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瓷器价格及主要特征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17:38:49
字号:

我国的历史含上下五千年,在这期间我国出现了很多至今都为人称道的东西。比如瓷器就是一种由古至今都被广受欢迎的东西,瓷器的始源很早,兴与宋、明两代,其中又一明代为最。明代的瓷器又以景德镇陶瓷最为知名,景德镇瓷器又以青花为主,独具特色,别有一番风味。今天小编要与大家聊的就是明代瓷器的价格以及主要特征。

明代瓷器价格及主要特征

明代瓷器的主要特征:

造型——一般都显丰满,浑厚,器型线条柔和,圆润,给人以质朴,庄重之感。

胎体——一般都比清代的厚重,弘治以前注重修胎,接痕不大明显;正德以后及明末各朝接痕特别明显,胎体更为厚重粗糙,民窑器物尤甚。多有“火石红”的现象,俗称“黄溢”。

釉面——最大特点为釉质肥厚,滋润。青花瓷器中,大多皆为青白色,俗称“亮青釉”,贯穿于整个明代的始末。

纹饰——主要有龙,凤,麒麟,山水,人物,花鸟,走兽等。画面豪放而潇洒,笔意酐畅而纯熟,构图疏简而高古。

器足——大件器物多为砂底,常有塌底,粘砂,跳刀痕。器足形状有直圈足,平削圈足,壁型圈足,高足等众多形状。

款识——明代以前,景德镇瓷器多不署款。永乐以后,开始在官窑器上书写本朝年号款,干支款,图记款等。多以青花书写,兼有暗刻,凸印等。

明代瓷器的纹饰

明代瓷器纹饰装饰主要以绘画为主,也有刻花、划花、印花、镂雕等方法。从绘画风格上看,无论人物、花鸟、飞禽走兽都极为生动豪放、富于画意,线条舒展流畅;加之釉色纯朴浑厚、丰富多彩,就更增加了画面的美感。官窑瓷器的纹饰比较工整、细致,民窑器物的纹饰笔法潇洒、自由奔放,生动地表现了对现实美好生活的愿望。

明代瓷器的价格

明宣德青花海水白龙纹扁瓶----?224,000,000?RMB?---2013-05-28

明洪武青花四季花卉纹石榴尊--?193,200,000?HKD?(港币)?---2012-12-28

明成化青花缠枝秋葵纹宫盌----?141,240,000?HKD?---2013-10-08

明永乐青花四季花卉纹扁壶----?121,900,000?RMB?---2013-12-16

文章中小编对明代瓷器的价格介绍中包含着日期,这每个日期相对应的价格与瓷器,是指在这个日期这个瓷器所拍卖出来的价格。文章中还提到了明代瓷器的纹饰与特征,从这里面我们可以知道明代瓷器是经过精雕细琢而成,工艺相当完善。瓷器是我国古代人民的重要发明,它荟萃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与力量,是古人的劳动的结晶,小编建议大家可以多多进行了解。

五彩开光龙凤纹梅瓶

一、彩瓷的起源与发展

我国最早出现的瓷器都是单色釉,有青釉、釉瓷器。到三国时期出现最早的釉下彩绘瓷器。如南京出土的青釉釉下彩绘羽人图壶,釉下绘有褐彩纹饰。

唐宋时期是中国彩瓷的发展时期,除南方地区的越窑、长沙窑为代表的青釉褐彩、青釉褐绿彩以外,由于北方瓷业迅速兴起,出现白釉绿彩、白釉黑彩、白釉褐彩、唐三彩、金三彩、辽三彩等品种。

元代以景德镇为中心的彩瓷有了新的发展。和其他瓷窑相比较,景德镇的彩瓷由于采用高岭土制成,瓷器质量大大提高,从质量和品质上看优于其他地区的彩瓷。烧制出青花、釉里红、青花釉里红、蓝釉白彩、蓝釉金彩、红绿彩、戗金五彩、青白釉褐彩等品种。

明清时期是彩瓷最为兴盛的时期,彩瓷空前发展,从数量和品种上大大增加。除青花、釉里红品种以外,还有斗彩、五彩、红绿彩、素三彩、青花五彩、白地绿彩、白地赭彩、粉彩、珐琅彩等。清代更是各种色地彩瓷的繁荣时期,品种更加丰富。

五彩是彩瓷发展的又一新的阶段,最早出现于元代,在金代三彩的基础上,景德镇烧制出元代五彩,器物有高足杯、玉壶春瓶等。九十年代见到的戗金五彩,是在景德镇烧制的卵白釉瓷器上,采用进口料绘制而成,纹饰类似堆粉,突出于器物表面,纹饰有花卉、龙纹等。色彩以紫、白、孔雀绿、黄诸色,有些施加金彩,故有戗金五彩之称。自元代开始,五彩瓷器逐渐流行,尤以明代嘉靖、万历时期和清代顺治、康熙时期的五彩瓷器最为著名。

青花五彩鱼藻纹盖罐

估价HKD37,470,000-74,940,000

尺寸:高:48cm 口径:17.5cm 底径:21cm

五彩瀚林博物馆征购:13;221,38‘’181;8{dian,hua}

二、何谓五彩

五彩瓷器分为釉上五彩瓷和青花五彩瓷两种。五彩瓷并不是一定要有五种彩,施彩多寡,要依据整体装饰效果来确定。现掌握的实物资料证明,金代磁州窑系烧造的釉上红、绿彩瓷器是最早的釉上五彩瓷器。釉上五彩是在已经烧成的白釉瓷器上施彩绘画,再入窑以700℃至800℃炉火烧制而成,工艺简单。青花五彩瓷烧造工艺相对较复杂,先用青花料在坯上描绘出一定的纹样,罩上透明釉入窑烧制,再以红、黄、绿、紫、赭等色彩在已烧成的瓷器上进行描绘,最后再入窑以700℃低温烧成。目前所见最早的青花五彩瓷是明宣德时期烧制的,但数量极少。明嘉靖时期,青花五彩工艺开始流行,至万历朝发展到高峰,器型有盘、碗、罐、盖盒、尊等。

万历时期的五彩瓷器色彩鲜艳,造型多变,颇受世人喜爱,欧洲人、日本人更是对其情有独钟。市场上出现的万历五彩瓷器数量较多,但大多数是仿品,其中有一部分仿品具有相当迷惑性。因此,瓷器收藏爱好者尤其是初涉收藏的朋友应谨慎辨别。

明五彩开光龙纹天球瓶

三、明代釉下青花釉上五彩瓷器特点

明早期釉上五彩瓷器传世品不多见,因为当时景德镇延续元代制瓷主流,生产青花、釉里红产品。然而从所见到的为数不多的洪武釉上红彩可以判定,洪武时期的红彩瓷器已为“五彩”瓷的蓬勃发展做好了铺垫,可以说洪武釉上红彩已拉开了明代五彩瓷辉煌的序幕。特别要指出的是,用红彩描绘精细的龙纹、云纹等图案,只是明初才出现于景德镇。宣德时期红彩,是釉上红彩和五彩的开端,为后世的五彩瓷器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成化时期的五彩是釉上五彩,其呈色以淡雅为主,色彩包括红、绿、黄、姹紫等,并开始使用孔雀绿彩。此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纹饰绘绘画中使用了不少黄彩,而且主要图案都是以黄彩打底色,上面再以红色渲染,使色彩更显浓艳厚实。这种彩瓷证实了明代彩瓷所谓“黄上红”的彩绘技法,开创于成化,并非始于嘉靖。

弘治一朝的釉上五彩瓷基本是成化风格的延续,所用颜色有红、绿、赭、黑、孔雀绿等,色调恬静淡雅。其中最突出的品种是刻花填彩。刻花填彩的制作方法是在胎上先刻出所需图案纹样,上透明釉时将刻好的图案留出,高温烧成后再在白釉露胎处施彩并用低温烧制而成。刻花填彩的出现,标志着釉上五彩的制作已进入成熟和发展阶段。

正德时期釉上五彩在造型、装饰方面不但延续了传统的特点,还在创新中确立了正德五彩独特的风格。正德釉上五彩器制作精细,多以在白釉上直接绘画五彩图案为主,称为“白地五彩”。多用红、黄、绿彩,绿色多为翠绿和孔雀绿,其中绿色浅中微微闪黄。常以阿拉伯文或伊斯兰图案为纹样作装饰,这是正德五彩瓷的鲜明特征。

明嘉靖青花五彩鱼藻纹盖罐

明代五彩瓷经过了数朝的发展,到了嘉靖一朝已相当成熟。此时的釉上五彩瓷器,以色彩斑斓而著称。官窑和民窑都有大量生产,无论其质量和烧造数量都蔚然可观。开创了五彩瓷制作的新局面。此时期在用彩方面,也有一些变化。如官窑瓷器在色彩上较前朝更加丰富,多用红、绿、黄、赭、紫、孔雀蓝等色彩绘。红彩为“枣皮红”;绿色为孔雀绿,分为大绿、淡绿;紫色为艳丽赭紫;黄彩似蜜蜡。此时“黄上红”工艺运用得较为普遍。大面积使用红彩形成了嘉靖五彩极为绚丽浓重的特征。嘉靖五彩造型多为大器,如大罐、大缸、大盘、花盆等。常见纹饰有云龙、云凤、花鸟、八仙、八吉祥等。

明代万历五彩瓷仍以前代风格为主体,新出现了以镂空工艺和五彩相结合的装饰方法。万历朝的釉上五彩的色彩继承了嘉靖一朝的特点,与嘉靖时期的五彩多有相同之处,都是以红、绿两色为主,其中点缀黄、黑彩等。红、绿彩更加鲜艳、热烈,对比强烈。嘉靖、万历时的五彩器均装饰繁密,色彩绚丽,制作工艺和造型大同小异,因此常常被归于一类器物。但嘉靖五彩多用孔雀绿彩,万历五彩则不然,这是两朝五彩器的重要区别。

天启、崇祯时期的釉上五彩瓷器已不如嘉靖、万历时五彩色泽浓重,色泽趋向柔和,淡雅宜人。用红、黄、绿、紫、孔雀绿等色渲染,纹饰绘画生动洒脱,具有中国文人画的笔墨情怀。但是有一类五彩器比嘉靖和万历五彩更加浓烈,红色为深红,绿为黑绿或黄绿,青花颜色也发黑。还有一类厚胎的白地五彩器,施釉较厚,口部多为酱黄釉,多用标记款识。这一类器物多以民窑制品为主。崇祯一朝五彩器发现得不多。

清雍正珊瑚红地五彩牡丹纹?

估价:HKD8,000,000-12,000,000尺寸:11.4cm

四、清代五彩瓷器特点

顺治五彩在明代五彩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可以明显看出从明代向清代过度的风格。五彩瓷器与同时期的青花瓷器在造型、纹饰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器型有罐、瓶、蒜头瓶、花觚、盘等。纹饰以花卉题材为主,双犄牡丹比较常见。除花卉纹以外,还有人物、动物等纹饰。动物纹比例较大,多占满器物的整个空间。顺治到康熙早期,常见用红彩在花纹以外的地子上画出各种锦地纹饰,是这时期五彩瓷器装饰的特点,口部多饰酱色也是顺治五彩瓷器的特点。

五彩瓷器发展到康熙时期有了重大突破,此时发明了釉上蓝彩,替代明代所用的釉下青花。釉上蓝彩的创烧成功,基本上改变了明代青花五彩占主流的局面。蓝彩色浓而且鲜艳,胜过青花。康熙时期的釉上五彩是在明代嘉靖、万历五彩瓷器和顺治五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制作工艺高超,彩色鲜明透澈,彩饰华丽,绘画线条刚劲有力,有极高的艺术水平。此时五彩用多种色料进行绘制,官窑以规矩的绘制和细腻笔法著称,而民窑则以釉彩浓重艳丽、画意清新活泼见长。从某种意义上说,清康熙时的五彩瓷是真正意义上的五彩瓷。康熙五彩由于色彩丰富,红彩比明代五彩用得少,因此,它的画面色彩显得沉稳、热烈而不浮躁,这是其鲜明特色。

清康熙五彩龙凤纹茶圆

康熙五彩瓷器还大量外销,在外销的五彩瓷器中,常见花卉、人物、动物、山水以及具有域外风格的纹饰。清代五彩瓷器的花卉纹中有牡丹、荷花、菊花、四季花、洞石花卉、花果、石榴花果、松竹梅,花卉多写实,也有图案式布局的花卉,难以分辨画的是某一种花,只作为装饰图案。

为数不多的传世作品说明,雍正时期的釉上五彩制作也非常精美,一改前朝浓艳的风格,而显得淡雅柔和,纹饰也由康熙的繁杂趋于疏朗,笔划也由刚劲变为细腻,疏密结合恰到好处。并留有较大的空白。雍正釉上五彩的总体特点是清雅俊秀。雍正五彩常用的颜色有红、黄、绿、紫、蓝、黑、白等色,施色较薄,大红大绿少见,蓝色使用较少,黑色较多。

清雍正五彩龙凤纹碗

到了乾隆时期,五彩器物就更少了,仅有官窑的龙凤碗和十二月令花卉杯。嘉庆、道光时期,略有少量官样器生产,像撇口式五彩龙凤碗、花卉杯,但存世量也比较少。

同治、光绪时期民窑出现了仿康熙的五彩器,有的仿写明代各朝及康熙款、图记款,字迹很潦草。同治时期仿的大件器类,色彩用得过于浓艳,施彩也比较凝厚,同时缺乏光泽,纹饰画得也比较粗率,不及后期光绪的五彩器。光绪一朝仿康熙五彩较多,有青花五彩和白地五彩。白地五彩所用的彩料红、黄、绿彩色较为鲜艳,但红彩表面显得比较干涩淡薄,也有显得厚暗的;仿康熙青花五彩的器物,青花的颜色过于浓艳、漂浮,色阶变化不明显,绘画层次也较少。所仿的器物胎质疏松,胎釉结合不紧密,符合晚期器物的所有特征。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822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