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一:在喝茶的时候点什么香 比较好 喝茶主要是品茶叶的香气,此时不易点气味过浓的香,天然香可以,香薰不好,但要注意,此时房屋要注意通风,而且香炉离品茶人距离应该在8M以上。
问题二:喝茶时烧的香是什么香? 一般是檀香,安神定气
问题三:喝茶点支沉香好吗 沉香与茶,自古绝配。焚香烹茶,是身心俱养的雅事。
沉香的香味恬淡通透,不但不影响茶香,还能互为助益。将天然海南沉香与茶同时烹制,更是一大享受。将沉香与陈年的普洱茶放在一起泡,它不但消除老茶的陈年旧气,且味儿更加深沉醇厚。月撑沉香与铁观音、陀茶,乌龙等老茶一起泡,同样也可达到令人神智的效果。
问题四:喝茶的时候配些什么小吃好 喝茶的时候最好是单纯品饮,体会茶的香气和滋味。但和友人一起喝茶,聊天,再吃点小零食,也是一种娱乐休闲的方式。
喝茶有一种专门的搭配茶食,叫“茶点”。
茶点是用于茶道过程中份量较小的精雅的食物。茶点根据地域性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福建省的闽南地区和广东省的潮汕地区喜饮功夫茶的人很多,泡功夫茶讲究浓、香,所以都要佐以小点心。这些小点心颇为讲究,味道可口,外形精雅,大的不过如小月饼一般大小,有带甜味的绿豆茸馅饼;有椰茸作的椰饼;有金黄如月的绿豆糕;有台湾产的肉脯、肉干;还有具有闽南特色的芋枣,它是把芋头先制成泥,而后添加一些调料,用油炸成,外脆内松,香甜可口。另外还有各种膨化食品及蜜饯。平时家人在一起品饮茶点和茶水,其乐融融。客人来时,端上茶水和茶点,气氛十分宽松,主客交谈,也增进了友谊。
当然,喝茶的时候吃什么?首先看各人的爱好,其次看搭配在一起的口感。浇卤的小豆干,瓜子,蜜饯,干果都是不错的搭配,这几年流行全国的鸭脖子,麻辣香鲜,喝茶时吃也很不错。上海人习惯吃鸭肫肝,四川人喜欢的麻辣鸡爪也不错的茶搭档。有些人的脾胃比较虚弱,喝茶的时候有“胃潮”的感觉,吃几片小桃酥或是其他甜甜的小西点也是不错的,可以缓解这种感觉。喝红茶时,吃起司蛋糕和栗子蛋糕,口感相得益彰。还有一种搭配的方法就是喝茶吃咸菜。有一年在周庄喝阿婆茶,吃腌茶,窗外下雨,感觉特别清爽。
建议喝茶的时候应适量吃一点水果,不要过量,以免给肠胃带来负担,有条件的话最好能够错开时间。
问题五:喝茶该用什么水比较好 在城中推荐用纯净水。
问题六:喝茶对人好吗,有哪些茶好,香 去火,去口气,养生。
问题七:喝茶要注意什么 茶是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叶、咖啡和可可)之一,全世界已有50余个国家、地区产茶,不少人把饮茶当作了明目、减肥、利尿、降压、降脂的保健方法。不过,很多人对茶的认识还存在误区。比如一天应该喝多少茶?一杯茶应泡几次?什么疾病应喝什么茶保健,需要注意那些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了解更多的与茶有关的知识。
泡茶三要素
好茶、好水、好茶具,还要掌握好的泡茶技术,才能真正得到一杯好茶。泡茶技术包括三个要素:茶叶用量、泡茶水温和冲泡时间。
用量:泡茶时每次茶叶用多少,并无统一的标准,订书机根据茶叶种类、茶具大小以及消费者的饮用习惯而定。茶叶种类繁多,茶类不同,用量各异。如冲泡一般红、绿茶,每杯放3克左右的干茶,加入沸水150-200毫升;如饮用普洱茶,每杯放5-10克。用茶量最多的是乌龙茶,每次投入量为茶壶的1/2-2/3。
水温:对于高级绿茶,特别是各种芽叶细嫩的名茶,不能用100度的沸水冲泡,一般以80度(指水烧开后再冷却)左右为宜,这样泡出的茶汤一定嫩绿明亮,滋味鲜爽,茶叶维生素C也较少破坏。泡饮各种花茶、红茶和中、低档绿茶,则要用100度的沸水冲泡,如水温低,则渗透性差,茶中有效成份浸出较少,茶味淡薄。泡饮乌龙茶、普洱茶和沱茶,每次用茶量较多,而且因茶叶较粗老,必须用100度的滚开水冲泡。有时,为了保持和提高水温,还要在冲泡前用开水烫热茶具,冲泡后在壶外淋开水。
时间:茶叶的耐泡程度除与嫩度有关外,主要决定于茶叶加工的方法。初制过程中把茶叶切碎,茶汁就容易冲泡出来,粗、老、完整的茶叶,茶汁冲泡出来的速度就慢。
无论什么茶,第一次冲泡,浸出的量占可溶物总量的50%~55%;第二次冲泡一般约占30%;第三次为10%左右;第四次只有1%3%了。从其营养成分(茶叶中的维生素和氨基酸)看,第一次冲泡就有80%的量被浸出,第二次冲泡时约15%,第三次冲泡后,基本全部浸出。茶香气和滋味,一泡茶香气浓郁,滋味鲜爽;二泡茶虽浓郁,但味鲜爽不如前;三泡茶香气和滋味已淡乏;若再经冲泡则无滋味。
一般的红茶、绿茶和花茶,冲泡以3次为宜。乌龙茶在冲泡时投叶量大,茶叶粗老,可以多冲泡几次。以红碎茶为原料加工成的袋泡茶,通常适宜于一次性冲泡。一杯茶从早泡到晚的做法不可取。茶叶经过多次冲泡,能使一些难溶的有害物质(如某些极微量的残留农药)逐渐浸出,对人体有害。理想的泡饮方法是,每天上午一杯茶,下午一杯茶,既有新鲜感,又有茶香味。
喝茶有讲究
一、讲究四季有别,即:春饮花茶,夏饮绿茶,秋饮青茶,冬饮红茶。其道理在于:春季,人饮花茶,可以散发一冬积存在人体内的寒邪,浓郁的香苛,能促进人体阳气发生。夏季,以饮绿茶为佳。绿茶性味苦寒,可以清热、消暑、解毒、止渴、强心。秋季,饮青茶为好。此茶不寒不热,能消除体内的余热,恢复津液。冬季,饮红茶最为理想。红茶味甘性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能助消化,补身体,使人体强壮。
二、讲究喝茶有量,每日饮茶2~6克。虽然茶叶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饮茶对于清油解腻,增强神经兴奋以及消食利尿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并不是喝得越多越好,也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饮茶。一般来说,每天1哗2次,每次2―3克的饮量是比较适当的,对于患有神经衰弱、失眠、甲状腺机能亢进、结核病、心脏病、胃病、肠溃疡的病人都不适合饮茶,哺乳期及怀孕妇女和婴幼儿也不宜饮茶。
三、不饮过浓的茶。浓茶会使人体“兴奋性”过度增高,对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造成不利影响。有心血管疾患的人在饮用浓茶后可能出现......>>
问题八:喝茶时,吃什么茶点最合适 茶点是用于茶道过程中份量较小的精雅的食物。饮茶佐以点心,在唐代就有记载。有史料记载,唐代茶宴中的茶点较为丰富。粽子:作法与今相似,玄宗诗云:“四时花竟巧,九子粽争新。”;馄饨:古时的馄饨即现在的饺子,或蒸或煮,味道极美;饼类:皮薄,内有肉馅,煎制而成,外酥内嫩;面点糕饼:种类繁多;蒸笋:放在一个小瓦罐中,与饭同蒸;胡食:如胡饼,搭纳,勒浆;消灵炙:是一种很特殊的食物,它用料只取羊腿肉的四两(最精华的部分)而制成,从字面上我们认为这是一种用羊肉烤成的食物,至于烤肉里放些什么调料就不得而知。这种叫作“消灵炙”的茶点是仅供皇帝食用的珍品,唐懿宗时同昌公主出嫁后,皇帝赐御馔,其中就有消灵炙,它适于贮藏,“虽往署毒,终不败臭。”小天酥:是一种用鸡或鹿肉剁成碎粒,而后拌上米粉炸成的食物;柿子:唐代重要的果品之一,唐人认为柿子果食甜美,是吉祥长寿的象征。以上所举为宫中茶宴之茶点的一部分,唐代茶点之丰富,让现代人惊叹。
现在国内的茶点也是品种繁多,根据地域性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福建省的闽南地区和广东省的潮汕地区喜饮功夫茶的人很多,泡功夫茶讲究浓、香,所以都要佐以小点心。这些小点心颇为讲究,味道可口,外形精雅,大的不过如小月饼一般大小,有带甜味的绿豆茸馅饼;有椰茸作的椰饼;有金黄如月的绿豆糕;有台湾产的肉脯、肉干;还有具有闽南特色的芋枣,它是把芋头先制成泥,而后添加一些调料,用油炸成,外脆内松,香甜可口。另外还有各种膨化食品及蜜饯。平时家人在一起品饮茶点和茶水,其乐融融。客人来时,端上茶水和茶点,气氛十分宽松,主客交谈,也增进了友谊。
老北京也有许多茶馆。与南方茶馆有所不同,老北京的清茶馆较少,而书茶馆却很流行,品茶只是辅助性的,听评书才是主要的,所以品茶时的茶点多为瓜子等零嘴,很是随意。在北京有一种茶馆叫“红炉馆”,其茶点就比较系统,主要是受清朝宫廷文化所影响,茶馆设有烤饽饽的红炉,作的全是满汉点心,小巧玲珑,有大八件,小八件,有北京的艾窝窝、蜂糕、排叉、盆糕、烧饼,顾客可边品茶,边品尝糕点。老北京还有一种叫“二荤辅”的,是一种既卖清茶,又卖酒饭的铺子,其菜可由店铺出,也可由顾客自带,所以取作“二荤”,如果那菜也能叫茶点的化,也算别有一番风味。
现在广东的早茶风靡全国各地,广东早茶其实是以品尝美味为主,以品茶为辅的一种品饮习俗的延伸。早茶中茶点之多,让人数不胜数,口味有甜有咸,人各取所好,非常随意,而每一份茶点都小巧精致,如虾饺、蛋挞、七彩蛋卷以及各式小菜都以色、香、味俱全而受到各层人士的欢迎。
下午茶这个概念大约形成在公元18 世纪中叶的英国,刚开始的时候只是一种晚餐之前的止饥方法。英国贵族的晚餐吃得晚,通常都要到晚上八点之后。所以在中餐与晚餐之间,受不了饥饿的人,就开始找些东西来果腹,香浓的温热红茶加上糖,或者牛奶(这就成了奶茶),再配上可口的茶点,久而久之,便成了一种惯例。而这样的午茶惯例,到底都会吃那些美食呢?根据亚都丽致饭店英式午茶点心师傅的说法,传统英式午茶总是在三层银盘上摆满了令人食指大动的佐茶点心,一般而言,有着三道精美的茶点:最下层,是佐以熏鲑鱼、火腿、小黄瓜的美乃滋的条型三明治;第二层则放英式圆型松饼搭配果酱或奶油;最上层则是放置令人食指大动的时节性的水果塔。
午茶时间最适合的茶点,有一般众所皆知的松饼、三明治、水果塔之外,像是欧式小点中以细致爽口著名的玛德莲蛋糕、醇厚香郁的吉士蛋糕、苏格兰蛋糕、法式猫舌饼或可丽饼、各式手制饼干、千层派、巴黎圈等都是很适合在午茶时间品尝。此外热腾腾的各式酥盒、香烤煎饼,还有沁凉香郁的冰淇......>>
问题九:在喝茶时还可以加什么让茶水更香? 有红枣
采纳哦
问题十:喝茶用什么壶好 壶质与泡茶的关系
壶质影响泡茶的效果,这里所指的壶质主要是指密度而言,密度高的壶,泡起茶来,香味比较清扬,密度低的壶,泡起茶来,香味比较低沉。如果所泡的茶,希望让它表现得比较清扬,或者说,这种茶的风格是属于比较清扬的,如绿茶、清茶、香片、白毫鸟龙、红茶,那就用密度较高的壶来泡,如瓷壶。如果所泡的茶,希望让它表现得比较低沉,或者说,这种茶的风格是属于比较低沉的,如铁观音、水仙、佛手、普洱(后发酵茶类),那就用密度较低的壶来泡,如陶壶。这与我们烹饪所使用的锅具原理相当,炒青菜,我们希望炒出来的青菜又脆又绿,所以我们用铁锅猛火快炒。如果煮鱼头,我们喜欢用砂锅或炖锅,文火慢煮。如果我们用铁锅煮鱼头,当然还是可以吃,但是鱼汤一定没那么稠、那么滑;如果用砂锅炒青菜呢?那一定很糟糕。
密度与陶瓷茶具的烧结程度有关,我们经常以敲出的声音与吸水性来表达,敲出的声音清脆,吸水性低,就表示烧结程度高,否则烧结程度就低。这与壶具的保温程度又息息相关,我们习惯性希望茶壶保温效果要好,事实上是不一定的,因为如果保温效果是绝对需要,那一把壶就要做得厚厚的,质地烧得松松的,结果很难卖得出去,再说,泡茶是在适当的浓度就要把茶汤倒出来,那会在壶内保温?讲究的泡茶法甚至于还使用定时器,浸泡的时间控制在「以秒计」呢。
金属器里的银壶是蛮好的泡茶用具,密度、传热比瓷壶还好。「清茶」最重清扬的特性,而且香气的表现决定品质的优劣,用银壶冲泡最能表现这方面的风格。陶瓷器最近流行三分法,将高温烧结,但又不白,又不透光的一类称为「火石」,这类壶具所表现的泡茶效果就介乎在「瓷」与「陶」之间。
上不上釉与泡茶的关系
上釉就像在陶瓷器的土上穿了一件衣服,上釉的让人欣赏釉色之美,不上釉的让人欣赏泥土本身的美。宜兴紫砂陶艺是后者的代表,而且将泥土的美,泥土的情表现得最为深刻。
谈到茶与壶质的关系,壶内不上釉的,这层关系表现得更加明显,但「得」、「失」间就要从两方面来说:一是我们使用同一把壶在同一类茶上,用久了,「茶」、「壶」间会有相辅相成的效用,使用过的茶壶比新壶泡出来的茶汤,味道要饱和些。但壶的吸水性不能太大,否则吸了满肚子的茶汤,用后陈放,容易有霉味。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使用内侧不上釉的茶壶冲泡不同风味的茶,则会有相互干扰的缺点,尤其是使用久了的老壶或是吸水性大的壶。有次茶道教室的泡茶考试课上,一位同学使用了一把久泡重火鸟龙茶的未上釉陶壶冲泡当天的考试茶―白毫鸟龙,第一泡几乎喝不出是什么茶来。如果只能有一把壶,而要冲泡各种茶类,最好使用内侧上釉的壶,每次使用后彻底洗干净,可以避免留下味道干扰下一种茶。所以评茶师用以鉴定各种茶叶的标准杯,都采用内外上釉的瓷器。
色调与泡茶的关系
如果将茶器的质地分为瓷、火石?、陶三大类,瓷质茶器的感觉是细致、高频的,与不发酵的绿茶、重发酵的白毫鸟龙、全发酵红茶的感觉颇为一致。火石质茶器的感觉较为坚实阳刚,与不发酵的黄茶、微发酵的白茶、半发酵的顶、铁观音、水仙的感觉颇为一致。陶质茶器的感觉较为粗犷低沉,与焙重火的半发酵茶、陈年普洱茶的感觉颇为一致。
再就茶器的颜色而言:茶器的颜色包括材料本身的颜色与装饰其上的釉色或颜料。白瓷土显得亮洁精致,用以搭配绿茶、白毫鸟龙与红茶颇为适合,为保持其洁白,常上层透明釉。黄泥制成的茶器显得甘怡,可配以黄茶或白茶。朱泥或灰褐系列的火石器土制成的茶器显得高香、厚实,可配以铁观音、顶等轻、中培火的茶类。紫砂或较深沉陶土制成的茶器显得朴实、自然,配以稍重焙火的铁观音、水仙相当搭调。若在茶器外表施以釉药,釉色的变......>>
焚香是古代文人在读书弹琴之前所做的一项工作,佛教僧人在诵经前也要焚香。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茶室焚香的 方法 ,一起来看看。
茶室焚香的方法
一、焚香礼拜
焚香礼拜是借助佛教上香的礼仪来渲染气氛。焚香时直接用明火点燃线香或盘香。点香后,香头之火焰不可用嘴吹灭,可用手轻轻地扇灭。如果茶艺演示的内容需要正式上香,应点三根香,香炉可放置在泡茶台的正中,焚香人应当站着点香。将香头点燃后,用两手的中指和食指夹住香杆,大拇指顶着香根,先置于胸前,双目平视,香头平对菩萨像或正前方的虚空,再举香齐眉之后双手回到胸前,用左手插香。第一枝香插在香炉中央,心中默念?供养十方三世三宝?或?供养佛?;第二枝插在右边,心中默念?供养历生父母师长?或?供养法?;第三枝插在左边,心中默念?供养十万法界一切众生?或?供养僧?。插好香后,应合掌默念?愿此香华云,直达诸佛所,恳求大慈悲,施与众生乐!?
若所演示的茶艺无焚香礼拜的程序,则只需点燃一枝,用于净化空气,营造气氛。在演示无正式上香程序的茶艺时,香炉摆放的位置应当不碍手、不挡眼,一般放在泡茶台的左前方。
二、茶室品香
品茶在我国是雅俗共赏的生活艺术,可大雅,可大俗。但是,茶一旦与香结合则必须是极精致、极高雅的诗意生活。明朝人徐惟在《茗谭》中论述茶与香的关系时说:?品茗最是清事,若无好香佳炉,遂乏一段幽趣;焚香雅有逸韵,若无名茶浮碗,终少一番胜缘。是故茶香两相为用,缺一不可。?
在茶室中焚香品茗与在香堂演示香道不同,应以茶为主,焚香的过程应尽可能简化。中国茶艺与香艺的结合,应在发扬光大 传统 文化 的前提下,融入时代特点,形成自己的特色。我们认为在茶艺演示前品香宜简不宜繁,主要有8个程序:释名、赏器、点香、追香、迎香、听香、送香、施礼。
1.释名:即由茶艺师向客人介绍当日所用之香的香名、香方等。?香方?是玩香家自制香品的配方。如陈云君先生介绍的《南朝遗梦》是用檀香、龙脑香、桃花、细辛、丁香配制而成;《一团和气》则用沉香、檀香、龙涎香、苏合香、西红花、菊花、荷花、白芷等配制而成。
2.赏器:主要是请客人欣赏香炉。香炉也是文人雅士喜爱的 收藏 品,从汉墓中出土的博山炉,被认为是中国香炉之祖,明代的宣德炉也是炉中珍宝。现代茶室用的香炉尽管多为仿制品,但是其中也很有学问。例如有的仿商周名器,有的仿明代名窑;有铜质,有铁质,有瓷质,有紫砂;有的则是日本、台湾当代著名企业的品牌产品,琳琅满目,颇有审美价值。
3.点香:点香分隔火熏香和直接焚香两种。隔火熏香法是把完全点燃的香碳埋入香灰中,然后放置云母片或金属片,最后再用香匙放置入香粉,并双手把香炉捧放在香炉坐座上。
4.追香:人的嗅觉在感知气味时有一特性。当人闻到一种独特的气味时,嗅觉会很快进入一种全神贯注的兴奋状态,会自然而然地试图追根溯源,专一地去捕捉香气的来源及特征。这种状态称为追香,追香的过程,也是宁神静气的过程。
5.迎香:即追寻到香气后进行深呼吸,吸入香气,吐出浊气。吸入天地赐给的生气,涵养自身体内的元气。吸气时要令胸腔尽量扩展,使肺活量达到最大,呼气时要舒缓,把浊气吐尽。如此数次,有益于身体健康。
6.听香:?久处芝兰之室而不闻其香?,人的嗅觉是最容易审美疲劳的。在追香迎香时深呼吸几遍后,即可开始播放与茶会主题相关的音乐,让悠悠袅袅的香烟,伴着轻柔的乐曲在茶室内曼舞,如敦煌的飞天仙女,把你的心引导入高雅而神奇的境界,为茶艺表演作好铺垫。
7.送香:即收拾香器。
8.谢香:主人向客人行礼,客人还礼后主人捧起香器退场。品香告一段落。
在品赏特殊的香或香气过于淡雅时,客人可以用手抄法兜取香气闻香,也可以由主人捧起香炉请客人传着闻香。
檀香的功效与作用
1、帮助睡眠
檀香的功效与作用之一,它能够有效的帮助我们失眠症状,具有缓解消胀气,美容养颜,排宿便,腰膝虚冷,去油脂,打嗝呕吐,心腹痛,大肠气滞,胸膈痞塞、气喘等多种功效,而且还有很好的温肾纳气助阳的作用了。因此,经常因失眠而困恼的朋友,可以去买一点檀香回来放在家中可以有效的帮助你的睡眠哦。
2、净化空气
四季常青的檀香树不仅是高档的绿化树,而且檀香的功效与作用还很多哦。它还具有可以美化环境,庭院、小区、公园、城市以及对办公楼周围空气的净化,在有的街道两旁的地放也有 种植 檀香树,檀香树既可以美化环境,还能够净化空气,身于檀香树下,有醒脑、镇静等多种功效,使人心旷神怡,精神饱满、全身舒畅。
3、平心静气
檀香在燃烧时所发出的香味是一种清淡高雅而沈静的香味,非常容易使人心平气和,让人进入安祥的状态,从而起到自然调节我们人体内气的运行,疏通我们人体的内脏机能,在预防与治疗疾病上都具有非常好的功效,所以,檀香是养生保健的天然佳品。
4、防止晕船、晕车
只要将它放在鼻前闻闻,能够防止晕船、晕车。
5、 瑜伽 修身
在香道和瑜伽中,焚香占有重要的地位,焚香听琴可使心情润泽、舒适,并可去掉抑郁和烦躁。所以人们经常修炼身心的时候点上一炉香配上优雅的音乐。