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中药怎么熬?需要详细步骤。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13:43:10
字号:

泡药40分钟~1小时。一般两煎(煎煮两次)

熬中药怎么熬?需要详细步骤。

第一煎(大火开锅后计时)30~40分钟。篦出药汁备用。第二煎加温水(大火开锅后计时)20~30分钟。篦出药汁。两煎药汁混合后分成2杯,早晚各一杯。

如果你的药方里有先见药,后下药。(先煎药,单独准备一个小锅,倒入先煎药加入凉水,直接开火,大火开锅后不用换火,计时30分钟,把煎好后的药汤和药渣一起倒入泡好的群药里再煎煮群药)

(后下药,第一煎出锅前

5~10分钟,倒入先煎药。)

如果你的处方中有冲服药。看清计量,用煎好的药汁送服,或把重复要混合进煎好的药汁里。比如处方中冲服药为三七粉10g/付。那么你要把一付量的三七粉分成2份,早晚各1次。混合在你煎好的药液里服用。

如果你的药是治疗感冒的,(需要轻煎)那么你一煎和二煎的时间应该是

一煎开锅后20分钟左右。

二煎开锅后15分钟左右。

另外如果大夫特别交代,遵医嘱就好了。希望能帮到您。欢迎追问。

还有。。。。如果你的药里

材质坚硬厚实的比较多。。还可以适当多泡一会儿。以药材泡透发软最好。

我想问下怎么熬中药?

中药的正确熬制方法

 现在许多人都开始服用中药,既可以治病 又可以养生,可是大家是否用对了方法去煎中药呢? 正确的方法才能让药效更好的发挥,起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一、煎药容器以砂锅、搪瓷器皿、不锈钢为宜,严禁用铁器。

 二、中药入煎前应先用冷水浸泡20分钟左右。 煎药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1-3厘米。 大剂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药物可适当增加用水量。

 三、煎药时间应根据药性而定,一般药为30分钟。 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沸后煎15-20分钟。滋补药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钟。煎药时要搅拌药料2-3次。每剂中药一般煎二次,第二次煎时间可略短。

 四、煎药量: 儿童每剂50-100毫升。成人每剂150-200毫升。

 五、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

 1、?先煎药?:煮沸10-15分钟,再加入其它药同煎。

 2、?后下药?:在一般药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入同煎5分钟即可。

 3、?溶化药?:应在其它药煎至预定服药量,取药汁,微火煎煮,不断搅拌溶解即可。

 4、?冲服药?:将冲服药调入煎好药汁或开水中冲服。

 5、其它特殊药物按医嘱煎煮。

 中药的服法:

 一、每天煎一剂,每剂煎二汁,早、晚各服一汁,一般在饭后服为宜。

 二、丸药一般每天服二次,服时最好将药烊开服用,便于吸收增强疗效。

 未煎药需妥善保管,防止受潮、变质。

 怎么熬中药,如何服中药?

 (1)中药的煎煮是有一定要求的,具体有:①每次将一剂中药饮片材料放入煲内,加入清水,观察加水能否浸满药面,不足时可稍加水量。②一般浸泡半小时使中药饮片的有效成分易于煎出(如赶时间,此步骤可略去)。③先用猛火煎至充分沸腾1-3分钟。然后收至小火,煎20-30分钟使之成一碗,用消毒纱布或咖啡格滤渣倒入杯内,温热服用。④一次将药物煎好后,可以将首剂和再煎的药物混匀,以便药效均衡。

 (2)服药方法也是给药护理中重要的护理内容。清代徐灵胎曾指出:?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法,非特乏功,反而有害。?说明了服药方法的重要性。在临床实践中也确有因服药方法不符合要求而影响治疗效果的。因此,在护理上必须正确执行各种服药方法。

 ①汤剂的服法大致分为4种:分服:即是将每天1剂中药,分2-3次等量分服。对老人小儿服药有困难的也可采用少量多数或浓煎后服用。顿服:将1剂汤药1次服下,以取其量大力峻、快速起效之作用。连服:是指在短时间内连续给予大剂量药物的服用方法。意在短时间内,使体内达到较高的药物浓度。②中成药服服法一般分送服、冲服、调服、含化及喂服等。送服:是将药放入口内,用温开水或药引、汤剂送服。冲服:即将药物放入杯内,用温开水、药引等冲成悬混液后服用。调服:是将一些散剂用温开水或白酒、醋等液体调成糊状后口服。如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等均用此法给药。含化:是将丸、丹剂含在口中,让药慢慢溶化,缓缓咽下。如六神丸、喉症丸、救心丹等。喂服:本法主要用于婴幼儿、年老体弱或急危重症病人。是指将中成药溶成液状,逐口喂给病人的一种方法。

 (3)中医用药护理除了注意煎药和服药方式外还应该注意以下内容:①服药温度:服药温度一般是指服用中药汤剂的药液温度或用于送服的、酒等温度而言。常有热服、温服和冷服之分。热服:是将刚煎好的药液趁热服下。常用于寒证。温服:是将煎好的汤剂或送药的水等放温后再服用。一般汤剂均采用温服。冷服:将煎好的汤剂放冷后服下。常用于热证。②服药剂量:用药的剂量一般应该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决定。③服药后应注意休息,观察药物效果,观察有不良反应。尤其是服用峻烈或有毒性的药物,更须严密观察和记录。④空腹服中药易胃肠反应,如腹鸣、便前腹痛、大便稀烂,故适于大便硬结或便秘患者。如有胃病,宜进食后一小时后服用。⑤对中西药合用的病人,应告诉中西药服用的方法的间隔时间。⑥体虚、年老、胃寒易呕吐或儿童,药物可分两次服用(相距时间可酌情)。⑦注意食物对药效的'影响,中医历来有?药食同源?之说。这是因为药性和食性都有?四气?(寒、热、温、凉)和?五味?(辛、甘、酸、苦、咸)相同内容和区别。同时某些食物本是药物,既可食用,又当药用。如大枣、莲子、桂圆、百合、山药、赤小豆、海带、甲鱼、桑葚、黑芝麻、峰蜜等。既然食性和药性有共同的性味,凡是食性与药性相顺应,食物能增强药物的作用;食性与药性相反,食物便会降低药物的作用。总之,食物的正确选择,对提高药物的疗效,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具有与用药同等重要的位置,饮食因素还可能对中药的吸收有多种多样的影响,要充分利用有利的食物因素来提高药物的疗效,减少妨碍吸收的因素。

 一、特殊处理的药物

 1,先煎。目的为了增加药物的溶解度,降低药物毒性,充分发挥疗效。先煎的药物有:(1)有毒药物:乌头,附子,雪上一支蒿,商陆等。(2)矿物类,动物骨类:生石膏,穿山甲,珍珠母等。应先煎15~30分钟。

 2,后下。目的为了减少挥发油的损耗,使有效成分免于分解破坏。后下药物:(1)薄荷,木香,青蒿,玫瑰花,大黄,钩藤,番泻叶等。一般在煎好前10~15分钟入药即可。

 3,烊化(溶化)。应于其他药物煎得虑出液后,再入药液中溶化。有阿胶,龟胶,鹿胶,蜂蜜,硭硝等。

 4,另煎。贵重药材应另煎。如:羚羊角,人参等。

 5,包煎。花粉淀粉等应包煎。

 二、火候

 一般应?先武后文?

 三、煎药时间

 解表药:头煎时间:10~20分钟。二煎时间:10~15分钟

 滋补药:头煎时间:30~35分钟。二煎时间:20~25分钟

 一般药:头煎时间:20~25分钟。二煎时间:15~20分钟

 四、服药

 1、服药温度

 一般药物宜温服,呕吐或中毒病人所服汤剂宜冷服,解表药宜热服。

 2、服药时间

 滋补药宜饭后服,安神药宜临睡前服,解表药宜趁热服并覆盖衣被,令其出汗

 3、服药剂量

 成人一次150ml,每日2次。儿童一次75ml,每日2次。

 还有汤剂煎煮器具应用瓷器,陶瓷等,不锈钢也行。千万别用铜或铁具。

;

熬中药的方法:

1、首先选锅。熬中药最好的锅是砂锅或搪瓷锅,其他不要选,铁锅是最不适宜熬中药的

2、用清水把中药洗一遍,将水倒掉;

3、重新加水,泡药材30分钟到1小时,把草药泡透。水量根据药的多少来定,没过药材为准;

4、把药放到火上煮,先用大火煮开,再改用小火煮30分钟即可;

5、把药液滤出来;

6、再加水,同上次一样大火煮开再改用小火煮半个小时。将药液滤出。也就是一副药煮两遍。

7、将两次滤出的药液混在一起,分两次服用。煮成的药量有两杯就可以了,不用太多,喝太多中药没有必要,胃也不舒服。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801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