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兵镇的农业发展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17:58:46
字号:

集兵镇农民以蔬菜生产为主,集兵镇蔬菜面积4万亩,发展无公害蔬菜是确保农民蔬菜增产增收的关键。

集兵镇的农业发展

一是大力实施科技兴农。使科技进步,在农业中的贡献率达到54%,每年技术培训农民不少于10次,技术型农民要占农民总人数的68%,科技带头人、科技示范户占总农户的9%,同时坚持科技攻关与技术引进相结合,每年取得农业蔬菜科技成果要达10多项,引进新品种,引导农民适用新材料新技术。

二是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围绕市场调整结构,引导农民大力发展反季节菜、时令菜,争取蔬菜保温面积达90%。引导农民搞好蔬菜的保鲜、加工等,增加产值和效益。

三是大搞蔬菜流通,着力发展各类流通服务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集兵镇要成立各类流通服务组织50个,流通经纪人达300人以上。

四是大搞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十一五”期间,集兵镇要投入水利设施250万元,整修田间作业路78条420米,开挖渠沟35条295米,打机井14眼,建一座蔬菜批发大市场,确保集兵镇所有菜田实现旱涝保收,蔬菜生产实现田园化、景观化、蔬菜销售畅通化。 集兵镇农业以水稻种植和牲猪养殖为主,工业以煤矿采掘业为主。镇总面积58平方公里,有耕地2.8万亩,林地2.5万亩,总人口3.12万,9160户。2004年由原21个村合并为9个行政村,村民小组由320个合并为169个;水田计税面积26601亩,旱土17455亩;

宜林山地7841亩。集兵镇十家企业实行了改制,改制面达到了87%,通过改制、企业的经营管理得到7加强,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促进了企业的发展。镇政府制定了各项优惠措施,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本着集体增积累、国家增税收。

政府增财源、职工增收入、经营者增益的原则,以资产重组为重重点,盘活现有资产存量,发展规模民营企业,对规模以上企业实行重跟踪服务,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

1、庆大霉素

20世纪60年代,福建省微生物研究所王岳教授在国内首次研制成功了新抗生素庆大霉素,并迅速推向生产,在临床上广泛使用,打破了西方国家对我国医药的封锁。该药物成为我国临床和出口创汇的重要产品之一,累计为我国创造60多亿元的经济效益。

2、非线性晶体与器件

由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陈创天院士等自主创新发明的非线性光学晶体低温相偏硼酸钡(BBO)和三硼酸锂(LBO)晶体,被誉为“中国牌”晶体。在国际上率先开发出紧凑型系列蓝光模块,填补了国际空白。获1991年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3、水稻育种

自1986以来,以谢华安院士等选育的“汕优63”为代表的优质、高产、广适性的杂交稻新品种及超级稻、再生稻的选育与栽培技术居国内领先和先进水平,“汕优63”是国内推广面积最广、推广时间最长,增产效果最显著的杂交水稻良种,为中国和福建的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汕优63”获1988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4、大黄鱼遗传育种研究及原良种体系建设

1987年,福建省大黄鱼人工育苗率先取得成功,1995年实现产业化,现全省大黄鱼年产达7.6万吨,产值20亿,产量占全国90%、出口占全国95%以上,是福建特色的鱼类品种。

5、食用菌育种与栽培技术

福建省在食用菌品种选育、驯化、引进工作成效显著,具有一批国内领先水平的食用菌技术,如香菇“Cr”系列、蘑菇“2796”、毛木耳“781”、姬松茸等。银耳“双菌制种”、银耳和香菇室外代料袋装、反季节栽培、段木灵芝和竹荪田园栽培等新技术在福建首创,并对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825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