蝲蝲蛄是农村常见的一种昆虫,夏天晚上支个灯乘凉时就会见到好大一个昆虫飞过来,飞近一看就是蝲蝲蛄。蝲蝲蛄是生活在泥土中的,而且有昼伏夜出的习惯,所以见到蝲蝲蛄一般都是晚上的时候,白天很少遇到。
蝲蝲蛄是害虫吗?
蝲蝲蛄的主要食物是农作物嫩茎,所以它是一种不折不扣的害虫。而且在我国很多地区造成的危害还比较大。平时蝲蝲蛄主要危害的作物有柑橘、桑树、梨等果树,也有杜仲、地黄等中药材,也有槐树、松树、柏树等绿化树木,此外对烟草也有一定的危害。蝲蝲蛄对农作物的危害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啃食地下的嫩茎,另一种是在苗床下挖掘隧道,使幼苗根部脱离土壤而死亡。
蝲蝲蛄有哪些功效?
蝲蝲蛄虽然属于害虫,但是确是一味常见的中药材。中医称之为仙姑、石鼠、杜狗、天蝼等,该药材味咸,性寒,无毒或有小毒。具有利水、通便的功效,临床上可用于主治水肿病、大腹水肿、大小便不通、胞衣不下以及牙齿疼痛等。《本经》:"主难产,出肉中刺,溃痈肿,下哽噎,解毒,除恶疮。"《日华子本草》:"治恶疮,水肿,头面肿。"
现代研究表明蝲蝲蛄的血淋巴中含有多种琉璃氨基酸,其中丙氨酸、结氨酸、组氨酸的含量较高,睾丸中的脯氨酸的含量最高,而天门氨酸、丝氨酸等的含量比较低;尿中也有胱氨酸、精氨酸、赖氨酸等多种氨基酸。
蝲蝲蛄的炮制:捕捉到蝲蝲蛄后,需要使用沸水烫死,拣净杂质,除去翅足,晒干或焙至黄褐色用。
蝲蝲蛄是昆虫类:
我们这里就叫蝲蝲蛄。有的地区叫它蝼蛄,土狗子。
它在地下挖掘隧道,吃植物的嫩根,隧道浅的在地表就可以看见弯弯曲曲的印迹。所以我们这里也有人叫它窜地龙。
菜园子里种植的小葱苗,会被它窜土食根而一片片的枯萎。 粮食作物的苗期也最怕它们了。所以它们被归到害虫里面去了。
不过呢,他们大多都生活在潮湿,沙土地区。黄土,黏土,干旱的土地不会有它们的身影。大概是不好挖洞的原因吧。
可是它们也是有药用价值的。
中药名蝼蛄,主治水肿,大便小便不通,胞衣不下牙齿痛……
在我们辽西,小凌河边的土地上,常见它们的影子。还好不是很多,危害不大。农民忽略了它们的危害。反而是地蚕更可怕。
这个家伙还会飞呢。
我也就知道这么多了。
是害虫;有中药作用可以治病;
主治: 1、水肿病。
2、大腹水肿。
3、鼻消水(头面乳肿较重)。
4、石淋用痛。
5、大小便不通。
6、胞衣不下。
7、牙齿疼痛。
别名:蟪蛄、天蝼、蝼蝈、仙姑、石鼠、梧鼠、杜狗。
蝲蝲蛄是不是害虫呢?有哪些功效?
蝲蝲蛄,在我们东北这边叫做地蝲蛄,也有叫做蝼蛄的。就是一种农业害虫,对水田和旱田都有危害,相对来说对于旱田的危害更为严重。
蝲蛄的一个特性就是钻洞,在地下啃食作物的根茎,特别是种植地瓜、土豆、萝卜这类的块茎类作物和蔬菜的田地更多。因为种植块茎类蔬菜和作物的土壤相对的松软、透气,有利于蝼蛄的打洞。蝼蛄打洞之后就是啃食根茎了;而在水田种植中也是被蝼蛄弄得哭笑不得。蝼蛄对于水稻没什么危害,但是对于田埂来说却是恨人啊。打洞,在田埂上打洞,洞打穿了就开始慢慢的渗水、逐渐变成漏水,而且漏水点还不好找。比老鼠在田埂上打洞还坑人,因为蝼蛄打的洞不仔细看是不会被发现的。
很多人为了防治蝼蛄使用毒药、新鲜马粪里下毒药、用紫光灯诱捕等等,能想到的方法都用了。但是有些人却把蝼蛄当好东西。我们这边每到夏秋季节晚上天黑之后,就有很多人拎着桶或者拿着矿泉水瓶子在大街上抓蝼蛄卖钱,特别是有路灯的地方,蝼蛄很多的。据说是蝼蛄是一味中药,晒干后使用。晒蝼蛄的味道别提了,不比农村的旱厕味道好,真的。
蝼蛄也是可以食用了,去头,掐住尾巴揪出肠子,油炸就可以了。一些地方卖的还挺贵呢。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如有不当之处请海涵。
应该是,但不知有何功效。
蝲蝲蛄是不是害虫呢?有哪些功效?农村有句种庄稼的老话叫做:“听见蝲蝲蛄叫,就不种庄稼了?”可见蝲蝲蛄对于农作物的危害性,蝲蝲蛄俗称土狗,土狗子,蝼蛄,诸多的名称,也被称之为海陆空大元帅,能上天飞翔,能钻地土循,而且这货还能够游泳,三栖运动健将,但也有一定的弊端,那就是飞得不高,钻都不深,游的也不远,在农村还被比喻成贪多嚼不烂的说法。
蝲蝲蛄在土里横冲直撞,遇到植物的根茎,都是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那就是用大牙咬断,这货对于植物的根系有很大的危害性,当然是作为一种农田害虫存在,逮到蝲蝲蛄用手将蝲蝲蛄扯成两段会发现,蝲蝲蛄胸椎部位有一根针似的硬刺,将蝲蝲蛄的头部和尾部相连,据说这是刘秀没做皇上之前,有一次为了逃避敌人的追杀,躲藏在草丛中,又饿又困之中睡意朦胧,这时候追兵已至,在千钧一发之时,腿上被一阵刺痛惊醒,刘秀用手一摸发现是一只蝲蝲蛄,发怒将蝲蝲蛄扯成了两半,抬头一看追兵将至,心中暗赋醒来在晚一会就要大祸临头,也知晓了是蝲蝲蛄救了自己一命,遂取了树枝上面一根刺,将蝲蝲蛄两端对其,用刺穿了起来,这也是后来为啥蝲蝲蛄身上都有一根刺的由来。
蝲蝲蛄虽然是一种害虫,但也是一味药材,蝼蛄性寒,味咸,具有消肿、解毒的功能,用于治热毒炽盛,疮疡肿痛,所以可以治痈肿恶疮等等诸多的疾病。蝲蝲蛄不但可以作为药物使用,这几年更是作为一味 美食 深受吃货们的喜爱,蝲蝲蛄可以制作成为各式各样的菜肴,味道鲜美,咸香可口,在很多酒店、大排档均有出售,随着蝲蝲蛄使用量的增多,这种不起眼的害虫,现在也是身价倍增,成为一种价格不低的美味。
我是六十年代生人,因为怀旧,也来凑凑热闹。
蝲蝲蛄,也称“地老虎”。虽然长相可爱,但却是不折不扣的害虫,它专咬农作物的嫩根,导致庄稼死亡而大面积减产。尤其是在六七十年代缺吃少穿的岁月,农民伯伯把它恨透了!
那时候,蝲蝲蛄在很多地方泛滥成灾。因为有趋光性,这玩意儿会飞,跑得快,晚上这些家伙经常跑到城里来。
我八九岁时,家里养了几只鸡。那时都是散养,晚上把它们轰进鸡窝,早上再放出来到外面令其自己找食吃,比如菜叶和多种虫子。那年头没有饲料,更没有多余的粮食喂它,因为连人都吃不饱。鸡最爱吃蝲蝲蛄了,我每天晚上到路灯底下捉,一两个小时可捉千只左右。早上把鸡放出来,这些蝲蝲蛄就成了它们美美的一顿早餐!虽然每只鸡吃了大约一二百条蝲蝲蛄,但还是意犹未尽。那时每枚鸡蛋大致五分钱,家里养这几只鸡是为我交学费的。
后来,由于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和其他多种人类活动的影响,蝲蝲蛄成了“稀有动物”,很少见到它的身影了。听说这种昆虫富含蛋白质,已被人们端上了餐桌,因此养殖蝲蝲蛄成了一些人的副业。写到这里,心里不免有些遗憾:如果早四十年知道这东西能吃,该有多好,既可解馋,又能充饥!
蝲蝲蛄又叫蝼蛄、土狗子、耕狗、扒扒狗,是彻头彻尾的地下害虫,如果说地下害虫对农作物生长百害无一益的话,蝲蝲蛄绝对是其中杰出的代表者。 在过去农业种植中如果地里蝲蝲蛄太多基本上没有办法进行耕作,常听人说“听见蝲蝲蛄叫,最好别种地”。
蝲蝲蛄属于昼伏夜出的地下害虫,虽然说它是地下害虫,主要是因为它白天躲在地洞里睡觉,晚上出来祸祸农作物。夏天的夜晚,即便农户庭院灯光之下也时常见到它。 蝲蝲蛄对农作物危害大,特别是起垄蔬菜例如大白菜,能一宿 只咬不吃 祸祸好几垄。
据说蝼蛄和汉武帝刘秀有渊源,刘秀逃难之时被农夫埋在地下,是蝲蝲蛄钻了个洞帮助刘秀呼吸,刘秀手忙脚乱把蝲蝲蛄扯成两截,又用狗尾巴草串起来并允诺它“天下土地都可以任拱三垄”,结果 蝲蝲蛄听成了“天下土地都可以随便去拱”,蝲蝲蛄成灾。
长期以来蝲蝲蛄在我们本地就是严重的地下害虫,农民种植的红薯、土豆、花生基本上都会被蝲蝲蛄祸害,祸害轻的时候缺苗死苗,祸害重的时候出现虫眼影响品质,再厉害了还会滋生病虫害引发病害,但 蝲蝲蛄可以入药治疗水肿甚至治疗牙疼,你敢吃么!
如果说蝼蛄入药还可以理解,毕竟重要多数不是熬汤就是碾成细末,很少会见到蝲蝲蛄整个样子,听说这种罪名昭著的虫子竟然成了吃货的最爱,而且有些地区还吃出了 历史 吃出了名气, 蝲蝲蛄富含多种蛋白质而且脂肪含量低,还听说饭店里蝼蛄价格很高。
蝼蛄的医药价值早就被挖掘出来,而且还出现了很多蝼蛄药材的保存方法,例如抓住蝲蝲蛄之后要尽量趁着鲜活将其用开水烫死,然后晾干或者晒干,其实主要还是为了方便后期入药,更主要的是为了 杀死蝲蝲蛄体内的病虫害,预防保存期腐烂。
我们这叫蝼狗
我们叫哈吧狗
蝼蛄多少斤可以出一斤干品
蝼蛄不仅可以食用,还具有药用价值。其性寒,味咸,毒性小,利水通便,常用于治疗水肿、石淋、小便不利等症。因其性寒,毒性小,体质虚弱及孕妇忌服。
抓蝼蛄的方法是用夜灯诱捕。捕获的蝼蛄用开水烫一下,然后晒干或晒干,以备后用。如果是用来吃的,也是用开水烫死,然后去掉头、四肢、内脏、翅膀,再清洗干净备用。可以选择直接炒或者用烧红的油锅,放姜和葱花,配料酒,精盐和酱油,再干炸,不用水。
你吃过了吗?欢迎分享留言,更多农村事务,欢迎关注农民讲解,每天都有不同的内容。
蝼蛄又名土狗,常见于农村稻田。记得小时候每次犁田插秧,都会看到蝼蛄从土里爬出来。对稻、草是害虫,但对人来说是美味的食物,有一定的药用功能。
中医字典记载蝼蛄性咸性寒。功能性利尿,泻药。主治:水肿、尿路结石、排尿困难、痈肿疮毒。神农本草接着说:难产,刺中皮肉,坏疽消肿,解毒消恶疮。
因此,现在临床上用于治疗以下疾病:
通常以汤剂或散剂的形式口服。一般是外用研磨,撒在患处。
而且研究发现,蝼蛄的内部组织含有15种对人体非常有益的氨基酸。
蝼蛄虽然能治病,但并不适合任何人。对气虚体质虚弱的孕妇禁忌。所以,蝼蛄即使是孕期引起的水肿也不宜使用。
蝼蛄能吃吗?对身体有什么影响?吃蝼蛄对人体影响很大。我给你发个地址。如果担心被影响或伤害,可以送我蝼蛄。我会免费为你测试。开个玩笑,蝼蛄是我们农村地里常见的土狗。作为一种吃庄稼根的害虫,过去没人吃。
蝼蛄又称拉拉蛐蛐,是一种地下工作者,白天睡觉,晚上离开。它又被称为海陆空三军统帅,因为它能入地,能飞,能游。海陆空无所不能,有的地方称之为气象员。白天看到蝼蛄爬来爬去,一定是大雨要来了。蝼蛄有使用药材的悠久历史。
蝼蛄营养丰富,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吃蝼蛄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润肠通便,很好地调理肠胃,有美容养颜的功效。蝼蛄的吃法有很多种,煎、炸、炒、串等等。吃起来又咸又香。
随着蝼蛄消费量和数量的不断增加,野生蝼蛄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开展了蝼蛄的人工养殖,具有非常好的市场前景。
你吃过难看的蛴螬吗?真的可以试试。真的很好吃。欢迎大家补充评论。谢谢你。
蝼蛄能吃吗?对身体有什么影响?
蝼蛄也可以吃。而且现在市里一盘炒蝼蛄的价格也不低。毕竟这东西好抓,不抓就难抓了。毕竟这个东西只有在天气暖和的时候才会动。
蝼蛄,东北称蝼蛄、蝼蛄,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地下害虫,可在旱田、水田中发现。旱田除空洞,咬断作物根部,导致作物死亡或生长不良;在水田里,在池塘的茎干上打一个洞,造成水田漏水,而这个漏水眼不容易发现,因为小。可是,时间长了,我的小眼睛就放大了。可以说蝼蛄是农业生产中令人痛恨的农业害虫。
在我们这边,五月到九月天气暖和的时候,晚上天黑的时候,可以看到有人提着水桶在路上抓蝼蛄。这只蝼蛄晚上路灯很多,这个时候很容易抓到。
至于蝼蛄,也是可以食用的。一般都是去头尾后再炒,味道还可以。但是据说不能吃太多,说吃多了对身体不好。其实蝼蛄也是中草药。每年5-9月份,这里的一些中药店会购买蝼蛄,晒干后作为中草药使用,但味道比较难闻,有臭味。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如果有任何违规行为,请询问韩海。
中国人对食物有很好的认识,各种动植物都有可能成为餐桌上的食物,昆虫也不例外。昆虫是非常健康的食材,因为它们富含高蛋白、低脂肪、丰富的氨基酸,尤其是粤菜、云南菜,少不了昆虫,比如“炒蝉”、“野蜂仁”、“炒蚂蚱”、“炒竹虫”、“清水蚕蛹汤”。
蝼蛄,我们老家叫蝼蛄,地蝼蛄,有的地方也叫土狗。蝼蛄体表呈棕色,前脚巨大呈铲状,尾须。它是一种地下害虫。它喜欢啃植物的嫩茎和嫩根,也吃新种子。新种的幼苗会因土壤失水而死亡。如果农田里的水只是灌溉,尤其是水田里的水,沿着蝼蛄钻的隧道白白流走,会让农民朋友咬牙切齿。它是一种地下害虫,在农田中危害很大。
现在天气转暖,春天回来了,藏在地下的蝼蛄也开始出来活动了。春耕时节,藏在地里的蝼蛄也从地里翻出来,尤其是在肥沃的农田里,蝼蛄的数量更多,虽然对农作物有害。或者穿上烤串,刷上酱汁,在炭火上烤蝼蛄。都是好吃的零食。当你吃它们的时候,你捏你的头,去你的肚子。你只吃你的背和它的四肢。吃起来脆脆的。据说最大的特点就是味道鲜美,非常好吃。不过像我这种有昆虫恐惧症的人大概是吃不到的,尤其是蝼蛄的样子真的很丑,吃什么好吃的都咽不下。
特别是蝼蛄虽然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中药,但是毒性很小,即使经过高温蒸煮也不能保证去除其毒性。所以,好吃但不贪吃还是好的。除此之外,蝼蛄等昆虫含有很高的蛋白质,远高于牛肉、鸡肉、鱼肉的蛋白质含量。对蛋白质过敏的人最好不要。
蝼蛄作为一种昆虫,容易寄生病菌,需要高温烹煮或油炸。不要随意食用未煮熟的蝼蛄,以防感染病菌。
这只蝼蛄又叫水鸭,也是个游泳健将。至于吃,我们那里的鸡很喜欢。以前没人吃过。这种水鸭不干净,经常出现在杂草和潮湿的地方。所以有可能含有寄生虫,最好不要吃,但是有药用。它起源于非洲和中国,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具有利尿、通便、消肿、解毒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泌尿系结石、水肿、肝硬化腹水、慢性肾炎和尿毒症、胎盘滞留、手术后尿潴留、肠膀胱梗阻、钉入肉中、难产、肉中刺、痈肿、小腹绞痛、消恶疮、水肿、石淋、排尿困难。如果真的要吃的话,消毒,洗干净,这样就可以放心吃了。我很赞同九楼的说法。
向每一只蝼蛄学习,也叫土狗,我们浙江人称之为“水狗”。蝼蛄是一种生长在土地里的害虫,专门破坏农民的庄稼,咬断植物的根。农民们非常讨厌它,恨不得扒了它的皮吃了它的肉。尤其是水田里,一堆新浇的水已经被蝼蛄钻了个洞,一堆肥水刚刚白白流走,农民朋友防不胜防。
我直截了当地告诉你,蝼蛄是可以吃的,而且味道很好。可与蚱蜢、蝉、青虫、木虫相提并论,是昆虫美味。只要将蝼蛄的内脏取出,清洗后油炸,配上你喜欢的调味品,就是最好的开胃菜。喜欢吃昆虫的吃货不妨吃,让你吃一次还想吃第二次。目前游戏厅一盘炸蝼蛄80元,经常缺货。
蝼蛄是一种高蛋白昆虫。其蛋白质含量高达66%,脂肪含量高达22%,并含有铁、钙、磷等多种氨基酸。据资料显示,蝼蛄中的氨基酸含量高达34.28%。营养丰富,经常食用有益健康。
蝼蛄也是中药,有利尿通便的作用。常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痈肿、疔疮等。体质弱的孕妇最好不要吃。
我记得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在春天犁地。犁一翻,我姑姑就会从土里钻出来。蝼蛄擅长游泳和打洞。再多的水也淹死不了它,再硬的土也能钻洞。春天犁地的时候,蝼蛄最多。我经常提着塑料桶,跟在爸爸后面抓蝼蛄。我小的时候喂鸭子,大了就炸鸭子。
现在市场上有养殖的蝼蛄出售。市场价每斤40元左右,野生蝼蛄更值钱。不妨试一试,抓个盘子吃,对身体有益。
说起“土狗”这个词,相信很多人可能会想到农村养的狗。其实我们农村有一种叫“土狗”的小动物。但是很多年轻人看到它的时候并不知道它的名字,也不知道它还是一种美味。他们看到就会避开!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内容。
蝼蛄是“土狗”的学名。因为在中国分布很广,所以别名很多。有的叫地虎,有的叫拉拉蟋蟀,有的甚至叫地猴水狗。不过我们在豫北还是喜欢叫它“土狗”,因为蝼蛄喜欢打架。
蝼蛄是田间常见的害虫,主要危害农作物的生产。在地上挖洞,吃农作物的根部,特别是七八月份,蝼蛄已经羽化成成虫,喜欢吃高粱、玉米、瓜类的嫩叶,繁殖产卵,继续危害农作物。它是我国农业生产中的一种主要害虫。
就是这种害虫,曾经是七八十年代农村餐桌上的美味。那时候因为物资匮乏,很难吃到一顿肉,地里的小昆虫小动物就成了我们的野味和美味。蝼蛄闻起来很臭,但是炸过之后很脆。放盐和胡椒粉,一盘炒蝼蛄能吃好几碗饭。
蝼蛄富含蛋白质。小时候经常去地里抓蝼蛄,回家喂鸡。当地的鸡吃了太多的蝼蛄,就下了双黄蛋。那时,听老人们说,蝼蛄长大后成了草蜢的一只蚱蜢。后来,我知道草蜢是草蜢和一只蚱蜢。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现在很少有人吃蝼蛄了。不过据说这玩意还是中药。每年夏秋时节,蝼蛄最丰富的时候,就会有人抓这种蝼蛄来换钱。而且蝼蛄有很强的趋光性,晚上会在农村的路灯下发现。你们那里的蝼蛄叫什么?你吃过吗?欢迎留言讨论。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民在耕作中经常看到这种昆虫。人们在稻田、沟渠和河岸发现了它。同时,农民最讨厌它,因为它经常吃庄稼的根和种子,特别是在土壤里,影响种子的发芽和生长。只要看到地里有一小堆松散的土包,一定是蝼蛄在那里挖洞。
每年6月左右是蝼蛄最活跃的时期,可以看到这种害虫在田里蹦跶。所以我小时候总喜欢在地上挖一个深坑,把土的四边拍得又硬又结实,然后在坑里放油炸豆饼。因为蝼蛄闻到香气会自己跑到坑里,我可以在短时间内抓到很多这种昆虫。
石窟被大人讨厌,但真的是我们孩子最喜欢的美食。小时候农村家里穷,常年吃不到肉,所以经常抓来烧,吃起来很好吃。还有这种可以炸的虫子。炒过之后脆脆的,很香,但是有点土。
蝼蛄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吃了对身体无害。就看你能不能接受它的土腥味了。《本草纲目》也记载:“有益大小便,可助排石,治瘰疬。”
蝼蛄10斤左右可以出一斤干品。一斤制作好的干品,是10斤左右的新鲜蝼蛄晒制而成,所以要想很容易大量获取,还是很有难度的。蝼蛄虽对农业没有什么帮助,却在药用领域是一剂很不错的药材,它的体内含有我们人体所需的蛋白质和各种氨基酸,对于进补和其它某些疾患方面都具有很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