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姆渡:人工饲养的猪、狗、水牛,半坡人:养猪、养狗。
河姆渡遗址中发现的榫卯,是中国现已发现的古代木构建筑中最早的榫卯。在动物遗骨中,有人工饲养的猪、狗、水牛骨骸,其中猪骨的数量最多。
人工栽培的水稻遗物,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农作物。以往的国际文献认为,印度是亚洲水稻的原产地。但印度最早的稻谷发现于中部的卢塔尔,经C14测定,它的时代为公元前1700年,比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水稻晚3000年。
半坡人,每天早晨,人们穿上用麻布缝的衣服,带上石刀、石斧、弓箭、木棒来到广场,老姥姥便分配人们干活:男的去打猎、捉鱼,女的种粮食、种菜、养猪、养狗,还要看孩子、做饭。吃饭的时候,人们又要集中到广场,不论谁弄到的食物,都要全交给老姥姥,由她公平地分配给大家,共同享受劳动成果。
河姆渡文化
中国长江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在浙江省余姚县的河姆渡遗址首先发现,故于1976年命名。主要分布在杭州湾南岸的宁(波)绍(兴)平原,并越海东达舟山岛。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年代约为公元前5000~前3300年。
河姆渡文化的发现与确立,扩大了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的领域,说明在长江流域同样存在着灿烂和古老的新石器文化。
该文化唯一经过较大规模发掘的是河姆渡遗址,在1973~1974年和1977~1978年,由浙江省文管会、浙江省博物馆主持,进行了两期发掘。1982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外,在浙江鄞县辰蛟,宁波八字桥,舟山白泉、大巨等地,都发现有河姆渡文化的晚期遗存。
一、含义不同
创造: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性。~新纪录。劳动人民是历史的~者。
塑造:用语言文字等艺术手段描写人物形象;用石膏、黏土等做成人或物的形象。
二、出处不同
塑造:秦牧 《青春的火焰》:“有人用水稻和高粱杂交,创造了平均每穗三百粒的记录。”
艾芜 《谈短篇小说》:“同一社会中,也因时代的不同,塑造的典型人物也应当有所不同。”
创造笔画
塑造的近义词:创造、刻画
一、创造
词语:创造
拼音:chuàng zào
释义:首先想出或做出(前所未有的事物)。
示例:
1、我们的祖先,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
2、老师鼓励每个同学的创造精神,从来不束缚我们的手脚。
二、刻画
词语:刻画
拼音:kè huà
释义:指雕刻绘画;仔细描摹、描绘。
示例:
1、那位作家把笔下的人物刻画得有血有肉,入木三分。
2、那本小说对人物刻画入微,十分传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