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教育部举行?教育这十年?第九场主题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直属高校定点帮扶工作成效。
教育部于2018年出台了《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五年来,高等学校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优势,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结合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等战略实施,加快构建高校支撑乡村振兴的科技创新体系,为乡村产业发展和产业振兴提供了技术支撑、成果供给和人才支撑,筑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产业基础,以产业振兴带动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实施高校服务乡村振兴七大行动。
一是科学研究支撑行动,引领农业科技进步。行动计划实施以来,高校在农业农村领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8项、国家技术发明奖20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46项。在前沿科学技术方面,天津大学科研团队实现了生物农药品种在微生物底盘中的高效合成,从根本上解决农药原材料来源受限及资源过度消耗的问题;中国农业大学自主开发的基因编辑器CAS12ij,为我国种业振兴提供了核心关键技术支撑。在学科交叉与融合方面,南京农业大学组建了农学与合成生物学交叉学科研究团队,超前部署?细胞培养肉?前沿研究,2019年11月用动物干细胞生产研发出中国第一块肌肉干细胞培养肉,助力农业生产方式变革发展与乡村振兴科技供给。
二是技术创新攻关行动,助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高校着力解决掣肘农业农村领域技术瓶颈问题。五年间,高校围绕现代农业提质增效的重大需求,围绕关键技术、成套装备研发应用,针对破解我国农业?卡脖子?技术难题,在节水农业、循环农业、气候智慧型农业等领域科技支撑成效显著,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全面提升。例如,浙江大学喻景权院士团队在无土栽培技术原理与系统实施方式上引领技术革新,已在全国快速应用推广;同济大学采用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创新循环农业模式,建设阜南县有机废弃物消化生产生物天然气基地,总投资10.44亿,作为国家?十四五?可再生能源政策制定的样本向全国推介。
三是成果推广转化行动,培育乡村振兴产业动能。各高校建立技术转移中心、技术转移服务平台超过500个,打通转移转化通道,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据不完全统计,五年间,共转移转化先进适用农业技术成果超1.8万项,创造经济效益710亿元以上,极大推动了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进程。例如,在主粮方面,吉林大学的抗盐碱水稻?吉大6号吉大7号吉大158号?推广面积800余万亩,增产4亿公斤,为农民创收12亿元。在经济作物方面,华中农业大学在长江流域湖北油菜主产区推广优质油菜累计1.5亿亩,在西北、东北地区推广麦后复种饲料油菜150万亩,仅饲料一项,为农民增收4.5亿元;东北农业大学东农系列大豆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3000万亩,占黑龙江省大豆面积的1/10,创经济效益20多亿元,为农民新增效益3亿元。在蔬菜方面,厦门大学新型胡萝卜试种成功,亩产1.3万余斤,每亩可增收4000余元,且种植成本大幅降低,每亩仅需800元,比进口种子价格降低73%。在家畜方面,广西大学科研团队指导全区453家牛羊规模企业通过生态养殖认证,指导和帮扶全区54个贫困县开展牛品种改良工作,品种改良母牛69.69万头,产杂交牛48.82万头,为群众增收19.53亿元。
四是人才培养提质行动,夯实乡村振兴发展基础。各高校创新学科专业设置,培育涉农高质量人才;依托 ?科技特派员?、?博士服务团?等项目,累计派出师生超17万人次,深入乡村振兴一线,持续开展调研交流、社会服务等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结合、?请过来与送过去?多种方式深化科教结合、产教融合,据不完全统计,共培训农业技术人员及基层干部165万余人次 。如清华大学围绕乡村设计、产业、文化、环境等诸多领域开展讲座近30期,邀请国内外知名教授、专家50余人进行分享;通过农业骨干技能培训覆盖5000多人次,通过乡村振兴云讲堂覆盖乡村干部与村民2万余人次。
五是能力建设提升行动,打造乡村振兴服务平台。五年间,各高校共建成服务乡村振兴相关领域分子设计育种前沿科学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各级各类科研平台200余个,服务乡村振兴条件能力大幅提升;成立近800个教授工作站、乡村振兴基地、科技服务点等乡村振兴对接点,深度推进校地、校企合作,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创新发展。如北京大学塞罕坝观测站立足科学前沿,通过多学科长期综合研究,以三北防护林建设中面临的?林水关系?这一重大问题为主线,形成了人工林生态效益评估、全球变化控制实验、不同造林模式的适应性监测的研究体系,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建设和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在乡村振兴的战略研究方面,近200个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乡村振兴研究院等政策研究机构,开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研究,总结乡村振兴模式,为国家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撑。
六是脱贫攻坚助力行动,打造高校特色的扶贫模式。在脱贫攻坚战中,高校围绕精准脱贫总目标主动作为,充分发挥专业、人才、技术、培训优势,联合相关中央直属单位,探索组团式帮扶的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各高校结合自身优势与当地实际,探索多种富有成效的脱贫模式与机制。如,中国农业大学李小云教授通过?小云助贫中心?的创新实践,摸索出以复合型产业为核心的深度贫困综合治理模式;张福锁教授创建了科学家与农民深度对接、科技与产业紧密结合、?输血?与?造血?有机融合的?科技小院?精准扶贫新模式。还有如河北农业大学?李保国山区开发与林果产业创新团队?、安徽农业大学?大别山综合试验站?、复旦大学?光伏农业+科技教育?融合扶贫模式等。
七是国际合作提升行动,贡献乡村振兴中国智慧。广大高校积极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围绕涉农重大问题开展高水平国际合作、强化农业科技交流,加强人才联合培养。建立了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一带一路?国际农业科技产业创新院、?一带一路?绿色科技扶贫创新联盟等国际科研合作平台100余个。积极培育国际农业科技交流与治理新机制新体系,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联合18个国家的95个科教单位成立?丝绸之路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分别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等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建立了8个农业示范园。为世界减贫提供中国方案,为中国乡村振兴引才引智。
伊塞克湖有什么古城堡遗迹?
全球之旅 我在格鲁吉亚 巴统
老七接着开车7公里带我到了城北的一个农贸市场,老七说,这里有一个老华人老叶,在这边生活了13年了,你可以跟他聊聊,他应该是更了解这个地方的。
老叶是浙江青田人,在2009年,他来到了格鲁吉亚,起初来这里的时候,就是在第比利斯火车站旁边摆地摊。
老叶说,那时候在格鲁吉亚中国人非常少,当地人很多人对中国面孔不友善。
我说,可以举个例子嘛?
“比如说叫你回中国啊,讲话的语气态度不友善,现在好多了,那时候真的整个 社会 氛围对中国人不好。”
我说,这么多年有什么变化吗?
老叶说,逐渐改善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一方面在二零一几年那会,中国那时候卖给格鲁吉亚一些坦克,军用车之类的。第二方面现在中国人越来越多,他们逐渐也看多了中国面孔,也逐渐熟悉了,以前很少见到中国人嘛,感觉脸生。
在老叶来的十几年时间,遇到一次最危险的情况是被4个人持枪抢劫,结果老叶竟然还把这些劫匪打了一顿,并且抓住了。
我说,人家手里有枪啊。
老叶说,有枪怕什么?顶多被打一枪。
我:[我想静静]…我只能说浙南人对待生活的韧性是令人叹服的。
老叶说,但是总体来说,这边的警察都非常敬业,而且非常清廉。
我还记得做吉林烧烤的阿帽也称赞格鲁吉亚警察,我当时问阿帽平时有遇到当地警察敲诈之类的吗?
阿帽说,完全没有,这里的警察很敬业的,而且完全不腐败,甚至你开车人家给你开一个罚单时,你直接给他钱,人家都觉得你在侮辱。他开了罚单让你去银行自己汇钱,他不直接收钱。
老七也说,当地警察真的算很敬业了,没有遇到过任何腐败的问题。
我说:“看来格鲁吉亚的基层清廉程度,确实是俄语区里面做的最好的了,我遇到华人在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克兰,吉尔吉斯斯坦都被警察当猪宰。”
老叶除了来这家门市售卖一些小商品之外(目前这个门市由他的儿子和儿媳在看管),老叶还承包了一块地,专门给当地中国企业种植中国蔬菜,老叶说,再干一两年就不做了,也是体力活,做不动了。
老叶的门市招了两名女服务员,工作时间是上午10点到晚上7点,一个月休息两天。
老叶说:“这两天还是今年才给的,以前一个月都是没休息的。”
一个月的工资是450拉里,折合人民币928元。
我问老叶,包吃住吗?
老叶说,都不包的,自己解决的。
我说,那这么看来,格鲁吉亚的物价真的太高了,我去餐馆吃一顿基本上是50人民币以上……
放上我昨天的午餐,一根烤爸爸,一晚碗梅干菜牛肉酸汤,口感还不错。
这个酸菜牛肉汤味道很不错,很爽口,就是中国的酸菜味,烤爸爸太咸了!
价格是36.8拉里,折合78元人民币左右。
一想到老叶的格鲁吉亚工人一个月只挣928元人民币,我一顿就吃掉人8%的月工资,我瞬间觉得格鲁吉亚物价其实总体挺高的。
伊塞克湖,位于亚洲中部,吉尔吉斯斯坦东北部的天山山脉北麓的伊塞克湖盆地。距吉国首都200多千米,为世界最大的山地湖泊之一,以其壮丽的景色和独特的科学价值而著称。湖泊在伊塞克湖盆地的底部边缘内,北为昆格山脉,南为泰尔斯凯山脉。湖泊长182千米,最宽处61千米,面积6280平方千米。水面海拔高度1600余米,湖水深达702米,容积1738立方千米。在世界高山湖泊中水深数第一、集水量第二。湖泊名字源自吉尔吉斯语,意为“热湖”,暗示这是一个在冬天不封冻的湖。
伊塞克湖中国古称图斯池、热海、清池。玄奘西天取经时曾经路过这里,并留下了世界上有关伊塞克湖的最早记载:“山行400余里至大清池。周千余里,东西长,南北狭。四面负山,众流交凑。色带青黑,味兼咸苦,洪涛浩瀚,惊波泪忽,龙龟杂处,灵怪间起。所以往来行旅,祷以祈福。水族虽多,莫敢渔捕。”值得一提的是,其中讲到,湖中有水怪,当地人以为神吊,不敢渔捕。
伊塞克湖是天山上半咸的构造陷落湖。在世界高山湖中,伊塞克湖的面积仅次于南美洲的的的喀喀湖,湖水透明度超过12米,湖水含盐量较高,不能饮用和灌溉,故又称“盐湖”。伊塞克湖湖区气候干燥,湖水碧蓝,空气清新,矿泉比比皆是;周围为天山山脉所围,南岸紧临从属天山山脉的泰尔斯山,形成伊塞克湖盆地。湖区位于大陆性气候带中部,气候温和干燥。1月平均气温-6℃,7月平均气温15℃~25℃。年降水量200毫米~300毫米,山地地区可达800毫米~1000毫米,但蒸发量大,可达820毫米。近40年来,湖面下降约2米。湖区空气新鲜,湖水清澈,阳光充足,林地葱郁。
湖盆区2.3万平方千米的平原低地,是吉尔吉斯坦的重要产粮区和畜牧区。湖内可定期通航。有雷巴奇耶港。沿岸有疗养区。以湖滨城市雷巴奇耶为中心的疗养区设有泥浴、矿泉浴等设施。湖中水底以下7米处有被淹埋的古城遗址。盆地居民多为吉尔吉斯人和俄罗斯人,也有许多乌克兰人、鞑靼人、乌兹别克人和东干人。那里有普尔热瓦尔斯克和伊塞克二大城,以及数百座村庄。大多数人口集中在普里斯库里东部。居民以务农为主,种植小麦、马铃薯、蔬菜和药用**,也饲养牲畜。湖中有船只定期往返以载运货物和乘客。除此之外还有公路、铁路和空运。
伊塞克湖盆地由第四纪的湖泊淤积构成。昆格山脉最高处达4771米,泰尔斯凯山脉最高处为5216米,其陡坡和奇峰山脊则为盆地的边界。盆地东部常年积雪。常有强劲大风吹向湖泊,在西部风速平均每小时约145千米。盆地内约有50条河,最大的杰尔加兰河和蒂普河长近97千米,都位于普里斯库里东部。楚河则沿着盆地西边奔流。
伊塞克湖岸和缓平展,东面和东南面有小湾。土壤以沙质为主。湖水呈天蓝色,可见度达20米。盆地西部是岩石重叠的荒漠,有一些盐性的半灌木植物。向东则为干草原和草地,还有一种榆树生长在栗色土壤和黑土地上。山上则有亚高山和高山草地。
湖中有20种以上的鱼。基本的商业鱼为无鳞奥斯曼鱼和一般鲤鱼等。湖东、西岸是水鸟过冬之地,过冬鸟主要有潜鸭、绿头鸭、秃头蹼鸡和水鸭等。1948年建立了伊塞克湖野生动物保护区。湖滨四周和1.6千米的湖岸区内禁止狩猎,兔子、狐狸和麝鼠均生活在灌木丛里。那里总共约有40种哺乳动物和200种鸟。
伊塞克湖,终年不结冰,风光独特,以“热湖”著称。湖中矿物含量达6%,有90多条河流汇入该湖,但无一条流出。这里有秀美的湖滨自然风光。且夏季气候凉爽宜人,是中亚著名的疗养、旅游避暑胜地。每年旅游旺季所带来的收入,成了伊塞克湖州乃至吉国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穿过蜿蜒的山路,沿湖边驱车1小时左右即可到达前苏联时期建造的著名疗养院。路上尽可目睹伊塞克湖绵延的湖岸线,视线锁定在宽阔的湖面上,能够充分感受到阳光在雪山、湖水和沙滩上变幻出的不同色彩。伊塞克湖是前苏联最清洁的湖泊,也是前苏联***的疗养胜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伊塞克湖西北岸就是托克玛克,这里古称碎叶,是中国伟大诗人李白的出生地,可以想见李白诗歌中那些雄奇秀美的名山大川,也一定有着伊塞克湖的影子
夏季的清晨,漫步湖边,清澈湛蓝的湖面一平如镜,水光照天。泛舟湖上,北岸的层层雪峰,在云雾中时隐时现,显得静谧和神奇。当风吹来的时候,湖上顿时白浪滔滔,层层浪花扑向岸边,但到了岸边沙滩,又缓缓退回湖中,湖水、沙滩以其独特的方式接触、交融。
金色的沙滩、碧绿的湖水连同仿佛矗立在湖心的巍峨雪山,伊塞克湖——这颗吉尔吉斯斯坦的耀眼明珠光彩夺目,散发着不可抗拒的迷人魅力,将人们从都市吸引到它的腹地,尽享这自然之美。
关于这个湖的来历,有各种各样的传说。很久以前,高山上有座城堡,主人是个贪婪、残暴的大汗。山脚下住着牧羊人美若天仙的女儿,许多人倾慕她的美貌前去求婚,但姑娘一直回答说:“我已有了心上人。”曾有一个英俊骑士骑着白马带她来到很高很高的地方,从手中摘下戒指戴在她手上说:“我很快会再来。只要有戒指在,你将远离任何灾难。”大汗带着贵重礼物来求婚,同样遭到了拒绝。姑娘独自上山去找心上人,不小心弄丢了戒指。她哭着往家跑,半路上被大汗劫持到城堡中。但姑娘宁死不从,纵身跃出窗外,落下悬崖。就在这时,地动山摇,大汗的城堡开始往下沉,从四周的山谷中涌出一股股洪水冲向城堡,直到山谷和城堡一起没入水底。
伊塞克湖底确实有古城堡遗迹,这越来越引起考古学家的浓厚兴趣。他们从湖底打捞出一些古代的生活用品和古钱币,经鉴定是成吉思汗时代的物品。因此,对伊寒克湖底秘密的猜想和推测越来越多,最具爆炸力的是,成吉思汗的墓地在湖底。当年这一地区是成吉思汗儿子的属地。据说,成吉思汗去世后,其后人秘密地将成吉思汗遗体和众多的财宝运到湖区,并制作了巨大的石棺,将遗体和财宝装入其中并沉入湖底。然后将其他财宝藏在伊塞克湖地区的山谷中,引泉水将它们掩藏起来。后来所有参与引水工程的人都被杀死了,藏宝的秘密至今也没有被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