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大仁堂中医诊所有限公司是2016-05-06在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五一路龙祥花园41号1-2层。
大连大仁堂中医诊所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210204MA0QE58W3E,企业法人满进军,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大连大仁堂中医诊所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中医诊疗;保健按摩;中医保健;医药咨询;中药饮片、中成药、中药材、保健食品销售(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大连大仁堂中医诊所有限公司对外投资1家公司,具有0处分支机构。
通过爱企查查看大连大仁堂中医诊所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茂名大仁山风景
唐朝与山东有关的对外交往
唐朝建国以后,恰逢日本大化革新时代,由于在日本这场史无前例的改革中起推动作用的高向玄理、灵云、僧旻等均是在中国留学和考察过的著名学者,他们对盛唐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着极为深刻的认识,提出“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须常达。”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日本先后派出15次较大规模的遣唐使团,在这15次使团中,有7次是从山东沿海登陆,8次从山东沿海返航。(见文后附表)从山东沿海登陆的日本遣唐使团,上岸后沿登州、莱州、青州、齐州(今山东济南)、曹州(今山东菏泽)进入河南境内,经汴梁(今河南开封)、洛阳,最后到唐国都长安。这也是盛唐文化输入朝鲜、日本的重要通道。在整个公元7世纪,日本政府派往唐朝的3次遣唐使团,都由山东登陆。在这些使节中,值得一提的是唐朝遣日使节高表仁和日本遣唐大使高向玄理。
高向玄理在隋唐中日关系史上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曾至少两次返于山东半岛。隋大业三年(607),他作为留学生随小野妹子到唐朝,在长安学习长达33年之久,取得了丰富的知识,在大化革新中施展了才干。唐高宗永徽五年(654),已年过花甲的他担任遣唐大使再次率遣唐使团经山东半岛到长安,此次出使,他还肩负有与唐政府谈判解决朝鲜半岛冲突的重大责任。当时朝鲜半岛高句丽、新罗和百济争斗激烈,新罗以唐政府为靠山,百济则引日本以为援,双方剑拔弩张。日本在大化革新后国内发展较快,开始想在朝鲜半岛获取立足之地,然而唐政府也不愿看到与自己唇齿相依的朝鲜半岛为日人所控制,因此双方围绕着朝鲜半岛展开了激烈斗争。在这种状况下,年事已高的高向玄理又担负起来中国访问以解决矛盾、平息冲突的重担。高向玄理这次出使虽不能说取得了完全的成功,因为在十年后就发生了唐日两军在朝鲜半岛上的激战,但至少在当时缓和了矛盾,有利于两国关系的发展。高向玄理不久后就逝亡于中国,没有回到他的故乡,可以说他的半生是在中国渡过的。
唐代,随日本遣唐使团往返于山东的还有许多留学生和学问僧,7世纪随遣唐使船自山东沿海登陆的留学生和学问僧,一般每次100人左右,他们随遣唐使到长安学习一二十年后,再随下一次遣唐使船自登莱返国。其中许多人后来成为日本著名学者。如唐高宗年间日本学问僧道昭,663年自山东到长安后,先跟随玄奘学习法相宗,又兼学禅宗,在中国学习9年后返国,是第一个在日本传播法相宗的人。后热心于社会福利事业,将在中国学习到的凿井架桥技术在日本推广,并率先在日本推行火葬制,深为后人所敬仰。657年随新罗船经山东到长安的学问僧智通和智达二人,也是玄奘的弟子,回国后,均称为日本法相宗第二代祖师,智通后来还被日本天武天皇任命为僧正。
日本遣唐使船走南路后,来到山东的日本人有所减少,但仍有一些日本人的足迹留在山东各地。唐文宗时期来中国的日本著名僧人圆仁就在山东活动长达四五年之久,并写出了《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这部中日关系史上的重要著作。因圆仁之事已有专文议述,本文就不再谈及。送圆仁来中国的遣唐使船走的是南路,但他们返国时,则是从北路而行。这次以藤原常嗣为大使的遣唐使团,返回时在楚州(今江苏淮安)雇佣了九艘新罗船,沿山东海岸而行,曾在登莱一带沿海逗留两月之久。同船而行的还有圆行、常晓、戒明、义澄等后来在日本很有影响的日本僧侣。圆行和常晓都是日本入唐著名学问僧、日本文字的发明者之一空海的弟子。他们入唐学习两年,将大批佛经、佛象带回日本,成为日本佛教流派之一密宗的主要开创者。二人都游览了山东半岛的秀丽的风光。
日本遣唐使、学问僧、留学生及随行人员、经朝鲜海岸、辽东半岛、山东半岛这条航线而行,虽然危险性较直渡东海要小,但也要克服许多困难,甚至付出重大代价,特别是当登莱沿海风高浪大之时,船舶往往无法靠岸,只能在海上漂泊,甚至船被风浪击坏,无法按期航行。特别是唐后期,由于受安史之乱影响,登莱一带经济残破、自然灾害又频生,遣唐使们路经此地粮食也往往发生困难。
日本遣唐使由山东沿海入境表
程序使节姓名船数入唐时间归国时间备注
1大仁上御田秋大仁药师惠日1630年632年唐使高表
仁随行
2吉士长丹1(120人)653年654年
3高向玄理
河边麻吕2654年655年
4坂合部石部2659年661年
5守大石坂
合部石积不详665年667年送回唐使
刘德高
6河内鲸不详669年不详
7下高元度1759年761年(南路)唐使深惟
岳随行
8藤原常嗣4(返回时9艘)834年837年从南路出发漂到登州再返回
在唐代中国与新罗的政治交往中,有以下几件事与山东半岛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一件是唐代开元年间,渤海靺鞨政权兴兵入侵登州,唐政府邀请新罗国王金兴光援助登州、合击渤海之事。新罗此次出兵配合唐军行动,虽然由于遇到大雾天气道路艰险难行,半途折回,但有力地牵制了渤海军队,迫其从登州退兵,解除了山东半岛之危局。这次在登州联合反击靺鞨入犯的行动,增进了唐朝与新罗的友谊。在这场中新两国联合军事行动中,新罗国王和在唐朝为官的新罗人金思兰做出了很大贡献,因此理所当然地得到唐政府褒奖。唐玄宗对他们也很感激,所以在4年以后新罗国王金兴光病故后,玄宗仍不忘其功绩,“诏赠太子太保,仍遣左赞善大夫邢寿摄鸿胪少卿,沿往新罗韦祭,并册立其子承庆袭父开封仪同三司、新罗王。”[6]值得注意的是,在邀请新罗国王出兵登州援助时,唐政府还加封他为“宁海军大使”。宁海军不见唐代建置,但金代曾一度将牟平县改为“宁海军”,后称宁海州,不知是否有引申唐代“宁海军”之意。估计宁海军使负责治安的范围应包括山东半岛附近的沿海地区。唐朝任命新罗国王为宁海军使,是借助新罗力量维护山东、江苏沿海到朝鲜西海岸一带海上治安的重任。这个职务从金兴光起,到后来继位的新罗国王也都带有这个职务,实际上宁海军使也成为唐代皇帝加封给新罗国王的世袭之职。这个职务的授与也反映出唐政府对新罗统治者的高度信任与倚重。
另一次有关山东的事件是唐宪宗元和十三年(818),唐郓州(今山东郓城)节度使李师道发动叛乱,唐朝除发兵镇压以外,也向新罗派出使节,要求新罗出兵援助。此次新罗出兵山东协助唐朝平叛,《新唐书?东夷传》和《旧唐书?东夷传》里均无记载。在《新唐书?唐续传》里只是提到唐宪宗年间,李师道叛乱发生后,唐政府先后下令武宁节度使李愿、横海节度使郑权、武宁将李祐、宣武节度使韩弘、淮南节度使李夷简、魏博节度使田弘正、陈许节度使李光颅群起攻围李师道。由此可见唐政府对处于山东西部的李师道叛乱极为重视,几乎调动了所有的军事力量平叛。在此种状况下,唐政府借调新罗兵平叛也在情理之中。
对此事件,朝鲜史籍《三国史纪?新罗本纪》中也仅有寥寥数语,说新罗宪德王在接到唐政府书信后,即“命天军将军金雄元率甲兵三千以助之”,至于新罗军如何协助唐军平叛,则缺少记录。但根据战争过程推断,宪宗能迅速平叛,估计也是有新罗军一份功劳的。这也是唐与新罗联军在山东境内的一次联合平叛行动。因新罗国王接受唐朝册封,在受到唐朝邀请后,也有义务协助唐朝平叛。
在唐朝与新罗的经济交往中,山东沿海的登州、莱州是两国贸易的桥梁和通道。
由于唐朝与统一后的新罗关系密切,双方通过使节往来并随带商品而进行的官方贸易十分兴隆。据新罗史书记载,通过海路向山东、江苏、浙江沿海运到中国的货物多达百余种。其中有金属类的金、银、铜等;工艺品类的金钗头、鹰金 镞子、鹰银镞子、鹞子金镞子、缕鹰铃、金花鹰、金花鹞子、鎝铃子、金镂鹰尾筒、瑟瑟细金针筒、金花银针筒、针、金佛像、银佛像等等;纺织品类有朝霞锦、大花鱼牙棉、小花鱼牙锦、鱼牙绸、三十斤绸纷缎、龙绡、布等;药材有人参、牛黄、茯苓等;动物有马、狗、鹰、鹞子等;此外还有鱼类和豹皮类。唐朝回赠或向新罗出售的主要有工艺品和纺织品,工艺品中如金器、银器、金银细器物、银碗等等;服装类有锦袍、紫袍、紫罗绣袍、押金钱罗裙衣、金带、银细带、锦细袋等等;纺织品类有彩素、锦彩、绫彩、五色罗彩、绫锦细带等,此外还有各地的茶叶和部分书籍。
与官方贸易相比较,在山东沿海一带民间贸易更为兴盛,活动于日本、新罗和山东沿海一带的新罗商船往来频繁,如圆仁在《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曾提到过的金珍、郑客东、陈忠等人,都是往来于新罗和山东沿海一带的商船船主。他在楚州(今江苏淮安)曾雇请熟悉江苏、山东一带沿海道路的新罗人,一次就雇到60余人。
唐后期的山东半岛从北面的莱州、登州直到南面的诸城、高密等地,甚至延伸到西面的青州,到处设有新罗馆、新罗坊等新罗人开设的或专门接待新罗人的客站,也说明了留居该地区新罗人的众多及在山东半岛活动的频繁,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山东半岛与新罗之间经济文化的交往是非常发达的。
唐代新罗知名人物在山东的活动,除了前述的张保皋以外,还有一些知名学者和僧人。自唐朝建国以后,新罗不断向唐朝派出留学生到长安国子监学习,一般学习10年以后回国效力。除了这些正式的官费生以外,还有一些自费到唐朝的留学生,学成以后,既可回国效力,也可在唐朝做官。在这些留学生中涌现出象金云卿、崔致远等杰出的人物,他们大都自山东沿海进入中国,到唐朝学习期满后出任唐朝官员或回国为官。如金云卿是新罗留学生中考中进士的第一人。会昌元年(841)七月,他被授与淄州长史,在山东淄州(今山东淄博市)为官,任职期间因他极有才干,唐政府还曾派他担任赴新罗的宣慰副使,作为唐朝官员出使故国,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并得到唐朝皇帝亲赐的绯鱼袋。新罗著名的学者、文学家和诗人崔致远12岁自新罗渡海经山东到长安学习,18岁考中进士,后来回国为官,并成为朝鲜汉文学的开山鼻祖。朝鲜《三国史记?崔致远传》中有同学顾云在其从唐朝归国时相送别的诗句:“十二乘船渡海来,文章感动中华国。十八横行或词苑,一箭射破金门策。”描写了他到中国学习成才的经历。
这些留学生把中国文明传播到新罗,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等方面都推动了新罗社会的改革和进步。
唐代一些新罗著名的佛教僧侣也到过山东半岛。如新罗佛教的早期传播者慈藏,于贞观十二年(638)率弟子十余人渡海至登州,后赶赴长安,经过五六年刻苦攻读佛经,于贞观十七年(643)携藏经、妙像、幡花等归国。此后,经他传播,新罗“一代佛法,于是兴显”。[9]后来他被新罗国王任命为“大国统”,专管佛教事宜。另外如唐朝名僧义净在印度遇到的新罗僧慧业、玄太;崔致远在长安见到的新罗僧戒明法师等,都是在朝鲜历史上颇有名气的高僧。他们都是渡海先经山东再到外地,或终老于山东,在山东这块与朝鲜一衣带水的邻国大地上,施展了自己的抱负。
大仁山风景旅游区概述:
大仁山,钟灵毓秀,为粤西信宜市郊的一个风水宝地。那里不仅天然风光秀丽,而且景色惹人迷醉。奇妙无穷的人间仙境,奇异迷人的自然景观都尽藏其中,方圆约100平方公里左右的景区内有气势雄伟的高山岭峻,有云雾缥缈的奇峰怪壁、怪石嶙峋、松涛阵阵、异穴藏宝、别有洞天;草药俯拾皆是,山茶沁人心肺,茂林修竹遍地皆是,鸟语莺啼处处绕耳。溪涧泉水清澈,庙宇香烟缭绕,山上松涛万顷,芳草浮翠,苍松葱郁,百花吐艳。那一座座石峰高矗挺立,融入浮云薄雾之中;那一道道清泉飞泻而下,在阳光映照下熠熠生辉,好一派仙境洋洋。
大仁山上景点众多,令人叹为观止。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峰一岭,一石一泉,都有美丽动人的传说,更给大仁山增添了神奇的色彩。神话传说中的铁拐李、吕洞滨、何仙姑等七仙曾陪伴何国舅在此修行,因而留下了许多胜迹-——左马右狮,脚踏龟蛇,其中“马岭超骧”,是信宜旧八景之一。
大仁山由左侧、右侧、中间三座大山组成。正面为鹰鼻峰;左边马鞍山,海拔502米,峭拔雄奇,形如奔马,前后尖耸,中平如鞍,而得名,被命名为“马岭起骧”,引来许多文人墨客,歌咏诗赋;右边为狮子山,脚踏龟山,蛇山。山上除了有天池,池水碧蓝,清明如镜,还有泉百道从烟雾中飞舞而出,下流成涧,清澈透亮,四时不竭,故列为八景之一,名曰“高原云涧”。群山雄伟壮观,包容博大,令人梦绕魂断,每逢大雨初晴之日,或蔼气漫开去之时,上到山顶往外斜下一望,茫茫云海,无边无际,仿佛身处蓬莱仙岛,又象通向太虚的仙槎,倘倘浮游,洗涤胸中俗气,有超然世外的感觉。
不少大大小小的胜景:金鸡窿、崖鹰鼻、仙人泉、仙人灶、仙泉洞、仙人脚印、三脚灶、小瑶池、石墙、摘星石、观日亭等,都有美丽的神话传说。因此,当地人又称此山为仙人岭,并建八仙庙以祀奉。
山上原有三座神庙,幽景绝寰,是道家的修炼圣境,山中庙宇已有百多年历史,有着非常深刻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人们回归自然,放松身心,休闲度假品味生活的好去处。
山上到处生长着当归、荆芥、银花、金钱草、细辛等丰富的药材。传说1、大仁山上的山豆,是何仙姑撒下的种子,可治水痘,清热解毒。传说2、清顺治年间,凡登山、喝了仙人泉水的,都免于当时盛行的鼠疫,传说3、,一个农民随众登了山,改变了贫穷面貌,农作物丰收,六畜兴旺。于是形成了每年农历五月初一登山游览、采集中草药的习俗,周围二十里居民,结队而往,五月初一这天登山者有三五千之众。1949年以后,此俗不废。山上还有茶园,味道香醇,令人陶醉。清朝信宜人林湘源《高源云涧》诗道:“花边洗钵香成饭,竹外煎茶雪满瓯”。
长期以来,大仁山吸引着许许多多文人墨客盘桓,吟咏其间,有古人云“山险峻雄伟,高矗天际,有泉百道,从烟雾中飞舞而出,下流成涧。中有云涧庵”。清顺治年间,信宜知县徐鸣佩诗云:“涧水遥从天上来,溪云簇簇覆荒台。中峰石静蟠龙吼,百道泉流过雁回。旱魃无愁逢泽国。丰年有象到春台。恹恹每抱忧民病,憩此轩渠笑口开”。
游山玩水,置身于大自然的山山水水中,可以获得一种毫无功利、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放松。大仁山景区的无限风光令人难以抗拒。爬山过程虽然很累,但很满足。或许你曾经领略过大海的波涛汹涌,观光过高山名川的雄伟,欣赏过日出的迷人……但大仁山的山、水、空气让人感觉到另有一番韵味——能放松你的心情,放下你的生活压力,让你的心灵接受彻底的洗礼和净化。
[天气概况]
春早、夏热等特点(以信宜普遍气温为基准),夏季时间普遍长些,冬天时间短些,1月均温14..3摄氏度,7月均温28.1摄氏度(以信宜市全境气温为基准)。冬季气温山上最低低至10度左右,但山上山林茂密,所以空气湿度适中,清爽宜人。每年的春夏交季为雨季,雨季降水量丰富,这段时期大仁山上常有古诗中“烟雨蒙蒙”的仙境景象出现。7月至10月,气温普遍升高,但山上的特殊气候使得高温而不热,实为夏季避暑的首选。
“山有气而灵,气有山而神”。
自古每个名山都有其令人叹服的天气状况,大仁山也不例外,从上美景便可看出山上的大气磅礴与独特的气势,其因便是大仁山山上的气候特色,时而碧空万里,时而白雾茫茫,时而薄雾轻纱,仙气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