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本田栽培的几项技术措施]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09:05:01
字号:

在本田栽培中要抓住四个关键环节实现五个优化,即在整地、施肥、灌水、用药四个关键技术环节中采取优化技术措施,达到技术操作的最合理性,从而达到优化品质、增加产量、提高效益的目的。

[水稻本田栽培的几项技术措施]

1、优化整地

水稻是连作生产的作物,稻田土壤中一些氧分消耗比较严重,做到优化整地,培肥地力,为高产水稻提供氧分适宜并且协调的土壤意义非常重大。

1.1 整地与培肥。整地前要清理和维修好灌排水渠,保证畅通,修建方条田,实行单排单灌,池子面积以700―1000m?2为宜。结合整地实施秸秆还田或施用有机肥料,培肥地力,3年轮施一次有机肥,保持土壤有机质含量在2~4%,全氮量为0.13~0.23%,全磷及全钾量分别为0.1%和1.5%以上。

1.2 耕翻与旋耕。提倡秋翻,可将水稻根茬、病菌和草籽等翻入深层,对疏松土层、增加土壤孔细度、改善其状况、促进土壤熟化、解除有毒物质、消灭杂草和防治病虫害等都起重要作用。

2、优化施肥

优化施肥的重要标志是,不仅要实现水稻高产条件下各种养分的供需平衡,还要保证稻田土壤养分的收支平衡,这样才能保证水稻持续高产,这一点非常重要。为此应做到有机与无机相结合、氮磷钾肥相结合、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相结合。

2.1 施肥量。每公顷施农肥30~45t.3年轮施一?次。施化肥总量:纯氮100~120kg,一氧化二磷60~70kg,氧化钾30~45kg,氮、磷、钾比例为1:0.5:0.3。

2.2 底肥。有机肥于翻前施人。化肥用氮肥总量的40%,钾肥的50%,磷肥100%做底肥。翻后旱耙前施人。

2.3 插秧。施足底肥经过旱整地与水整地,整平耙细,达到田面高低不差寸,寸水不露泥,即可插秧。

a,插秧时期:秧苗6.0~6.5叶期,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3℃时开始插秧,插秧期为5月20日~25日。L,插秧规格:一般采用(30―40cm)×(16.7~20cm),每平方米保苗12.5~20穴,每穴2―3株基本苗。c.插秧质量:插秧做到行直、穴匀,插秧深度2cm。

2.4 蘖肥。返青后立即追蘖肥,施肥量为氮肥总量的15―20%。6月中、下旬秧苗脱肥地块,追调节肥,即氮肥总量的5―10%。

2.5 穗肥。倒2叶展开时,追施氮肥总量的20%和剩余的50%钾肥,在7月20日前追完,水稻长势过旺或遇到低温、多雨寡照或发生病害时,只施钾肥。

2.6 粒肥。齐穗期追施氮肥总量的15%。容易发生贪青晚熟地块不施氮肥。

3、优化灌溉

是根据水稻不同时期的需水特点,在保证水稻正常生长发育的前提下,实施节水灌溉。水稻一生中有两个抗旱最强时期及两个水分敏感时期,水稻3叶前的育苗期和有效分蘖终止期是2个抗旱最强时期,幼穗分化期和减数分裂期是2个水分敏感时期。为此在本田灌溉上针对三个特殊时期根据水稻需水特点应采取如下节水技术。

3.1 护苗水。插秧后返青前灌苗高2/3的水。

3.2 分蘖水。有效分蘖期灌3cm浅稳水,增温促蘖。并实行整个生育期浅水。

3.3 晒田。有效分蘖终止期前3―5d排水晒田。晒田达到池面有裂缝,地面见白根,叶挺色淡,晒5~7d,晒后恢复正常水层。

3.4 护胎水。孕穗至抽穗前,尤其是幼穗分化期和减数分裂期加深水层至4―6cm,活水灌溉。水稻减数分裂期如遇17℃以下低温,灌15cm以上的深水护胎,冷害过后立即恢复原水位。

3.5 扬花灌浆水。抽穗扬花期,灌5―7cm活水,灌浆到蜡熟期间歇灌水,干干湿湿,前期以湿为主,后期以干为主。

3.6 黄熟初期开始排水,约在9月上旬,洼地适当提早排水,漏水地适当晚排,

4、优化用药

优化用药是在;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的前提下,针对病虫草等有害生物的发生特点、药剂的理化特性、土质和栽培水平以及水稻的不同生育时期而进行施药。

4.1 本田除草。水稻本田防治稗草宜选用禾大壮、二氯喹啉酸、莎稗磷、苯噻草胺,防治阔叶杂草宜选用吡嘧磺隆、苄嘧磺隆,防治莎草科杂草宜选用灭草松、莎阔丹等安全性好的药剂进行适时适量用药;

施药时要做到“一平”、“二匀”、“三准”、“四看”、“五不施”。“一平”指土地要平。“二匀”指拌药匀、施药匀;“三准”指面积准、药量准、时期准;“四看”指看药灵活施、看草对症施、看稻安全施、看地选择施;“五不施”指有露水不施、药土过干过湿不施、水深不施、风雨天不施、渗漏地块不用毒土法施。

4.2 防治稻瘟病。防治稻瘟病应以预防为主,坚持水稻始穗、齐穗期两次用药。

a.叶瘟:预防:避免过量施用氮肥。对未发病或叶瘟发生较轻地块,可用咪鲜胺、三环唑类药剂进行田间喷雾,早期预防。治疗:对于叶瘟发生初期地块,当出现发病中心病株时.使用咪鲜胺类药剂喷雾。b.穗颈瘟:预防:在水稻始穗期(7月下旬至7月底)、齐穗期(8月5日至10日)各喷施1次咪鲜胺、高含量的三环唑类药剂。治疗:对发生穗颈瘟的地块,应选用咪鲜胺类药剂进行田间喷雾。

5、收获

5.1 收获时期。优质品种,单独收获;完熟期收获,当90%稻粒达到完熟时收获。

5.2 收获质量。割茬不高于2cm,稻捆直径25~30cm。立码晾晒,收获损失率不大于2%。

三系法杂交水稻原理:

1、水稻三系育种主要是利用核质互作雄性不育性。核基因R是可育,r为不育;细胞质基因N为可育,S为不育;当核基因和胞质基因同时为隐性时,就会导致雄性不育。因此不育系(A)基因型为S(rr);恢复系(R)的基因型为N(RR)或S(RR);保持系(B)是不育系的同核异质体,基因型为N(rr)。

2、制种时,保持系和恢复系可以自交繁殖,不育系主要是通过保持系授粉进行繁殖,恢复系给不育系授粉后就可以得到F1代水稻,也就是杂交水稻。

3、如果想要利用水稻的杂种优势,就一定要做到三系配套,不育系能为大量生产杂交种子提供可能性,可以借助保持系来繁殖不育系,让恢复系为不育系授粉生产雄性恢复系且具有优势的杂交种。

三系法杂交水稻是袁隆平先生发明的:

1、雄性不育系

雄性不育系是一种雄性退化(花粉退化)但雌蕊正常的母水稻,由于本身的花粉没有活力,没有办法进行自花授粉和结实,只能依靠外来的花粉才能受精结实,所以借助这种母水稻(雄性不育系)作为遗传工具,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即可生产大量杂交种子。

2、保持系

保持系是正常的水稻品种,但它具有一种特殊能力。用它的花粉授给不育系之后所产生的后代依然是雄性不育系,所以借助保持系就可以让不育系继续进行繁殖,如果失去保持系,不育系就会绝种。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766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