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心叶烂臭什么情况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15:45:00
字号:

是水稻细菌性基腐病,防治:一、药剂防治 1.往年有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田块,在水稻插秧前,用20%乙酸铜可湿性粉剂300克/亩,拌细土撒施,可杀死田间土壤中的有害真菌、细菌,减轻病害的发生基率;2.抓住适期用药,在水稻分蘖期、孕穗期、抽穗期三个容易发病阶段,结合水稻其它病害防治,兼治其它病害,如水稻白叶枯病。药剂可选用氢氧化铜、中生菌素、叶枯唑等杀细菌性药剂,喷药后5-7天后再防治一次。 二、农业防治 加强肥水管理,严防深水或脱水干旱,田面保持干干湿湿,浅水勤灌,增强根系活力,避免偏施、迟施氮肥。同时增施钾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轮作、直播可以减轻病害的发生。

水稻心叶烂臭什么情况

水稻为什么容易发生倒伏?

稻虾共生水稻收获后进水稻草腐烂?

稻桩自然腐烂是个缓慢过程、对龙虾影响不大、但稻草必须移出田外作堆肥处理、可联系家禽家畜养殖场、作为饲料原料〈还可以增加部分收入〉、实在无法处理、则建议进行沼气化处理、或用发酵菌进行处理转化为有机肥、用于改良坡地土壤。

桔梗还田在稻虾共生中不适用!

(1)品种株高偏高、秆软易倒伏。水稻株高偏高、秆软,遇到风雨或群体偏大、个体发育不良容易倒伏。

(2)气候条件不适宜容易倒伏。水稻生育后期大风天气多,降水次数多,易引起水稻倒伏。尤其是水稻长势好、产量高的地块倒伏更重。

(3)密度过大易倒伏。密度大,水稻插秧株行距小,基本苗数过多、田间茎数多,群体过于繁茂,封行过早,稻秆株高过高,茎粗过细,基部节间过长,下部叶片早衰,均易引起倒伏。

(4)秧苗体质弱。插秧后返青慢、分蘖晚,生育状况不良,植株发育受到抑制,易引起倒伏。

(5)灌溉不适宜容易倒伏。长期深水淹灌,土壤通气状况不良,根系发育受到抑制,根系早衰,引起地上部分早衰,易引起倒伏。

(6)晾田。晾田次数少、或不进行晾田,或晾田时间短、或晾田时间过晚,或晾田达不到标准等会引起气体交换不良,土壤中有毒物质含量大增,严重影响到根系发育,易引起倒伏。

(7)地势低洼。地势低洼的稻田或稻田中的低洼格田,由于排水困难或排不出积水,水稻长期在深水条件下生长,由于气体交换不好,土壤养分转化不好,根系发育不好,地上部出现早衰现象,易引起倒伏。

(8)施肥。施肥比例不合理,氮肥用量过大,造成植株生长过旺,封行过早,引起早衰,或施用时期偏晚,生育后期引起病害(小球菌核病、纹枯病、稻瘟病等)引起倒伏。

(9)插秧深度。插秧深度过浅,分蘖节位集中在地表,根系多集中在土壤表层,水稻抗倒伏性能明显下降,引起倒伏。钵育人工摆栽时,钵面多数在地表以上,分蘖节全部位于地上,更易引起倒伏。

(10)病虫害。病虫害发生重的地块,植株抗性明显降低,易引起倒伏。主要病害有稻瘟病、小球菌核病、纹枯病等,虫害有二化螟等。

(11)收获时期。收获期过晚,水稻抗性下降,秸秆变软,遇到刮风、降水极易引起水稻倒伏。

(12)根系发育。水稻根系发育不良,根系分布浅、次生根数量少、黑根多、根系吸收能力差,易引起倒伏。

(13)秸秆还田。秸秆还田后在腐烂过程中,产生的有毒物质不能及时排出,常在土壤中富集,易引起根系中毒,根系早衰,造成水稻倒伏。随着秸秆还田数量的增加,分解腐烂时间越长,产生的毒素越多,对根系的危害越大。

(14)土壤通气性状。通气状况不好的水田气体交换差,土壤中有害物质多,氧气含量少,不利于根系发育,易引起倒伏。

(15)基部节间过长。水稻拔节期遇到高温或氮肥供给量偏大,使得基部节间伸长过长,易引起倒伏。水稻吨田宝系统化控可以调控水稻的内部代谢特征和外部形态指标,降低水稻的代谢率。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818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