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粳31水稻品种简介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11:44:39
字号:

龙粳31水稻(审定编号:黑审稻2011004)是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选育的一种水稻品种,属于粳稻品种。该品种水稻的株高92厘米左右,每穗粒数86粒,有着高产的特点,平均每公顷的产量可以达到8000-9000公斤左右,从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在130天左右。

龙粳31水稻品种简介

龙粳31水稻品种简要介绍

龙粳31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水稻研究所和黑龙江省龙粳高科有限责任公司共同育成。

该水稻品种聚合了产量高、熟期早、米质优、抗稻瘟病性强、耐冷性强、适应性广等优良特性,它是适宜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种植的多优集成新品种。

龙粳31水稻审定情况

品种名称:龙粳31号(龙花01-687)

审定年份:2011年

审定省份:黑龙江

审定编号黑审稻2011004

选育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水稻研究所、黑龙江省龙粳高科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龙粳31水稻以龙花96-1513为母本,垦稻8号为父本,接种其F1花药离体培养,后经系谱方法选育而成。

龙粳31水稻品种特征特性

种子品种特征

①株型

粳31水稻属于粳稻品种,该水稻品种的主茎11片叶,株高92厘米左右,穗长15.7厘米左右,每穗粒数86粒左右,千粒重26.3克左右。

②品质分析结果

粳31稻谷的出糙率81.1%~81.2%,整精米率71.6%~71.8%,垩白粒米率0.0%~2.0%,垩白度0.0%~0.1%,直链淀粉含量(干基)16.89%~17.43%,胶稠度70.5毫米~71.0毫米,食味品质79~82分。

③接种鉴定结果

龙粳31水稻抗叶瘟3~5级,穗颈瘟1~5级,处理空壳率11.39%~14.1%

④耐冷性鉴定结果

龙粳31水稻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30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350℃左右

⑤抗倒伏性

龙粳31水稻的倒伏性稍差,但只要田间管理的好,对产量影响不大。所以该水稻种子品种经久不衰,虽然新品种跌出,但龙粳31的种植面积没有减少。

⑥分蘖情况

龙粳31水稻的分蘖率较低,所以插秧时株数适当多些,增加保苗率,产量还是很好的,田间管理好的话,一般垧产8-10吨的都有。

亩产量表现

2008~2009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165.4公斤,龙粳31水稻较对照品种空育131增产5.7%。

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9139.8公斤,龙粳31水稻较对照品种空育131增产12.6%。

栽培技术要点

①播种时间

龙粳31水稻种子适合在4月15~25日播种,5月15~25日插秧。

②种子插秧规格

龙粳31水稻的插秧规格为30×13.3厘米左右,每穴3~4株

③施肥

中等肥力地块公顷施尿素200~250公斤,二铵100公斤,硫酸钾100~150公斤。

另外,种植的时候,农户需要注意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及时预防和控制病、虫、草害的发生。

④田间管理

在种植管理的时候,龙粳31水稻需要花达水插秧,分蘖期浅水灌溉,分蘖末期晒田,后期湿润灌溉,成熟后及时收获。

水稻负泥虫俗称背粪虫、巴巴虫,以幼虫和成虫为害水稻,沿叶脉取食叶肉,造成白色纵痕,重者造成全叶变白,以致破裂、腐烂,造成缺苗,严重影响了水稻的产量。今天小编为大家总结了水稻负泥虫的为害症状、识别特征、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等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农户们做好该虫害的防治工作。

1、为害症状

水稻负泥虫主要为害水稻,成虫、幼虫均取食叶肉,留下叶脉和一层透明的表皮。被害叶上形成许多白色条斑,严重时全叶乃至全田叶片发白,使水稻生育迟缓、植株矮小,分蘖减少,被害秧苗即使能复活,后期生长和产量也受影响。一般情况减产5%~10%。

2、识别特征

负泥虫属鞘翅目、叶甲科。幼虫为寡足型幼虫,成虫为小甲虫。

2.1成虫体长4~4.5mm,头小黑色,复眼也为黑色,前胸背板黄褐色至红褐色,略呈钟罩形。鞘翅青蓝色,有金属光泽,一鞘翅上有10条纵横刻点。足**至黄褐色,跗节黑色,体腹面黑色。雌虫腹面突起,雄虫较为平坦。

2.2卵长0.7mm左右,长卵圆形。初产时淡**,渐变暗绿色或灰褐色,将孵化时为黑绿色。

2.3幼虫体长4~6mm,头小黑色,头腹部黄绿到乳白色,体短肥。初孵幼虫体淡**,成熟幼虫黑褐色,腹部背面明显球状隆起,肛门向上开口,幼虫将粪便堆积在体背上,故称“背屎虫”或“负泥虫”。

2.4蛹体长约4.5mm,体鲜褐色,羽化前鞘翅变红褐色或青色,腹部变黑。蛹外有灰白色棉絮状的茧。

3、发生规律

3.1生活史

在黑龙江省水稻负泥虫一年发生1代。以成虫群集在背风向阳稻田附近的山坡、田埂、沟边、塘边等杂草间或草根下越冬。春季越冬成虫初期先在越冬场所附近李氏禾等禾本科杂草上取食、活动。当直播田秧苗露出水面后,便迁移到秧田产卵繁殖为害。插秧田在插秧后立即扩大到本田。产卵于稻苗叶片上,卵经7~10d孵化出幼虫,继续为害水稻叶片,一般6月下旬到7月上旬为害最重。幼虫期15d左右,老熟幼虫先除去背上粪便,爬到完好的稻叶上作茧化蛹,蛹期10~14d,7月以后成虫陆续羽化,入秋以后转移到越冬场所准备越冬。成虫在晴天暖和的天气比较活跃,而幼虫怕干燥,多于早晨或傍晚由心叶内上升到叶片上造成许多白色纵痕,严重时全叶变白,以至破裂、腐烂,造成缺苗。一般山区、半山区比平原区稻田发生重;稻苗生育期间阴雨连绵有利于成虫和幼虫的发生与为害。

3.2主要习性

①假死性和群集性成虫不仅有假死性,而且还有群集性。在越冬时,成虫常群集在一起,一般数十头集居在一起。

②产卵雌虫通常将卵产于叶正面近叶尖处,少数产在叶背或叶鞘上。通常3~5粒或10余粒堆在一起。

③取食初孵幼虫在常在心叶内取食,稍大后才转移到叶片上为害,然后,沿地下茎钻入泥土中食害稻株须根。

幼虫怕干枯和高温幼虫一般在清晨和傍晚才出现在叶上活动,当阳光猛烈时则隐蔽于背光的一面,或躲在心叶等处。

④背粪幼虫自孵化到化蛹前具有背粪的习性。老熟幼虫才拖去背上粪堆,分泌白色泡沫在稻叶或叶鞘上凝结成茧,并在其内化蛹。

4、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4.1气候越冬成虫活动和为害时间,常因各地差异而不同。在北方越冬成虫通常在6月份才开始恢复活动,待水稻长到3~4片叶时,才转至秧田繁殖为害;而在南方,3~4月份开始恢复活动,4~5月份为害早稻秧田和本田;阴天、小雨天多,有利于负泥虫的发生。

4.2地势负泥虫多发生于山区、半山区,尤其是山谷、山沟里稻田为多,为害重。

4.3天敌负泥虫的天敌种类很多,如负泥虫瘿小蜂、负泥虫金小蜂、弓背小蜂、负泥虫瘦姬蜂及桑名驼姬蜂等。

5、防治方法

5.1农业防治消灭越冬成虫冬春结合积肥,铲除路边、沟塘边等处杂草,可以消灭越冬成虫,减轻稻田为害。并在修沟、整路时,注意添堵缝隙,消灭越冬成虫。

适当提早插秧,培育壮秧,可避免水稻负泥虫的为害。

5.2药剂防治插秧后应经常对稻苗进行虫情调查,一旦发现有成虫发生为害,并有加重趋势时,就应进行喷药。如成虫为害不重,但幼虫开始为害并有加重趋势时,亦应进行喷药防治。药剂如下;

①90%晶体敌百虫,每公顷1500~2250g,加水喷雾;

②80%敌敌畏乳油,每公顷1500~2250mL,加水喷雾;

③50%杀螟硫磷乳油,每公顷1125~1500mL,加水喷雾;

④2.5%敌杀死乳油,每公顷300~450mL,加水喷雾;

⑤2.5%功夫乳油,每公顷300~450mL,加水喷雾。喷药前将稻田水排出,喷药1d后再灌水。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786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