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化龙顶茶自1985年被评为全国名茶以来,至今已获得省、部级名茶证书、奖状和金杯44个。1992年荣获首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质奖。1997年在第三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被认定为名牌产品。从1998年首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交易会开始,连续四次蝉联“国际名茶”金奖。在第一、二、三届上海茶文化节上被指定为贵宾专用茶。2000年在韩国举办的国际名茶评比会上获金奖;2001年,在日本举办的国际名茶评比会获得了“日本大赏”。连续三次被认定为浙江名牌。“开化龙顶”商标连续三次被评为浙江省著名商标。
在2004年浙江省十大名茶评选中以总分第一入选“浙江省十大名茶”。建国后,在大力挖掘传统名茶的号召下,1959年4月,县农商部门的茶叶科技人员登上海拔1193米高的大龙山顶,此山顶部有口水潭,称“龙潭”,常年流水不断,久旱不竭。沿潭周围山溪两旁,土质松软肥沃,沙质壤土,溪涧温差大,晴时早晚遍地雾,阴雨成天满山云,茶树沉浸在云蒸霞蔚之中,满山香茶熏染,清香似兰。在其间的茶园里采制了干茶1.3斤,命名为“龙顶”。
经过近40余年的发展,茶产业已壮大成为该县农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
首先,名茶采制技术日臻成熟,并得到全面推广,向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全县26个乡镇449个行政村基本上都有茶园,据1995年茶园面积普查,全县有茶园101587亩,其中有骨干茶园60799亩。
其次,产量突飞猛进。1979年恢复试制后,直到1981年正式投产,并提供商品茶38.45公斤。1985年产量增加到3.48吨,1992年产量24.4吨,1995年产量59吨,1997年产量是180.95吨,到2001年达到603吨,2002年产量达到763吨,2003年产量830吨。2004年产量1025吨,实现茶业总产值2.74亿元。茶叶产业增加值约占农业国内生产总值的1/5。
再次,市场进一步拓展。开化龙顶茶目前已完全告别了过去“提篮小卖”的历史,在全国31个省(市)120多个大中城市建立了430家销售“窗口”,从1998年起批量出口欧盟,并在欧盟建立了12家连锁店。
开化县先后被列为浙江省名茶重点县、机制名优茶工程示范县、有机茶工程开发试点县,2000年被国家命名为“中国龙顶名茶之乡”。
从1997年开始,县委、县政府将名茶产业作为“生态立县”战略的主导产业来抓,提出了实施“开化龙顶”名茶名牌战略。于1997年底成立了开化龙顶名茶协会,专门负责品牌、商标、质量和包装物的管理。自协会成立以来,全面实现了品牌、商标、质量和包装物的“四统一”管理。为统一商标管理,协会在多方协调的基础上,将原有的12个企业商标统一为“开化龙顶”牌开化龙顶茶。为统一质量管理,由浙江省农业厅提起,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全面实施了国内第一个名茶系列省级地方标准——— 《浙江省开化龙顶茶系列标准》,对苗木、栽培技术、鲜叶与加工技术和商品茶都作了系统规范。
目前全县名茶基本实现了标准化生产,标准化率达99%,2002年又组织力量修订,如今该标准已与国际接轨。为统一包装物管理,制定了《开化龙顶茶商标包装物管理办法》,采取包装物预订制、编码制、跟踪制等措施加强包装物的管理。从2004年起推广使用了原产地域标志。
目前,开化县已被列入全国无公害茶叶基地示范县。开化龙顶茶已被认证为全国无公害食品,每年都呈供不应求、质高价扬之势。
1、西湖龙井——产自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龙井村周围群山。西湖龙井属绿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具有1200多年历史。清乾隆游览杭州西湖时,盛赞西湖龙井茶,把狮峰山下胡公庙前的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西湖龙井按外形和内质的优次分作1~8级。
2、安吉白茶——产自浙江省安吉县。安吉白茶外形挺直略扁,形如兰蕙;色泽翠绿,白毫显露;叶芽如金镶碧鞘,内裹银箭,十分可人。冲泡后,清香高扬且持久。滋味鲜爽,饮毕,唇齿留香,回味甘而生津。叶底嫩绿明亮,芽叶朵朵可辨。
3、开化龙顶茶——产自浙江开化县齐溪乡白云山。开化龙顶茶采于清明、谷雨间,选取长势旺盛健壮枝梢上的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为原料。开化龙顶茶炒制工艺分杀青、揉捻、初烘、理条、烘干等五道工序。开化龙顶茶为中国的名茶新秀。1985年在浙江省名茶评比中,荣获食品工业协会颁发的名茶荣誉证书,同年被评为中国全国名茶之一。
4、武阳春雨茶——产自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武阳春雨茶是1994年由武义县农业局研制开发的名茶,问世以来屡获殊荣,1999年获全国农业行业最高奖99中国国际博览会“中国名牌产品”。武义地处浙中南,境内峰峦叠翠,环境清幽,四季分明,热量充足,无霜期长,植茶条件优越,茶叶自然品质“色、香、味、形”独特,在历史上享有盛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