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代煎后如何服用?中药代煎好还是自煎好?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17:24:32
字号:

现在生活节奏快了,很多人就是想喝中药也难得熬一次,上班下班太麻烦了。也很费时间。所以很多人就选择的代煎中药这个方法。中药买回来可以送到可以代煎的地方煎药,煎好了就可以拿回来喝了。那么中药代煎后如何服用?中药代煎好还是自煎好?。

中药代煎后如何服用?中药代煎好还是自煎好?

1、中药代煎后如何服用

代煎好的中药一般是真空包装的,可以放冰箱存储一段时间,备用。要服用时,可以用碗隔水热或者用不锈钢锅稍稍热一下就可以吃的。

最好提前半小时把袋装中药从冰箱里拿出来,然后在一个稍大些的容器里加500毫升左右热水。如果一拿出冰箱就要加热,最好多换一次热水以保证药汤“热透”。另外,喝下冷热不均的药汤会导致胃肠不适,因此,换热水时可以把药袋拿起来摇一摇,使之均匀受热。还有一种方法是,将药汤倒入不锈钢锅加热到六七十度以上,稍晾凉些至“暖口”再喝下。

2、代煎的中药如何储存

如果是密封真空包装,一般包装上会注明保存方法和保质期。但是目前这方面尚未有统一的标准,因此,常常会出现不同医院或药店煎煮出来的中药所标注的保质期不同的情况。

为了安全起见,专家建议,密封真空包装的中药汤剂最好在冰箱冷藏室0℃—5℃度范围内保存,保存时间应在7—14天,且最好不要超过7天,保存超过一周的中药,在服用前应置于沸水中煮沸后再服用。特别是所煎煮的中药中含有全蝎、蜈蚣等动物类中药或含有高糖的中药如熟地、黄芪等时,保存时间更不要超过7天。若发现药液袋鼓起或药液变味,有气泡等异常现象属变质,不可服用。

如果是用患者自己提供的器皿来盛放的中药汤剂,一般不建议服用隔夜的汤剂,即使放置在冰箱冷藏室中,也不应超过3天,以免药液变质影响疗效。

3、中药代煎好还是自煎好

专家,现在吃中药调理身体的人越来越多,“代煎”还是“自煎”的确是个问题,不过代煎和自煎两者疗效有无差别目前尚无定论,但自煎时有不少注意事项需要特别提醒一下。

代煎目前基本使用煎药机,能将一周的中药剂量装在无纺布袋里一次性煎煮完成,然后真空抽吸到包装机上包装完成。由于中药煎制的方法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到药物的疗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了《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其中对煎药容器、煎药操作方法、煎药人员要求等作了详细的规定。当然,代煎也有局限之处,如在锅内不能中途进行上下搅拌煎药操作,更无法满足特殊药材需先煎、后下、烊冲等处理。

不过,代煎和自煎两者疗效有无差别目前尚无定论,由于煎药机中有压榨设备,能将药汁压出来,比自煎药浸出物的量高,但是否临床疗效高于普通自煎药仍需临床药理、病理学验证。对药量大,有效成分难以煎出的中药,适宜用煎药机煎煮,而对于药量小,有效成分以挥发性成分为主的中药,则适宜自煎。

专家提醒,自煎也有很多讲究,不少患者经常会将先煎、后下、吞服、另煎等步骤搞混,举几个例子:感冒药、解暑药等中药要少煎一会儿,矿物、甲壳类等不易煎出的中药则需先煎,象虫草、鲜枫斗之类的贵重药材需要另煎,并连渣一道嚼服比较好。

以上就是一些中药的相关知识,如果想认识更多的中医常识,请继续关注养生之道网中医养生频道。

4、自煎中药须知

锅盖:通常刚开始煎药时须盖紧锅盖,待水沸时可用两根筷子撑起锅盖,留些缝隙让蒸气排出。有些中药含有挥发成分,如薄荷、藿香等解表类药物以及西洋参等贵重药材,煎煮过程中其有效成分易发散到空气中,则须盖着盖子熬。

浸泡:如同打豆浆前需要浸泡黄豆一样,煎煮中药前,应先用冷水将中药浸泡1—2小时(除用醋、酒泡的药),要20分钟。用水煎药用自来水即可,水量要浸过药材表面1—3厘米。药材过多或易吸水的可适当增加。

火候:煎煮时先用武火(即大火)煮沸药液后,改用文火(即小火)慢煎。

操作:煎药时要注意搅拌药料,让药液充分煎透。每剂中药一般煎两次,第二次时间可略短。有些药物需要区别对待,如先煎、后下、冲服等,中药师都会在抓药时讲明。

金盏银盘

(《广东中药》Ⅱ)

异名黄花雾(《生草药性备要》),黄花母、虾箝草、金杯银盏(《岭南采药录》),黄花草、金盏银盆(《南宁市药物志》),玉盏载银杯、鬼针草、婆婆针、感暑草、盲肠草(《广东中药》Ⅱ),一包针(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一把针、引线包(《浙江民间常用草药》),豆渣菜(《陕西中草药》),金丝苦令、草鞋坪(《福建中草药》)。

来源为菊科植物三叶鬼针草或金盘银盏的全草。

植物形态①三叶鬼针草,又名:毛鬼针草、细毛鬼针草。

一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茎直立,呈四棱形,疏生柔毛或无毛。叶对生,1回羽状复叶,长约15厘米或不及;下部的叶有时为单叶。小叶3枚,有时5枚,具柄,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2.5~7厘米,有锯齿或分裂。头状花序,具长柄,开花时径约8毫米,花柄长1~6厘米;总苞绿色,基部被有细柔毛,苞片7~8枚;花托外层托片狭长圆形,内层托片狭披针形;花杂性,舌状花白色或**,4~7枚,舌片长5~8毫米,成不规则的3~5裂;管状花两性,黄褐色,长约4.5毫米,5裂;雄蕊5;雌蕊1,柱头2裂。瘦果线形,略扁,黑色,具4棱,稍有硬毛,长7~12毫米,顶部有具有倒毛的硬刺3~4条,长约1.5~2.5毫米。花期春季。

生长于荒地及路边。分布长江中下游各省及广东、广西、陕西、福建、台湾等地。

②金盘银盏,形态与上种极相近,惟叶为2回3出复叶,小叶两面均被稀疏小柔毛。花期秋季。

分布我国南部。

采集夏、秋采收,晒干。

药材干燥全草,长30~50厘米,茎粗3~8毫米,棱柱状,浅棕褐色,有棱线。叶纸质而薄,1回羽状复叶(三叶鬼针草)或2回3出复叶(金盘银盏),干枯,易脱落,有叶柄。花序干枯,瘦果易脱落而残存圆形的花托。气微,味淡。以干燥、无杂质者为佳。

主产于广东、广西等地。

四川地区以三叶鬼针草与其同属植物狼把草均称为"豆渣草",有用以治脑漏等症者。参见"狼把草"条。

化学成分三叶鬼针草全草含蒽醌甙。其变种Bidenspilosavar.minor含"植物甾酵-B",熔点141~147℃,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药理作用三叶鬼针草提取物对肠内致病菌有抗菌作用。幼嫩茎枝作牲畜饲料,有良好的营养价值,但因其中含较多挥发油,故能使牛乳杂有不良之气味。从全草中压榨而得之粗汁在体外(小杯法)能抑制金**葡萄球菌,对大肠杆菌则无作用。

性味①《南宁市药物志》:"苦。"

②《广东中药》Ⅱ:"味甘淡,性平。"

功用主治疏表清热,解毒,散瘀。治流感,乙脑,咽喉肿痛,肠炎,痢疾,黄疸,肠痈,小儿惊风,疳积,疮筋疥痔。

①《生草药性备要》:"洗疥癞,解毒疮,止痒埋口。"

②《岭南采药录》:"清热解毒,退外感发热。煎水洗疳疮。"

③《南宁市药物志》:"清热解毒,治肠炎下痢,黄疸,火热痧症;外敷治虾钳疮及洗毒疮。"

④《广东中药》Ⅱ:"治感暑发热,癍痧,痔疮(外冼),肠痈及内外科炎肿。"

⑤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散瘀活血。防治流感感冒,治疗咽喉肿痛,小儿发热,惊风,跌打损伤,慢性溃疡,痒疹。"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3~1两(鲜者2~3两)。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宜忌《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妇女行经期忌服。"

选方①治慢性阑尾炎,胃肠炎:鲜三叶鬼针草一至二两。水煎服。

②治中暑腹痛吐泻:鲜三叶鬼针草二至三两。水煎服,或捣烂绞汁,调些食盐炖温服。

③治淋浊:鲜三叶鬼针草二两。水煎或捣烂绞汁调白砂糖服。

④治急性咽喉炎:鲜三叶鬼针草捣烂绞汁一至二两,加蜜或食盐少许调服。

⑤治毒蛇咬伤:鲜三叶鬼针草二至三两。水煎或捣烂绞汁服;另用鲜叶捣烂敷伤处。(①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药》)

⑥治虚劳、失力黄胖:鲜一包针一两,紫金牛、龙芽草、六月雪各三至五钱。水煎服,失力另加枣七个。崩漏、吐血者忌服。

⑦治小儿疳积:一包针五钱,猪肝二至三两,加水一大碗,另用一包针的秆子横架在锅内,将猪肝放在上面蒸熟,先吃汤,后吃猪肝。

⑧治腰痛:鲜一包针五至六两,水煎取汁,加红枣半斤,红糖、黄酒适量炖煮,二天服完。(⑥方以下出《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⑨治胃痛,胃溃疡:细毛鬼针草熬膏。每服二钱,生姜水冲服。(《陕西中草药》)

⑩治痔疮:细毛鬼针草五至六两,铁棒锤一个。煎水洗患部。(《陕西中草药》)

临床应用①治疗小儿腹泻

40%鬼针草糖浆,每次10~15毫升,日服3次。脱水者补液。观察39例,痊愈20例,好转10例,无效9例。绝大多数病人服药2~3天大便次数与性质恢复正常。

②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

取三叶鬼针草1~3两,九里香鲜叶0.5~1两,浓煎取汁,每日分2次服。病情重者日服2剂,以愈为止;并配合西药对症处理。治疗128例,均治愈。退热平均2.5天。

提醒您:金盏银盘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820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