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院士培育出的杂交水稻,解决了全中国的温饱问题,所以杂交水稻最厉害的一点就是产量高。
我们都知道袁隆平院士培育的杂交水稻很厉害,解决了中国的温饱问题,可是你知道杂交水稻厉害在哪里吗?首先就是在杂交水稻的培育方式,并不是普通的培育,而是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的水稻,但是同时又要保证它们的优良性状又能够互补,然后将这两种水稻进行杂交,这样有着复杂的培育方式的水稻就是杂交水稻。
从它的培育方式可以看出,它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雌雄共体的,这意味着水稻可以满足自己生产、繁殖后代的要求,也就是自花授粉。这种满足雄性不育与正常水稻结合的条件,会产生更具有优势的新品种水稻,增加了水稻的产量,保证了粮食的产量。
杂交水稻的产量优势让现代人不断繁衍后代。现代的人口数量基数在越来越大,这主要得益于杂交水稻的高产量,中国仅仅只有世界上7%的耕地,这小小的地方却承载了14亿人口,是杂交水稻养活了世界养活了22%的人口,这主要得益于袁隆平院士所做的贡献。
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粮食产量在以一种不可估量的速度增长,可以说如果没有袁隆平院士培育出如此高产量的杂交水稻,中国真的养不活如此大数量的人口,不仅如此,中国的人口一直在快速增长,可是杂交水稻反而以一种更快的增速增长,让中国人彻底解决了温保问题。
袁隆平院士发明的杂交水稻不仅让中国人解决了温饱,也成为了全球世界的选择。自从袁隆平院士培育出杂交水稻,自从如此高产量的水稻开始问世,杂交水稻也在被推广到世界各地,毕竟在世界很多地方还有很多贫民窟,那里的人还面临着吃不饱的问题,而杂交水稻的高产量对他们来说是最好地选择。
所以杂交水稻不仅对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整个世界的意义都是非凡的。因为有了杂交水稻,世界上的粮食产量也在增加,这意味着全世界都有望解决饥饿的问题,袁隆平院士的这一发明,这所谓是为全球人民作出了巨大贡献。
虽然袁隆平院士逝世,但是他培育的杂交水稻每天都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以此来缅怀他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袁隆平的超级水稻在全国普及了吗?
截止2019年7月,世界水稻单产的最新、最高纪录为平均亩产1149.02公斤,即每公顷17.2吨。
该示范基地,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是全国第六期超级杂交稻“百千万”高产攻关示范工程示范点之一。该地区全面无霜期达205天,活动积温达4371.4摄氏度,年降雨量在594.4毫米左右,属轻度盐碱土地。
扩展资料:
2011年,Y两优2号百亩连片平均亩产达926.6 kg (13.9 t/hm2),实现了第3期超级杂交稻单产13.5 t/hm2的目标;2014年,第4期超级杂交稻代表品种Y两优900创造百亩连片平均亩产1026.7 kg (15.4 t/hm2)的高产新纪录,两倍于中国水稻的平均产量。
迄今为止,国家农业部已认定了125个超级稻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达7000万公顷。然而,随着人口不断增加、耕地面积显著减少以及环境的持续恶化,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潜力以及在不同生态环境下的多抗性和适应性仍然是超级杂交稻育种的主要挑战。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1149.02公斤!超级杂交稻亩产创世界新纪录
没有普及。
水稻的种植产量高产是需要适宜的条件的,不是一种水稻就能在适应全国各地的气候进行栽培,特别是要高产量,更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即使是最好的杂交稻也无法在贫瘠的土地得到高产。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虽然产量高,但同样是有缺点的,就是口感口味差,对于一些发展较快的省份,这种大米是很难销售的,农民种水稻不是单单为了产量,而是最好的收益,所以水稻品种的选择上也会有不同。
水稻分常规水稻与杂交稻两种,前者占中国70%,后者占中国30%,可见杂交稻的市场并没有象报道的大。常规水稻有化肥、农药的作用,产量也很大,能达每亩600公斤,农户还能自行留种,米口感好、价也高,有扩大的趋势。而杂交稻只在中国长江以南地区,土地贫瘠的省份种植较好,亩产比常规稻要高20%,但杂交稻的缺点是农户不能留种,每年购买需成本,口感有点差而价格要低几毛。不管号称杂交超级稻亩产有几千斤,到了农户手上也就亩产700、800公斤,有过度宣传。袁隆平生产的是杂交稻种子,并没有象宣传的那样普遍性的超高产,农户们清楚。
袁隆平的贡献在于70年代研究出杂交稻技术,缓解粮荒这是真正的成绩,而不是所谓解决了全中国、全世界的粮食问题。每年中国的粮食进口量是巨大的。过誉夸大也是一种无知。国家发展常规水稻才是长久之计,杂交水稻只能是个补充。
自上世纪80年代,中国杂交水稻步出国门走向世界开始,为世界做出了重大贡献。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杂交水稻在国外推广面积至今超300万公顷
上世纪90年代初,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推广杂交水稻列为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首选战略措施,在联合国粮农组织、亚洲发展银行等单位的支持下,东南亚多国开始推广杂交水稻,增产效益十分显著。
至今,亚洲、非洲和美洲等地已有40多个国家引种、研究和推广杂交水稻,杂交水稻的国外推广面积达300多万公顷,其中印度约140万公顷,越南约65万公顷,菲律宾约35万公顷。
二、培训2000多名外国专家
我国杂交水稻是国际组织公认的、现有可行的能大幅度增加水稻单产的技术。经过多年努力,杂交水稻技术在亚洲、非洲、美洲的数十个国家有了很高的声誉,为杂交水稻的进一步推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国主要通过提供杂交水稻技术支持与指导,同时与当地科学家进行合作,培育出适合当地生态环境的杂交水稻品种。截至目前,中国政府为50多个国家培训了2000多名杂交水稻专家;在菲律宾、利比里亚等国援建了以杂交水稻种植为内容的农业技术示范中心;还通过“南南合作”项目先后向毛里塔尼亚、加纳等七国派出了700多名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
三、每年解决千万人吃饭问题
2009年,全球饥饿人口数突破10亿,粮食问题亟待解决。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在120个国家和地区广泛种植,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但全球水稻平均亩产仅200公斤左右。中国成功育成杂交水稻,并进行推广和应用,为一些国家实现粮食自给创造了条件。袁隆平院士发明的杂交水稻技术,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杰出贡献,增产的粮食每年为世界解决了几千万人的吃饭问题。
“如果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占到水稻总种植面积的一半,那么世界上的总水稻产量可以增加1.5亿吨,每年可以多养活4亿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说,“我有两个愿望:一是2010年超级杂交水稻能实现亩产900公斤的目标,二是将杂交水稻在全世界推广到1500万公顷,多养活1亿世界人口。”
综上所述,袁隆平研究的杂交水稻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