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之父手抄报简单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18:31:14
字号:

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袁隆平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

杂交水稻之父手抄报简单

秋天大丰收手抄报简单漂亮

1953年,从西南农学院遗传育种专业毕业后,袁隆平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工作。

“作为新中国培育出来的第一代学农大学生,我下定决心要解决粮食增产问题,不让老百姓挨饿。”

1956年,袁隆平带着学生们开始了农学实验。几年时间,袁隆平发现水稻中有一些杂交组合有优势,并认定这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途径。

1966年,袁隆平发表了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这篇论文,拉开了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序幕。

1973年,在第二次全国杂交水稻科研协作会上,袁隆平正式宣布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水稻杂交优势利用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

1981年,国务院将“国家技术发明特等奖”授予以袁隆平为代表的全国籼型杂交水稻科研协作组。

5年后,袁隆平正式提出杂交水稻育种战略:由三系法向两系法,再到一系法,即在程序上朝着由繁到简但效率更高的方向发展。

经过9年努力,两系法获得成功,它保证了我国在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

1996年,农业部正式立项超级稻育种计划。4年后,第一期每亩700公斤目标实现。随后便是2004年800公斤、2011年900公斤、2014年1000公斤的“三连跳”。

1979年4月,杂交水稻国际学术会议上,袁隆平宣读了自己的论文《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中国第一次将杂交水稻研究的成功经验传递给世界。

袁隆平著于1985年的《杂交水稻简明教程》,经联合国粮农组织出版后,发行到40多个国家,成为全世界杂交水稻研究和生产的指导用书。

因为“为保障世界粮食安全和解除贫困展示了广阔前景”,并“致力于将杂交水稻技术传授并应用到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几十个国家”,2004年,袁隆平获得了世界粮食奖。

“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我毕生的追求和梦想。”袁隆平说。

秋天手抄报内容:

1、秋天,美丽的季节,收获的季节,金黄的季节,同百花盛开的春天一样令人向往,同骄阳似火的夏天一样热情,同白雪飘飘的冬天一样迷人。

2、秋姑娘又走到玉米旁边,玉米皮张开了嘴,露出饱满的玉米粒。农民伯伯开始收玉米了,一车车的玉米运回家,农民伯伯脸上露出丰收的喜悦。

3、秋天像一个美丽的姑娘迈着轻轻的脚步,悄悄地来到了原野,玉米笑开了花;豆子乐得直拍手;高粱举起红红的火把;稻谷害羞的低下了头……

4、看,农田里的水稻笑弯了腰,高粱举起了火红的火把,玉米乐得露出了大黄牙,棉花肥得把白色的身体都挤了出来,农民伯伯也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

丰收节习俗:

1、熟悉农业的人都知道,水稻在南方一般种两季,阳历七月早稻成熟,收割后,得立即耕田插秧,务必在立秋左右将晚稻秧苗插下。因水稻插下后的六十多天才能成熟,八月插下十月收割。收割、犁田、插秧十分忙,所以叫双抢。阳历十月收割完稻谷(水稻收获最佳时间是10月5日左右,收获最好要在10月15日前后完成),还要晒谷子,收入粮仓储藏。十月份还要收花生、玉米及其它相关农作物。到农历的十月初十(阳历十一月)左右才开始真正的清闲下来。

2、每年农历的十月初十当天,正处在秋收后农闲时,不用通知,客人都自然前来欢聚,即使是路过的陌生人,也可以入屋参加宴席。节日当天早晨,该屯家家户户都做十多斤的油糍和白糍,准备送给客人,并杀鸡宰鸭,炒好鱼肉,中午时分,酒肉上台,亲朋好友从四面八方汇聚,人们边吃边谈论一年丰收的景象,大家都沉浸在一片丰收的喜悦之中。离去时,主人还给每个客人包上几只油糍、白糍带回家,让家人分享丰收的喜悦。晚上,青年男女还进行山歌对唱,通宵达旦,热闹非凡。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825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