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屯乡的经济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11:35:26
字号:

2010年,农业总产值7235万元,粮食总产量5879万公斤,棉花总产量3120吨,蔬菜种植 13700亩,农民人均纯收入7530元,分别比1986年增长了290%、294%、131%、4181%、1573%。

李屯乡的经济

2010年,禹城市李屯乡发展畜牧业,全乡畜牧业人均纯收入达到20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2%。 2010年,全乡木业加工户发展到280多家,大型板厂5家,生产的木片、胶合板畅销省内外,进一步巩固了李屯乡区域木业加工集散中心的地位,吸收劳动力3000余人。

2010年,李屯乡在外务工人员已达3100多人,集中于建筑行业,拥有吊篮、灌车、泵车、装载车、吊车、大塔吊等工程机械及车辆1900多台(套)。工程承包遍布湖北、上海、辽宁、内蒙古、河北等20余个省市、自治区,有力地带动了全乡就业和经济发展。 1986年,全乡农业总产值1851万元,粮食总产量1492万公斤,棉花总产量1350吨,蔬菜面积3200亩,农民人均纯收入450元。在种植方式上,积极发展机械作业,2010年机收率达到95%以上。

1986年,大牲畜存栏5100头,生猪存栏7496头,鸡存栏12万只,羊存栏4800只,年畜牧业总收入244万元。1995年全乡畜牧业总收入达到854万。

1995年,全乡木器加工、豆制品加工、绒绣、草苇编等劳动密集型的个体私营企业迅速发展,实现产值2153万元,比1994年增长18.4%。

临邑县临南镇是德州市的蔬菜生产明星乡镇,目前全镇已发展冬暖大棚1.6万个,露地菜2万余亩。去年,全镇农民人均蔬菜收入3600多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0%以上。今年第一季度,全镇农民靠蔬菜生产的收入同比增长15%。蔬菜名副其实的成为临南群众致富的“顶梁柱”。

一、以示范园带动群众生产无公害蔬菜

群众要的是样板,看的是效益。临南镇邀请中国农科院、省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德州农科所等13家科研院所参与指导,规划建设了投资2000多万元的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在示范园高标准建设大棚362个,通过示范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引导群众进行无公害规范化种植。在此基础上,他们又建设了1万平方米的智能化育苗温室,进行工厂化育苗。示范园内的蔬菜价格比普通棚内的菜每公斤要高出10%,而且抢手。群众看到了进行无公害种植的好处,纷纷加入到无公害种植的队伍中。基地的面积越来越大。

二、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途径

为推动无公害蔬菜生产走上规范化轨道,该镇聘请省农科院等部门,按照无公害生产的要求,编制了一整套生产流程,制作成明白纸、小册子在全镇范围内宣传推广,在每个地块都制作了“放心菜安全操作规程”的标牌,标明禁止使用的农药名称及蔬菜生产操作规程,使无公害生产的概念深入人心。他们创出的“齐欧”牌蔬菜被省农业厅认定为无公害产品。在通过了山东省名牌农产品的基础上,他们又申报了国家有机食品称号。

三、严格无公害蔬菜生产规程,紧跟市场,做大产业

要想让无公害蔬菜越做越大,必须实现临南蔬菜与外地需求市场的链接,让菜走出去。通过考察,他们东北三省及京津等的群众菜篮子,从而使蔬菜生产沿着绿色健康的道路越走越宽。在膨胀规模的同时,为把好无公害质量关口,临南按照组建经合组织的形式,成立了科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对生产基地内的菜农实行一户一码,将菜农的姓名、产地编码,种植时间、面积、品种、产量、产品质量、上市时间实行分户建档,集中管理,使每一棵蔬菜都有了“身份证”,不论到哪里都可追根溯源。这种“公司+基地+农户”的一体化运作模式,成为推动全镇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加速器”。仅去年,全镇就发展大棚1567个,露地菜2000多亩。目前 ,该镇连片、跨村、区域化的蔬菜种植已成燎原之势。(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山东省德州市发展改革委)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785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