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鸣水村简介
西鸣水村地处屯留县城东约8公里处,全村185户,550人,耕地面积1430亩。共有27名党员,其中:女党员3名。2012年人均收入为9999元。
今年以来,以尹建民为班长的村支“两委”干部,结合西鸣水村实际,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坚持以“暖民心、合民意、调结构、促增收”为工作落脚点,主动跑部门找领导,加大争取项目力度,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一、基础实施建设:通过“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我们制定全村三年规划方案。今年投资8万元,完成了村级活动场所办公配套实施及园内地面硬化,结束了党员活动无阵地,为民服务无场所的历史;投资20万元,新建村民休闲广场一处,内设假山、健身器、篮球场等;投资21万元新建村中游园一处,有凉亭、绿色长廊、景观石、草坪等;投资50万元,硬化主街道2条,共计800余米。硬化巷道4条,共计500余米;这些基础实施的建设,使群众健身有去处,休闲有场所。
二、改善人居环境:结合县“三项工作”的开展,全村开展村容村貌大整治活动,集中人力、物力对路两侧、街道口及农户房前屋后的柴草、生活垃圾、笆篱等进行了清理整治。设立了垃圾点20处,清除残垣断壁17处,清除院外笆篱110余处,基本实现了杂物摆放整齐、门前自清的目标。同时,加大日常保洁力度,保洁员对卫生进行全天候保洁。村中绿化工作,街道绿化配套建设,种植杨树、国槐、核桃树、侧柏、雪松、柳树、龙爪槐、云杉、桧柏等共计2040株。庭院绿化130余户。在绿化的总体规划上,做到了点上绿化成景、面上绿化成荫、线上绿化成林,乔灌花果科学搭配,田林路网合理布局。
三、产业结构调整:改变传统种植模式,大力发展高效农业。支村“两委”干部积极引导村民发展日光温室种植蔬菜,计划三年内建设一处占地500亩的蔬菜基地。今年投资76万元,新建成17个日光大棚,占地60余亩。
四、体育设施建设上:今年新建篮球场一处,乒乓球场一处,安装健身器材10件,篮球架2个,乒乓球台2个,场地面积1800余平米,总投资25余万元。
2020年8月,山西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西鸣水村为2020—2022周期山西省卫生村。
西鸣水村附近有老爷山革命战斗遗址、长治老爷山风景区、盘秀山、积石双桥、屯留玉皇庙景区等旅游景点,有上党党参、潞州黄芩、上党连翘、“珍珠黄”小米、豇豆等特产。
青椒、尖椒:屯留
屯留县康庄村唐王庙
古有米粮川之称,今有蔬菜县之誉。因地肥水美、昼夜温差大,故发展蔬菜得天独厚,尤其是青椒、尖椒等茄果类菜更为上乘。
小杂粮:屯留属湿润大陆性气候,山区、丘陵面积大,且远离“三废”污染源,群众素有种植小杂粮的历史习惯。
黄大豆、黑小豆、青大豆:屯留县生产加工的黄、黑、青大豆,是由该中心原料基地定点生产的春播大豆。
绿豆:屯留县生产加工的绿豆,粒大圆匀,干净卫生,来源于西部山区乡镇。
红小豆:红小豆也叫赤小豆
屯留县生产加工的红小豆个大粒圆,红润晶亮。其产地来自屯留县西部丘陵山区乡镇,其营养价值高。
豇豆:屯留县生产加工的豇豆原料购于屯留县的西部丘陵山区基地,经过精选的豇豆,无杂质,颗粒大小一致。具有品质好、营养成分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纤维质、矿物元素以及有机酸等高级营养保健成份,而且还含有较高药用价值。
“珍珠黄”小米:屯留县生产的珍珠黄小米以其颗粒圆润,色泽金黄晶亮,煮粥入口喷香而享誉省内外,故名“珍珠黄”。该米曾为明清两代朝廷贡品,在党的十二届代表大会上进入人民大会堂餐桌,其营养价值较高。
玉米糁:玉米糁是由采用无公害生产技术经过精细加工而制成的。其营养丰富,每500克玉米糁中含蛋白质43克,脂肪22克,碳水化合物365克,尼克酸12克,且含有大量亚油酸、维生素E和酶等对延年益寿有效的成份。
三和面:三和面是屯留县的一种风味独特的面食。采用无公害生产操作规程生产出来的黄豆、红小豆、绿豆、豇豆、小麦,通过分类加工成粉,科学配制精细加工,自然风干而制成的。
西贾大葱:西贾大葱种植历史悠久,早在清朝年间就销往太原、河南各地。其特点根白如玉,叶色青翠,茎长叶短,辛辣味浓,贮存时间长,且有葱花落锅自然散开不粘连的特性。
“盘秀”牌牛肉:“盘秀”牌牛肉、驴肉、牛尾、牛鞭、驴宝等系列产品,是屯留县盘秀肉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优质产品。配有名贵中草药及佐料26种,肉瘦味美,营养丰富,适合南北口味,老少皆宜。该肉制品投放市场以来,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