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哪些有名的养生药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15:33:23
字号:

中国传统的养生方法很多,主要有五大养生方法,包括:精神养生方法、起居养生方法、饮食养生方法、运动养生方法、药物养生方法。

古代有哪些有名的养生药

中医学将能够补益正气、改善脏腑功能、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治疗虚证的药物称为补益药,或补虚药。药物养生法,正是指应用补益中药的调养来保养生命的方法。

中药学认为儿童为幼稚之体,正处生长发育时期,应按照人体的正常规律成长。儿童时期如果过多服用补益药,有如拔苗助长,非但无益反而有害,甚至还会产生毒副作用。补益药主要适用于体质虚弱的中老年人。

中药属于天然药物,中药材的质量与其产地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的分布和生长与其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各地的水土、气候、日照等生态环境有很大差异。植物和动物对其生长的自然条件,有各自的特定要求,而最适宜的生长条件所产的药材质量最好。所以某地区出产的特定药材称为“道地药材”。

“道地药材”是指通过长期的使用、观察、比较,确定某地区所产的特定药材,其质量与疗效优于其他产区,其产地出产的药材称之为“道地药材”。如东北的人参、五味子、细辛,四川的川芎、黄连,浙江的杭白药、杭菊花,河南的四大怀药(地黄、牛膝、山药、菊花),云南的三七、茯苓,广西的蛤蚧,福建的泽夕、白木耳,山东的阿胶,山西的党参,宁夏的枸杞,甘肃的当归,内蒙的黄芪,西藏的冬虫夏草等,均被称为道地药材。

中药材炮制的作用。中药材炮制是根据医疗用药的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对中药材进行处理,使药物消除或降低毒性及副作用。增强疗效,改变性能,便于调配、制剂、服用、贮藏等,已达到提高药品质量,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一、消除或降低药物的毒性、烈性和副作用

川乌、草乌、附子、半夏、天南星、马钱子等生用内服易于中毒,炮制后毒性降低;巴豆、大戟、甘遂等药性猛烈,炮制后能缓和药性。

二、增强药物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蜜炙百部、紫菀、款冬花,能增其润肺止咳作用;

蜜炙麻黄,能缓和发汗之力,增强其止咳平喘作用;

蜜炙黄芪,能增强其补中益气的作用;

蜜炙甘草,药性变温,增强补中益气、润肺的作用;

麸炒山药,增强补益脾胃的功效;

麸炒乌药,增强其焦香气味;

麸炒苍术,增强其健脾作用;

麸炒枳壳,可缓和其攻破之性,增强理气和胃作用;

麸炒枳实,可缓和峻烈之性,增强消积健脾作用;

麸炒五谷虫,矫味,以增强健胃消食作用;

麸炒僵蚕,矫臭、矫味;

酒炒升麻,助其升提,麸炒去其燥性,不伤膈气;

香附:姜汁能增加止呕作用,盐制能增加理肾气作用,酒制能增强活血行经的作用,醋制能增强止痛作用。

黄连:引药上行清上焦之火;

续断:酒润麸炒,可增强壮筋骨、通血脉的作用;

山茱萸:酒蒸可增强温补肝肾作用;

女贞子:酒蒸后能增加有效成分溶出,改变油脂的滑性,增强补益功效;

乌梢蛇:酒制去其毒性,增强活血祛风作用;

紫河车:酒制后可矫味,增强补益作用;

元胡:醋制后易于煎出有效成分,增强止痛祛瘀功效;

狼毒:醋制解毒,增强止痛作用;

商陆:醋制降低毒性,缓和泻下作用;

棉大戟:醋制缓和毒性;

五味子:醋制增加收敛作用:

乌梅:醋制可增强其酸湿收敛,涩肠止泻,止血作用;

柴胡:醋制引药入肝,增加舒肝止痛作用;

三棱:醋制引药入肝,增加破血软坚止痛之功;

莪术:醋制后入肝经血分,增强破血止痛作用;

巴戟天:盐制引药入肾,增强补肾作用;

知母:盐制引药入肾,增强滋阴降火作用;

泽泻:盐制引药入肾,增强利水渗湿的作用;

小回香:盐制能缓和辛散之性,温肾暖肝;

川栋子,盐制引药入肾,增强利湿热的作用;

车前子:盐制引药入肾,增强下行利水作用;

沙苑子:盐制增强补肝肾,益精作用;

补骨子:盐制增强入肾温补命门的作用;

益智:盐制引药入肾,增强暖肾固气,涩精的作用;

杜仲:盐制,有利于煎出有效成分,增强补肝肾、强筋骨作用;

远志:甘草水制解毒,缓和远志苦燥之性;蜜制增强润肺化痰之效;

厚朴:姜水制可消除对咽喉刺激,增强温中和胃的功效;

吴茱萸:甘草水制解其毒性,油砂炒后便于煎出有效成分,盐制引药入肾;

肉豆蔻:滑石粉制后,可除去油分,增强湿肠止泻的作用;

焦术:土炒增强健脾止泻的功效。

三、改变药物的性能,使之更能适应病情的需要。

地黄生用为生地黄,功效以凉血为主,制熟后为熟地黄,功效以补血见长,何首乌生用解毒泻下通便,用黑豆汁制后,功效转为补肝肾益精血壮筋骨;生姜重在辛散解表,煨制则温中散寒。

执业药师必备考点:中药采收加工

 中药的`加工,是指药材采收后的产地加工。中药除少数要求鲜用外(如生姜、鲜石斛等) ,绝大多数均需要在产地进行加工。其目的是使药材干燥,符合商品规格,确保药材质量,也便于包装、运输与贮存。

  (一)采挖时间有异于一般规律的品种

 1、绵马贯众:夏秋采挖根茎,除去杂质,晒干。

 2、太子参:夏季采收

 3、附子:夏至至立秋间采挖

 4、白芍:夏、秋两季采挖

 5、延胡索:5-7月植株枯萎后采挖

 6、白芷:夏、秋间、叶黄时、挖取根部。

 7、川芎:夏季当茎上的节盘显著突出,并略带紫色时采挖,除去茎叶泥土,晒至半干后再炕干,撞去须根。

 8、半夏:夏、秋两季均可采挖

 9、川贝母:因地而异,西北地区、一般在 6-7月雪融后采挖。

 10、浙贝母:初夏植株枯萎后采挖。

 11、麦冬:浙江小满至夏季采收,四川清明至谷雨采挖。

  (二)产地加工需发汗: 厚朴、杜仲、玄参、茯苓、续断

 1、玄参:晒至半干,堆放发汗至内部变黑色,再晒干或烘干。

 2、杜仲:使之“发汗”至内皮呈紫褐色时,取出晒干。

 3、厚朴:干皮煮后湿处发汗至内表面紫褐色或棕褐色,蒸软卷筒。

 4、茯苓:“发汗”阴干

 5、续断

  (三)产地加工需蒸煮烫

 1、狗脊:沸水煮或蒸后晒至六、七成干再切片晒干。

 2、太子参:夏季茎叶大部分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晒干或沸水中略烫后晒干。

 3、白芍:除去头尾及须根,刮去外皮,置沸水煮透心立即捞出,放入冷水中浸泡,取出晒干

 4、延胡索:放入开水中略煮至内部中心有芝麻样小白点时为度,立即捞出晒干。

 5、红参:蒸透心

 6、附子:黑顺片,煮,复用调色液染成浓茶色,烘至半干,再晒干;白附片,先煮,剥皮,切成纵薄片,水浸漂,蒸,晒至半干,再硫磺熏后晒干。

 7、百部:蒸或在沸水中煮至无白心,取出晒干。

 8、天麻:用清水漂洗,蒸透心,低温干燥(60℃以下)。

 9、厚朴:置沸水中微煮后,堆置土坑里,上盖青草使之“发汗”待水分自内部渗出后,内表面变紫 褐色或棕褐色时再蒸软,取出,卷成筒状,晒干或烘干。根皮及枝皮剥下后可直接阴干。

 10、木瓜:也有入沸水中约烫 5分钟,外皮全部转色时,捞出摊晒、日晒夜露,色泽变红,皮有皱纹,干燥即可。

 11、连翘:青翘加工时,除去杂质蒸熟,晒干。

 12、栀子:入沸水烫随即捞出晒干,也可蒸熟后晒干。

 13、五倍子、桑螵蛸:蒸至杀死蚜虫。

 14、全蝎:入盐水锅中煮3-4小时煮至身能挺直竖立,背面抽沟,腹瘪时捞出,置通风处阴干。

 15、水蛭:置沸水中烫死,晒干或低温烘干。

 17、鹿茸:锯茸、立即进行烫炸等加工、阴干或烘干。

 18、郁金:蒸透心,取出晒干

  (四)干燥特殊的品种

 1、肉桂:阴干或放置阴凉处 2-3天后于弱光下晒干。

 2、青牛冬泻两辛:青蒿、牛黄、款冬花、番泻叶、细辛、辛夷。

 3、金银花:通风处阴干或摊成薄层晒干。

 4、商陆:晒干或阴干

 5、槟榔:用水煮后低温烘干,剥去果皮取出种子。

 6、砂仁:连壳低温焙干。低温焙砂仁

 7、薄荷:晒干或凉干

 8、茯苓:阴干

 9、乌梢蛇:柴火熏至发黑,晒干。乌蛇柴火熏。

 10、麝香:阴干或用干燥器密闭干燥。薄商晒或阴。

;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816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