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秧苗枯死怎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15:29:53
字号:

 立枯病搜索

水稻秧苗枯死怎

一、病因分析

 水稻立枯病从病因上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真菌性立枯病,二是生理性立枯病,也称青枯病。 (1)真菌性立枯病是由真菌危害引起的侵染性病害,由于种子或床土消毒不彻底,加之幼苗的生长 环境不良和管理不当,致使秧苗生长不健壮,抗病力减弱,病毒乘虚侵入,导致发病。

(2)生理性立枯病也称青枯病,是由于不良的外界环境条件和管理措施不当,使幼苗茎叶徒长,根系发育不良,通风炼苗后水分生理失调,根系吸水满足不了叶片蒸腾需水的要求,使叶片严重失水,所造成的生理性病害。

二、症状分析

(1)真菌性立枯病:由于发病时期的不同可分为芽腐、基腐和黄枯3 种类型。

芽腐:稻苗出土前后就发病,芽根变褐,鞘叶上有褐斑或扭曲、腐烂。种子或根有粉红色霉状物,在苗床上呈点块分布。

基腐:多发生在立针至二叶期,病苗心叶枯苗,叶鞘有时有褐斑,根系变黄或变褐,茎的基部逐渐变成灰色,腐烂。用手提苗时茎与根,易拔断,在苗床上呈不规则簇生。

黄枯:病苗多发生在三叶以前,叶片呈淡**,并有不规则的褐色斑点,病苗较健苗矮小,心叶卷曲,前期早晨叶尖无水珠,后期干枯死亡,在苗床上可成片发生。(2)生理性立枯病:多发生在三叶以后,发病初期光合产物在叶片中积累,叶片发青,发病中期早晨叶尖无水珠,中午打卷,心叶卷筒状,早晚恢复正常,发病后期稻苗萎蔫而死。用手提苗时可连根拔出,在苗床上成片或成床发病,危害严重。

生理性立枯病的防治: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一要降低播种量, 每平方米苗床播芽种250-300g。二要采取高台大中棚育苗,苗床要高出地面50cm。三要在盐碱地育苗时,苗床要设置隔离层,用水稻专用编织布或打孔农膜上覆2-3cm营养土,防止返盐又可提高地温。四要严格控制育苗期温度,白天温度应控制在20-28 ℃,夜间为10-15 ℃。五要床土调酸,床土PH 值控制在4.5-5.5。盐碱地育苗在播种前调酸的基础上,还应进行苗期调酸,在水稻1.5 叶期浇500 倍硫酸水,防止返盐。六要在青枯病发病初期用“生根粉”药液进行叶面喷雾,促进水稻快发根、多发根,防止立枯病发生和蔓延 。 主要是苗期通风少,温度高,浇水多引起稻苗徒长的生理性病害。这样的苗因地上部长的过大,地下部的根系供水的能力小于地上部茎叶蒸发水的水平,引起的稻叶打卷。防治的方法是平时苗床管理上多通风,早通风控制温度和湿度。如果秧苗已经徒长,应当出太阳前开始小通风,晚盖膜控制床内温度,促进稻苗根系生长,让稻苗适应环境,以后慢慢扩大通风的力度。发病时及时喷施生根剂促进根系发育。

恶霉灵可以防治5-7天一次,连续2次,可以救活80-90%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816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