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乾隆瓷器底款的特点是什么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11:38:14
字号:

大清乾隆瓷器底款的特点

 乾隆朝的官窑年款,有楷、篆两种书体,但以?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为主。多数不加圈框。以青花款为多,还有金彩、红彩、蓝料彩与刻款等。堂名款之多,较康熙朝有过之而无不及。人名款中,以?唐英?、?瑶华道人?等有名,唐英为督窑官,瑶华道人为乾隆的王子。

大清乾隆瓷器底款的特点是什么

 乾隆官窑瓷器款识有?乾隆年制?、?大清乾隆年制?、?大清乾隆仿古?三种,以?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为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明显多于?乾隆年制?四字款。?乾隆年制?楷篆均有,楷书款一般用于彩瓷上。?大清乾隆年制?楷篆均有,篆书多于楷书。?大清乾隆仿古?一般用于仿古瓷上,青花篆款为主。高足盘、高足碗、双连瓶一般是在足内写篆书六字横款。

 乾隆青花楷书款字体端庄,落笔利落,早期款字与雍正时期如出一人之手。青花篆书款笔画平直,横竖粗细一致,转角熟练,不留停落痕迹。青花字呈色早期有晕散现象,中期为纯正蓝色,晚期则蓝中含灰。

 ?大清乾隆年制?款双行多无边圈,三行则多双圈。?乾隆年制?款多双圈。楷书款有六字双行、三行双圈,也有四字双行双圈或双框。

 民窑款也多书?大清乾隆年制?和?乾隆年制?,只是字体不够漂亮,位置不够规则,与官窑款比较,有很大的差距。堂名款、花押款之多与康熙时期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有的民窑青花器物上具体写明某年某月,如?大清乾隆伍拾叁年孟夏月制用春生?。

 外销瓷一般都不落年号款。堂名款主要书写在盘、碗、碟等小件器皿上。

大清乾隆瓷器

 乾隆时期是清代社会发展的顶峰时期。御窑厂内聚集了大量管理人材和能工巧匠,使乾隆朝的烧瓷水平又有所进步。这一时期的产品从技术上讲虽精工细作,不惜工本,但从艺术格调上讲却显繁琐华缛,堆砌罗列,较前朝有衰退之迹象,成为清季制瓷业的一个转折点。

 乾隆瓷器一面保留古代的精华,一面吸收西方艺术。外观造型大部分比较规整,除常见器型外,出现了一些奇巧怪诞的物件,主要用于赏玩,被称作?浑厚不及康熙、秀美不如雍正?。此时盛行在琢器上使用转心、转颈等技艺手段,制作工艺极其精致。象生瓷技术高超,仿木纹、仿竹器、仿漆器、仿金属器等等,几可乱真。这与当时制瓷艺人的高超技术密不可分,他们高度准确地掌握了釉料的配制和火候的控制,以至惟妙惟肖地模仿别的物质效果。

 乾隆时期,粉彩完代取代了五彩,但产品质量不如前代。在粉彩器皿上讲究用镂空、堆塑的装饰手段,辅以?轧道工艺?和开光、剔刻等等。有署?古月轩?的珍贵瓷器,是以乾隆宫中古月轩命名的,从景德镇挑选制造精良的素胎进京,命内庭供奉绘画高手绘画,于京城设炉烘烤而成。

大清瓷款简介

 清代是中国制瓷史上的集大成时期,其制瓷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受等级森严的封建统治制度和制瓷历史传统影响,清代的官窑瓷器和民窑瓷器的款识在题写上也有一定的惯例,同时又新开创了金彩、墨彩、珐琅彩等题写工艺,而且各种堂名款、花押款、吉语款也更为多样。

 清代共有帝皇十个,均有帝皇纪年款的'瓷器传世,他们依次是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顺治官窑器以书写?大清顺治年制?两行六字楷书青花款为主,也有写?顺治年制?四字款。款字用笔有力、起笔见峰、住笔见顿、划多下拉、勾捺上剔,但整体布局不甚规整。

 民窑款较为多样,有篆书堂名款,如?玉堂佳器?、?继善堂?、?梓桑轩?等,有各式花押款、伪托款。祭器多用干支纪年款。

 康熙朝历时61年,款识较多。其官窑款多为?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两行或三行青花楷书款,晚期有少量篆书款。前期常见干支纪年款,如?康熙辛亥中和堂制?等。本网资料库内有一对康熙青花杯,落款为?大清丁未年制?,是康熙六年的瓷器。珐琅彩器上书?康熙御制?四字楷书料款。其字体前期宽大,笔划粗重挺拔,顿捺明显。后期字体清秀,在具体写法上也有细微区别,如熙字四点多为直点或顺点,少逆点。年字三横前二横较短,第三横较长,且紧紧上靠,一竖较长。款字外饰有单圈、双圈、双正方框等。

 康熙民窑款识更为多种多样,有图记款,如秋叶、角、爵、方胜、杂宝,还有寓意性图案,如一枝笔、银锭、如意组合为必(笔)、定(锭)、如意等。私家款如?杏林春宴?、?北庆堂?、?益友堂?、?若深珍藏?等。有光画双圈,不写字的双圈款。还有?文章山斗?之类的闲章款。仿前朝的寄托款,以仿嘉靖款居多。

 雍正官窑款主要是?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两行楷书青花双圈款,也有双方框款,其次是多用于单色釉瓷上的三行六字篆书款。从字体上分析,雍正款识由专人题写,所以各类瓷器上的字体大致相同。楷书款早期为三行双圈,晚期为双行双圈或双框。?雍正年制?四字篆书刻款主要用在仿均、炉均和茶叶末等器物上。?雍正年制?或?雍正御制?四字楷书堆料款仅用于珐琅彩瓷。

 雍正细路民窑器大多数落各种堂名款,如?正谊书屋?、?百一山房?、?澹宁堂?、?望吟阁?等,一般民窑器款则复杂多样,如用灵芝、香炉、团花款、方块款、豆腐干款、四朵花款等。

 乾隆朝瓷产量极大,官窑款用得最多的是?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款字一般以青花书写为主,但亦有抹红写款,在白瓷、茶叶末、珊瑚红等特殊器物上往往用?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刻款。

 乾隆民窑款形式也极丰富,堂名款和花押款多大体与正朝相同,故鉴定时有一定的难度。乾隆朝首次出现草记款。

 乾隆朝款,字体最多,书写排列形式也最多,且官民窑款字体易混淆。一般来讲,官款比民款精、秀、细、润,而民窑款大都较为粗糙、草率,亦有仿宣德、成化款。

 嘉庆官窑器一般都用?大清嘉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主要为青花、无栏框。亦有少量楷书款。粉彩器上常见抹红款。个别器物用刻划款。

 民窑器中有六字篆字方款,亦有?嘉庆年制?四字款,大多十分草率,有的仅写半边字,还省减笔划,称为草记款,故十分难认。堂名款以?行有恒堂?、?嘉荫堂制?、?植本堂?等为多见。花押款除部分沿用乾隆时期的之外,新出现蝙蝠、桃子等款识。道光官窑器一般以?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青花款为主,也有抹红款及描金款。茶叶末、炉均釉等器物上则为六字刻款。个别粉彩器上偶见?道光年制?四字红地描金篆书款。道光时期落有堂名款的如?退思堂制?、?山解竹主人造?等,大多是精品。慎德堂是道光皇帝读书的地方,后期也成为道光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故题有?慎德堂制?红款的道光朝瓷器应是道光皇帝的御用瓷。

 民窑款器亦多有六字或四字纪年款,一般均不太规整,开始出现百结图记款。 咸丰及其后的同治、光绪、宣统各朝再次兴起楷书题款风气,大多为六字双行或六字三行?大清年制?款。款外均无圈框,字体工整,清秀修长,有青花、红彩、金彩、墨彩及刻款等形式。这一时期篆书款不多。其中光绪时署有?大雅斋?、?天地一家春?及?长春同庆?、?永庆长春?等款的官窑器最为精致。

 民窑款则多无定制,形式较多,同治时多有?同治年制?四字篆书戳记印款及抹红款。光绪时多伪托款,一般是?康熙年制?或?若深珍藏?。

猜你喜欢:

四大官窑

定窑 有南北之分,初设窑于河北省曲阳县,古属定州,以后迁往景德镇,俗称定州为北定,景德镇为南定。南定,胎质极细,色袖白,其袖为白玻璃釉。定窑瓷器,釉薄有光,以色白而滋润者为佳,自似粉故又名粉定,亦称白定。凡粉定之真者,其袖光润,与旧象牙颜色相似。袖中多有柳纹开片,伪者釉或混、或太干、或太透亮、或太暗谈。粉定种类不一,质釉而稍黄者,俗称土定,定器均覆烧。其特点是,上边口沿无袖,制作的底足较小。装饰花纹有:光素、凸花、画花、印花、刻花、堆花、绣花、划花、暗花等。纹饰布局严谨,层次分明,线条清晰,繁密有致是它的主要特点。大致有花者多,无花者少,以划花者为佳。划花线条较细,比较简练,自由豪放。花纹图案有:仿古铜花纹、牡丹、双鱼等。造型有:盘、碗、瓶、炉、壶、瓷枕等。官窑在河南开封,过去叫泞京,宋代“官窑”号称“五大名窑”之一,凤有“新官”、“旧官”之分,前者为南宋官窑,后者为北宋官窑。胎与釉均薄如纸,有月白、粉红、粉青、大绿、油灰等色,当时月白为上,粉青次之,以后变为粉青为上,月白次之,器物多为开片纹,以冰裂纹为上,梅花纹次之,细碎纹为下,开片纹有带黄黑线的为上品。釉斑则以鳝鱼血为上,墨纹次之。钧窑在河南省过去的钧州,现在的禹县。钧窑瓷器色彩之多不可枚举,最著名有天青、玫瑰紫、海棠红、茄皮紫、天蓝、胭脂红、朱砂红等。有的上面还有杂以红色、紫色、或深或浅、或呈斑块状、或呈放射状其变化,可以说复杂微妙,难以形容。我国过去有人曾有“夕阳紫翠忽成岚”的诗句来形容它的美丽。胎骨灰白,釉细而润有泪痕。钧窑瓷器的另一特点是在瓷器上时常出现不规则流动状细线,其形状好象一条“蜓蚓走泥纹”,这一点往往成为后人鉴定钧窑瓷真伪的一个标准。烧造时,是悬烧法(支钉烧)底足有刻数字者,单数为好,一般只是在精致的尊、盆及盆托等器物底部划阴文数码,从一到十不等。过去对于这类钧瓷曾有种种推测。例如: 1、在清人无名氏的《南窑笔记》一书内曾提到钧窑器“......有一二数目字样于足之间,盖配合,副之记号也”。 2、有人认为器底单数是红紫色器物的标志,双数则是青兰色器物的标志。 3、有人认为器底的数字是为了区别真品类的。最近钧台窑的发掘,才基本上解决了这一多年的疑案。根据出土器物的排比分析,得出一条规律:即数目字越大器物的口径越小,或器身越低。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窑址在河南省禹县,古属钧州,故名钧窑。创烧于北宋,盛于北宋晚期。钧窑属北方青瓷系统,其独特之处是使用窑变色釉,烧出的釉色青中带红。釉中有“蚯蚓走泥纹”的曲折线也是钧釉的特征之一。盆、托及尊等宫廷使用器物底部均刻一个由一到十的数字。钧窑用的是一种乳浊釉,釉的着色剂主要是铜元素。当时烧成技术较为熟练。然而,铜红釉对温度和烧成时窑内气氛十分敏感,稍一偏离就得不到正常的红色,这种“窑变”却往往带来意想不到的神奇色彩,故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之说。由于釉层在干燥时或烧成初期发生干裂,后在高温阶段釉料流动填补空隙,形成了如同“蚯蚓走泥”般的纹痕,这种缺陷美也是在鉴别时的重要依据。钧瓷的传世品以尊、炉、瓶、洗、花盆、盆托居多。 汝窑在河南省,过去叫汝州,现在叫临汝县。是唐宋以来,我国北方重要产瓷场地。汝窑青瓷,造型多样,富于装饰,不但在民间享有极高声誉,同时,也倍受皇家的赏识。宫延御用汝瓷,胎质细腻,呈香灰色,釉色光亮,莹润如碧玉。汝窑的釉色有:天青、卵青、海青、豆青、虾青、粉青及茶叶末等色。袖料多于器物的上部,其形状类似蜡泪痕的堆脂。无釉之处所呈之色类乎羊肝,底有芝麻花细小挣钉者乃为佳品。胎骨坚硬,采用支钉烧法

民窑

民窑即民间瓷窑,相对于宫廷(朝廷)兴办的官窑(御窑)而言,属非官方经营的,以商品性生产为主的瓷窑,生产的瓷器都为满足国内外市场普遍需要的日用瓷和陈设瓷,销售地区极为广泛。这里的窑也是特指瓷窑,而非瓦窑、砖窑等。时间上也是特指民国以前,其中以明、清两个朝代最为兴盛。民窑的产品称客货,风格与官窑迥异,除去一些限制生产的花纹和器型,可以说民窑瓷器的造型和纹饰题材更丰富自由。明代景德镇拥有为数众多的民窑,是我国陶瓷窑的主体,其制品粗细,并不比官窑逊色多少。比较著名的有崔公窑、周公窑、壶公窑、小南窑等。

民窑特点

历代瓷窑绝大多数都属民窑。五代时期出现官办瓷器,宋代有汴京官窑相修内司官窑的命名。如宋代著名民窑有磁州窑、哥窑、龙泉窑、耀州窑等。明清两代在景德镇设御窑厂,但民窑仍大量存在。民窑生产的瓷器也称"客货",造型纹饰不受官府拘束风格与官窑瓷器迎然不同,题材丰富,画笔自由奔放。清康熙时青花、五彩瓷器上的历史故事画大量出现,有伍子胥举鼎、周处斩蛟、空城计、西厢记等。蓝彩、黑彩、金彩的使用,使彩瓷更加辉煌灿烂,五彩品种由此得到新的发展。

民窑历史

民窑的历史远比官窑早得多,陶瓷器均产生于民间中,到了唐代,瓷器成了重要的出口商品之一,远销印度,埃及和波斯等地。据考证,在这些地区都发掘有唐三彩,越窑青瓷和邢窑白瓷等。民窑于此已有较大的发展,并带有商品生产的性质。 唐代以后,各地民窑辈出,竞相媲美,往往有供不应求之势。其中著名的,宋代有钧窑,汝窑,定窑。章生一的哥窑“纹片瓷)以及章生二的弟窑(龙泉青瓷)等。 宋元时,民窑发展较快,仅景德镇的民窑就增加到三百座之多。此时的民窑完全属于商品生产的性质,民窑在产量上所占的比重比官窑大得多,在质量上也有一定的发展。到了清代,民窑占了压倒优势,官窑瓷器也为民窑所出。

宋代民窑的发展

正好以长江为界,北方四个,南方四个。北方是磁州窑、耀州窑、钧窑、定窑,四个窑系;南方是饶州窑,就是景德镇窑,以及龙泉窑、建窑、吉州窑,四个窑系。 实际上北方窑口非常多,只不过在学术上没有划分。人们就把北方广袤土地上所有烧造民间用瓷的窑口,统称为磁州窑。磁州窑的装饰手法很多。而文字装饰是其他窑口非常罕见的。这种书写的文字与当时的政治环境有关,体现了宋人的哲学:祈求家国永安,愿意过一种安定的生活。 宋代瓷枕多,最早有人认为瓷枕就是给死人睡的,因为瓷枕非常硬。但后来发现不是这样。原因是很多枕头上有字,比如“众中少语,无事早归。”又如:“过桥须下马,有路莫行船。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这些提醒的话写在枕头上,就是给人个提醒。 我们今天觉得瓷枕硬,没法枕。其实古代人枕硬枕头是有传统的,史书上记载司马光就睡一种“警枕”:截一块圆木头,枕在脑袋下,上面还坠一个铃铛。铃铛一动,你就醒了。司马光之所以能写出《资治通鉴》,就因为睡了这枕头,珍惜光阴啊! 宋枕的造型最为丰富,有动物形的,比如狮枕、虎枕;有人形的,比如孩儿枕、仕女枕;有几何形的,比如长方、八方、云头等各种随意造型。瓷枕上画的内容也丰富,有画熊的,还有反映当时民间生活的,如垂钓、蹴鞠(踢球)。

景德镇窑

宋代南方民窑也有四大体系,第一是饶州窑,世称景德镇窑;第二是龙泉窑,青瓷;第三是建阳窑,就是建窑,以黑盏著称;第四是吉州窑,跟北方磁州窑有点儿相似。 饶州窑,现在称景德镇窑。景德镇早在汉代就开始烧瓷器,但很粗糙。宋真宗景德年间,正式在景德镇建镇,史书上有记载。景德镇有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就是拥有高岭土,挖出来的土都是雪白的,非常漂亮。高岭土后来被世界公认为是烧瓷器最好的原材料。 景德镇原来总处在模仿的阶段,不是青瓷,就是白瓷,但在北宋以后,开始走上创新之路,开创了一种青白瓷,介于青瓷和白瓷之间,颜色偏蓝。这对景德镇后来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青花瓷 一统江山,君临天下

“鬼谷下山” 2005年7月12日,英国伦敦拍卖了一件“鬼谷下山”元青花罐,成交价折合人民币2.3亿,以当天的国际牌价可以买两吨黄金,创造了单件工艺品的最高价。 元青花为什么价值连城呢?第一,是它的题材决定的。战国时期的军事奇才王翊,号称“鬼谷子”,大名鼎鼎的孙膑(孙子)就是他的徒弟。当时燕国和齐国交战,齐国人孙膑被燕国俘虏了。齐国就求他的师父鬼谷子下山救徒。这青花罐画的就是鬼谷子下山的情景;第二,元青花开中国陶瓷装饰的一个先河。鬼谷下山罐的颜色、画艺、质量,今天看都是登峰造极的水准;第三,就是这个罐子的传奇色彩。民国时期,一个荷兰军官在北京无意中买了这个罐。之后带回国放在阁楼上近一百年。2005年专家发现它是一个元青花才请出来拍卖。在卖之前,这罐子一直在他们家装CD。

青花之谜

由于景德镇宋代青白瓷的成熟烧造,为元青花的诞生提供了一个基础。青花的创烧有宋代创烧说和唐代创烧说,但地点都不是景德镇,而且到目前为止,几乎未见完整器,而残存的碎片的胎质跟景德镇的胎质完全不一样。所以不能认为所谓的唐青花、宋青花跟元青花有直接关系。 元青花有很多谜:它为什么是蓝色的?它没有初创期,没有萌芽期,为什么一出来就是一棵参天大树?元青花为什么题材众多:花卉、走兽、戏剧故事、人物等等,无所不包?为什么元青花大器特别多?有人猜测这些都和蒙古习俗有关,蒙古人崇尚蓝色,并且和波斯来往密切;蒙古人性格粗犷,好大器…… 元青花是汉族文化、西域波斯文化、蒙古文化的结晶。因为有市场需求,元青花才迅速膨胀。后来明清两代,瓷器都是以青花为主。青花瓷有很多优点:在元青花之前,陶瓷没有这么漂亮悦目;青花花色稳定,成品率高,工艺上有所突破。同时,青花质地优良,极具市场竞争力。元青花一反宋代那种含蓄美,大胆奔放,开辟了陶瓷的一条新路。元青花出现后,一统江山,确立了景德镇的瓷都地位,700年来无法撼动。

评判民窑价值标准上个世纪80年代起,国内兴起收藏明末清初的民窑青花瓷器,到了90年代初,其价格出现了第一个高峰,随后又有所回落。近一两年,明末清初民窑青花的市场价格又开始新一轮的攀升,并为众多陶瓷收藏家所青睐。就目前来看,民窑瓷器尚有一定的升值空间,况且眼下价位偏低,正是广大低额投资者收藏的好机会。但是民窑当中也是分三六九等的,投资者在购买民窑瓷器时也应该区别对待。判断民窑瓷器价值高低的标准:一看图案。看民窑瓷器上绘画图案是否精美,大致可分为人物、山水、动物花鸟、简单图案4档。在各种图案中有字的比没字的值钱,诗文题赋的价格更高。有些民窑青花瓷器上书有特殊的文字款识,其价格也相对较高。二看器型。陈设瓷、琢器的价格高于日用瓷、圆口器。近两年市场中收藏最热门的是书房中用的印泥盒、笔架、笔筒等方房小摆件,其中以笔筒的价格升速最快。买一些康熙时期绘画水平比较高的香炉、笔筒等,比较有升值潜力。三看工艺。在选购民窑瓷器时,要从它的工艺、装饰、窑火3个方面来考虑它的价位。2003年春季拍卖会上,天津文物公司上拍的一件康熙青花暗缸,在康熙时期是比较普通的器型,由于它的画工比较精细,颜色烧得很好,但沿口上有伤,当时的估价在5万元左右,最终以22万元成交,说明了拍卖市场对这类民窑精品的认可程度。如嘉庆至道光时期的青花釉里红山水人物天球瓶,可以估到8万至12万元。在选择这类收藏品时,一定要选择文人气息比较浓、画法精细、器型完整的瓷器。四看品种。目前投资晚清、民间粉彩瓷器,特别是粉彩陈列瓷器具有升值潜力。晚清、民国的粉彩器比同时期民窑青花器价格高,现有“一粉彩器顶三青花”之说。特别是清同治、光绪、宣统和民国初期江西景德镇“珠山”生产的署“同治年制”、“光绪年制”、“官窑内造”或有准确纪年款的各类粉彩瓷器,特别是陈设器最具升值潜力。

中国历史上有五大名窑,而非四大,最辉煌的时期在宋,以五大名窑为著名,有定、汝、官、哥、 钧,被称为五大名窑,它们各有特点,争奇斗艳。如果真要评出四大,那么应该是哥窑、官窑、汝窑、钧窑,它们可以真正表现出土与火的真谛,反映出的是一种烧造出来的窑变自然之美。例如钧窑,大规模烧造铜斑釉,给人一种斑斓璀璨的感觉,它有一种含蓄的美,是一种半钨光釉,汝窑、哥窑的釉面都是追求冰裂纹的效果,在器物造型上多仿青铜器,所以在审美上价值很高。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785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