茼麻子和苘麻子不一样。茼麻子是茼蒿的果实,是常用的中药材之一。茼蒿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我国西北、华北、东北等地区,茼麻子在茼蒿开花后采摘,经过晒干、破壳等处理后使用。茼麻子有清热解毒、祛痰止咳、利水消肿等功效,可以用于治疗咳嗽、肺热、痰多、水肿等症状。苘麻子是苘蒻的种子,也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苘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我国南方地区,苘麻子在苘蒻成熟后采摘,经过晒干、破壳等处理后使用。苘麻子有利水消肿、清热解毒、润肠通便等功效,可以用于治疗水肿、热毒、便秘等症状。虽然茼麻子和苘麻子都有利水消肿、清热解毒等功效,但两者的植物种类、生长环境和药用功效有所不同。
400多种野外草药图解有哪些?
名称:苘麻子
类别:利水渗湿药
拼音:QING MA ZI
拉丁:Semen Abutili
别名:苘实、野棉花子、白麻子
药用部位:种子
药材性状:本品呈三角状肾形,长3.5~6cm,宽2.5~4.5mm,厚1~2mm。表面灰黑色或暗褐色,有白色稀疏绒毛,凹陷处有类椭圆状种脐。淡棕色,四周有放射状细纹。种皮坚硬,子叶2,重叠折曲,富油性。气微,味淡。
栽培要点:
产地:全国各地均产
采收加工:秋季采收成熟果实。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
地道沿革:
性味归经:平;苦;归大肠、小肠、膀胱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退翳。用于赤白痢疾,淋病涩痛,痈肿,目翳。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或入丸、散。
亚麻子
Semen Lini
(英) Linseed
别名 胡麻子、大胡麻。
来源 为亚麻科植物亚麻Linum usitatissimum L.的种子。
植物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40~70cm。茎直立,上部多分枝。叶线形至线状披针形,长1~3cm,宽1.5~2.5cm,先端锐尖,全缘,无柄。花萼片卵状披针形,边缘有纤毛;花瓣蓝色或白色;雄蕊5,退化雄蕊5;子房5室,花柱分离,柱头棒状。蒴果球形,直径约7mm,顶端5瓣裂。种子10。花期5~6月,果期6~9月。
全国各地有栽培。主产内蒙古、黑龙江、辽宁、吉林。
采制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植物,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再晒干。
性状 种子扁平卵圆形,长4~7mm,宽2~3mm。表面红棕色或灰褐色,平滑而有光泽,一端钝圆,另端尖而略偏斜。种脐位于尖端凹陷处,种脊位于一侧的边缘。种皮薄脆,胚乳膜质,棕色,子叶黄白色,富油性。嚼之有豆腥味。
化学成分 含脂肪油,油中主为亚麻酸、亚油酸、油酸及棕榈酸、硬脂酸等甘油酯;另含阿魏酸二十烷基酯(eicosylferulate)、亚麻苦甙(linamarin)等。
性味 性平,味甘。
功能主治 润燥,祛风。用于皮肤瘙痒、麻风、眩晕、便秘。
胡麻仁是去皮的胡麻,胡麻不是黑芝麻,而是类似于芝麻的的一种植物,是古西域的特产,现在甘肃,新疆,青海,内蒙古等地还有种植,颜色有褐红和**
1、苘麻(qǐng má)
功能主治
(1)种子(苘麻子):苦,平。清热利湿,解毒,退翳。用于角膜云翳,痢疾,痈肿。
(2)根(苘麻根):用于小便淋痛,痢疾。
(3)全草或叶(苘麻):苦,平。解毒,祛风。用于痈疽疮毒,痢疾,中耳炎,耳鸣,耳聋,关节酸痛。
2、狗尾草
功能主治除热,去湿,消肿。可入药,治痈瘀、面癣。
3、苍耳
(1)苍耳根:用于疔疮、痈疽、缠喉风、丹毒、高血压症、痢疾。
(2)苍耳茎、叶:祛风散热,解毒杀虫。用于头风、头晕、目赤目翳、疔疮毒肿、崩漏、麻风。
(3)苍耳花:用于白癞顽癣、白痢。
(4)苍耳子果实:散风湿、通鼻窍、止痛杀虫。用于风寒头痛、鼻塞流涕、齿痛、风寒湿痹、四肢挛痛、疥癣、瘙痒。
禁忌:不可与猪肉、马肉、米泔水共食。不宜做苍耳饼吃,更不得随意生食嫩叶或果实。严格掌握剂量,按医嘱服用。血虚头痛不宜服用。
4、艾草
艾草,历代医籍记载为“止血要药”,又是妇科常用药之一,治虚寒性的妇科疾患尤佳,又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与哮喘,煮水洗浴时可防治产褥期母婴感染疾病。
可用来制药枕头、药背心,防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或哮喘及虚寒胃痛等;晒干捣碎得“艾绒”,制艾条供艾灸用,又可作“印泥”的原料。
5、酸枣
功能主治酸枣的营养价值很高,也具有药用价值。酸枣作为食品,较为普遍。具有补肝、宁心、敛汗、生津的功效;主治虚烦不眠,惊悸多梦,体虚多汗,津虚口渴等症。有镇定安神之功效补肝胆、宁心敛汗的作用。
扩展资料:
龙葵,龙葵在农村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植物,它的果实是很多小孩子小时候最喜欢的吃的零食,龙葵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生长在田边,荒地,全草皆可入药,可散瘀消肿,清热解毒, 用于疔疮,痈肿,丹毒,跌打扭伤,慢性咳嗽痰喘,水肿。?
根:苦、微甘,寒。用于痢疾,淋浊,带下病,跌打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