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在榆社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11:43:02
字号:

山西省晋中市榆社县地处太行山之中,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但要是想从这里找出些山珍海味来,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千百年来,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总是善于从平常的食材中寻找灵感,在粗茶淡饭中获得满足。

吃在榆社

笨鸡蛋篇

“吃笨鸡蛋,做聪明人”,这是榆社笨鸡蛋的广告词。笨鸡蛋,就是我们乡下的土鸡蛋。在农村,养鸡的人家晚上把鸡圈在一个小栅栏里,白天把鸡放出来,鸡在山上散步玩耍,饿了就吃些山里的虫子。记得小时候,在暑假,我们总要回社城住一阵子。当家里没鸡蛋了,也买不到那种用饲料喂养的鸡下的鸡蛋。于是,妈妈便打发我去南垴买笨鸡蛋。一路上结伴同行,边玩边走,崎岖不平的山路、石桥流水,如果运气好的话,还能见到几朵开的正艳的山丹丹花。南垴没几户人家,有一位老婆婆散养着几只鸡,有了鸡蛋也舍不得吃,攒下来还要换钱。那时的鸡蛋外形细长,蛋黄大,蛋白小,炒出来黄灿灿的,黄的细腻,黄的热烈。现在已经很难再吃到那样纯正的笨鸡蛋了。

笨鸡蛋后来延伸了不少新的做法。我爱吃笨鸡蛋炒粉皮,把粉皮放在水中泡软,切成细条儿,然后再煮熟。把笨鸡蛋加适量盐搅匀,在热油中滑散,炒熟,盛碗备用。再用油锅爆香蒜,放入粉皮,加入醋、酱油、盐、十三香,翻炒片刻后,把鸡蛋放入,搅拌后就可以盛盘了。孩子爱吃黄瓜炒鸡蛋,这道菜的做法和上面鸡蛋炒粉皮的做法大同小异。把鸡蛋炒熟,盛碗备用。把黄瓜切片,翻炒断生,放入调料后,放入鸡蛋,再炒片刻即可。

现在,榆社的笨鸡蛋已有了名牌效应,一些城市的超市也能见到它的踪影。有一次在榆次过节,见人们拎着大包小包走亲访友。走近一看,见有几盒榆社笨鸡蛋,自豪感顿时油然而生。

干面饼篇

榆社县城的大街小巷,每隔不远就有一个打干面饼的摊位,旁边卖熟肉的是它的标配。干面饼是榆社人平常一日三餐不可缺少的主角。热水和面,把面团擀成饼状,抹上调好的油面,卷起。把卷好的面揪成拳头大小的剂子,再揪一小块面放入油面中沾满油面,包在剂子中间。最后,用小擀面杖擀开,放到特制的鏊上。过一会翻动饼面,待饼两面表皮变色,就放入鏊下的炉内,饼子竖排围在炉火两侧,最后盖上鏊,继续往鏊上放饼子,到时间把炉内的饼子取出。刚出炉的饼子,外表酥脆,内里松软,两层之间充满了空气,鼓鼓的。一个上好的干面饼里面有几层油面,吃起来很香。想吃肉的还可以从侧面切开一个口,把切好的猪头肉和肘子肉塞进去些,那滋味呀只有吃了才懂得。而我,喜欢在塞进肉以后,再央求师傅把饼子放进鏊里烤一会儿。那样,肉中的油渗入了饼子,味道便更加醇厚。

干面饼还可以切成丝,用红萝卜或茴子白炒,做成“搂拔饼子”。我在朋友家吃过一次土豆丝炒干面饼。他先把粉条煮熟备用,再用油锅爆香葱姜蒜,放入擦好水洗过的土豆丝,土豆丝变色后,放入调料,翻炒片刻,放入切好的干面饼丝、粉条,焖一会儿后搅拌均匀。

看似寻常的饭食,却最是细水长流地滋养着你的胃,温暖着你的心。

官尝篇

我以前一直叫它“灌肠”,直到有一天,在一个小摊,我见到了这两个字“官尝”,心里觉得真是高大上,这个名字才好。榆社的官尝有两种:一种就和平遥碗托差不多,可以凉拌,也可以用豆芽炒,现在商家大都卖的是这种。还有一种官尝也是用荞面做的,形状像小茶碗儿一样。一袋三个,五元一袋。这种官尝才是我记忆中小时候的味道。这种官尝要是像切菜那样切开味道是不好的,它的切法可有讲究。小时候,在电表厂门口,有一位老汉汉挑着担子卖官尝。他切官尝的手法很独特,先把官尝放在左手手心,右手拿刀,一边切一边往中间挖,切好的官尝两边薄,中间弯且厚。我在等待吃官尝的同时,也偷偷的学会了这门手艺。

现在,我仍然顽固地爱吃这种官尝,把官尝切开后,加入少许橄榄油、蒜末、榆社白酱油、醋、盐调好,吃起来爽口开胃。如果加上浆水,就变成了一道有名的浆水官尝,它不仅好吃,还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杂粮篇

说到杂粮,榆社的河峪小米早已名声在外。还有一种和它外形相似的谷物,叫黍,榆社人叫软米。在榆社人的节日餐桌,婚宴上都少不了它的身影。软米面可以做成糕,有两种做法,一种是软米面加水拌湿在笼屉上蒸熟,蒸时要一层一层放,一层熟了再放一层,并且不能盖上锅盖,全部蒸熟后倒入盆里,用沾了油的手,分成若干小剂子,包入豆沙或枣或酸菜土豆馅儿,放入油中炸成金黄,放在盘子里上面再撒上些白糖,吃起来外面酥脆、里面软糯,又香又甜。还有一种是在蒸制时放一层黄米面,接着放一层煮好的红枣,这样一层一层码好,蒸熟后倒在面案上,抹平表面,吃的时候切成薄薄的长条即可。

在榆社,还有在正月十五炸油蛤蟆的习俗。把白面、软米面、玉米面揉成柔软的面团,发酵后好之后加入苏打、白面粉和好。过程和我们蒸馒头准备面的过程一样。把和好的面揉成胳膊粗细的长条,然后在取些白面,加水和成一个柔软的小面团,搓成手指粗细的条,取两条粘在刚才准备好的面上。再把面切成小剂子,然后在每个剂子上切两刀,不要切断,最后放入油中炸熟即可。

就是这些普通的一日三餐,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榆社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把这里的饮食文化传承下来,发扬光大。时代在变迁,社会在发展,不变的是我们对家乡味道的思念与执着。

榆社县是山西省晋中市下辖的,位于山西晋中南部中段,太行山西麓,浊漳北源两岸。东与左权、和顺为邻,北与太谷、榆次接壤,西与祁县相靠,南与武乡毗邻。最低海拔987米,属黄土丘陵沟壑区。年平均降雨量400-600毫米,无霜期90-150天,属温带大陆性气候。至2008年,榆社县面积1699平方千米。2014年,榆社县辖4镇5乡:箕城镇、云竹镇、郝北镇、社城镇、河峪乡、讲堂乡、北寨乡、西马乡、兰峪乡、城区管理委员会。县人民政府驻箕城镇。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786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