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出自《西藏常用中草药》
拼音名Xiao Mǐ Cǎo
英文名Herb of Regel Eyebright
别名 芒小米草、药用小米草
来源
药材基源: 为玄参科植物小米草、高枝小米草或短腺水米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Euphrasia pectinata Ten.[E.tatar-ica Fisch.; E.officinalis L.]2.Euphrasiapectinata Ten. Subsp.simplex (Freyn) Hong[E. maximowicziiWettst. Var. simplex Freyn;E.maximowiczii Wettst.]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切段,晒干。
原形态
1.一年生草本,高10-45cm。茎直立,不分枝或下部分枝,被白色柔毛。叶对生;无柄;叶片卵表至卵圆形,长5-20mm,基部楔形,每边有数枚稍钝或急尖的锯齿,两面脉上及叶缘多少被刚毛。穗状花序疏花,长3-15cm,初花期短而花密集、逐渐伸长;苞片稍大于叶;花萼管状,长5-7mm,被刚毛,裂片狭三角表,渐尖;花冠白色或淡紫色,背面长5-10mm,上唇直立,下唇开展,裂片叉状浅裂;花药裂口露出白色须毛,药在下面延成芒。蒴果长圆形,长4-8mm。种子白色,长1mm。花期6-9月。
2.本种与小米草的区别是:茎较高大,高(15)25-50cm,通常在中上部多分枝,叶及苞片卵圆形至三角状圆形,基部近于平截形,边缘锯齿急尖至渐尖,有时成芒状。
3.本种与小米草的区别是:茎上部、叶、苞叶及花萼多少被大头状针状腺毛,腺毛的柄仅有1-2个细胞。花冠白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阴坡草地及灌丛中。
生于山坡草地,极少生近水边或疏林下草丛。
生于高册草地、湿草地及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内蒙古、河北、山西、宁夏、甘肃、新疆。
分布于东北、内蒙古、河北、山西及山东半岛。
分布于西北、内蒙古、河北、山西、湖北、四川、云南等地。
性味味苦;性微寒
归经归膀胱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利尿。主治热病口渴;头痛;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热淋;小便不利;口疮;痈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0g。
摘录《中华本草》
小米熬粥不仅好吃,而且营养丰富、全面,具有有补肾气、益腰膝的功效,确实是上好的营养食品。尤其不可忽视的是小米粥中的米油,滋补力非常好,相当于人参、熟地等名贵的药材滋补功效。
清代赵学敏撰写的《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米油“黑瘦者食之,百日即肥白,以其滋阴之功,胜于熟地,每日能撇出一碗,淡服最佳”。清代医学家王孟英在他的《随息居饮食谱》中则认为“米油可代参汤”,因为它和人参一样具有大补元气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获得优质的粥油,煮粥所用的锅必须刷干净,不能有油污。煮的时候最好用小火慢熬,而且不能添加任何佐料。此外,小米还可和豆类一起煮粥,将小米、紫米、玉米糙、红豆、绿豆、花生豆、红枣一起煮熟至黏稠状即可。
扩展资料
小米的保存方法
通常将小米放在阴凉、干燥、通风较好的地方。储藏前水分过大时,不能曝晒,可阴干。
储藏前应去除糠杂。
藏后若发现吸湿脱糠、发热时,要及时出风过筛,除糠降温,以防霉变。
小米易遭蛾类幼虫等危害,发现后可将上部生虫部分排出单独处理。在容器内放1袋新花椒即可防虫。
人民网—小米功效多 小米熬粥营养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