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种植病害和虫害防治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12:09:23
字号:

农村种植水稻病虫害反复主要原因在于防治工作没做到位,病虫害源头没控制好以及当前的气候状况利于病虫害多发等因素。水稻种植中,农药、化肥的长期使用,使水稻田间的青蛙、蜻蜓等益虫大幅减少,害虫缺乏天敌,稻田生态系统不完善,害虫极易繁殖。

水稻种植病害和虫害防治

农村种植水稻病虫害反复主要原因在于防治工作没做到位,病虫害源头没控制好以及当前的气候状况利于病虫害多发等因素。

一、水稻病虫害防治重视治疗,忽视预防

大多数农民朋友对于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还停留在见虫杀虫,见病治病的思想阶段,其实生产中病虫害的预防工作重要性远远高于发生以后的治理。

这些人们如果田间没有病虫害的话认为提前预防工作是没必要的,怕花冤枉钱。其实预防工作做好了,病虫害就不会发生严重,用药成本不会增加,水稻产量也不受影响。

反之,病虫害发生了再去用药防治,用药成本增加不说,病虫害已经对水稻造成了危害,产量受到影响。

这个世界上没有死虫率或者治病率100%的特效药,用药过后,残存的病虫害在合适的条件下会重新繁殖,卷土重来。

还有就是一般在水稻收割之后,稻田就闲置了,不翻地,不清理稻茬,使病虫害顺利越冬,逐渐积累,以后发生越来越严重。从种植前的源头做好预防工作,病虫害的发生就不会反复。

二、防治体系不完善

农村水稻种植多为散户,也有少数包地大户,但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都是各忙各的。

尤其是如果发生迁飞性的害虫比如稻飞虱,这家今天用药把虫打死了,可隔几天,隔壁没用药的田中害虫很可能又会转移到这块田里来。

对于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按照农业技术推广站的要求,最好是能做到群防群治,统防统治。做好水稻统防统治,病虫害防治及时,农民省心省力。

三、农药选择和使用不当

在水稻生产中,农民选择和使用农药存在以下误区:

1、如果一种农药有效,长期偏爱单一使用这种产品,不善于复配或轮换交替用药,导致病虫害抗性上升很快。今年南方水稻爆发的“黄金卷叶螟”就是此类原因造成。

2、使用农药时不善于利用助剂的作用。

农用助剂能够有效增加药液在水稻叶片以及害虫体表的附着能力,增强药液的渗透性,大幅提高农药利用效率。

在以前,大家都忽视了助剂的作用,最近几年,农用助剂也逐渐得到农民的重视。

四、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害虫天敌减少

水稻种植中,农药、化肥的长期使用,使水稻田间的青蛙、蜻蜓等益虫大幅减少,害虫缺乏天敌,稻田生态系统不完善,害虫极易繁殖。

化肥的使用,尤其如果氮肥过量,水稻贪青,对病害的抵抗力下降,更易发病。

五、气候条件的影响。

2020年南方多雨,水稻病虫害发生量明显增加。

多雨的气候条件下,一方面由于湿度过大,水稻病害易发,另外一方面水稻两迁害虫都是随着风雨迁徙,这种气候条件适合害虫产卵繁殖,并且在下雨的时候没法打药。

等到天气晴朗时,病虫害可能就发生较重了,防治工作带来难度,很难打干净。

稻田杀虫,最好用什么药?

有机水稻种植过程中不施用化学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而在水稻栽培过程常受到稻瘟病、纹枯病、螟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害的为害,从而影响有机水稻的产量及品质。因此,有机水稻如何防治病虫害?现将有机水稻病虫害防治措施总结如下:

1、稻瘟病

防治适期:叶瘟发病初期,穗瘟在始穗、齐穗期。

防治措施:选用抗(耐)病品种;种子消毒,1%石灰水浸种,早稻浸 48小时,晚稻浸 24 小时;春播前处理室外堆放的有病稻草;健身栽培提高水稻抗(耐)病能力;1:3:300 波尔多液(不能防穗瘟)或 0.3 度石硫合剂或 2%茶枯饼浸出液兑水 50 公斤喷雾或枯草芽孢杆菌。

防治适期:分蘖末期病丛发率 5%,孕穗期病丛发率10%。

防治措施:春耕沤田,夏耕灭茬时,打捞浮于水面上的浮渣,深埋或烧毁,减少菌源;加强田间管理,适当密植,浅水勤灌,适时晒田,降低田间湿度;防治药剂井冈霉素、申嗪霉素等。

防治适期:水稻破口前 3-5天。

防治措施:选用抗(耐)病品种;种子消毒(同稻瘟病);烧毁散落于晒场上的病粒;稻田深耕翻埋病菌于土层深处;防治药剂井冈霉素、申嗪霉素等。

防治适期:成虫高峰至卵盛孵期。

防治措施:及时拾毁冬种田外露禾蔸;各代螟虫蛹盛期灌深水灭蛹;简化栽培制度,避免单、双季稻混栽,切断桥梁田;调整栽插期,使水稻易受害生育期(孕穗期-抽穗期)与蚁螟盛卵期错开,减轻螟害;及时春耕沤田和夏耕灭茬消灭越冬代和二代螟虫;每亩设置性诱捕器 1 个诱杀螟蛾,每 30-50 亩设置 1 盏杀虫灯诱杀螟蛾;保护天敌;防治采用草石灰粉杀虫,烟草 2.5-5.0 公斤加石灰粉(草木灰粉)10-15 公斤撒施于稻田;防治药剂可选用苏云金杆菌、绿僵菌等。

防治适期:成虫高峰至卵盛孵期。

防治措施:及时夏耕灭茬,消灭部分 2 代螟蛹于羽化之前,减少下代发生基数;采用杀虫灯诱杀成虫,保护天敌;防治药剂可选用天然除虫菊、印楝素、苦参碱、鱼藤酮和苏云金杆菌。

防治适期:分蘖期百丛 500只、孕穗期百丛1000 只。

防治措施:选用抗(耐)虫品种;健身栽培,推广湿润灌溉、适时晒田,降低田间湿度;保护天敌和养鸭治虫;采用杀虫灯等诱杀长翅型成虫;植物油灭虫可选用乌桕油、樟树子油、桐油、茶油等植物油,每亩用 0.25-0.5 公斤,于晴天下午 1-3 时滴于稻田,然后用竹竿将虫扫落于水中,或拌粗沙 100 公斤撒施于稻田。

防治适期:浸种期。

防治措施:1%盐水或黄泥水选种;种子消毒(同稻瘟病);禽畜粪肥充分腐熟后施用;带菌稻谷用作饲料,应做到蒸煮后喂饲,防止病菌经禽畜粪便传播。

防治适期:发病初期

防治措施:选用抗(耐)病品种;种子消毒,1%石灰水浸种 48 小时(早稻)或 24 小时(晚稻);稻田不应串灌、漫灌、长期灌深水,防止病菌传播;草木灰粉和石灰粉按 1:1 比例混合,每亩用 15公斤于露水未干时撒施于稻叶上。

注意事项:种植有机水稻,防控病虫害用药要求严格使用生物源性农药,且各类药剂在水稻生长期内只允许使用一次,不得使用化学农药。

防治螟虫,最好在卵孵盛期施药。螟虫钻入稻株后施药,防治效果就会大大下降。水稻后期防止三代三化螟和二代二化螟危害造成白穗,应在水稻破口初期,即田间有5%-10%植株破口时施药。用药量不宜过大,一般每亩用50%杀螟松乳油25-30毫升,加足水量喷雾,药液尽量喷洒在稻叶上。施药前要求将稻田中的水慢慢放掉,使鱼通过鱼沟全部集中到水体较深的集鱼坑中,然后向大施药。施药后2-3天,待农药毒性逐渐消失后,再往稻田里加水。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789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