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族的风俗习惯是什么?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06:55:13
字号:

纳西族的风俗习惯都有什么?

纳西族的风俗习惯是什么?

纳西族系古羌人后裔,自西北河湟地区南迁,与土著融合而构成。由于纳西语方言的差异,有:纳西、纳、纳日、纳罕、纳若等多种自称。这些自称在发音上有轻微差别,但基本族称都是“纳”;而西、恒、罕、日都是“人”的意思。汉文献中对纳西族的他称有:麽些、摩梭或摩些(“些”读为“suō”)。那么纳西族的风俗习惯都有什么呢?微信名

纳西族信仰东巴教、藏传佛教等宗教。丽江纳西族还普遍信奉“三朵”神,成为多种信仰的民族。东巴教是纳西族的特有宗教。东巴文化因保存于东巴教而得名。主要包括东巴文字、东巴经、东巴绘画、东巴音乐、东巴舞蹈、东巴法器和各种祭祀仪式等。

一般认为,纳西族有两种传统文字:东巴文和哥巴文。东巴文(纳西象形文字):是一种兼备表意和表音成分的象形文字,文字形态比甲骨文还要原始。被认为是世界上唯一仍然活着的象形文字。东巴文字的载体东巴纸是古时东巴专用,用以书写东巴文字的纸张。其工艺纯属手工作坊,只有出自此作坊的东巴文字,才是原汁原味、富于魅力的。东巴纸由和圣文老师的祖先在300年前发明自制的,失传10多年后,又由和老师重新恢复了东巴纸的生产,并在传统基础上发展了书画纸、装裱、高档名片、压花书签、压草封活面藏经纸等系列,它工艺精美的质地、防虫驻的特点,深受国内外用户好评。

纳西族原来信仰东巴教、喇嘛教木及天、地、山、水等自然神,以农历记年。不少节日,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均与当地汉族大致相同,其中春节是最大的传统节日,并且伴有许多祭祀活动。届时家家都要宰杀年猪,制作酸肝,酿制米酒。除夕之夜要杀鸡、炖猪头祭灶君和祖先。就餐时,如家里有人外出,在餐桌上也要摆上碗筷,以表示全家团圆。

最为隆重的是“纳西祭天大”,祭天大一般都选在正月上、中旬,届时要选好祭天场,由东巴教掌教人(无掌教人的村寨,推选德高望重的老人)任祭司,每一程式都要由东巴诵唱相应的祭天经诗,合起来多达近万行,构成了洋洋大观的祭天长歌。并宰杀轮流喂养的祭天猪,各家各户都要捐大麦、小麦用来酿酒,做饵块。第三者的爱情

丽江坝区过去的纳西人,由于在1723年雍正实行改土归流的政策受汉族文化影响加深,在婚姻上也已实行一夫一妻和父母包办婚姻的制度。儿女婚事由父母做主,媒人撮合,以牛、羊、猪,酒聘娶。婚姻讲究门当户对,三从四德,夫唱妇随等汉族传统伦理,丽江纳西与汉族、藏族联姻的较多。在本民族内部,同姓不一样宗的人能够通婚,但绝对禁止同家族的人结亲。结婚,一般都要经过订亲、请酒,举行婚礼的程序。

纳西族男女社交大都在节日期间进行,男女青年相识后,透过媒人撮合,双方家长合完八字,男方就请媒人送给女方茶二筒,糖四盒或六盒、米二升,有的地方还要加上砣盐两个,以表示山盟海誓,算是订婚,订婚时要摆定婚宴,婚礼要进行3-5天,届时男、女双方都要置办酒席。席上分上八位,下八位,均由新郎跪请客人入座,然后奏乐上菜,上至第三道菜时,主婚人敬酒;第五道菜时,新郎、新娘向客人敬双杯酒。宴毕主人及亲属要站在门外关客。

在部分纳西族地区,仍存在着一种“抢婚”遗风。这也是一种古老婚俗的遗风,反映了女子对父系制从夫居的反抗。妻方要坚持旧传统住在母家,男子就用抢婚来实现把妻子留在夫家居住的愿望。现代社会中的“抢婚”,仅是一种形式,并非真的强抢,而是男女双方的一种默契,为了以“生米已成熟饭”来搪塞对婚姻持有异议的女方父母。

纳西族重信用讲义气,一般不计较客人因不懂纳西族的习俗礼仪而产生的过失,但很看重平等与信用,因此在与纳西族交往时有什么要求最好能直接说明,不可欺瞒哄骗。在一般民居中,白天待客多喜爱在檐廊下,晚间待客多在正房堂屋。如在木楞房里,则在火塘边。座位虽无严格区分,但讲究老幼尊卑、男女有别。如在饭桌或火塘边,其正位称“上八位”或“格故鲁”,是老人的优先位子。因此,到纳西族人家里,只要有老人在,即便主人邀请,也要把“上八位”让给老人,进餐时,更应先请老人和长辈入座,切不可主动占据。如果有老人进来,年轻人要起身让座,主动问候。有老人的场合,不可高翘二郎腿。

在会客和饮食场合要坐姿端正,忌高声喧哗、猜拳行令,不好踩踏饭桌横档,当主人敬烟酒、盛饭时,宜用双手相接,并表谢意。吃饭忌把筷子竖插在饭里(正因把筷子插在饭里在死人上香的时候才会出现),忌敲碗筷,忌翻菜,忌接连不断地夹菜。一般夹菜时要招呼旁人一齐动筷,夹一次,停一会儿,待上一口下咽后再夹第二箸。注重节约,不得浪费粮食。不好在碗底留剩饭。

如果坐二人凳,在泸沽湖地区,不得随意进入姑娘的“花楼”,不好询问“阿夏”的状况。不能翻弄灶里的灰。祭天、祭祖先、祭战神时,忌外人观看。忌跨竖在大门的“陆”石、“色”石,忌跨火塘,年青人不得在火塘边脱鞋烘脚。在火塘边烤火的时候听见“火笑”要添柴,为添财发财之意。忌坐在门槛上和在房檐灶头边上吃饭,忌用刀斧在门槛上砍东西。不得在家中唱情歌,小孩不得拿着一头未熄的棍子或炭头耍玩,一是危险,二是称会做噩梦。公公不得进入媳妇的卧室。

有人出远门或出去做生意时候不能随出门人而扫地,太阳落山后不能扫地。客人在座不能扫地。不得在客人离去时立刻关门,应送客人至大门外。不宜在大庭广众下晾晒女性内衣裤,不可将裤子、裙子晾晒在主人进出的通道上方。忌戴斗笠进屋,忌扛着锄头进厨房。

晚上点火回家,忌把火点进屋内。晚上回家先入火塘屋,忌先入卧室。早晨忌讲晚上做的梦。孕妇不能爬结果子的树木,不能从缰绳上或钓鱼竿上跨过。忌吃不见血的肉。禁止污染水源、砍伐水源林。忌反手给人添饭、倒水。忌喝他人喝过的残酒、残茶。

参加“祭天”或“三朵节”的人,事前要净手,并要跨过由杜鹃枝等燃起的烟火堆,以示除秽。除夕晚忌不洗脚,而吃团年饭的碗筷忌洗刷。除夕晚忌留出嫁女在娘家。正月初一晨忌陌生人进家门,忌妇女早起床。历史上纳西族信奉东巴教,这是一种以自然崇拜为主要资料的原始宗教。

纳西族----简介:

纳西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维西、中甸、宁蒗、德钦和四川盐边、盐源、木里及西藏的芝康等县。纳西族原是中国西北古羌人的一个支系,大约在公元三世纪迁徙到丽江地区定居下来。

纳西族讲纳西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分东、西两种方言。以金沙江为界,西部约20万人,内部能互相通话;东部中又分为三部分,各有土语,互相通话有困难。

早在一千多年前,纳西族人就创制了古老的原始象形文字--东巴文和一种音节文字哥巴文,这是至今世界上少有的还流传的民间活的象形文字。用这种文字写成的典籍称为<<东巴经>>,中国藏有9000册左右,世界其它各国藏有1。1万册左右。1957年设计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方案,此刻通用汉文。

纳西族人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种植水稻、玉米、土豆、麦、豆类和棉、麻等。金沙江两岸是林区;玉龙山区植物种类多,被誉为植物宝库。手工业也有发展,“丽江马”闻名全国。现已有机修、采煤、发电、化肥、电机、轻工等中、小企业。金沙江两岸出产多种药材和特产。

纳西族----历史

纳西族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民族,是古代羌人向南迁徙的一个支系。纳西这一族名来源于古代髦人的一个部落名。其先民在晋代史籍中称“摩沙夷”、“磨些”,意思是“牧牛人”。他们先向南迁至岷江上游,又像西南方向迁到雅垄江流域,后又西迁至金沙江上游。唐代,他们聚集在丽江、永宁一带,先后被吐蕃(藏族)和南诏(彝族和白族的先民)所统治。三国时内部已有阶级分化,唐初曾建立越析诏(磨些诏),为六诏之一,后为南诏所灭。南诏统治者曾将上万户的磨些人迁到昆川地区,这些磨些人之后与白族融合。明初,不少戍边的汉人也融合到纳西族中。从明朝到清朝,一些首领先后被中央王朝授予世袭封建土司官职,其管辖地区基本上都已进入封建领主制发展阶段。尤其是清初实行“改土归流”后,纳西族封建社会得到进一步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意愿统必须名为纳西。纳西族人在自己民族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产生于公元7世纪的东巴文,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仍在使用的象形文字。用东巴文书写的东巴教经典的《东巴经》,是研究纳西族社会发展历史的珍重资料。

纳西族----礼仪

纳西族很重视人际关联,重感情交往,患难与共,讲求礼尚往来。尊老爱幼是纳西族的美德。老人在家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倍受尊重。凡遇天灾人祸,婚丧嫁聚,亲友村邻都会主动接济帮忙,不计报酬。好客是纳西族的传统美德,每当猎获归来,凡路遇的行人都可分得一份猎物。贵客临门,主人要做六样或八样菜进行款待。若村中或家里来了客人,男女老少都会起来打招呼,热情让坐。在家里,年青人要先顾老人吃和睡,要给老人端洗脸水、洗脚水,此种美德世代相传。

纳西族----节庆

纳西族以农历记年。主要节日“三月龙王庙会”、农历正月十五日的“米拉会”(即棒棒节)、夏历七月中旬举办的丽江七月会,也称为“七月骡马会”等。不少节日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均与当地汉族大致相同,春节是最大的传统节日,并且伴有许多祭祀活动。

除年节外,纳西族还有许多祭祀活动。其中最为隆重的是“纳西祭天大”,祭天大一般都选在正月上、中旬,届时要选好祭天场,由东巴教掌教人任祭司,并宰杀轮流喂养的祭天猪,各家各户都要捐大麦、小麦用来酿酒,做饵块。祭时用全牲大祭,在场者均要洗手执香肃立。祭毕,用猪血灌肠、猪头、内脏烧汤,熟后按户分食。大祭后三天,还要进行以各家各户为单位的小祭。还有“祭三朵(本族保护神)”,纳西族认为三朵是属羊的,每年二月八日和八月羊日,要用全羊祭,丽江地区的纳西族祭三朵还要带着火锅到风景秀丽的地方野餐。

农历七月二十五日,是摩梭人举行朝拜女神山的活动,这是一个具有原始宗教色彩的群众节日。这天人们穿着盛装,聚集在狮山下烧香,喇嘛念朝山经,人们向女神敬献酒肉及水果,并叩头朝拜。

二月初八的北岳庙会,纳西语称作“祭三朵”,这也是纳西族祭祀本民族保护神或战神“三朵”的传统节日。北岳庙,因南诏时曾封玉龙山为北岳,三朵庙建在玉龙山麓而得名。相传,古时有一猎人,在玉龙山上发现一块奇异的雪石,背回家去,走到现今的庙址时,雪石异常沉重,就歇下休息。再想背起赶路,雪石重不可移,人们认为这是神的化身,就地建庙祭供,从此,人们常常见到一位身着白甲,戴白盔,执白矛,跨白马的天神,经常显灵,保护那里的土地和人民。纳西人认为三朵就是本民族最大最有权威的神、是属羊的,每年二月初八和八月属羊日,要用全羊隆重祭奠。庙会期间,正是茶花初开时节,届时,人山人海.烟火缭绕,花开四野,人们四散野餐,信徒烧香磕头。此庙会之隆重与气氛,冠丽江所有庙会和节日之首。

纳西族----婚俗

永宁纳西族自称“摩梭”。他们直到这天,在婚姻家庭方面仍保留着母系制遗俗。在以往典型的摩梭人家庭结构中,只有母亲血统的亲人——外祖母及其兄弟姐妹、母亲及其兄弟姐妹、母亲的亲生儿女以及母亲姐妹的亲生儿女,生身父亲被视为外人。在家庭生活中,妇女的地位显赫,家长由长辈高的妇女担任。她还是家庭中宗教祭祀活动的主持人。家庭的血统世系按母系计算,财产也依母系原则继承。

与这种母系家庭相适应的婚姻制度,人们习称为“阿注”婚。“阿注”意为“朋友”、“伴侣”。这种婚姻的主要特点是:男不娶、女不嫁。凡属不一样母系血缘的青年男女都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意愿挑选心上人,只要彼此乐意,便互赠手镯,腰带一类的礼物,并开始过起了偶居生活。由于他们分别在两个家庭里生产、生活,因此男子要在夜幕降临后才去女家访宿,次日清晨又匆匆回到母家。同居所生的子女,姓母亲姓氏,并归母亲家庭抚养,男子对子女们没有任何权利和义务。由于这种婚姻家庭没有经济等方面的必然联系,因此男女双方的离异十分自由,只要女方拒绝来访或男子停止访宿,“阿注”婚便宣告结束。

纳西族----服饰

纳西族受汉族的影响较深,男子服饰与汉族的基本相同,穿长袍马褂或对襟短衫,下着长裤。妇女服装,除个别地方仍持续穿裙的习俗外,已改穿长裤,但整个服饰。仍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丽江妇女上宽腰大绣的大褂,前幅及膝,后幅及胫,外加坎肩,下穿长裤,系百褶围腰,穿船形绣花鞋。衣服多为蓝、白、黑三色,在领、袖、襟等处绣有花边,朴素大方。已婚妇女在头顶梳发髻,戴圆形的纱帽,未婚女子则将发辫盘在脑后,戴布头巾或黑绒小帽。

纳西族妇女服饰中最具特点的是身后的七星羊皮披肩,披肩上并排钉着七个直径为二寸左右的绣花圆布圈,每圈中有一对垂穗。这一装束的来源有多种不一样的说法。较为通常的说法是代表七颗星星,寓意为“披星戴月”,据说圆布圈上用丝线所绣的是精美的星图,垂穗表示星星的光芒。传说上古一位叫英古的勤劳能干、聪明美丽的纳西姑娘与旱魔王搏斗,奋战九日,累倒身亡,白沙三多神为了表彰英古姑娘的勇敢行为,把雪精龙制服旱魔吞下的七个冷太阳捏成七个圆星星,镶在英古的顶阳衫上,以后纳西姑娘模仿英古,将七星图案钉在披肩上,象征披星戴月,勤劳勇敢。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纳西族自古将青蛙视为智慧之神,能解人危难,因此那些圆形图案代表青蛙的眼睛,是一种青蛙图腾崇拜的历史遗痕。

纳西族----饮食

纳西族一日三餐。早餐一般吃馒头或水焖粑粑,中餐和晚餐较为丰富,一般都有一两样炒菜和咸菜、汤等,个性喜食当地回族的牛肉汤锅和干巴。不论平坝或山区,蔬菜品种较多,四时应市,山区广种洋芋、蔓菁和瓜豆,并以当地的土特产做成各种风味名菜。如:清蒸虫草鸭、贝母鸡、天麻鸡等。其中纳西族传统名菜“酿松茸”是用松茸菌帽,酿入肉泥,蒸熟后做为祭祀、个性是祭祖的一道专用菜肴。

纳西族古代以牛肉、羊肉、牦牛肉、养麦、稗干、园根(蔓青)为主食。之后,在汉、白族影响下,农业发展较快,生活习俗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丽江坝区以玉米、小麦、大米为主食。泸沽湖。中旬、盐源、木里等地的纳西族,以稗子、青稞、玉米为主食,辅以养子、大米、小麦和土豆。丽江坝区的村民于房前房后种菜,自己食用。大部分猪肉都做成腌肉,尤以丽江和永宁的琵琶猪最为有名,能够保存数年至十余年不变质。外出劳动携带麦面粑粑或糌粑寺。就餐时围桌而坐,冬天喜移至向阳地方就餐。

勤劳节俭的纳西人,喜爱喝酒、饮浓茶,爱吃酸、辣,甜味的食品。泸沽湖摩梭人,男女均爱吸份未状的“兰花烟”,吃自制的带酸味的“棱里玛酒”。主妇在每年杀年猪后,要赶做储存腌肉。丽江的火腿粑粑、宁菠的琵琶肉,沪估湖地区的酸鱼和鱼干,都味美可口,是纳西人待客或馈赠亲友的佳品。

典型食品主要有:丽江火腿粑粑、麻补、雪莲花拼盘、丽春铜火锅、丽江火烤粑粑等。

纳西族----建筑

纳西族的建筑古朴典雅,丽江古城的四方街最具代表性。整个建筑群都是土木结构的瓦屋,建筑上的门窗、牌楼上有精工细雕的图案,题材丰富,线条生动苍劲,形象栩栩如生,显示了纳西民族的艺术造诣和审美情趣。

丽江古城有“东方的威尼斯”的美誉。泸沽湖畔摩梭人的木楞房,则以整根圆木堆垛成壁,用树块劈成板做瓦,井干式的造型,整幢房屋不用一颗钉子,也不用砖瓦,不仅仅冬暖夏凉,还个性防震。四合院直观的反映其婚姻形态、家庭组织和宗教信仰,是母系社会的一种形式载体。

纳西族----禁忌

纳西族性格热情开放。有着知书识礼、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在公共场所忌高声喧哗、说粗话,骑马到寨前务必下马,也不能把马拴在祭天堂的地方;不能登踏三脚架,不可跷二郎腿;进入纳西人家时不能打主人家的狗,不能主动进入老人、女生的卧室和女孩的“花楼”,不能询问“阿夏”的状况,也不能翻弄灶里的灰;祭天堂、祖先、战神时、忌外人观看。忌在门槛上坐和用刀斧在门槛上砍东西。有的地方还忌在家里唱山歌,吹口哨;吃饭时忌敲碗筷、翻菜、连续夹菜;禁止污染水源、砍伐水源林,和猎杀入家宅的小动物。不许杀耕牛、驮马和报晓的雄鸡;忌食狗肉。

纳西族----宗教

纳西族普遍信奉“东巴教”,一部分人信仰喇嘛教。

“东巴”是纳西语,意为“智者”,也就巫师和祭司。东巴文化与东巴教密不可分。东巴教是唐初纳西族在原有巫教的基础上,吸收了藏族本教文化而构成的。东巴多才多艺,集写、画、唱、舞于一身,因而他们成为纳西族古老东巴文化的创造者、传播者和继承者。

纳西族普遍信奉东巴教(永宁又称“达巴”),是一种受藏族铭教(黑教)影响的原始巫教,崇奉多神,山水风火等自然现象均视为神灵,非病死者及冤家仇人则视为恶鬼,凡遇疾病、婚丧、节日等都要请东巴念经。东巴没有寺庙,一股都是不脱产的农民。纳西族地区又是佛教(禅宗)和喇嘛教(密宗)交汇的地方,红教喇嘛寺从藏区往南传到丽江为止,掸宗和尚庙由内地往北传也到丽江为止,因此纳西族也信佛教和喇嘛教,还有信道教的,构成了信仰多种宗教的民族。

东巴教是纳西族全民信奉的古老宗教,源于原始宗教,以祖先崇拜、鬼神崇拜、自然崇拜为基本资料,祭天、丧葬仪式、驱鬼、禳灾和卜卦等活动为其主要表现形式。

东巴教有特殊的法器和服饰,法事亦十分繁杂,全年几乎每月都有大小不等的法事活动,主要分祭祀、丧葬、禳灾、卜卦、赐名五大类,其中祭天最为隆重。

安提瓜和巴布达,美丽的加勒比海岛国。绵长蜿蜒的海岸线呵护着碧蓝晶莹的海水,海上色彩斑斓的点点船帆,给游人带来了无限活力和欢乐,而岛上的数百座哥特式教堂,又聆听了多少新人忠贞的誓言。

 它是一个朴实的国度,没有高楼大厦的霸气,没有名牌酒店的奢华,甚至每一条路都没有名字。它遭受过殖民者的洗礼,见证过黑奴的血泪,有着沉重而不屈的历史。

 安提瓜和巴布达,是一个朴实的心灵伊甸园。

 365个海滩 365种味道

 安提瓜和巴布达位于加勒比海小安的列斯群岛北部。这个小岛国主要由三个岛屿组成,除了列入国名的安提瓜岛和巴布达岛外,还有一个名叫雷东达的无人岛礁。

 传说安提瓜和巴布达有365个海滩,每一个都有着与众不同的味道和魅力。你可以根据心情每天登上一个海滩,就会在一年中天天都有惊喜和发现:迪克森海滩和逍遥湾,最适合情侣们手牵手,耳边厮磨细语,漫步于沙海之间;位于西北海岸的加雷湾是冲浪爱好者的天堂;霍克斯比的新月海滩中甚至有一个著名的裸体海滩?

 与古巴巴拉德罗、墨西哥坎昆那洁白如雪、细腻如丝的沙滩相比,安巴的沙滩还是略显粗糙,颜色有些偏灰。不过,知名度略逊一筹,倒也少了游人如织、熙熙攘攘的烦乱,可以充分享受那一份忙里偷闲的惬意与清静。换上沙滩裙、戴上遮阳帽、捧上一杯饮料,斜靠在躺椅上,也可以笑看碧海蓝天、潮起潮落。

 若是到了晴朗灿烂的下午,就乘船出海吧。不要担心晕船药可能会让你昏昏欲睡,因为湛蓝的加勒比海会带给你绝无仅有的刺激体验。

 一个午后,我们在安提瓜岛登上游轮,慢慢驶向深海。渐渐地,刚才还和暖温顺的海风变得凛冽起来,刮得人发丝凌乱。游轮前行中,不断激起浪花,在强烈日光照耀下,如同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洒向天空,闪烁着炫目的光芒。海上不时有飞鱼跳起,海鸟们成群飞过,远处海天相接,让游客们仿佛置身于一个美丽的梦幻世界中。

 一个大浪打来,游轮被这股突然而来的巨大力量迅速托起,又像坐过山车一般落下,如同驶过一座拱桥。船上的游客们顿时东倒西歪,甚至有人有了失重的感觉。大家连忙相互搀扶,马上又欢声笑语不断。身穿花衬衣和短裤的黑人水手并不惊慌,笑嘻嘻地看着这一幕有惊无险的喜剧,随后走进船舱里的小酒吧,调上一杯鸡尾酒,赤脚走到你身边,礼貌地递到你面前。

 安提瓜和巴布达是英联邦成员国,绝大多数人口为非洲黑人后裔。岛民们继承了非洲先祖的快乐豪放和英国绅士的彬彬有礼,安静地守候着这片朴实的伊甸园。

 安提瓜的 ?雪利?高地是殖民时期海港的哨所,以当时的背风群岛总督雪利将军的名字命名。每到周日,这个昔日的英军哨所就变成了当地居民和游客们的欢乐天堂。大家享用着烤肉,举着大杯啤酒,在加勒比海特有的钢鼓清脆而欢快的伴奏下,尽情地载歌载舞,享受着生活的美好和惬意。

 欢乐曙光中的深沉历史

 相信所有到安巴旅游的人,一定不会错过的两个景点,就是英国港和鬼桥。因为在这里,你会意识到,除了风光旖旎的海滨景观,安巴还有着一段深沉的历史。

 英国港坐落在纳尔逊造船厂国家公园中。在航海的鼎盛时期,这里被视作英国海军的一个基地,是18世纪晚期背风群岛舰队的总部所在地。英国港平静的海湾和完好的珊瑚礁,可以为舰队提供天然屏障。

 现如今,昔日停满大英帝国军舰的海港已经变成了游艇和帆船的天堂。安提瓜岛每年都会举办帆船节,云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帆船、游艇,而英国港正是比赛的始发地。若从高出远眺英国港,便能见证一派令人心醉的景象:碧蓝如梦的海水上,白色的游艇和帆船点缀其中,岸上绿翠成荫,远处山峰连绵不绝,好似一幅壮美苍翠的画作。

 与英国港相配的纳尔逊造船厂也一度达到鼎盛,但在19世纪逐渐衰落,最终于1889年彻底关闭,不知这是否象征着昔日不可一世的大英帝国也逐渐走向了衰落。不过,安巴人民已将纳尔逊造船厂重新修复,使之成为世界上仅存的佐治亚时期造船厂。

 在安提瓜,能够给人带来无限遐想的还有位于岛东部的鬼桥。

 所谓的?鬼桥?并非一座人为修建的桥,而是经过海水的常年冲刷,在一片灰突突的石灰岩上形成了一个天然的拱形,如同一座拱桥一般。若是正值难得的大风天,海浪被狂风呼啸地卷起,拍打在悬崖峭壁上,一时间飞起千层浪花,如同无数颗珍珠越出海面,十分壮美。

 鬼桥上真的有鬼吗?

 当你一只脚踏上鬼桥,就会顿时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一个大浪打了过来,拍在不远处的礁石上,冰凉的水花迎头洒下,让人直打哆嗦,海浪的轰隆声不绝于耳,听得人心惊肉跳,只好悻悻地退了回来。

 安提瓜岛上的当地人,是不会像游客一样大大咧咧地跑到鬼桥上去的,这并非是因为头上有恶魔的眼睛在凝视着,而是因为凛冽的海风会让人头晕目眩,海浪的怒吼会使人心悸,再加上岩石湿滑,很容易发生危险,一旦栽倒在湍急的海水中,?扑通?一声,一个鲜活的生命就再无生还的可能了。

 鬼桥之所以得其名,是因为这是殖民时期黑奴们自杀的地方。安巴一位著名爱国作家萨米?斯密斯在著作中对鬼桥名称由来做了详尽解释:?著名的鬼桥坐落在安提瓜岛的东岸,之所以得其名,是因为大量不堪受虐的黑奴从附近的种植园跑到这里,飞身跃入海中。随着自杀者越来越多,人们开始认为,桥上定是站着死神。鬼桥下的海水十分湍急,掉下去的人毫无生还可能。?

 黑奴们为什么选择鬼桥作为结束生命的地点呢? 这也是历史学家们一直在研究的话题,除了水急浪险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鬼桥和非洲西海岸之间再无陆地,黑奴们相信,大西洋汹涌的海浪会将他们饱受折磨的身体送回魂萦梦绕的故乡。

 这让人想到了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名句:?即使是最卑贱的生灵,也有他不可磨灭的尊严和价值。?鬼桥,是黑奴们生命和苦难的终点,却是他们魂归故里的起点。

 体验俭朴而温馨的国宴

 作为加勒比地区著名的旅游岛国,不少游客选择在安巴度过自己生命中最温馨而甜蜜的时刻。不少来自欧美的新婚夫妇选择到这里度蜜月,一些情侣走进安提瓜镶有彩色玻璃的哥特式教堂,在黑人牧师庄严而慈爱的声音中结为夫妻,让这美丽的小岛成为他们幸福生活开始的见证。

 不仅如此,位于迪克森海湾的桑德斯豪华度假酒店,更是只提供夫妻房。按照规定,酒店只为18岁以上的夫妻或情侣提供房间,不接受单身游客和带孩子的游客。

 桑德斯酒店将?只为情侣服务?视作立店之本和首要原则,可谓是雷打不动。一些使馆或公司接待外国代表团,希望预定岛上条件最好的桑德斯酒店,使尽了浑身解数,甚至请出德高望重的安巴总理斯潘塞做说客,最终也只能悻悻而归。正是这种令人有些感动的固执和坚持,使桑德斯豪华度假酒店连续四年被评为?世界顶级蜜月度假酒店?。

 不过,政府租用酒店宴会厅却另当别论。我有幸在桑德斯酒店里享用过一顿国宴,是安巴总督女士宴请来自中国的贵客。进入酒店洁白典雅的主楼,通过一条长长的走廊,进入到优雅豪华的大厅。

 穿过桑德斯酒店带有罗马式穹顶的长廊,便进入优雅豪华的大厅。这间宴会厅是用欧式风格布置的,尽头放有一个精巧的讲台,旁边是一张铺着雪白桌布的长条桌,桌上摆放着铁艺桌签,上面用中英文写着总督女士和主宾的姓名。

 长桌前方是十几张圆桌,同样铺着雪白干净的桌布,桌子中央还摆放有鲜花。我被安排与数名安巴外交部官员坐在一桌。我坐在位子上东看西看,发现前来参加宴会的男士无一不是西装革履、绅士派头十足,女士也是珠围翠绕、衣衫楚楚。不一会,安巴外交官们也陆续到了,十分客气地向我点头致意,有的还递来名片,气氛融洽而亲切。

 大约五分钟后,优雅的总督女士和中方主宾一同步入宴会厅,大家起立欢迎。总督女士致欢迎词后,身穿白衬衫和西服马甲、打着领结的优雅侍者们便托着餐盘走了进来。

 事实上,安巴的国宴十分简单,只有三道菜:头盘、主菜和甜品。头盘是西餐中常用的莴笋,十分清脆,只是用餐刀切起来,稍用力不慎就会发出?铛、铛?敲盘子的声音。对于莴笋,可能很多人不以为然,但大家有所不知的是,在安巴这样的岛国,热带水果多,但蔬菜品种十分有限,市场上的蔬菜多是进口的,价格不菲。对于我们来说,龙虾海鲜是美味,但对于岛民来说,真正珍贵的是蔬菜。

 主菜有两种选择,一是烤鱼,另一种是牛排。牛排只有巴掌大,但十分厚实,配有当地特产的甜辣酱料,不失为一道美味。用完主菜后,侍者端来了甜点冰激凌,自然解了大鱼大肉的油腻。

 原来,即使是高不可攀的国宴,也可以做得如此简朴而贴心,就像是普通人家的家常菜一样,反而让宾客们忘却了拘束,有了宾至如归之感。为了表达对客人的敬意,安巴政府还十分重视饭菜以外的细节,不仅用缤纷的鲜花和美妙的音乐营造气氛,还邀请了当地著名的歌唱家,献上英国音乐剧大师安德鲁?韦伯的名曲《夜之华章》,将宴会的气氛推入高潮。

 在安提瓜和巴布达,国宴只是一种表达友谊的形式,全然没有铺张和排场。尽管第一回品尝国宴享用的不是山珍海味,但东道主盛情营造出的优雅温馨气氛,同样令人陶醉。只有三道菜品的国宴透出的勤俭气,更是令我这个来自曾以?俭?立德的东方古国的记者,回味无穷。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748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