源地。
西南地区群山起伏,河谷纵横交错,地形变化多端,以致形成许许多多的小地貌区和小气候区,在低纬度和海拔高低相差悬殊的情况下,导致气候差异大。
使原来生长在这里的茶树,慢慢分置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不同的气候中,从而导致茶树种内变异,发展成了热带型和亚热带型的大叶种和中叶种茶树,以及温带的中叶种及小叶种茶树。
植物学家认为,某种物种变异最多的地方,就是该物种起源的中心地。我国西南三省,是我国茶树变异最多、资源最丰富的地方,当是茶树起源的中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