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菜汆白肉、?岫岩滑子蘑、?黑山锦丰梨、彰武黑豆 、旅顺大樱桃? 、朝阳小米? 、
朝阳大枣 、耿庄大蒜 、东港大黄蚬 、东港杂色蛤? 、东港梭子蟹、抚顺单片黑木 、
盖州生姜 、庄河牡蛎 旅顺赤贝 、旅顺鲍鱼? 、 庄河山牛蒡 、庄河蓝莓? 、
米根香大米 、庄河大骨鸡? 、东港草莓 。朝阳小米。
一、盘锦大米
盘锦市自古就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又被称之为“辽河金三角”。盘锦市位于辽宁省西南部,辽河三角洲中心地带。西邻锦州,东界鞍山,南临辽东湾,地处辽河下游,市中心距省城沈阳150公里。全市辖双台子、兴隆台两区和盘山、大洼两县。
区域面积3959平方公里,总人口120万。境内地势平坦,多水无山,有大小河流21条,海岸线长118公里。属温带大陆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干冷同期。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得盘锦的水稻成为响誉全国的优质产品。
二、“东港草莓“
“中国草莓第一县”——辽宁东港 。 从最早引入到如今的中国最大的草莓生产基地,东港进行草莓生产已有百年历史。沿江沿海的湿润气候、地处北纬40度草莓最佳生产带等客观条件为东港草莓提供了优质的生长环境。目前该市草莓栽培面积已达15万亩,总产量达到30万吨,实现产值10.5亿元。东港市向国家申请注册了“东港草莓”地理标志商标,
三、抚顺单片黑木
单片黑木耳作为抚顺县的特色农产品,生长于大伙房水库上游,属于抚顺县生态农业区,其产地环境优越,水质标准高,森林覆盖率达68.8%,没有任何工业污染企业,不使用任何化学农药,使产品优于其它产地的标准。 这次“抚顺单片黑木耳” 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地域保护范围涉及抚顺县的8个乡镇95个行政村,适宜栽种单片黑木耳面积1638平方公里,每年产量达3800吨。 抚顺单片黑木耳地域范围抚顺单片黑木耳产于抚顺县后安镇、石文镇、救兵乡、峡河乡、马圈子乡、汤图乡、海浪乡和上马乡8个乡镇。
四、喀左紫砂?
喀左紫砂、陶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史前红山文化时期。喀左县城地处凌河上游,紫砂土矿藏十分丰富,具有较长的烧陶历史。
五、朝阳小米介绍:
朝阳小米——谷子长势“朝阳小米”产自辽宁省朝阳县。“朝阳小米”颗粒均匀、香甜可口、营养丰富、食用方便、用途较广的特点,对于治疗肝脏病、心脏病、神经官能症、贫血等有一定辅助作用。食用可做成美味可口的稠粥、小米发糕、煎饼干、小米锅巴、小米面饼等二十余种不同风味的食品。
参考资料:
我国丰富的物产有哪些?
盘锦辽滨经济区位于辽河的下游,东南两面与营口市隔河相望,西北两面与大洼县荣兴朝鲜族乡、田庄镇接壤,长苇面积比较分散,盛产编织大苇。
说盘锦辽滨经济区还得从苇田说起,盘锦经济区的苇田是盘锦市苇田的一个组成部分,生产历史久远,详细情况已无从考证。
相传光绪年间—民国初年,辽河沿岸滩涂土壤自然淡化,逐渐形成植被,有渐渐生长出不连片的块块苇丛。由辽河的下滩衍生至辽河的上滩,逐渐连成大块苇田。旧中国归张作霖时期官吏、资本家、地主私人所有。
1931年营口沦为日本殖民地,苇田属营口县河北区(现盘锦辽滨经济区)。伪满时期苇塘由康德苇浆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后改由日本钟渊、王子制浆株式会社经营。
早在清光绪32年(1906年)地属海城县营口海防厅辖。宣统元年(1909年)海城西、南三个乡划属海防厅辖。两年后改为县制,民国8年(1919年)实行区、村制属营口县河北第六区(现盘锦辽滨经济区)。
1935年该场一部分属营口县第七区,一部分属商埠区。1937年10月,以辽河为界,其右岸地域全部划归盘山县管辖,当年营口改为市制,辽滨归属营口市河北区,并设区公所。
1945年“八一五”光复。在国民党统治时期,由当时的中央资源委员会、辽宁纸浆有限公司管理。
1946年国民党在营口市时,仍实行区、村制,辽滨仍属营口市河北区管辖。
1948年8月,营口解放,辽滨先后属营口市河北街,设街公所。后改为营口市第三区和西市区办事处管辖,其苇田收归国有。
1950年10月,在原营口造纸厂盘山办事处的基础上,成立了盘山县国营盘锦苇场。
1950年11月14日,营口造纸厂把运输船队及其部分苇田划拨给国营盘锦苇场,有铁制拖船7艘、木制驳船31艘、木制帆船8艘、木制宿船和木制水船各1艘,共计48艘。西炮台(营口市西部入海口处)、上口子(现大洼县西安镇)、大兴(现营口县)三块苇田一并划拨给国营辽滨苇场。当时,国营盘锦苇场运输船队是辽宁省最大的内河运输船队,负责给营口造纸厂运送造纸原料。盘锦苇场在营口市太古楼码头设有运输股,全股职工200人,其中管理人员30人、船员170人,股长为王洪安。这就是盘锦辽滨经济区的前身。
1951年盘锦苇场归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轻工业管理局领导为直属企业。东北人民政府指令盘锦苇场负责供应营口、金城两造纸厂的原料,并对盘锦苇场统一经营提出正式意见。
1952年辽东省人民政府指示,将营口地区苇塘移交东北工业部轻工业局接管,营口县人民政府遵照省指示,将省代管的公有苇田全部交给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轻工业局盘锦苇场接管经营。
1953年,东北地区轻工局撤消,盘锦苇场由中央轻工业部造纸局领导。
1953年3月盘锦苇场划分四个分场,一分场(七水井子)、二分场(东郭)、三分场(辽滨)、四分场(丹东、孤山)。将营口附近辽河两岸苇塘划归盘锦苇场三分场管理,当年经营三叉河以下、辽河入海口、辽河两岸的全部苇田,当时经营苇田面积18万亩。不包括滩涂面积,分五大票、西老湾、大房身等五个生产作业组,最高年份芦苇产量达4万吨。
1956年6月初改盘锦国营农场管理局为辽宁省盘锦农垦局,隶属国家农垦部。同时将原中央轻工部所属的盘锦苇场(包括辽滨、东郭、欢喜岭、苇农实验站)并入盘锦农垦局。
1956年12月,为加强农田、苇田的统一管理,盘锦苇场与盘山第一水稻农场合并,在大洼成立盘锦农垦局。
由于行政区划、隶属关系多变,1957年6月将盘锦苇场三分场改为国营辽滨苇场。同年并成立中共辽滨苇场委员会。当时隶属盘锦农垦局领导。
1958年到1969年划出苇田面积11万多亩。其中辽河上游苇田划出一部分给营口县海城市,中游一部划分给大洼县几个沿辽河的农场。
1960年12月27日,营口市新华区将国营辽滨苇场党总支委员会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移交给盘锦农垦局党委领导。
1961年3月6日,盘锦农垦局党委决定,成立中共辽滨苇场委员会。
1964年8月20日,根据辽宁省人民委员会《关于苇场划归轻工业厅统一领导》(轻字第368号文件)精神,轻工业厅与盘山县人委共同协商,从1964年10月1日开始,将原盘山县地方国营苇场移交省轻工业厅领导。相继省人委又以[1964]第233号文件批准,成立由省轻工业厅直属的省芦苇公司。地址设在北镇县沟帮子镇,直接领导东郭苇场、羊圈子苇场、盘山苇场。赵圈河苇场与辽滨苇场由盘山农垦局领导。
1968年随文化大革命的不断深入,上级陆续派来军代表、军宣队,参政议政。同年6月建立辽滨苇场革命委员会。
1969年1月1日,经辽宁省革命委员会同意,盘锦农垦局与营口市协商划定区域界限,“以辽河为界,河南一草一木不动,河北一草一木不动”。河北(辽河北岸)统归盘锦地区,归属大洼县管辖。辽滨苇场场部由营口市太古楼码头搬迁到辽河的右岸。自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营口被迫开港后,英国首先在营口设立太古轮船公司,并先后修建码头多处,太古楼码头就是其中之一。“太古”一词是由英国传来,译音原意为“虎狮”总号设于英国伦敦。太古楼是由英国人投资55万英镑,主要建筑二层红砖楼房并设有地下室,为锅炉用房。该楼坐北面南,石头基础、砖木结构。所用红砖皆从英国运来,建筑风格是英国式样,北临辽河南岸,南接市内街道。建筑面积2505平方米。占地面积6505平方米,其楼房左右护岸为247米。还有码头工地和仓库各一处,码头沿河排列,以美国松木夯实。太古楼码头只允许英国的轮船停靠,英轮船通往上海、天津、香港及英国等地。传说:太古轮船公司当时有轮船99艘,每当增加到100艘时便沉没一艘,始终如此。实际上据史料记载,太古轮船公司有轮船13艘。从码头运出的货物有药材、煤炭、杂粮,而进口的是白面、日用品、煤油等都是本国过剩产品。昔日的太古码头仍然耸立在辽河的岸边,现已是破烂不堪,年久失修。太古轮船公司营口分公司建筑旧址已经成为历史的见证,为营口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979年辽宁省革命委员会下发了《关于同意将红滨等四个街道归西市区领导的批复》(〔1979〕63号)文件。文件的内容是:“营革发〔1978〕126号请示报告收悉,经研究同意将辽滨苇场的红滨、五七、曙光、辽滨等四个街道,一千零九十七户,四千八百七十四名非农业户人口划归你市,西市区领导。原辽滨苇场所有的土地、房屋等财产仍归辽滨苇场所有。”所以形成了辽滨区域内居住着营口市西市区的居民和盘锦市大洼县的居民,并有1.38平方公里的土地属于营口市区管辖。
1984年成立了辽滨乡人民政府。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盘锦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农场改革意见和大洼县委发〔2000〕16号文件精神,2001年成立大洼农垦集团辽滨有限责任公司。
2002年3月大洼县进行合乡并场,辽滨乡与荣兴朝鲜族乡合并,归属荣兴朝鲜族乡党委领导,党委书记张凤印。
2003年6月,大洼县人民政府向盘锦市人民政府报送《关于成立盘锦辽滨经济开发区的请示》(〔2003〕26号文件)。盘锦市人民政府下发《关于同意成立盘锦辽滨经济开发区的批复》(盘政〔2003〕37号文件)。文件内容是:“为鼓励和支持大洼县区域经济发展和建立对外开放先导示范区,原则上同意设立盘锦辽滨经济开发区。现将有关事宜批复如下:一、同意该开发区暂定为市级开发区,享受市级经济开发区管理权限。二、同意开发区按4个功能区规划建设,并应本着科学合理布局、立足发展的原则,编制开发区规划,确定自身的产业发展重点和发展定位。三、辽滨经济开发区起步区为3平方公里。要筹措资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力争在2003年年底前达到“三通一平”标准。四、开发区建设要本着项目以生产性为主,产品以出口为主,发展一定比例高水平的第三产业的方针,全方位实施开发建设。”
2003年7月13日,盘锦辽滨经济开发区挂牌成立,盘锦市人民政府市长程亚军、中共大洼县县委书记喻国伟为盘锦辽滨经济开发区揭牌。市、县领导为盘锦辽滨经济开发区奠基,大洼县各部、委、办、局、各农场的领导出席了辽滨经济开发区成立大会。
盘锦辽滨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33平方公里,分工业和生活两大组团。遵循产业集聚、人口集中、资源集合、开发集约的原则,经济区的发展依港口牵动、靠产业带动、借外资繁荣、树生态品牌,成为盘锦市和大洼县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区、对外开放的先行区。总规划和目标要求五年打基础,十年见成效。经过十年的开发建设,辽滨经济区将建成以船舶制造、机械加工、石油化工为主导产业的高科技生态型工业城,以港区一体化建设为依托的现代物流城、以海滨湿地园林景观为特色的商住度假城,成为集聚15万人口的盘锦市新城区。
2005年11月25日上午,盘锦市委召开五届二十一次常委会议,研究部署加快辽滨经济开发区发展和棚户区困难职工救助工作。
2005年12月5日,盘锦辽滨经济区宣布成立。
中共大洼县委书记高科同志兼任中共盘锦辽滨经济区工作委员会书记;
大洼县委副书记、大洼县人民政府县长孙占和同志兼任盘锦辽滨经济区管理委员会主任;
大洼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徐洪峰同志兼任中共盘锦辽滨经济区党工委副书记;
大洼县县长助理李永夫同志任盘锦辽滨经济区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下设组织机构:综合办公室、财政局、规划建设局、社会经济发展局、招商局。
2006年6月,经辽政〔2006〕201号文件批准,辽宁省政府将盘锦辽滨经济区纳入“五点一线”沿海重点发展区域,定名为“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盘锦船舶修造产业园”,规划面积47平方公里,起步区面积10平方公里。
2007年10月,根据园区发展需要,经辽政〔2007〕182号文件批准,命名为“盘锦船舶工业基地”,规划面积110平方公里,起步区面积调整到34.6平方公里。
2009年5月,委托沈阳建筑大学天作建筑研究院完成了《盘锦辽滨沿海经济区总体规划》修编,规划面积为110.64平方公里,并于同年9月,通过盘锦市人民政府审批。根据总体规划的调整,正在进行新战略规划的总规编制,计划于8月30日前编制完成。
2009年7月1日,随着辽宁“五点一线”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辽滨经济区随着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经辽政〔2009〕102号文件批准,正式命名为“盘锦辽滨沿海经济区”。
2010年3月,根据陈政高省长到盘锦调研的指示精神,为了进一步加快辽滨沿海经济区建设进程,经辽政〔2010〕108号文件批复,在原110平方公里的总体规划基础上进行西拓北扩,总规划面积调整至306平方公里。新战略规划范围北起二沙公路,南至渤海湾;西起二界沟,东至大辽河。
1、北京特产风味 北京集全国风味佳肴,工艺美术和民族用品于一城。宫廷菜点,烤鸭,果脯,酥糖,京绣,戏装,景泰蓝等均很有名。?
2、河北名特产 唐山,邯郸等地陶瓷,曲阳石雕,秦皇岛贝雕画,人造琥珀,武强年画,蔚县剪纸,衡水内画壶,涿州金丝挂毯,沧州金丝小枣,赞皇大枣,昌黎苹果,兴隆红果,宣化葡萄,深州水蜜桃等。
3、山西特产风味 汾阳杏花村汾酒,竹叶青酒,祁县六曲香酒,长治潞酒,清徐香醋,陵州玉泉陈醋;稷山,运城,临汾,芮城,太谷等地枣子,原平梨,清徐葡萄,永济青柿;大同黄花,平遥牛肉等。
4、内蒙古特产风味 呼和浩特纯低粗毛线,包头和阿拉善左旗地毯,驼绒;多伦马鞍,蒙古靴;海拉尔,满洲里旱獭,呼伦贝尔盟猞猁,风味佳肴烤全羊,烤羊腿,风味名食奶皮子,奶豆腐,马奶酒,昭君酒等。
5、辽宁名特产 辽东苹果(共300多个品种)有大连,营口的国光苹果,辽西绥中白梨,北镇鸭梨,大连黄金桃。
扩展资料中国丰富物产:
一、富饶的物产资源:煤炭资源、天然气、石油、水晶、南洋玉、和田玉、铁矿石、中草药;
二、丰富的旅游资源:黄鹤楼、鹳雀楼、故宫、天坛、秦始皇陵、西安古城墙、黄帝陵、雍和宫、颐和园、四川九寨沟、黄龙、峨眉山、泰山、黄山、华山、嵩山、恒山、衡山、九华山、普陀山;
三、粮食作物资源:小麦、水稻、棉花、花生等等。
参考资料物产_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