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生人的童年记忆散文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17:50:47
字号:

我的老家主要是以耕种水稻为主要经济作物。水稻,又分早稻和晚稻。“插好早稻过‘五一’,插好晚稻过‘八一’”,这样的口号从儿时开始就深入人心。因为水稻的成熟期大约七十天左右,只有保证“五一”以前插好早稻,才能保证“八一”前插好晚稻,这是个因果关系。

60年代生人的童年记忆散文

 当早稻长到七月份的时候,就是收割的时节,正是三伏天。这个时候,学生放暑假。全村进入紧张的“双抢”状态。所谓“双抢”,就是抢收抢种,或者叫做抢早插晚。抢收,就是割早稻禾,抢种,就是插晚稻秧。

 那时候的“双抢”,是农村的一场攻坚战。这场攻坚战的序幕拉开之前,是循序渐进的准备:稻田干田,以便割禾的时候,田地干爽而不拖泥带水;捞鱼分鱼,杀猪分肉,家家户户为“双抢”而“打牙祭”。晒谷坪要清理干净,收割的农具,晒谷的工具,都一一清理出来。然后生产队长把全队的劳动力按照青壮年和老弱者搭配好,分成几个大组,采取组长负责制。上学的孩子,暑假也要参加集体劳动,随着自己的父母加入组里参加“双抢”。

 天刚蒙蒙亮,生产队长一声悠长的哨声,吹醒了沉睡的人们,那声扯着嗓子发出的“开工啰”的号令,响彻村里家家户户。于是,大人小孩,揉着睡眼,挑着箩筐,拿着镰刀,走向田野。女人早晨不需要出工劳动,只在家里准备早餐。

 把箩筐放在田埂上,大人下田开始割禾,年纪大的小孩也随着下田,年纪小的,先蹲在田埂上等待,顽劣的,或许窜到禾田里扒开稻穗寻找鸟窝,惊起一群鸟飞。

 割禾的时候,人们很有规律地交叉放好割下的稻禾,小孩就负责把割下来的稻禾垒成两两对称的禾堆。收割的,弯腰,右手挥刀,左手握禾,镰刀嚯嚯地响,步伐迅速地移,几秒钟功夫,腾出右手拇指和食指,迅速捞起稻禾根部上的败叶,打结,放好,又开始下一轮的割禾。

 当一丘田的稻禾割下三分之一的时候,组长就会具体分工:两个壮年打谷,两个小孩递稻禾,其他小孩垒堆,一个年长者负责从打稻机里出谷到箩筐里。这时候,两个壮年人抬着打稻机,放在垒好的稻禾堆中间,两人一脚踩在踏板上,一脚踩在打稻机齿轮的杠杆上,齿轮飞转起来,机器轰鸣起来。随着节奏,打稻机上两个人一踩、一收、一转、一甩,小孩趁他们在一甩之机,一支稻禾已经递到他们手里。如此循环反复。待每人的箩筐都盛满了稻谷,组长一声命下:“收工!”于是小孩屁颠屁颠地跟着挑着担子的大人们,跳跃在田间小路上。这个时候,已经是早晨八九点钟。

 回家匆匆吃过早餐,开始上午的劳作。上午的分工,除了收割,还有晒谷。晒谷的一般是年长的妇女们。其他人照样挑着箩筐拿着镰刀走向田野。太阳火辣辣地晒,稻禾哗哗地响,汗水悄悄地流,机器轰隆轰隆的叫,虫儿嗯鸣嗯鸣地唱,小鸟唧唧唧唧地欢。在这样紧张闷热的气氛里,不时传来欢笑声,那是大人们在说着低俗的痞话,讲着粗俗的段子。一句“隔壁有耳”,笑声收敛起来,有的闭着嘴巴使劲不发出笑声来。大人们讲着说着,发现他们身边还有孩儿们呢。

 “打案伙啦!”

 负责晒谷的妇女们,提着甜糟,挑着水桶,来到稻田边。水桶里,一头是泉水,一头是碗筷。割禾的人们,立马走到田埂上,抓起碗筷,舀着甜糟,兑上泉水,蹲在田边,咕噜咕噜几口下肚,打个饱嗝,舒口气,做惬意状。有的趁着上岸的功夫,赶紧点上旱烟,吧唧吧唧地贪婪吸着。在那样“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三伏天里,“双抢”中途“打案伙”,吃甜糟喝泉水,既是养精蓄锐,更是人情芬芳。送“案伙”的,都是自愿,无需安排。今天你家送,明天我家送。在吃和送的过程中,主妇们在比贤惠比手艺,男人们在心里品评着,甚至为自己家的`婆娘自豪呢。

 休息一会,继续下田,继续劳作。当一丘稻田全部收割完毕,割禾的放下镰刀,开始扎稻草,把褪去稻谷的稻草,扎成一只只,然后岔开放在稻田里干晒。第二天,小孩的任务就是把这些稻草用竹竿挑到山坡上,继续干晒。待完全晒干后,小孩再把干稻草挑到自家猪栏边,等到“双抢”结束,猪屋上的旧稻草掀开放下来,新的稻草铺上去。

 我们当地把稻草称之为“guan”,挑稻草的竹篙称之为“guankao”。挑稻草的时候,很有趣。竹篙一头有固定木栓,另一头尖尖且有孔,把稻草一只只拴进竹篙里,挤满,然后上栓,再从中间挤开缝隙,单肩挑着,走着,竹篙一字排开,稻草随着步伐一摆一摇,很有韵律。“双抢”时的挑稻草,是比较轻松的活计。说不定我们在挑稻草的时候,趁机在稻禾里捉迷藏,在田间里捉泥鳅呢。

 农村里劳作,没有具体的时间观念。比如“双抢”时割禾,一般是早晨每人收割一担谷,上午、下午每人收割两担谷,就收工回家吃饭。

 每收割一丘田的早稻以后,田间立马进水,以便软化泥巴。年长的男人开始扶犁“洗田”。所谓“洗田”,就是翻田松土。“洗田”过后,再“耙田”,把翻过的水田,用耙子梳理使之平整,放水进田,使泥土松软,用水养田一两日后,开始插上晚稻。“双抢”就是这样紧张有序地进行着:一边在收割晒谷,一边在犁田耙田。待收割进入尾声,“抢种”开始。

 “抢种”时候,老老少少齐出动。爷爷辈犁田耙田,奶奶辈晒谷收谷,妈妈们在秧田里扯秧,孩儿们在田间来回挑秧送秧,青壮年莳田插秧。为了赶时节,抢时间,晚上“开夜工”扯秧苗是常有的事情。那时候,小孩不知大人苦,总以为“开夜工”是美事。因为深夜扯秧回来,集体开餐“打夜伙”。所谓“打夜伙”,就是吃上一碗面或者一碗米豆腐。许多小孩垂涎那碗面或者那碗米豆腐,也会参加“开夜工”扯秧。

 俗话说:“抢早插晚,汗珠子摔八瓣”。“双抢”时间大约二十天左右,在人均一亩二分地的老家,每一年的“双抢”下来,人们都会瘦下几斤肉,而且我的老家至今不见胖子,劳动的艰辛程度可想而知。“双抢”时节,老天爷不一定会恪守天道,说翻脸就翻脸,中午还是艳阳高照,午后却是倾盆大雨。正在竹椅里酣睡午休片刻的人们,立马跑到晒谷坪,用耙子梳拢稻谷,盖上塑料纸。还刚盖上,太阳又露出狰狞的笑脸,于是,又散开稻谷,铺平再去晒。傍晚,正在用风车筛选稻谷的时候,乌云卷起,狂风大作,“收谷啦!收谷啦!”男女老少,从田间、从菜地迅速跑来,参加抢收晒干的稻谷入库。实在来不及抢收的,赶紧铺上塑料纸、蓑衣斗笠,用锄头、耙子和石头压住塑料纸的四边,待乌云散去,大雨停下,再揭开遮盖物,让稻谷吹风,以免沤坏谷粒。可以说,那时候的“双抢”就是一场战斗:与天斗,与地斗,还要与自己斗。

 老家历来都是以种作单一的水稻为经济作物,水稻田就是人们心中的“金矿”,所有的经济来源都依赖水稻。所以,“双抢”期间,时间就是金钱,老家人体会得更深刻。

 分田到户以后,人们种田的热情更是高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终日无暇”是常态,深夜扯秧,清晨插秧,更是必须;还有守水口入田,防虫杀虫,薅田锄草等等。那段时光是南方许多农村孩子无法抹去的艰辛的记忆。

 而今,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机械化的进程,随着经济作物的增多,人们不再单靠种作水稻为生,年轻人没有经历过饥饿,对土地的情感温度自然淡薄了许多,尽管生活在农村,却时刻为进城准备着,用逃离的方式来表现对传统农业和耕作的背叛,留在农村的大多是老弱病残,于是,农田大多不再种双季稻,只种一季水稻或者种植烟叶,也就再也不必在三伏天里进行“双抢”。“双抢”仅存于那些还在以“土地”为金子,对土地虔诚的老农心里。

 当农民不因农活而繁忙,不为生计而紧张,而是慢悠悠地过着一种田园般的生活的时候,这本身就是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这也是我们的上辈人苦苦追求的生活。今天回忆“双抢”,艰辛也好,清苦也罢,都是经历。如今“双抢”已经慢慢成为过去式,但那种把粮食精工细作的匠人精神,那份对土地对粮食的敬畏和感恩,于今天还是值得铭记并敬重。

水稻纹枯病用什么药

水稻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级别是如何确定的

水稻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级别是这样确定的,级别越低,抗性越高;反之,级别越高,抗性就越低。具体如下:

病级 受 害 情 况 抗性水平

0 叶上无病斑 高抗(HR)

1 病斑为针头大小的褐点 抗(R)

2 褐点稍大

3 圆形至椭圆形的灰色病斑,边缘褐色,病斑直径1-2mm 中感(MR)

4 梭形病斑,长1-2cm通常局限于两条叶脉间,受害面积不超过叶面积的2% 中感(MS)

5 梭形病斑,受害面积不超过叶面积的10% 感(S)

6 梭形病斑,受害面积不超过叶面积的11-25%

7 梭形病斑,受害面积不超过叶面积的26-50%

8 梭形病斑,受害面积不超过叶面积的51-75% 高感(HS)

9 全叶枯死 高感

稻瘟病综合指数5.0级———9.0级,穗瘟损失率最高9级是什么意思了?

稻瘟病综合指数5.5级是一个抗病的指数,还有6.0的,一般越低越好,说明抗病能力强~

穗瘟损失率越高同样的道理!

抗稻瘟病水稻品种到底有哪些

水稻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级别是这样确定的,级别越低,抗性越高;反之,级别越高,抗性就越低。具体如下: 病级 受 害 情 况 抗性水平 0 叶上无病斑 高抗(HR) 1 病斑为针头大小的褐点 抗(R) 2 褐点稍大 3 圆形至椭圆形的灰色病斑,边缘褐色,病斑直径1-2mm 中感(MR) 4 梭形病斑,长1-2cm通常局限于两条叶脉间,受害面积不超过叶面积的2% 中感(MS) 5 梭形病斑,受害面积不超过叶面积的10% 感(S) 6 梭形病斑,受害面积不超过叶面积的11-25% 7 梭形病斑,受害面积不超过叶面积的26-50% 8 梭形病斑,受害面积不超过叶面积的51-75% 高感(HS) 9 全叶枯死 高感 国审水稻品种:5优360·国审水稻新品种:津7优18·国审水稻新品种:徐68优201·国审水稻新品种:苏秀9号·国审水稻新品种:10优18·国审水稻新品种:津7优58·国审水稻新品种:津原D1·国审水稻新品种:津9优78·国审水稻新品种:信旱优26·国审水稻新品种:焦旱1号·国审水稻新品种--Ⅱ优264·丰产优质油菜杂交种绵油11号·超级油菜——中油杂2号·名优品种双低油菜——苏油1号·名优稻种天优998(天优丝苗)·粳型黑糯水稻新品种“1032”·糯稻新品种绍糯97—14·优质香型水稻新品种——中健2号·中籼浙1500·水稻品种介绍—早籼嘉育280·水稻品种介绍—晚糯绍糯119·水稻新品种-辽农9911·水稻新品种-辽粳92-34·水稻优良品种简介·杂交晚籼-“中浙优1号”·水稻新品——金稻1号·水稻新品——振优998·水稻新品——博优998·水稻新品种皖晨优1号·超高产杂交稻春优58

早稻的品种介绍

T优15(国审稻2007005) 全生育期平均109.9天。株高91.7厘米,每667平方米有效穗22.8万穗,穗长21.4厘米,每穗总粒数120.6粒,结实率77.5%,千粒重24.4克。2005年、2006年区试每667平方米产量486.28公斤。2006年生产试验,每667平方米产量421.24公斤。适宜大田直播、旱育抛秧和常规水育秧栽培,每667平方米大田用种量2公斤~2.5公斤。品种熟期较迟,米质一般,高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株两优173(国审稻2010004) 全生育期平均108天。株高86.8厘米,每667平方米有效穗22.3万穗,穗长19.4厘米,每穗总粒数104.9粒,结实率84.5%,千粒重27.9克。2008年、2009年区试每667平方米产量510.1公斤。2009年生产试验,每667平方米产量477公斤。适时播种,旱育秧宜适当早播,每667平方米大田用种量2公斤左右。该品种熟期适中,高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蝨,感白背飞蝨,米质一般。陵两优211(国审稻2010003) 全生育期平均109.8天。株高79.8厘米,每667平方米有效穗23.4万穗,穗长18.7厘米,每穗总粒数105.8粒,结实率82.9%,千粒重26.3克。2008年、2009年区试每667平方米产量514公斤。2009年生产试验,每667平方米产量484.1公斤。适时播种,做好种子消毒处理。每667平方米大田用种量2公斤~2.5公斤。该品种熟期适中,高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蝨和白背飞蝨,米质较优。株两优819(湘审稻2005010) 全生育期106天左右。株高82厘米左右,每667平方米有效穗23.6万穗,每穗总粒数109.6粒,结实率79.8%,千粒重24.7克。2003年、2004年区试每667平方米产量470.48公斤。旱育秧3月25日播种,水育秧3月底播种,每667平方米大田用种量2公斤~2.5公斤、秧田播种量15公斤。坚持强氯精浸种,及时施药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蝨和纹枯病等病虫害。金优899(湘审稻2004007) 适宜湘南稻瘟病轻发区作早稻种植。全生育期113.1天。株高90厘米左右,每667平方米有效穗22.4万穗,每穗总粒数120粒左右,穗长21厘米左右,结实率80%左右,千粒重27克。2001年、2002年区试每667平方米产量490.39公斤。3月底至4月初播种。每667平方米大田用种量2公斤~2.5公斤,秧田每平方米旱秧0.10公斤、水育秧0.03公斤。株两优2008(湘审稻2011007) 全生育期113.6天。株高94.6厘米,每667平方米有效穗22万穗,每穗总粒数122.3粒,结实率79.7%,千粒重28.2克。高感稻瘟病。2009年、2010年区试每667平方米产量为521公斤。3月底至4月初播种,每667平方米大田用种量2.5公斤、秧田用种量15公斤,秧龄控制在30天以内。注意防治稻瘟病、二化螟、纹枯病等病虫害。陆两优996(湘审稻2005008) 全生育期112天左右。株高95厘米左右,每667平方米有效穗21万穗,每穗总粒数113粒,结实率85%,千粒重28克。2003年、2004年区试每667平方米产量507.48公斤。湘中3月25日左右播种,每667平方米大田用种量2公斤~2.5公斤,秧龄控制在1个月之内。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蝨。陵两优104(湘审稻2011009) 全生育期116天。株高88.6厘米,每667平方米有效穗22.8万穗,每穗总......

国家级审定通过的农作物品种能在全国推广吗

每个品种都有自己适宜的种植地区的,下面就是一个通过国审的水稻品种,你看审定意见里面就有适宜种植的地区推荐。

Ⅱ优728

Ⅱ优728(红良优166) 审定编号:国审稻2006081订

选育单位: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合肥峰海标记水稻研究所

亲本来源:Ⅱ-32A×苏恢728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37.3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2.8天。株型适中,长势繁茂,茎秆粗壮,剑叶挺直,每亩有效穗数16.9万穗,株高122.8厘米,穗长24.0厘米,每穗总粒数161.6粒,结实率79.8%,千粒重27.5克。抗性:稻瘟病平均5.7级,最高9级,抗性频率90%;白叶枯病5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6.5%,长宽比2.6,垩白粒率36%,垩白度6.4%,胶稠度78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3.4%。

产量表现:2004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92.88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5.18%(极显著);2005年续试,平均亩产574.07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7.28%(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83.47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6.20%。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29.48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4.63%。

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根据各地中籼生产季节适时早播,每亩秧田播种量10~12公斤,秧龄30天左右。2、移栽:中上等肥力田块每亩栽插1.5~1.8万穴,每穴1~2粒谷苗,基本苗控制在每亩5万苗左右;肥力偏差的田块每亩栽插1.8~2万穴, 基本苗7~8万苗。3、肥水管理:一般每亩施纯氮15公斤,采用“前促、中控、后补”的方法,施足基肥,早施分蘖肥,增施磷钾肥,控制中期氮肥施用,后期适量施用穗肥,以保花肥为主。水分管理上前期浅水勤灌促早发,够苗后及早搁田控旺长,宜分次轻搁;穗分化中期及时覆水,后期乾乾溼溼,收获前一星期左右停止灌水。4、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稻蓟马、稻飞蝨,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该品种熟期适中,产量较高,中感白叶枯病,高感稻瘟病,米质一般。适宜在江西省、湖南省、湖北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苏省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省北部、河南省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794号)

备注: 2006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Y两优900的特征特性

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40.7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长2.7天。株高119.7厘米,穗长27.7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4.9万穗,每穗总粒数238.2粒,结实率78.3%,千粒重24.4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5.1,穗瘟损失率最高阶9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蝨9级;抽穗期耐热性中等;高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蝨。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8.1%,长宽比3.0,垩白粒率12%,垩白度1.4%,胶稠度68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4.7%。

杂交水稻y两优483的全生育期_百度学术

陆两优996,籼型两系杂交水稻。该品种熟期适中,产量高,感白叶枯病,高感稻瘟病,米质一般。适宜在福建北部、江西、湖南、浙江中南部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

中文名

陆两优996

审定编号

国审稻2006013

选育单位

湖南农业大学水稻科学研究所

亲本来源

陆18S×996

目录

1基本资讯

2特征特性

3产量表现

4栽培技术要点

5审定意见

1基本资讯编辑

陆两优996

审定编号:国审稻2006013

选育单位:湖南农业大学水稻科学研究所

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

亲本来源:陆18S×996

2特征特性编辑

该品种属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早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09.7天,比对照金优402早熟1.7天。株型适中,茎秆粗壮,每亩有效穗数19.6万穗,株高95.1厘米,穗长20.0厘米,每穗总粒数129.0粒,结实率82.0%,千粒重27.5克。抗性:稻瘟病平均3.9级,最高9级,抗性频率30%;白叶枯病7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42.3%,长宽比2.8,垩白粒率91%,垩白度11.1%,胶稠度55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4.2%。

3产量表现编辑

2004年参加长江中下游早籼迟熟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20.51公斤,比对照金优402增产7.17%(极显著);2005年续试,平均亩产524.67公斤,比对照金优402增产4.24%(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22.59公斤,比对照金优402增产5.70%。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57.60公斤,比对照金优402增产7.34%。

4栽培技术要点编辑

1.育秧:根据各地早稻生产季节适时播种,一般水育秧3月底播种,旱育秧适当早播,每亩秧田播种量8公斤,每亩大田用种量2~2.5公斤。2.移栽:一般旱育小苗3.1~4.1叶抛栽,水育小苗4.5叶(秧龄25天)左右移栽,插植密度16.5厘米×20厘米或抛栽密度每亩2万穴,每穴栽插2粒谷苗,每亩栽插(抛)基本苗8万~10万苗。3.肥水管理:中等肥力田一般每亩需施纯氮11~12公斤、五氧化二磷6公斤、氧化钾6~7公斤。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巧施穗肥,耙田时每亩施入25%水稻专用复混肥50公斤,栽后5~7天结合施用除草剂每亩再追施尿素7.5~10公斤,孕穗期每亩施氯化钾6~7公斤。分蘖期干溼交替促分蘖,孕穗期以溼为主,保持田面有水层,抽穗期保持田间有浅水,灌浆期乾乾溼溼,切忌断水过早。4.病虫防治:坚持强氯精浸种防止恶苗病等种子带菌病害的发生,生育期间及时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螟虫、稻飞蝨等病虫害。

花生叶斑病发生时,用12.5%烯唑醇22克,加43%戊唑醇10克喷雾,花生有早衰现象吗?还可加控制旺长的药剂吗

稻飞蝨稻纵卷叶螟俗称为“爆炸”,“喷火”,稻瘟病是水稻生产的三大疾病,广泛分布在不同的水稻种植地区的国家之一。水稻稻瘟病可能发生在整个水稻生育期,根据水稻受害者和不同的部分,可分为苗爆炸,叶瘟,节爆炸,穗颈瘟和粮食高,特别是相对于水稻高产大穗颈瘟。在最近几年,由于城市的大部分大米品种不爆炸阻力,一些品种的高品质大米和粳米,高地大米高感稻瘟病;的部分氮在一些地区,长期深灌,容易受到在分娩,城市更多的降雨,温度,它是一个良好的稻瘟病呈上升趋势的城市。全市水稻在孕穗期和抽穗期,是容易穗颈瘟的关键时期,加之频繁的降雨,温度适宜,其风靡全球的非常有利的,要注意发现和治疗,特别是对叶瘟发生了稻田,种植水稻面积的易感品种或老?病房支付更多的关注,如深褐色病变或灰绿色霉层,穗颈和小穗的分支机构,应立即喷药防治。防治方法:在破口期和齐穗期喷施可亩用75%可溼性粉剂三环30克,或40%稻瘟灵乳油100毫升,或30%戊唑醇(太福利)SC 10-15毫升,或25%戊唑醇(奥宁唐双宁)杀菌剂可溼性粉剂30?40克,兑水50公斤喷雾或波尔森小男孩。

稻曲病,也被称为绿色粉末疾病,俗称“高产水果,近年来发生通常是一种常见的水稻疾病后期,主要危害稻穗,深绿色或**的面团更严重的水稻的产量,污染和人身健康的危害,不仅影响。本病是一种典型的气候性疾病,即使是在抽穗扬花期的水稻阴雨天气的情况下,二级以上天数?,将有利于发生持续时间较长的阴雨天气,发病较重的氮肥过量或尖峰肥,然后再重新加剧疾病的发生,连续耕作的土地和粳型水稻田发病重的疾病,发病后病穗显著增加和粮食。早熟品种发病较轻。据气象部门预测,全市在7月和8月降雨量高于正常,本病的发病率是非常有益的,各地要高度重视,提前预防,控制其为害。控制方法:本病的关键时期,喷涂是的孕穗期晚(破口期为3-5天),中期的休息时间在水稻的突破(约50%),然后喷洒一次抽穗期阴雨天气,齐穗期控制效率很低。这种化学物质可亩用150-200毫升,5%超井冈霉素聚合物,或20%三唑酮乳油75毫升,或50%多菌灵可溼性粉剂100-150克,或25%的30-40克戊唑醇,或12.5%?烯唑醇(志信星)20-30克,兑水50公斤喷雾。

水稻纹枯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在水稻种植,降低叶鞘和叶片组织坏死,植物容易受到可怜工厂的增长,空秕率增加,一个直接影响大米生产它的高温,高溼度,发展和危害是非常有利的。近年来,全市发病面积已扩大,每年,危害程度的增加年上一年,但农民往往被忽略。最近的调查,根据各县区,固始县平均病丛率11.2%,8.2%株率严重情节的病丛率23.6%,病株率为14.7%;潢川县平均病田率15.6%,病丛率为2.43%,株率2.1%;光山县平均病丛率21.2%,最高37%,平均病株率9.56%,高达13.1%;平桥区平均病田率30%,病株率7.39%,严重地块高达22.4%,12.5%?罗山平均病株率,严重地块高达15.1%。纹枯病发生流行高峰,近年来由于城市,纹枯病连年重发,现场大量的菌源;长期深水灌溉,在一些地区,偏施氮肥田间郁遮蔽水稻生长嫩绿结合不如果雨水合适的水稻品种高抗纹枯病,很容易引起纹枯病流行的危害,各地要加强宣传引导,积极动员农民开展预防,特别是超级稻应密切注意预防和治疗,以防止后期倒伏。的

预防指标:丛发病率的10%-15%。

化学防治:每亩25%三唑酮可溼性粉剂50克或5%井岗霉素剂150克,或25 %可溼性粉剂应仁之乱(戊唑醇)30?40克或志信星25-50克,或30%的折扣(戊唑醇醇)SC 10?15......

30%噻呋?戊唑醇悬浮剂20克/亩;24%井冈?咪鲜胺粉剂40克/亩;16%井冈霉素A粉60克/亩;5%已唑醇80毫升/亩。以上药剂任选一种,兑水30-40公斤喷雾。

当水稻丛发病率达20%时,可作为药剂防治指标,施药时期以抽穗前后为宜,高肥田块应在封行前开始用药,以后视病情发展情况每隔10~15天再防治1~2次。

施药时一定要保证用药量,药液要喷在植株中、下部,并在早晨有露水时施药,以提高防治效果。

扩展资料

防治方法

一、选用较抗病品种

宜选用分蘖能力适中、株型紧凑、叶型较窄的水稻品种,以降低田间荫蔽程度、增加通透性及降低田间湿度、提高稻株抗病能力。目前水稻对纹枯病高抗的资源较少,但在生产上有较多中抗品种可供选择。

二、压低菌源基数,减少病菌的初侵染来源

病田收割时,病草集中处理。

在水稻田灌水耙田时,残留在稻田土壤中的菌核多浮上水面,混杂在“烂渣”内,随风飘到田边,此时可打捞“烂渣”深埋。同时清除田边、沟边杂草,减少病源基数,可大大减轻水稻纹枯病发病和流行。

三、科学施肥管水,加强栽培管理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新技术,注重氮、磷、钾等元素的平衡施用,即提倡“前重、中控、后补”的方法。做到重施基肥,早施追肥。做到有机肥与化肥相结合,切忌偏施、迟施氮肥。做到水稻生长前期早生快发,中期要控得住,避免徒长,叶片挺直,后期不脱肥早衰。

田间灌溉一定要做到浅水勤灌,适时露田、晒田,后期干湿交替管理,减少无效分蘖,增强植株抗病力,从而抑制引起水稻发生纹枯病的诱因。

沐阳县人民政府-水稻纹枯病防治技术要点

承德市农林科学研究院-水稻常见病害介绍-稻纹枯病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824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