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如何解决市民购买生活物资最后100米的配送问题?官方回应来了→
2022年10月11日,呼和浩特市疫情防控工作第49场新闻发布会召开。会上通报:我市疫情发生以来,市商务局携手各保供企业、电商平台,以保障首府市民生活必需品市场稳定供应为目标,加强统筹调度,全力打通堵点,拓宽货源渠道,千方百计、夜以继日抓好生活必需品供应工作。近一周以来,美通等四大批发市场蔬菜日均进货量保持在1400吨左右,供需平衡,可以保证市场正常供应;粮油日均进货量在780吨左右,库存量保持在4万吨以上,能够保证3个月以上市场正常供应;肉蛋日均进货量在50吨以上,库存量保持在2400吨以上,能够保证20天以上市场正常供应。在解决重要生活必需品“最后一百米”配送方面,主要推行了以下几种模式:
一是“生鲜超市+居民”——“点对点”直供模式。
小区居民通过微信群、手机APP、微信小程序或美团、拼多多等大型电商平台向小区附近的综合超市、生鲜菜店、农贸市场下单订购蔬菜包、水果包及其他所需生活物品,商家按照订单配货后,由快递小哥、外卖骑手或商家工作人员配送到小区,视小区管控情况由网格员、志愿者送货上门或居民自提。
二是“电商平台+居民”——“线上下单、线下配送”无接触购物模式。
小区居民通过美团、多多买菜、圣天生鲜等电商企业自有平台下单,通过线下分拣仓库备货,由电商平台企业自有物流或第三方物流配送到小区,视小区管控情况由网格员、志愿者送货上门或居民自提。
三是“生活物资经销商+物业公司+居民”——定制化团购模式。
由小区物业公司对接果蔬、粮油、桶装水等经销商,依托手机APP、微信小程序或小区微信群下单、付款等功能,推出蔬菜包、水果包等定制化生活物资,小区居民线上下单,由经销商自有物流或第三方物流统一配送到小区生活物资交接点,视小区管控情况由网格员、志愿者送货上门或居民自提。
四是“果蔬种植基地+单位”——统购统配模式。
以企事业单位或社区物业为主体与果蔬种植基地对接,居民通过微信小程序或单位微信群下单,在收集居民订单基础上,统一向果蔬种植基地购买整批果蔬或定制果蔬包,由基地或第三方物流统一配送至单位人员居住地,视居住地管控情况由网格员、志愿者、物业人员分拣包装或将定制包送货上门或自提。
同时,对于行动不便或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线上下单的特殊人群,社区网格员、志愿者提供“一对一”精准服务,帮助下单订购并送货上门。
一、实施“一村一店”工程,赋能线下农资零售店。发挥供销社农资流通网点众多的行业优势,按照“一村一店”原则,在全市各蔬菜主产村优选一家农资零售店进行合作,作为平台连接农户的线下服务站。通过为零售店客户提供农技服务、帮助零售店营销策划、优化门店产品结构、提升门店硬件设施等方式,对合作的农资零售店进行重点扶持,以排他合作打破村级市场平衡,提升零售店市场竞争力。通过“一村一店”工程,可实现全市农资零售店的优胜劣汰,规范和净化农资市场,达到保护和提升寿光蔬菜品牌的目的。
二、搭建两大平台,优化线上农资销售渠道。一是搭建农资订货平台,打通上游农资厂家、代理商与下游农资零售店的连接渠道。平台筛选优秀厂家、代理入驻订货平台,合作农资店在线查找适合产品,即可下单支付采购。零售店抱团统一采购可以获得更优惠的价格,加上直供配送的方式,可以减少流通成本,让农户获得质优价廉的产品。二是搭建农资团购平台,凭借供销社的服务口碑和融媒体中心的公信力、信息传播力,吸引更多农户到合作农资店消费,每个农资店建立一个微信群,聚合全村农户,提供团购服务,农户使用“农资团购平台”小程序即可足不出户浏览店内销售产品,使用线上支付购买产品。
三、农技在线服务,提升农户种植水平。线上重点打造“棚管家”“棚师傅”“棚学堂”三个技术服务平台,运用直播、问答等方式快速解决农户的种植难题,协助农资店为农户提供全方位农技服务,帮助农户低投入、高产出。同时提供线下技术服务,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定期进店坐诊、进棚指导。根据各村特色作物,制定专业的种植方案,配套平台农资,线上线下一体运作,优中选优,用最低的价格获得最高性价比的种植套餐服务。
目前,已有15家农资企业入驻农资订货平台,线下完成60家农资零售店签约授权工作,并对签约的农资零售店进行统一的店面形象设计。下一步,“棚棚团·农资供应链”项目计划用三年时间覆盖全市500个村,服务10万农户,引领寿光农资市场的行业规范,促进寿光蔬菜品牌提升。放眼未来,“棚棚团·农资供应链”项目将立足寿光,布局省内,放眼全国,打造中国设施蔬菜S2B2C农资供应链平台,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贡献“供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