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晒田是干什么的?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13:08:31
字号:

水稻晒田,又称搁田或烤田,是水稻拔节孕穗期水分管理的重要环节。晒田可改良土壤环境,增强根系活力,加强微生物活动;改善田间小气候,可防治或减轻水稻螟虫、稻瘟病等多种病虫害的发生;控制无效分蘖,巩固有效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促进禾秆坚硬,增强抗逆能力,防止水稻后期倒伏。经生产实践证明,晒田是一项重要的增产措施,一般可增产8-15%。

水稻晒田是干什么的?

一、适时晒田:晒田应掌握“时到不等苗,苗到不等时”的原则,所谓“时”,就是水稻对水分不甚敏感的时期,即在分蘖末期至幼穗分化始期进行晒田最适宜,过了这段时间,水稻对水的敏感性增强,就不宜断水晒田。“苗”是指包括主穗和分蘖在内的单位面积上的总苗数,一般常规精稻亩产超过500公斤的应有30万穗以上,杂交籼稻亩产超过千斤的应有20万以上的有效穗。只要主穗和三片叶以上分蘖达到要求的有效穗时,就应晒田。

二、适度晒田:晒田要适度,其轻重及时间长短都要看苗、看田、看天气而定,标准以“禾苗褪色,田面开坼,秧根露白”为好。晒田的程度有重晒、轻晒之分,应根据苗情、肥力、耕层、土质、地势等进行综合考虑,凡发棵早,叶色浓,长势旺,泥脚深,冷浸田,底肥足的均宜早晒、重晒、且晒的时间可稍长,特别是对那些长期渍水,土体糊烂,脱水缓慢的田块,更应重晒;反之,则宜迟晒、轻晒,且晒的时间要短。但无论轻晒或重晒,都要达到“新根跑田面,老根往下扎,叶片硬且直”的要求。为提高晒田质量,插秧时要预先留好晒田沟,每次中耕均把田扒平,晒前开好腰沟,以利排水。

三、注意事项

1、晒田后的水肥管理:晒田之后,要灌好“保胎水”,直到抽穗前,一般不宜断水。抽穗后仍要坚持间隙灌溉,既保证水分供应,又能和气养根;晒田后每亩追施2-3公斤尿素作拔节孕穗肥。

2、错过时间补晒田:错过了晒田时间要补晒,补晒的程度应越迟越轻,因为从幼穗分化到抽穗前,对水分的敏感性逐渐增强,缺水会影响幼穗发育,使穗型变小,空秕率增加,千粒重降低,从而造成减产。

3、晒田过度的补救办法:由于受气候、水源等条件影响,使禾苗晒过火了,表现为复水后的一段时间内,田不变软,苗难转青。对这类田块必须及时追施肥料,每亩用腐熟的人畜粪400-500公斤追肥。

4、晒田要因地制宜:沙田不保水,不宜晒田;白胶泥田,排水后土质变硬,复水后泡不软,不宜晒田;望天田灌溉困难,也不宜晒田。晒田必须要有充足的水源作保证才能进行。

水稻田晒田是栽种水稻的一个关键步骤,它对于水稻后期生长生长发育拥有很重要的作用,可谓好处多多的,水稻栽种田地,缓根之后,便开始迅速生长;这时它最大的特点是长势旺,抽穗总数暴增,这为后期产量打下了坚实基础;但有一利,必有一弊,对这种情况假如管理不当,就会对水稻中后期正常的生长和产量导致潜在的危害。

晒田的效果,就是针对水稻的这个阶段的特性,人为开展干预,让水稻正常的生长和保障产量,做到栽种的效果。晒田,是水稻种植过程中一项比较重要的管控措施。根据人为因素管控水稻田土壤水分含量、人为因素造就适当旱灾的生活环境做到控孽、控旺、壮根、预防疾病、改善土壤物理化学情况、减轻基肥过多及其节约用水、增产增收、提高产量和提质增效的效果。总体来说,有条件的话,最好在水稻进到抽穗旺期之后进行1-2次晒田全过程。壮根、抗倒伏。

农作物的栽种与其说农作物种植,倒不如说是种根。由于农作物的长势、产量、质量、抗旱性等都和根系的生长情况息息相关。根系越比较发达,农作物的长势越健硕、丰收水平越突显、抗旱性也越高。针对水稻来说也是这般,因为根系长期性处于水浸、缺氧环境,对根系的生长会有一算的抑制效果。根据晒田,排出去田面的过多水份,让土壤层缝隙里添充更多气体,让根系也可以“透透风”,对根系的生长非常的有益处。根系生长的好了,抗倒伏能力还会提高。

大家晒田时,把田里水全部排干透,提升了土壤透水性,在提升土壤层空气含量的前提下,又能减少氧化性的有害物质,使好脾气微生物菌种活动提高,推动有机物的酸化,进而提升土壤层高效的养分含量;从水稻生长看来,晒田能控制其营养成分生长速度,能够促进碳水化合物的累积,这样一来可以为水稻幼穗分解前期给予比较多的营养物质由来,能够很好地达到复水后生长生长发育对养分的必须。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797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