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 苏湖
新化 苏湖
苏湖位于琅塘镇杨木洲新开发区,与安化县坪口镇一街相通。湘黔铁路和新化公路干线都在附近设有车站,资水设有航运码头,水陆交通方便。
境内资水绕东而北,碧波万顷,水势汪洋。主要支流苏溪,流经杨木洲境内9公里,两岸为河谷平丘。柘溪水库蓄水,资水上涨,回水西上进苏溪河,沿岸沦为库区。水淹河谷平丘,水割岗地山峦,形成库叉交错、岛屿耸峙的水乡泽国。经修堤隔开资水,绿化、美化湖中群岛,佐以旅游、娱乐、服务设施,是为开发中的苏湖旅游区。
苏湖景区以山水组合见胜。湖中群山抱水,碧水环练青山,近万亩水面与百十座山峦相映成趣。两岸消落地绿草如茵,牛羊遍野。近岸山峦起伏,植被叠翠,绿野渔村,山光倒映。远处山色朦胧,青峰如黛。野渡小舟横,水上任西东,是泛舟戏水观光的好去处。
古代苏溪又名苏溪洲。注入止有一条两华里多长的沿河街道和资水码头。明洪武六年(1411),曾在这里设有巡检司官边巡辑,是为苏溪关。明世宗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又在此设巡检司,建茶税官厅,额定岁收茶税银3000两。新化产茶历史悠久,唐朝杨晔《膳夫经手录》中记载:“渠江菁片苦梗”、“唯江襄阳数十里皆食之”。五代(935年前后),毛文锡《茶谱》载:“潭、邵之间有渠江,中有茶”、“其色如铁而芳香异常”。明代在此设花税官厅,并额定岁收茶税银3000两,推算此时新化茶叶产量,至少在万担以上。杨木洲历为新化主产茶区,苏溪又处于新化和安化两县交界处,是茶叶出口的主要码头,因此选择在这里设茶官厅,统收茶税。据《万历·新化县志》载,当时茶税官厅“门堂寝室厢房俱务,自后委官莅焉,即今之苏溪关”。
昔苏溪有市,有圆通庵,有天台山寺。邑人陈能玖《游圆通庵诗》云:“淝回路转见招提,一树垂杨废苑西。梵语不闻春寂寂,流莺飞入佛堂啼。”惜古庵已毁。天台山寺建于北宋新化建县时,几经沧桑,仍耸立于苏湖之中。
清嘉庆道光年间,苏溪人邓晋雾(字正笏,号遁溪山人)建有遁溪居,有《书遁溪居壁诗》:“衔杯笑问门前客,拥絮惭看膝下儿。何似遁溪溪上月,窥窗入室觅相知。”又:“芹惟水草争先绿,芍是仙花殿后红。惟有庭前两株柏,等闲吹不到东风。”苏遁溪在当地颇有名气。当年陶澍私访南京,路过苏溪关时,曾下马参谒,尊称老前辈。邑人邓显鹤也曾游过苏溪,并写有《将至苏溪寄呈家遁溪丈诗》:“黄叶落满空山里,昏鸦乱噪秋林巅。客行半岭寻宿店,僧立斜阳呼渡船。背水朦朦见古刹,隔溪袅袅生炊烟。明朝便拜德公榻,一话五载云山缘。”说明当时苏溪风光已为世人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