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州古城的民风民俗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14:57:36
字号:

四族一街居,风俗却相异。

松州古城的民风民俗

松州自古即为“茶马互市”之地。历史上广袤的松州草地盛产马匹、牦牛,牧民们以牛羊肉、酥油、糌粑为食。“腥肉之物非茶不解”。而封建王朝连年征战,需有足够的战马,须从藏区获得,互惠互利的茶马生意由此悄然兴起。

地处边陲的松州自然就成为了商贸中心,饶有经商意识的众多人们汇聚于此。长此以往,松州逐步形成了多民族杂居的格局。

现在,松州古城内主要居住着藏、羌、回、汉四种民族,甚称阿坝州民族结构的缩影。在每条古街上,你都能看到风格迥异、相互毗邻的建筑,各族人们身着各色服饰;古城西侧的城隍庙、观音角与城北的清真寺、拱北遥遥相望,城南的藏传佛教寺庙与羌碉毗邻而建。

千百年来,藏、羌、回、汉各族人们居于一城,却没有彰显太多同化现象。现在,各民族依旧沿袭着各自的风俗习惯,互不干扰,但也能够相互尊重、相安而居,这的确让人称奇。

在漫长的历史风雨中,这里的藏、羌、回、汉民族与古城一道历经了无数的战乱兴裒,古城墙记载和显示着风云变幻的沧桑和深沉豪迈的民族风格。如今登临城头,可饱览周围的雄壮景色,松州城已失去昔日攻防战守的用途,成为人们凭吊古战场的一大名胜,定会激发起无限的感慨与怀想。

自唐代开始,吐蕃便用马匹和唐王朝建立起了以物易物的交换关系。文成公主和松赞干部成亲的塑像不仅成为松州古城入口的标志性建筑物,向人们述说着千余年前在此发生的促使文成公主入蕃和亲的“唐蕃之战”,而且城墙各点布置古战车、弓弩、抛石机、烟火、莽号、战鼓、唐代官兵石膏塑像,尽现边关战场历史风云。

高厚的城墙,严峻冷漠,铁壁似地横亘。圆形的城门洞,无门关,不分昼夜地敞开着,人车畜随时可以进进出出,城门洞上方,斗大“松州”二字,游客将在硝烟弥漫中感受远古战场的悲壮与宏大。飞阁流丹、画栋雕梁的南桥象一条玉带的扣子把南北两条大街紧紧相连。桥下的岷江把个松州城拦腰截断,据说是万鳌为破风脉,斩象腿而开凿的。“水打穿城过,月映古松桥”从此成了松州一景。现场融入藏族“酥油茶”、石磨手推糌粑、纺线、织地毯、编织氆氇等场景,再显唐代边塞古城藏汉各族人民共同生活,质朴善良,团结和睦的盛世局面,共同建设着美好家园。

在朦胧白亮的夜色中,明晰可见。城墙上的垛口,列列凸现。飞檐翘角的箭楼,轮廓分明地屹立。挂在箭楼角上的铜质风铃,微微地晃摆,发出串串清脆的铜质声响,让人恍惚地觉得,流淌的气流中,夹带着远古高原的韵律。

多彩的服饰、独特的习俗、别致的建筑……古城内居住着藏、羌、回、汉各族儿女,各民族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在保持各自的个性,形成了独特、悠久而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地方特色。在各具特色的“逸情广场”、“松州广场”、“大唐松州广场”、“古韵广场”上,听一曲藏歌,跳一曲锅庄,让我们更深切的感受这浓郁的民族风情。

如今的古城松潘 ,人们对它进行了重新定位:与黄龙、九寨齐名的又一人文景观,以千年古城文化为底蕴,突出唐、明、清时期建筑风格,把松州古城打造成为九环线上与黄龙和九寨沟齐名的中国高原第一文化古城。

晚上的松潘城很热闹,这里的价钱较实惠,可以选购一些牦牛肉干、民族工艺品、藏刀什么的带回去。路边到处都有烧烤摊,小店和饮食店开到11点。如果喜欢牦牛头的话,根本无需用钱买。市场卖新鲜牦牛肉的地方到处都有丢弃的牦牛 ,带着肉丝和血迹。可以拿这些原始的牦牛头叫当地人加工,几十元钱就行了。如果不怕麻烦的话尽可以带回来做家居装饰。

松州街上,商店里大多经营着玛瑙、玉器、银具、金货、饰物、皮毛等藏区特有的物品,五光十色,琳琅满目,应接不暇。各种物品发出或淡红、或碧绿、或白亮、或金黄等。

在松州的大街小巷,我们依然能够看到成群结队的赶马人,听到他们的高声吆喝。这些马帮,已不是茶马古道上的马帮了,他们驮的不是布匹、盐、茶,而是外地游人。这些客人一般来自东南亚或港澳,他们是来体味高原古老的民风民俗,骑马翻山看景来了。松潘顺江农民李贵权就是一个牵马的,仅有小学文化的他,1996年组建了“快乐的小路骑马旅游公司”。1997年7月,在河南洛阳师专任教的苏格兰姑娘罗娜·安妮·威尔金斯在松潘骑游,认识了李贵权,没想到李贵权竟以一口流利的英语与她交谈,两人在这茶马古道上点燃了爱火。1999年7月18日,一只由30匹马组成的马队迎亲来了,在松州古城依照中国传统形式,李贵权与这位苏格兰金发碧眼的姑娘举行了婚礼。

松州茶马古道的历史是深厚的,它不仅仅是一条古道,一条供马帮行走的古道,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它已成为一条连结大西北的纽带,是民族融合与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的大通道。

“秦时明月汉时关”。重走松州的茶马古道,沿途可以领略玉垒关、雁门关、大石关、黄胜关……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811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