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贵州省黔西南州晴隆县
晴隆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总面积1327.3平方千米。2003年末总人口28.81万人。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有布依、苗、彝族。
县人民政府驻莲城镇,邮编:561400。代码:522324。区号:0859。拼音:Qinglong Xian。
晴隆县辖8个镇、5个乡、1个民族乡:莲城镇、沙子镇、碧痕镇、大厂镇、鸡场镇、花贡镇、中营镇、光照镇、长流乡、大田乡、马场乡、紫马乡、安谷乡、三宝彝族乡。
自然条件
睛隆县属高源峡谷区,最高点为县境西南隅与普安县交界处大厂镇的五月朝天以北约1公里处,海拔2025米,最低点麻沙河与北盘江汇合处,海拔543米,海拔高差达1482米。因受北盘江及其支流的强烈切割,切深长达500——700米,属深切割岩溶侵蚀山区。因此,全县地形起伏大,具有“山高坡陡谷深”的特点,地貌类型有低山、低中山、中山和高中山。石山地区岩溶发育强烈,伏流、地下河床、溶洞、落水洞、竖林、岩溶干沟等极为普遍。
地表干早缺水,地形复杂,分布错综。一是山高坡陡谷深的地形与地处低纬度,高海拔山区,立体气候明显,具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特征。二是独特的立体气候和多样化的土壤类型,形成了丰富的植物资源,其中茶叶、脐橙、意仁米、中药材久负盛名,有利于立体农业开发。三是特殊的大地构造部位和地质构造。形成丰富的矿产资源,不仅种类多,而且组合态势好,主要有金、锑、铅锌等金属矿产资源和煤、萤石、贵翠、大理石、石灰石、方解石、瓷土等非金属矿产资源。四是北盘江及其在县境内的支流蕴藏巨大的水能资源。
生态资源
(1)农作物品种资源
睛隆县农作物种多,品种丰富。
粮食作物以玉米、水稻为主,小麦次之。全县现有水稻品种91个,玉米品种20个睛隆五穗白质优、高产、亲和力强,省内外闻名,小麦品种12个,大麦品种5个,意仁品种3个。此外还有荞麦、高梁、谷子(粟)、稗、釉米等。经济作物:现有油菜品种6个,烟草品种15个,花生品种4个,大豆品种17个,甘蔗品种3个,茶树品种20个。此外还有棉花、大麻、芝麻、油茶等品种资源。
蔬菜品种资源:全县有蔬菜11类123个品种。
(2)果树品种资源
睛隆县水果种类繁多,计有柑桔、桃、梨、李、苹果、花红、杏、杨梅、葡萄、樱桃、枣、拐枣、枇杷、柿、芭蕉、核桃、板栗等种类,以柑桔类为大宗,桃、梨、李次之。
(3)林业资源
全县林木树种(含竹类)有52科116种,森林覆盖率为5.02%现有森林蓄积210755立方米,其中,用材林蓄积155299立万米,疏林蓄积20800立方米,散生蓄积16699立方米,以村寨为主的四旁树蓄积17949立方米。
(4)野生植物资源
睛隆县野生植物种类繁多,较大宗的有,龙须草、刺梨、构皮、木油、脂蜡等。野生药物资源主要有倒提壶、黄精、天冬、续断、百部、白茂、独角莲、杜仲苦撩子、龙胆草、马尾莲、天花粉、金银花、菌灵芝、吴化子等。野生食用菌类主要有:木耳、香菇、竹荪等。
(5)牧草资源:
睛隆县主要天然牧草有29科139属207种,有成片(300亩以上)宜牧草山172960亩,可利用率为90%,产鲜草8.86万吨,可饲养8855头标准牛。
(6)动物资源:
睛隆县境内现存畜禽28个品种,主要有:中云红毛猪(黔中关岭猪型)、宝花猪、盘江黄牛(关岭牛)、本地木牛、本地马、本地鸡等。
矿产资源
晴隆县复杂的地质地貌,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品种多,矿藏相对集中,是睛隆县的一大优势。
金属矿产
I、锑矿:主要分布在睛隆县沿沙子岭至兴仁公路两侧10公里左右范围内。仅大厂矿点地质储量为10.45万吨,占全省1984年保有量的40%,矿石平均含锑品位为3%以上。
II、铅锌矿:分布在花贡、纳屯、河塘、清山等地。位于花贡镇的丁头山矿点,铅锌金属储量为12.3万吨。其中,铅储量为5万吨,锌储量为7.3万吨。矿石品位:铅0.91一5.93%,平均品位为2.76%,锌1.61一3.68%,平均品位为2.7%。
铜矿:睛隆县分布在碧痕镇的固路、铜厂沟、白洞、大寨等地。固路矿点铜品位在0.04一0.40%之间,个别品位达 1.33%; 铜厂沟矿点品位--般在0.3一0.6%。
IV、金矿:大厂镇、紫马乡、安谷乡、沙子镇四乡(镇)发现金矿,大厂矿点含金0.19一5克/吨;沙子矿点个别样品含金3.928克/吨。睛隆县金矿含金普遍,但不富集成矿体,目前难以开采。
V、铁矿:主要分布在学官、砂戈、篙口等地。矿石G级储量1139.6万吨,C级储量62.7万吨。捧碧铁矿床分三层,第一层含铁品位32.68%,第二层含铁品位35.56%,第三层含铁品位37.68%,铁矿石中含磷0.28一0.58%、硫0.16一0.46%、二气化矽20.5一51.53%。
VI、硫铁矿:主要分布在大厂镇、砂戈、安谷、地久、箐口乡等地。
非金属矿
I、煤:全县煤系地层占总面积的20.45,煤炭资源十分丰富。全县大部份乡(镇)均有煤炭资源,尤其中营、新民、大田、砂戈、地久、学宫等地储量较大。
II、大埋石:分布广,储量超过15亿立万米。
III、萤石(氟石):主要分布在大厂镇后坡、箐口、碧痕、沙子、花贡等地。后坡大型莹石矿床,储量D级表内152万吨,表外102万吨;碧痕莹石矿床,属中级矿床,储量为25万吨。
IV、贵翠:全称贵州翡翠,与锑矿共生。分布在大厂、篙口、紫马、地久等地。
V、石灰石:分布范围厂,质纯量大。各种组合成份均达到规定的工业指标,可以作水泥原料,玻璃配料,冶金辅料。
除上述矿产外,晴隆县还有硅石、水晶砂、银、锡、朱砂、雄黄、铝土、瓷土、石棉、石膏、硝、重晶石、冰州石及稀有散元素:硒、锗、钦、嫁、钡、钦、镍等矿产。
水利资源
睛隆县地属珠江流域,除4个多平方公里属南盘江水系外,其余地区均属北盘江水系,县境内有流域面积在2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5条(包括界河、不包括北盘江),其中:一级支流3条,二级支流8条,三级支流4条,共计河长230.3公里。流域面积为856.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64.6%。县境内主要河流有西泌河、大桥河、麻布河三条。全县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380毫米,总集水面积1325平万公里,境内河流、溪沟较多,是省内降水较多的地区。
睛隆县岩溶十分发育,地下水资源较丰富。全县的泉水露头地点63处,其中最枯流量大于5条/秒的34处,小于5升/秒的29处。
境内河流比降大,雨量充沛,全县水利埋论蓄量为7.7122万干瓦,可开发利用约有3.4干瓦(不含北盘江)。全县初步规划电站10座,装机18460干瓦,年发电量3892万度。全县水能资源埋论蓄藏丰富,但开发利用率极低。
历史沿革
睛隆县之设置,自明代初期起方有记载,至今有600多年的历史。
明代: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始在县地设属洒署,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改卫名为安南卫。清代:清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改安南卫辖前、后、左、中、右五所地为6里10甲。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五月,裁卫建县为地方行政机构。
民国时期:民国初,县衙改称县公署,改职宫称谓为知事。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国民政府实施宪政,以县为自治单位,定县政权机关为政府。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国民政府改安南县名为睛隆。
中华人民共和国:晴隆县于1949年12月19日和平解放,由于当时形势之需要,12月15日特建立过渡性的临时机构——晴隆县人民解放委员会,维持地方日常工作。1950年4月2日,组成睛隆县人民政府,撤销睛隆县人民解放委员会,隶属兴仁专署。
1952年12月4日,中共贵州省委因兴仁专署迁驻兴义,更名为兴义专署,县人民政府隶属兴义专署;同月,根据省人民委员会通知,将睛降县人民政府改称"睛隆县人民委员会"。
1956年兴义专区建制奉命撒销,晴隆县人民委员会改隶安顺专署。 1958年12月29日,国务院(58)汉字92号文件通知,撤销睛隆县并入普安县,县人民委员会同时并入普安县人民委员会,称"普安县人民委员会"。
1961年8月18日国务院秘书厅秘字55号文件通知,恢复睛隆县治,恢复县人民委员会。 1965年7月,国务院批准恢复兴义地区,睛隆县人民委员会属兴义专署领导。1982年兴义地区改为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2000年,晴隆县辖7个镇、6个乡、1个民族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258031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莲城镇 32123 沙子镇 19728 碧痕镇 15439 大厂镇 22338 鸡场镇 24290 花贡镇 18177 中营镇 17921 长流乡38986大田乡 11538 马场乡 19777 凉水营乡 23642 紫马乡 13467 安谷乡 16855 三宝彝族乡 4030。
2003年,晴隆县辖8个镇、6个乡(其中1个彝族民族乡),185个村委会、10个居委会。年末总人口28.81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5.23万人,占总人口的56%,非农业人口2.41万人。
2021年4月,晴隆县上榜2021中国特色美食百佳县市榜第94名。
2021年1月,《小康》杂志社推出2021中国春季休闲百佳县市榜单,晴隆县位列第26位。
2021年1月,2020年乡村振兴传播影响力县区排名发布,晴隆县位列第50名。
2020年7月,商务部公布2020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晴隆县入选。
2019年3月,晴隆县上榜2018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18年9月,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出炉,晴隆县在列。
2018年黔西南州六月六放假安排
黔西南州2017年部分节假日放假时间通知 各县、市人民政府,义龙新区管委会,州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17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国办发电〔2016〕17号)安排以及《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自治条例》规定,现将2017年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和州庆、“六月六”“八月八”放假调休日期的具体安排通知如下:
元旦:1月1日放假,1月2日(星期一)补休。
春节:1月27日至2月2日放假调休,共7天。1月22日(星期日)、2月4日(星期六)上班。
清明节:4月2日至4日放假调休,共3天。4月1日(星期六)上班。
劳动节:5月1日放假,与周末连休。
州庆:4月28日(星期五)放假,5月2日(星期二)放假。
端午节:5月28日至30日放假调休,共3天。5月27日(星期六)上班。
“六月六”:7月28日(星期五,农历六月初六)放假。
“八月八”:9月27日(星期三,农历八月初八)放假。
中秋节、国庆节:10月1日至8日放假调休,共8天。9月30日(星期六)上班。
各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要妥善安排好值班和安全、保卫等工作,保障通讯工具畅通,做到工作衔接不断档,遇有重大突发事件发生,要按规定及时报告并妥善处置,确保人民群众祥和平安度过节日假期。
黔西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12月29日
布依族六月六的简介
六月六,是布依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六月六”正值秋收前的农闲季节,人们借此机会游乐社交,也祭神祭祖;还在白纸马、三角旗上染上猪血、鸡血,插于田中、地头,以求消灾,祈祷五谷丰登。户主寨老则聚集到村社庙前,举行隆重的祭神活动,以保庄稼不受损害,全寨人畜平安。还利用这个机会,商量制订乡规民约。
六月六这一天村村寨寨杀猪、杀鸡、祭神、祭祖。青年男女穿着盛装,相邀相约成群结队,赶六月坡,六月桥,唱歌娱乐,以歌会友,以歌传情,非常热闹;小孩子就跟着父母要点钱去赶场,买点好玩、好吃的东西。
布依族六月六的来源
传说在人类早期,布依族始祖“盘古”会种水稻。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海龙王的女儿,互相爱慕而结为夫妻,一年后生了个儿子,名叫新模。若干年后盘古六月初六去世,为了纪念他发明的水稻种植技术,确保五谷丰登,每年农历六月初六大家杀猪宰羊供奉盘古,世代相传形成了民族节日。节日来临,各村寨都要杀鸡宰猪,用白纸做成三角形小旗,沾上鸡血或猪血插在庄稼池里传说这样做蝗虫就不会来吃。
布依族六月六传说
“六月六”节已有悠久的历史。据清乾隆年晨李节昌纂的《南龙志·地理志》记载:“六月六栽秧已毕,其宰分食如三月然,呼为六月六。汉语曰过六月六也。其用意无非禳灾祈祷, 预祝五谷丰盈……”。其起源,各地传说不同。
其中有一个说法是,在远古的.洪荒年代,布依族的先人“盘古”,在劳动中积累了栽培水稻的经验,年年丰收,后来他与龙王的女儿结婚,生了一个儿子,取名新横。一次儿子冒犯了母亲,龙女一气之下,返回龙宫,再不回来。“盘古”没有办法,只好再娶,一年的六月六日盘古死去,新横从此遭到继母虐待,几乎被害。他忍无可忍,便上天控告继母,并发誓要毁掉她栽培的水稻秧苗,继母知道后,万分后悔,终于与新横和好,并于每年六月六日,盘古逝世这天,杀猪宰鸭,做粑粑、供祭盘古,布依族 人民因此每年农在六月六日都举行祭盘古,供祖先的活动,以示子孙延续、五谷丰收,年复一年,就形成了这个民族节日。
还有一种说法是,从前有个叫抵师的布依族后生,聪明能干,开朗乐观,而且有动人的歌喉。他常在农活之隙,引吭高歌,他的歌声和人品感动了玉帝的一个女儿,她下到人间与抵师结为百年之好,夫妻百般恩爱。谁知好景不长。不久,仙女下凡的事让玉帝知道,他不允许自己的女儿与凡人婚配,就派天神下凡拆散了这一对恩爱夫妻。离别时,仙女含泪送给抵师一只宝葫芦,告诉他,每年的六月初六她将在南天门与他遥见一面。抵师遵嘱不再续娶,并于每年六月六到河边与天上的妻子相望,直到享尽天年为止。后来,布依族人民为歌颂他们坚贞的爱情和表达对仙女赠送宝葫芦的谢意,每年六月初六这一天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
节日里,家家户户采购节日用品,包煮各式各色粽子。男女青年谈情说爱,选择意中人。据说这天选中对象的人将会很幸福,因为他(她)将得到抵师和仙女的保佑。
在贵州安龙一带,这一节日则是有纪念人民反抗斗争胜利的意义。相传,清同治九年六月初,兴义县大土豪刘三,勾结龙广大地主刘四,屠杀安龙布依族群众。人民不畏强暴,当即
布依族六月六的节日内容
布依“六月六”,布依语叫“庚香绿”。节日可在农历六月初六过,也可以于农历十六或二十六日过,其过节的依据就是看全村是否已“关秧门”(满插满栽)。祭土地神可于“六月六”当天,也可以在农历六月的第一个寅日过。布依“三月三”基调是肃静沉稳;“六月六”则是浓烈奔放,这可能与布依“过年心思虑,过‘六月六’心开怀”的谚语有关。因为过年就意味着新一年劳作、耕耘即将开始,而“六月六”则是丰收在望、前景广阔,是值得大欢大庆的日子。
“六月六”到来之前,当班人员须一家一户去收款,积资买猪或牛用于祭土地神。祭祀当天,当班人员先把猪或牛宰杀打理好,寨老及本寨辈份高、年龄大且有一定威望的7位男性村民身穿灰色土布长衫,头缠花格帕子,洗净双手,有序地给土地庙扫灰尘、念咒语、上香、摆碟、酌酒、上猪头等供品。寨老念颂词,7位老人列队站两边,全村各家男主人有序上香、化冥纸,分批三跪九拜。此时,长号吹、唢呐奏、锣鼓敲、鞭炮鸣、人欢呼,极尽地欢呼、跳跃。然后10人一桌,席地而坐,大家可尽情地谈笑逗乐,猜拳行令,直至酒足饭饱才能散席。据说,“六月六”欢声越高,场面越浓烈,丰收就越有希望。
布依族六月六也是布依族男女青年的传统歌节,是结交异性朋友的一种形式,届时到处都是古歌、山歌、木叶、月琴声,置身其间,宛如坠入歌的海洋,欢乐的世界,其有力的证明了布依族文化是多姿多彩,内容丰富的一种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