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全国大米产量1702000000000斤亩数是17.02亿亩。九十年代初水稻亩产在八百斤左右。袁隆平九十年代开始研制杂优水稻成功,使水稻亩产量达1300斤1亩。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早在六七千年前,长江中下游的河姆渡氏族就开始种植。两宋时期从越南引进了占城稻,既抗旱又高产。得到了迅速推广,从宋朝起,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成为中国人的主粮。
大米的营养价值
大米中含碳水化合物75%左右,蛋白质7%-8%,脂肪1.3%至1. 8%,并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等。大米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淀粉,所含的蛋白质主要是米谷蛋白,其次是米胶蛋白和球蛋白,其蛋白质的生物价和氨基酸的构成比例都比小麦、大麦、小米、玉米等禾谷类作物高。
大米蛋白质中赖氨酸和苏氨酸的含量较少,所以不是一种完全蛋白质,其营养价值比不上动物蛋白质。但在午餐和晚餐时食用大米,较面食而言更有利于人们减肥。在我国南方地区人们一般食用大米作为主食,而在北方就有很大的不同。
脂肪含量约百分之1.3至百分之1.8,其脂肪中所含的亚油酸含量较高,一般占全部脂肪的百分之34,比菜籽油和茶油分别多2至5倍。
以甬优12单季晚稻为例,每平方米土地能收获大约2.49斤大米。
甬优12单季晚稻测定实收亩产达1106.39公斤。按照比较保守的75%的出米率算,可以得到1660斤大米。
一亩等于六十平方丈,大约666.667平方米,所以1660/666.667约等于2.49斤水稻。
一般一斤米可以煮5碗米饭。
决定水稻亩产的因素
水稻产量由单位面积穗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组成。
水稻产量(吨/公顷)=穗数/米2×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克)×10-5
水稻产量(吨/公顷)=总粒数/米2×结实率(%)×千粒重(克)×10-5
水稻产量随产量构成因子的增加而增加,产量构成因素中以单位面积总粒数与产量的相关性关系最密切,贡献最大。
单位面积总粒数由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总粒数组成,单位面积穗数是由移栽密度、单株分蘖数和分蘖成穗率三者组成。
单位面积穗数和千粒重在低产低肥条件下与产量有密切关系,在高产高肥条件下当穗数达到一定范围后与产量关系较小。穗粒数与穗粒重之间具有补偿作用。千粒重比较稳定。
以上内容参考:中国农业信息网(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主办)-水稻产量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以上内容参考:凤凰网-又一水稻亩产纪录刷新 带你看“浙”里的“好味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