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昌大港水库的自古来历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11:17:39
字号:

据考古发掘,商代,都昌人的祖先即在这片土地上渔猎耕耘,休养生息。至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置县枭阳。然沧海桑田,随古彭蠡泽南移,千里沃野渐成万顷碧波,古县枭阳遂废于南朝宋武帝永初二年(421年)。唐武德五年(622年),复置县都昌,于是,“沉枭阳,浮都昌”的故事相传至今。

都昌大港水库的自古来历

都昌素称鱼米之乡,占县域近一半的浩瀚水域,水产资源丰富,仅鱼类达12目25科118个品种,尤为盛产鲤、鲫、鳊、鳜、鲢,特产有银鱼、青虾、珍珠、河蟹。都昌地处中亚热带北部,光照充足,雨量丰沛,四季分明,气候宜人,造就了水稻、棉花、油菜、红薯、大蒜、药材等经济作物生长的天然环境。全县植被丰富。境西北滨湖沙山产蔓荆子,为散风热、清头目之良药,质优名冠全国,以致中医处方常以“都荆子”作蔓荆别称。地下资源也很雄厚,享誉长江南北之都昌硅砂,蓄量达400亿吨,水涤风磨,天然造化,为精密铸造上乘型砂,被国家定为江南型砂基地。其它矿产,如钨、钼、钒、石煤、瓷土、石英及各色花岗石,蓄量之硕,均令智者留恋。

晋陶侃,虽居长沙公高位,仍清廉俭仆,珍时惜物,留下“竹头木屑”典故百世流芳;北宋刘琦,驰骋中原,辱死不南,曾为宋学者以抗金十将之首载入青史;南宋末左丞相江万里,舍生取义,捐躯报国,与其弟子文天祥同令国人崇仰,所语“君子只知有是非,不知有利害”,更成为后世做人警句;元初杜可用,不畏统治者残暴,揭竿而起,成为中国元代第一位农民起义领袖;同代陈皓,则以“前圣继天立极之道,莫大于礼;后圣垂世立教之书,莫先于礼”,弘扬宋理学家、县人黄灏,冯去非等研究成果,皓首释经,闭户课徒,著《礼记集说》,垂名于中国教育家之林。都昌人在对景德镇瓷业的开发上,筚路蓝缕,从水的世界走向火的王国,至清代,即已形成景德镇“十里长街半窑户,迎来随路唤都昌”。他们带去鄱阳湖的全部灵气和活力,把拙雅古朴的陶瓷器具,变成了精美绝伦的艺术。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工农运动如火如荼,参加农民协会者达10万之众,居全省首,并最早在江西提出武装民众主张;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开始后,都昌人不畏白色恐怖的腥风血雨,前赴后继地投入到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为创建红10军和赣东北(闽浙赣)苏维埃政权,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红军主力北上后,又以绵绵武山为依托,坚持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并成为江西保存革命武装最多的县份之一。建国后,都昌人历五十载披荆斩棘,兴水利,修公路,搞绿化,架电网,建城镇。

都昌县共有土壤面积1909181.4亩。可分为7个土类,13个亚类,47个土属,119个土种。①红壤。面积981862.57亩,其中自然土壤面积为770549.75亩,耕作土壤为211312.82亩,(含宅基地、田塍、道路等);②黄棕壤。面积共87220.84亩,一般土层深厚,质地粘重,呈中性和微酸性反应,抗旱力较强。③紫色土。面积共15531.43亩,其中自然土壤6014.93亩,耕作土壤9526.5亩。该土类除紫砂岩酸性紫色土,土层浅、养分缺乏外,适宜旱作或营林。④棕色石灰土。面积仅280亩,成土母质为碳酸盐类风化物。土层较厚,质地较粘,矿物养分丰富,适宜林木生长。⑤草甸木。面积28177.08亩,成土母质为河湖沉积物。腐植积聚较多,草本植物生长繁茂,是全县重要的有肥料湖草的来源地。⑥风沙土面积45800.09亩,风沙土松而不粘,水分存贮难,有机质、氮磷缺乏,植物难以生长。⑦水稻土。总面积750309.6亩,全县各乡均有分布,该土90%以上的养 分丰富,土层深厚,水耕熟化程度高,排灌条件好,是县内主要高产土壤。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783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